?

回轉蓋板正轉漏梳原因與控制

2015-12-19 06:38陳玉峰
紡織器材 2015年5期
關鍵詞:分梳梳棉機隔距

陳玉峰

(光山白鯊針布有限公司,河南 光山 465450)

0 引言

梳棉機錫林—回轉蓋板梳理區是將纖維束梳理成單根纖維的區域,由彈性針布與金屬針布組成,在梳理過程中也會產生棉結,特別是采取回轉蓋板正轉時的生條存在部分纖維漏梳的問題,影響了產品質量。因此,加強對回轉蓋板正轉梳理時漏梳問題的研究,對提高回轉蓋板正轉的梳理質量具有積極作用。

1 回轉蓋板正轉漏梳及其與正反轉的關系

1.1 回轉蓋板正轉漏梳的影響

梳棉機錫林—回轉蓋板工作區纖維的轉移有:錫林一轉一次工作區分梳、錫林多轉一次工作區分梳、錫林多轉多次工作區分梳和沉入針隙成為蓋板花或抄針花四類[1]。在回轉蓋板正轉梳理過程中,回轉蓋板進口區存在鏈條伸長、氣流正壓過大、纖維取向度差等問題,迅速形成充塞且不易釋放,在回轉蓋板工作區不能被充分梳理,并且充塞在兩根回轉蓋板之間?;剞D蓋板出口處受隔距變大影響,在回轉蓋板出口和上罩板進口之間,出現部分蓋板花中束纖維進入前罩板再次轉移給道夫,加上前上罩板至道夫與錫林隔距點多為罩板或者附加分梳元件較少,形成漏梳影響梳理質量。

回轉蓋板漏梳的部分纖維束轉移到棉網中,會造成棉結和亂纖維,從而影響棉網中的纖維排列和生條質量;部分未轉移的纖維隨錫林轉移到后部重新梳理,也容易被揉搓造成死棉束,影響整體的梳理效果。

1.2 回轉蓋板正反轉與漏梳的關系

漏梳主要在回轉蓋板正轉的梳理過程中產生?;剞D蓋板正轉時,纖維受到的梳理作用逐漸減弱,新進入工作區的前10根回轉蓋板左右很快被纖維充塞,中、前區回轉蓋板在充塞情況下超負荷工作,其分梳、除雜作用較差[2]。另一方面,在出口轉移過程中棉網和纖維束轉移并進入前區,是造成漏梳的主要原因。

回轉蓋板反轉時,纖維受到的梳理作用逐漸增強,有利于提高錫林與蓋板間的梳理、除雜作用?;剞D蓋板反轉后,除后區前幾根蓋板花較多外,其余中、前區回轉蓋板負荷均比正轉時小,約為正轉時的1/3~1/2,對分梳除雜有利[3]。后區1~13根蓋板的雜質迅速接近飽和,反轉后可立即排出,而中、前區回轉蓋板均為無雜的清潔、輕負荷蓋板,分梳除雜作用強,對提高分梳質量、排除細小雜質有利,在回轉蓋板反轉過程中漏梳問題較少。

2 回轉蓋板正轉時漏梳的原因

2.1 回轉蓋板后部氣流正壓過大

理工科類內容占多數,人文社科類內容較少。從教育部公布的全國優秀外文教材目錄看,近五年的教材也不到百本,而且偏重理工類,人文社科類極少。游學是一種跨文化教學模式,要求對異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相對深入的思索和認知。相對理工科類內容,人文社科類教材將擔負起影響和傳播的任務。因此,游學教材需在學習環境、學習資源和協作學習的教學環節中,圍繞人文社科內容,開展行之有效的包含準備、實施和反思的教學環節,讓游學生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下參與中國文化的學習和思考。

梳棉機后部的氣流是相互關聯的,上三角區氣流和下三角區氣流是平衡的關系。小漏底出口處的氣壓關系后罩板的氣壓:如果小漏底吸風性能不好,或者未安裝吸風裝置,就會打破氣流間的平衡,造成氣流減少或增加;在部分后部吸風不良的機臺或者無泄壓罩的機臺上,其后部氣流靜壓大,不僅影響小漏底的靜壓,同時造成后罩板間的靜壓增大,使進入回轉蓋板入口的氣流成正壓狀態,加上進口蓋板針面負荷較少,纖維束很容易進入蓋板縫隙內,造成回轉蓋板充塞。如果釋放能力弱或沉入針根較深的情況出現,就會造成回轉蓋板間隙內充塞的纖維束在前區轉移時受到罩板或者隔距變大的影響,進入前罩板和道夫轉移區,造成漏梳。

2.2 回轉蓋板鏈條伸長起浮

漏梳的主要原因:一是回轉蓋板—錫林梳理區進口被纖維束充塞,不易被錫林針布梳理和抓取,不能在錫林與蓋板間相互有效轉移、交替分梳所致;二是蓋板鏈條伸長起浮造成蓋板花充塞而漏梳。當鏈條伸長后,會出現蓋板間縫隙大小不一、左右間隙不一致問題,在纖維入口處進入的回轉蓋板氣流從縫隙中溢出,其速度與后罩板氣壓或附面層厚度有關,很容易攜帶體積較小的纖維束進入蓋板針隙底部形成充塞,并且在出口處釋放的隨機性很大,較容易出現大塊纖維束進入道夫—錫林隔距點,轉移到棉網中造成漏梳。

2.3 回轉蓋板—錫林工藝設置不合理

錫林與回轉蓋板間隔距工藝配置有兩種:入口隔距大,中間由大至小平滑過渡或不變,出口隔距稍大的平滑隔距工藝;入口隔距大,其它點隔距漸減或中間變小至出口不變的漸縮隔距工藝[4]。在蓋板正轉工藝設計過程中,回轉蓋板出口處與其傳動機構比較接近,回轉蓋板容易上下走動,因而采用較小的出口隔距時可能會造成碰針問題;同時使前上罩板上口附近附面層增厚,這樣部分氣流在前上罩板上表面溢出,使蓋板花增加,為利于除雜則多采取平滑隔距工藝,因而在回轉蓋板出口部位形成了弱分梳區。此工藝隔距是因機械和工藝氣流問題造成的蓋板間充塞纖維進入到前區時,受氣流和罩板的機械作用使纖維束有轉移趨勢,這一轉移趨向主要受制于瞬時氣流強弱和纖維在回轉蓋板上分布和沉入針根狀態,在纖維束較長和氣流補入較大的情況下,就會進入錫林—道夫區域而造成漏梳。

2.4 回轉蓋板—錫林轉移梳理過程差異

回轉蓋板與錫林間具有相互轉移和梳理的功能。在轉移過程中,回轉蓋板上的棉網分布狀況對漏梳的影響較為明顯。如果出現針布鋒利度、機件平直度較差或者設備的局域性問題,造成棉網在回轉蓋板分布不均勻、出現成塊成團的纖維,以至走出回轉蓋板的棉網厚薄不勻、根與根間差異較大,由此造成在轉移過程中成團的纖維束塊轉移到錫林與道夫隔距點,造成漏梳的概率增加。

2.5 預分梳能力差異

纖維流未進入錫林回轉蓋板分梳區之前,在整個清梳系統中所受到的開松、除雜作用為預梳理,成卷或者筵棉分布不勻會造成入口梳理的差異。一般而言,當纖維流遇到預梳理作用較強時,進入到錫林—蓋板分梳區的纖維流棉束小、均勻且含有棉結雜質相對較少,進入入口區的纖維不容易充塞蓋板針布,且由于受到精細分梳,對質量有利。如預分梳作用不強,則喂入錫林—回轉蓋板分梳區棉流中的棉束大、棉結雜質多,在錫林—蓋板進口處會加劇纖維的損傷和雜質破碎,不利于成紗質量的提高。部分刺輥或者后固定齒條蓋板梳齒損壞時,清梳聯后部棉箱的速度較低、預分梳效果差,都會影響回轉蓋板針布上纖維的分布狀態,增加漏梳的概率,影響梳理效果。

3 蓋板正轉時漏梳的控制措施

3.1 合理控制回轉蓋板后部氣流

梳棉機后部刺輥氣流應遵循連續性方程:根據物質不滅定律,流體在相對密閉的管道里流動時,單位時間內流過管道每一截面的流體質量是一常數,即:v1f1=v2f2[5]。這一規律的平衡條件是建立在相對穩定的氣流環境中,應用在梳棉機工作環境中如果出現堵塞或者除塵氣流不暢時,這個規律就會受到影響,特別是在未安裝除塵吸塵設備的機臺上,漏梳的概率增加更為明顯。主要原因就是后刺輥防護罩的氣壓得不到下泄,不僅后部落棉增加、雜質排除不徹底,根據平衡原理因進入后罩板的靜壓增加,使回轉蓋板入口造成充塞,影響回轉蓋板和錫林的轉移,造成漏梳。加工1.33dtex×38mm粘膠紗時,無除塵和有除塵梳棉機臺漏梳對比見表1。

表1 FA201B型梳棉機無除塵和有除塵機臺漏梳對比

從表1中可知,無除塵機臺后部氣流不易控制,造成漏梳的問題增加,梳理質量受到影響。

3.2 及時更換伸長起浮回轉蓋板鏈條

回轉蓋板鏈條伸長起浮后,回轉蓋板—錫林梳理區入口的纖維束易充塞,不易被錫林針布梳理和抓取,不能有效地相互轉移、交替分梳[6]。鏈條伸長后,回轉蓋板間的縫隙大小不一,與左右的間隙同樣存在不一致問題;回轉蓋板起浮后,踵趾面的著力點不固定,非固定性的磨損會造成磨損面不均勻。清梳聯的FA201B型梳棉機紡1.33dtex×38mm粘膠紗,生條棉結要求在1粒/g以下,實際達4粒/g,原因是回轉蓋板起浮后踵趾面作用不良,采取控制措施后的指標見表2。

從表2可知,蓋板鏈條伸長起浮消除后,纖維分布狀態均勻,減少了漏梳問題。其具體控制措施:保證回轉蓋板在運行過程中與錫林軸向平行,前托腳及回轉蓋板傳動前導輪正確平裝,同時保證鏈條長度一致;單根伸長不超過76mm,兩根長度的差異不超過3mm,超過限度鏈條及時更換;更換鏈條時要同時配對使用,避免新舊搭配;當兩根長度相差不大于3mm時,將較短的一根鏈條裝在回轉蓋板傳動皮帶盤一側,這樣運轉應力大,公差先行彌補[7]。

表2 FA201B型梳棉機回轉蓋板鏈條伸長起浮機臺漏梳對比

3.3 采用回轉蓋板—錫林漸進梳理工藝

錫林—回轉蓋板梳理區內的梳理力由入口至出口逐漸變小,是其隔距大小的理論基礎,因而隔距變化應從入口到出口逐漸變小,這種配置符合逐漸增強梳理強度的理念,也能避免纖維因梳理不當而受到嚴重的損傷。A186型梳棉機加工1.33dtex×38mm滌綸纖維,定量為20g/(5m),出條速度為60m/min,在生產過程中出現蓋板花不勻、漏梳的問題,當采用漸進工藝后得到改善,工藝優化見表3。

表3 漸進工藝改善滌綸纖維梳理漏梳對比

從表3可知,漸進分梳隔距可減少原有隔距設計入口小、阻力大使纖維橫向轉移,出現分梳過程阻力大,纖維集聚造成棉網轉移困難,落棉不勻且多的弊端。采用漸進隔距后,進口纖維的轉移阻力減少,實現了漸進分梳,預分梳區加強梳理效果,為精細分梳區提供了條件,配合罩板落棉控制措施,能夠實現正常落棉均勻合理,減少漏梳問題產生。隔距過小時,造成梳理力過大、靜電集聚、繞錫林,影響分梳效果;但出口隔距擴大,也會造成回轉蓋板根間充塞轉移不穩定、前區轉移時出現漏梳。

3.4 提高預分梳能力

減少蓋板充塞,改善梳理效果,提高對纖維束的預分梳效果非常重要。提高預分梳的途徑有:一是增強對喂入錫林針布的纖維和棉束的預分梳作用;二是均勻錫林針面負荷,改善錫林—回轉蓋板間的梳理條件,提高梳理均勻混合效果;三是減輕錫林—回轉蓋板針面間的負荷,為緊隔距提供了條件;四是提高纖維的取向度,保護回轉蓋板針布以延長其使用壽命;五是提高纖維伸直度,改善棉網質量。具體采取的措施,如增加后固定齒條蓋板元件,適度提高刺輥和棉箱轉速。在加工50%1.56dtex×38mm粘膠混和50%1.33dtex×38mm粘膠纖維時,優化梳理度工藝具體對比見表4。

由表4可知,在梳理功能一定的情況下,提高預分梳能力,能夠改善蓋板纖維充塞,減少漏梳,穩定梳理效果。

3.5 增加分梳器材提高梳理能力

前區轉移過程中造成的漏梳是普遍問題,對質量的影響十分明顯。加強后區控制對漏梳有所改善;在前區增加固定齒條蓋板,加強對轉移到道夫—錫林隔距點之前纖維的梳理,同樣可以減少漏梳的影響。前、后固定齒條蓋板相對回轉蓋板,是加裝在前、后罩板之間的梳理器材。前固定齒條蓋板主要是對回轉蓋板與錫林梳理后的纖維進行整理,使纖維伸直度、平行度進一步提高。加裝固定齒條蓋板,增加了梳理面積和參與梳理的梳齒,能夠強化梳理度,對漏梳進行補充梳理,有效提高分梳效果。FA201B型梳棉機加裝前、后固定齒條蓋板后對色紡棉質量的影響見表5。

表5 加裝固定齒條蓋板對色紡棉質量的影響

由表5可知,加裝前固定齒條蓋板使纖維在進入錫林—道夫隔距點前,對漏梳的纖維束進行補充梳理,多次分梳為雜質、短絨的排除提供了條件,能夠有效提高產品質量。增加了棉網清潔器,不僅起到排除雜質和短絨的作用,同時前部的氣流受到疏導減少了正壓和氣流正壓纖維流外溢,整理作用加強對減少漏梳有利。

4 結語

4.1 梳棉機蓋板正轉時,由于氣流、工藝、機械狀態等因素影響會出現漏梳。

4.2 梳理漏梳的原因主要有:回轉蓋板后部氣流正壓過大;鏈條伸長起浮造成蓋板充塞;蓋板—錫林轉移梳理過程差異;預分梳能力差異影響回轉蓋板入口處纖維充塞,造成梳理區無法梳理,走出工作區轉移時漏梳。

4.3 控制回轉蓋板正轉漏梳主要應從減少入口纖維充塞、提高梳理能力著手。如:合理控制回轉蓋板后部氣流、緩和漏梳;對于鏈條伸長起浮,應及時更換以減少充塞、控制漏梳;錫林漸進梳理工藝改善漏梳;提高預分梳能力減少漏梳;增加前固定蓋板提高梳理能力。這些措施行之有效,能夠使回轉蓋板正轉漏梳得到改善和控制,達到穩定梳理效果、提高質量的目的。

4.4 梳理不僅要注重分梳的預分梳控制,同時也要加強對單纖維分梳后的整理分梳,否則會影響梳理效果;三者的關系,只有預分梳區纖維束得到充分改善,蓋板—錫林精細分梳區才能實現精細梳理,梳理后的單纖維進入整理區得到有效補充分梳,才能穩定梳理質量。

[1]中國紡織大學棉紡教研室.棉紡學:上[M].2版.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90:183-184.

[2]孫鵬子.梳棉機工藝技術研究[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2:66-73.

[3]陳玉峰,陸振挺.標準蓋板均勻分梳工藝的探討[J].紡織器材,2012,39(1):27-32.

[4]孫鵬子,王蘭,張志丹,等.刺輥與分梳板隔距對生條質量的影響[J].棉紡織技術,2007,35(8):6-8.

[5]費青.高產梳棉機提高除雜作用的研究與分析[J].棉紡織技術,2007,35(8):1-5.

[6]張文賡,郁崇文.梳理的基本理論[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1:36-42.

[7]詹樹改,任家智.梳棉保全[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1:109-110.

猜你喜歡
分梳梳棉機隔距
轉杯紡分梳排雜區的氣流場數值模擬
雙喂給雙分梳轉杯紡技術研究進展
雙分梳轉杯紡棉麻混紡紗工藝優化探析
2020年度河北省分梳山羊絨質量分析報告
略談梳棉機針布間隔距
隔距片
——具有歷史感的工具
梳棉機外觀參數化設計與評價研究
集聚紡細紗機使用壓力棒隔距塊對成紗質量影響的研究
細紗機牽伸器材的優選改造
新型梳棉機配置梳理器材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