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環境危機根源及其根本消解

2015-12-22 18:27李媛媛
黨政干部學刊 2015年12期
關鍵詞:自然界恩格斯人類

李媛媛

(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北京100054)

生態環境危機根源及其根本消解

李媛媛

(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北京100054)

生態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其根源在于人類主觀目的與自然客觀規律的背離。人類能否消解生態環境危機,是關乎全人類生存、發展和未來歸宿的根本性問題。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學習好馬克思恩格斯生態哲學思想,處理好人與自然的對立統一關系,在尊重客觀規律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主觀目的性與客觀規律性的統一,構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系和諧的社會制度,從根本上消解生態環境危機根源。

生態環境危機;生態哲學;生態文明

21世紀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時代難題,人類能否消解生態環境危機,是關乎全人類生存、發展和未來歸宿的根本性問題。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學習好馬克思恩格斯生態哲學思想,處理好人與自然的對立統一關系,在尊重客觀規律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主觀目的性與客觀規律性的統一。深刻認識生態環境危機的根源是消解生態危機的前提。生態環境問題的出現源于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矛盾,生態環境危機的根源在于人類主觀目的與自然客觀規律的背離,生態環境的改善要求人類主觀目的與自然環境客觀規律逐步走向統一。生態環境危機很大程度上是資本主義的社會關系和自然關系不斷擴張和深化的結果。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制度是生態環境危機的制度根源。只有未來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從根本上消解生態環境危機制度根源。

一、生態環境問題的出現源于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矛盾,要從人和自然界的對立和統一中考察生態環境問題

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統一性的前提是人類來自于自然界,自然界不僅是人類產生的歷史前提,而且在人類社會產生之后,仍然是人類社會存在的現實前提,是人類物質生產的現實前提。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物質生活資料只能取之于物質的自然界,離開了自然界,人類社會的勞動活動就無法進行,因此,人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敬畏自然。

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矛盾在人類誕生之日可以說就產生了,只不過強烈程度不如今天而已。人類之前的物質世界渾然一體,自人類產生之后,自然界內部的關系就變得復雜起來。每一生物物種,在自身之外都有其相對應的對象物,只有對象的有限范圍才是每個動物的本身的無機自然界。在人的實踐活動作用下,物質世界產生了分化,產生了一個屬人世界。相對于屬人世界,人類活動尚未涉及的世界便呈現為自在世界,亦稱純自然或自在自然。屬人世界不能離開自在世界,它與自在世界既對立又統一。屬人世界又是人化自然與人類社會的統一體,它體現了人的需要、目的、意志以及審美情趣等。經過人類實踐改造并打上人的主體意志烙印的那部分自然界,即人化自然,是自然的屬性和社會歷史性的統一,有些部分還成了人類社會的要素。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區別不是絕對的,隨著人對于自然界控制能力的不斷增強,人化自然也將持續發展并且日益參與到整個物質世界的運動之中。在自然界由一片荒涼進化為人類活動的外部環境和人類活動的要素的過程中,人類的實踐則是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之間的一道由此及彼的橋梁。同時,作為自然進化結果的人類又反過來推進自然的人化。人的實踐活動使自然界所隱藏的對人的有用性成為現實。在把自在自然不斷轉化為人化自然的過程中,會導致兩種可能結果:一是對人類存在有利。主要表現在人類活動并未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因而是合理的;二是對人類存在不利。表現為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人類生存面臨危機,所以是不合理的。

人與自然的這種關系是在實踐中形成的,它始終是特定社會關系中的人與自然的一種社會性的關系?,F實中,人——自然——社會是一個整體,雖然從邏輯上可以分別考察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這兩種關系,但這兩種關系是人——自然——社會這個大系統中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兩個側面?!霸谌祟悮v史中即在人類社會的形成過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現實的自然界;因此,通過工業——盡管以異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學的自然界?!保?]193實踐是“歷史的自然和自然的歷史”[1]529統一的基礎。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在實踐中歷史地發生和發展的。人本身雖然也是自然物質,但不是單純的自然存在物,是超越自然性的存在,更是生活在社會中的社會存在物。作為自然存在物,人不可能離開自然界和社會。人們在生產勞動過程中所形成的改造自然的物質力量和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是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客觀實在,人必須服從客觀規律;作為超越性的存在物,人不會滿足于現有的生存條件,不會完全屈從于現有自然、社會條件,而是力求獲得思想和行動的自由?!皠趧邮紫仁侨撕妥匀恢g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中介、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保?]207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統一離不開勞動這一基礎。人的勞動和動物活動的區別于工具系統的使用和不斷發展。從人類歷史起源上看,會使用復雜工具進行勞動是人類區別于動物世界的根本標志。不會進行真正意義的“勞動”的動物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并不存在。因為,動物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勞動,它不會使用“復雜工具”。動物如果有“工具”的話,那也不過是它們的軀體和四肢,它的勞動過程只是自然界過程的一部分,無法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對象性活動。

人類屬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能夠使用工具進行勞動和有意識地創造歷史使人類“高于”動物,但并沒有完全“脫離”自然界。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認為,整個生命世界都是自然界進化的結果,作為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唯一獨立承擔者的蛋白質是整個自然聯系在一定條件下的結果,是某種化學過程的產物。人類的產生是自然生態環境發展過程中的一次革命。恩格斯從人與自然的關系角度研究自然界的本質和規律,研究由于人類改造自然界的實踐而引起的自然界的變化,雖然強調人對自然的主體性和對象性,但是并沒有走向人類中心主義這種極端的主體性,不是一種“主體性形而上學”,而是強調一種融合了自然觀的主體性或者說融合了主體性的自然觀。

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超越了近代科學和哲學以征服者對待自然的片面性,是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理論支撐。在《路德維?!べM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恩格斯將這一看法予以深化,對人之于自然的這種“屬于”和“依賴”關系進一步做了闡釋:自然界“是我們人類(本身就是自然界的產物)賴以生長的基礎”[3]?!白匀唤?,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1]161

二、生態環境危機的根源在于人類主觀目的與自然客觀規律的背離,生態環境的改善要求人類主觀目的與自然環境客觀規律逐步走向統一

在《自然辯證法》的“導言”中,恩格斯把人類的誕生視為從物種方面的、從動物界中的第一次提升。有了人,我們就開始有了歷史。人類既是歷史創造活動中的“劇中人”,也是“劇作者”。歷史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作為“劇中人”,人類無法擺脫客觀規律而獨立;作為“劇作者”,人類是有理性的、有意識的歷史創造者。恩格斯認為,還必須從社會關系方面即第二次的提升,人才能從動物狀態中真正擺脫出來。

人認識和改造自然的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歸納為四個方面:其一,人掌握自然的實踐方式,即人通過有目的、主動的、積極的創造性活動,改造外部自然界以適應自身的存在和發展,是人通過自己的勞動改造自然物的物質形態的過程。人掌握自然的實踐活動是人認識和改造自然的最基本的方式,是其他方式的基礎。人掌握自然的實踐活動,要遵循“兩種尺度”即人的需要的內在尺度和自然客體的外在尺度,是這“兩種尺度”的結合。其二,人掌握自然的理論認識方式,本質上是在實踐基礎上人們認識、反映、再現自然客體的人類主觀的精神活動,是人掌握自然的精神方式。目的是在認識自然現象、把握自然規律基礎上,形成科學的知識理論體系指導實踐,從而達到對自然界的實際占有。其三,人掌握自然的實踐精神方式,是以改造自然對象和創造出自然界所沒有的嶄新的自然客體為目標的一種介乎理論與實踐的中間環節、橋梁,仍屬于精神領域,主要有方針、政策、路線等形式,是直接支配人的實踐活動的觀念,又稱為“實踐觀念”。其四,人掌握自然的價值方式,是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相統一的產物,體現了人的活動中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的復雜交織。

在社會歷史活動中,人不僅以實踐方式現實地改變自然,也就是說以工具系統、物質手段,直接改變自然對象,使自然對象根據人的需要改變形態,對自然進行實際的占有,而且還以理論方式,采用概念和概念體系,以語言陳述體系為中介,在思維中反映和再現自然對象,追求人的觀念符合自然對象,對自然進行科學的認知。在人類實踐的現實活動中,人對于自然的實踐占有和理論占有是屬于同一過程中人對自然掌握的兩個方面,兩者是辯證統一的。實踐精神方式主要的目的是指導實踐,這一方式既有外部對象的理論觀念,又體現人的需要、愿望、目的等;既高于對自然客體的真理性認識,為認識增添情感、意志等理想成分,又高于自然對象的普遍性認識,為認識增添了直接現實性。在認識、改造自然的活動中搭建起橋梁并促進兩者的相互轉化。人掌握自然的價值方式獨立于前面三種實踐活動方式,又滲透、實現于人與自然的其他實踐活動之中。

人總是生存在特定的環境之中。人的生存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這兩個部分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人與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創造?!叭藙撛飙h境”和“環境創造人”是有機統一的。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一代人所創造的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基礎上從事創造性的活動,既受到前輩活動結果(客觀條件)的制約,也在能動地改變外部自然界的同時改變人自身,是繼承性和超越性的統一。

真正的歷史進步是“與‘進步’的奢望相反,經??梢园l現退步和循環的情況?!保?]106它不是一個均衡實現的至善化過程,而是在矛盾中實現的。17世紀以來,隨著科技進步,將自然視為一種機械式結構體的新科學主義自然觀應運而生,這種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把自然視為二元化、分裂和碎片化,割裂了自在自然同人化自然、自然同文化、自然同歷史的關系,從操縱自然的工具主義出發,僅把自然作為滿足人類自身需要的對象。盡管人們改造自然的愿望是善良的,但由于歷史的局限性所導致的認識上的偏差、價值選擇的盲目性和手段運用上缺乏合理性,給活動主體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巨大的災難和無法彌補的損失,近年來比較集中表現出來的生態環境問題就是如此。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主觀與客觀的對立統一問題。自然界有其復雜的獨立的客觀運行規律,任何事物之間都是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被人類改變了的環境反過來又作用于原先改變環境的人類。從哲學方面看生態環境問題之所以出現,歸根到底還是主觀與客觀的對立統一問題。像所有其他矛盾一樣,矛盾的雙方既不是永遠統一的,也不是永遠對立的。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一個逐步實現、逐步逼近的歷史過程,而不是一步到位的。生態環境的改善要求人類主觀目的與自然環境客觀規律逐步走向統一。在此過程中,我們的歷史創造活動越來越有意識和目的,不可捉摸的“必然王國”逐漸讓位于“自由王國”。當然,從歷史發展的辯證法來看,人的實踐活動和自然界發展規律的對立統一問題是一個永不完結的歷史過程。人類進入“自由王國”以后,不再是盲目地征服自然的過程,而是一個改造自我生存環境的過程。這一過程也將始終存在著主觀與客觀、自由與必然的矛盾。

恩格斯認為,從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一這一標準來看,即使現代最發達的西歐國家,人們對自然客觀規律和力量的把握也十分有限,人類社會所希求達到的目的在很多情況下還只是作為例外情況才得以實現,甚至很多情況下會得到相反的結果。規律是客觀的,違背自然規律必將遭受“報復”。世界歷史上,人類曾經因為忽視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作用”付出過慘重代價。恩格斯并不反對對自然的改造,而是在于提醒人們改造過的自然將會對人類發展具有反作用,對這種反作用要充分的認識并提出進一步應對的方法。

恩格斯不僅預測到了未來社會必然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而且找到了擺脫危機的哲學方法。恩格斯在對科學進行歷史分析時特別注重自然科學和哲學的關系,把形而上學自然觀的產生和十七、十八世紀上半葉的自然科學發展水平和狀況聯系起來,說明研究自然現象、自然規律對于形成正確哲學觀點的重要意義,以及正確理論思維對于自然科學發展的指導作用。他在分析當時流行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對自然科學發展的危害時指出了掌握辯證思維方法的重要性。一方面,哲學工作者要研究自然現象、總結自然規律來豐富發展哲學;另一方面,科學工作者要掌握正確的哲學武器,在研究自然現象、總結自然規律時少走彎路。

恩格斯把近代自然科學和古代的、中世紀的自然科學作了對比,對近代自然科學發展的兩個階段進行分析,認真總結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歷史經驗。在恩格斯看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會逐漸地掌握更多的自然規律,生產生活行為對自然界的較近和較遠的影響也越來越深刻。人類逐漸認識到人類自身與自然界本身的一致性,不應該再把人類與自然、精神與物質、靈魂和肉體對立起來,用矛盾中的前者來宰制后者。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在哲學上要超越近代哲學這種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

三、生態環境危機的真正消解與歷史之謎的解答

人與自然界尖銳矛盾及人類主觀目的與自然客觀規律的背離加劇了生態環境危機。馬克思恩格斯十分強調消解錯誤控制自然的觀念,這是解決生態危機的重要前提。錯誤的“控制自然”的觀念,不僅導致了人對自然的控制,也導致了人對人的控制。錯誤控制自然這種近代形而上學的“人類中心主義”理論的哲學基礎根植于個人主義。個人主義把這種人類私有制中的自私心理作為行為的動機,近代人類中心主義其實就是擴大化的個人主義。在實踐上,這種“人類中心主義”導致自覺不自覺地形成只考慮個人,不顧他人的狹隘性;反映在認識方法上,就是只顧個人利益,不顧整體利益??梢哉f,個人主義的泛濫直接導致人類生存危機的凸顯?!白匀恢行恼摗辈话讶硕前炎匀环旁谥行牡匚?,認為自然是真正的主人,必然會顛倒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從而帶來各種反人道主義的體制。馬克思主義主張人類在解決生態危機問題時,不應放棄“人類尺度”。應該把內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統一起來。簡單否定“控制自然”的觀念是毫無意義的,關鍵是要把人的欲望中的非理性和破壞性的方面置于合理控制之下,這已成為消解生態危機的人類共識。

馬克思指出:“共產主義是對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復歸,是自覺實現并在以往發展的全部財富的范圍內實現的復歸。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它是歷史之謎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這種解答?!保?]185社會關系限制著人們認識、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活動。私有制條件下物質利益廣泛存在,人與自然關系更加復雜,特別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加劇了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的矛盾,只有共產主義社會才是這個歷史之謎的真正解答。

制度是生態環境中人口、經濟、科技等諸要素的關系紐帶。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制度是造成生態環境危機的社會制度根源,強調必須對社會制度實行完全的變革。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資本家唯一所關心的是最為直接的經濟效益——剩余價值和利潤,至于用來賺取利潤的商品的使用價值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生產,資本家本人并不關心,只要商品可以最終用來出售并且可以獲得利潤,只要是資本家可以實現一般利潤率,資本家的生產經營活動就算是成功的。對于買主如何使用商品,以及生產經營活動中是否產生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更不在資本家的視野中。在恩格斯看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野蠻的,被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們尊奉為人類歷史發展最高成就的“自由競爭”、“自由貿易”、“完全市場”,只不過是達爾文進化論中動物界最為正常、最為普通的現象和狀態。在恩格斯看來,達爾文的進化論實際上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做了最為辛辣的諷刺、最為有力的批判,因為人類還沒有完全從動物界提升出來。

在研究了以往私有制下的生產方式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基礎上,恩格斯進而認為,不僅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而且以往一切私有制下的生產方式由于都是為了少數統治階級利益,都忽視長遠的生態效益?!暗侥壳盀橹勾嬖谶^的一切生產方式,都只在于取得勞動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5]人與人社會關系異化勢必導致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霸谒接胸敭a和金錢的統治下形成的自然觀,是對自然界的真正的蔑視和實際的貶低。[2]52生態危機的長期性困擾迫使人們深刻反思私有制生產方式。因此,要改變生產活動的這種外部性和短期性行為,必須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整個社會制度實行完全變革,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只有共產主義社會才可以消除以往一切生產方式的短期性和外部性,才可以合理地安排人類的生產和分配活動。

恩格斯沒有簡單地流于政策分析,而是從生產方式和社會制度層面,剖析了生態環境問題的成因,指出了生態環境問題的出路。馬克思主義哲學特有的、從特定社會生產方式來理解人與自然關系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方法及共產主義社會對歷史之謎的解答等等,對當今生態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很大。當代著名生態馬克思主義者克拉克和福斯特認為:“全球性生態斷裂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不得不繼續擴大。由此可知:對地球的診治,只有寄希望于在一個利他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中得到恢復。艾薩克·德茨舍在其《未完成的革命》一書中更是明確說道:‘人類為了能夠生存下來,必須聯合起來;如果不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尋找人類的聯合,我們在哪里能夠找到呢?’”[6]

社會主義國家不僅要比資本主義國家“富強”、“民主”、“文明”,還要比資本主義國家“美麗”、“干凈”。完全意義的生態文明只能在共產主義社會才可以實現。我國現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初級階段不能成為我們拒絕生態文明的借口,我們要始終堅持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主義目標和方向,搞好生態文明建設,為最終消解生態環境危機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5)[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5.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20)[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21.

[6][美]布雷特·克拉克,約翰·貝拉米·福斯特.孫要良譯.二十一世紀的馬克思生態學[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0,(3).

責任編輯 姚黎君叢琳

B0

A

1672-2426(2015)12-0016-05

李媛媛(1969-),女,安徽合肥人,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中國社會問題研究。

猜你喜歡
自然界恩格斯人類
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代詩歌創作再評價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飯人”
自然界的一秒鐘
色彩的堆積——邁克爾·托恩格斯作品欣賞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的觀察與預見
自然界的奧運狂歡
恩格斯服兵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