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單倍體馬鈴薯DM再生體系的構建

2015-12-23 09:42張超楊永智王艦
江蘇農業科學 2015年10期
關鍵詞:馬鈴薯

張超 楊永智 王艦

摘要:以雙單倍體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DM1-3-516-R44的無菌莖段、葉片作為材料,構建馬鈴薯離體再生體系。結果表明,莖段愈傷組織適宜的誘導培養基BI為MS+0.5 mg/L IAA+2.5 mg/L 6-BA,葉片愈傷組織適宜的誘導培養基BN為MS+1 mg/L NAA+0.5 mg/L 6-BA,愈傷的平均誘導率均達95%以上,甚至可以全部誘導愈傷形成;愈傷組織分化不定芽適宜的培養基BZ為MS+3 mg/L 6-BA+0.5 mg/L ZT,分化率也達到90%左右。

關鍵詞:馬鈴薯;雙單倍體;愈傷組織誘導;再生體系

中圖分類號:S532.0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10-0050-03

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是糧蔬兩用的經濟作物[1],我國對馬鈴薯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馬鈴薯于17世紀傳入我國,并迅速在我國西北地區大面積取代低產的糧食作物,成為當時西北地區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2]。由于馬鈴薯通過營養體繁殖,繁殖數代后會出現高染病率,從而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品質[3]。近年來,隨著細胞培養技術、基因組學的發展,馬鈴薯的品質得到極大提高。在我國,大多數學者以MS普通培養基為基本培養基,添加適量的植物激素,以馬鈴薯莖段、葉片、薯塊等為材料得到再生植株[4]。由于不同品種馬鈴薯的基因型存在差異,導致馬鈴薯對植物激素的耐受性也不盡相同,因而各品種馬鈴薯的再生體系無法完全套用[5-11]。本試驗所用材料為2011年測序成功的馬鈴薯品種,探究其再生體系,旨在為后續馬鈴薯基因表達、轉基因研究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以2011年7月測序成功的雙單倍體馬鈴薯DM1-3-516-R44無菌試管苗(簡稱DM)為材料,在MS基礎培養基中擴繁,培養溫度為(25±2) ℃,光照時間為14 h/d,白天采用日光燈補光。由于其長勢較弱,故采用生長近1個月的無菌苗作為材料。所用植物激素IAA、NAA、2,4-D、6-BA、ZT[12]以及試劑均為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產品。

1.2 方法

結合DM本身特性,利用植物分裂素IAA、NAA、2,4-D和植物生長素6-BA、ZT不同濃度配比來誘導愈傷組織形成、不定芽分化[9,13-17]。

1.2.1 莖段、葉片的愈傷組織誘導 選取生長30 d左右的DM無菌馬鈴薯試管苗,分別切下葉片、莖段,去除葉片邊緣。切取長為0.5 mm左右的莖段,不可帶生長點。分別將上述材料放入加有植物激素的MS培養基中,培養25~30 d。

為了得到更加合適的配比,設定植物分裂素與植物生長素配比從高到低為梯度,進一步確定誘導莖段、葉片愈傷組織合適的植物激素配比。

1.2.2 愈傷分化不定芽培養基的選擇 將愈傷組織放入含有不同激素濃度配比的MS基礎培養基中。目前,學者們大多利用6-BA、NAA、GA3作為誘導芽分化的培養基[6,11,13,18-19]。結合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前期預試驗結果,選用不同濃度6-BA、ZT、IAA配比來確定分化誘導不定芽的培養基[11,20]。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激素配比對馬鈴薯愈傷組織誘導效率的影響

在6-BA和IAA激素組合中,大多數莖段在培養25 d左右時均有愈傷產生,當6-BA濃度低于IAA時,部分愈傷容易生根;當6-BA濃度與IAA濃度相差過大時,容易產生色絨毛狀的致密愈傷,且形成時間較長。在葉片中,大多數葉片出現發黃、死亡現象,有些會出現生根現象。所以由結果可知,IAA只適合莖段愈傷的形成(表1)。當6-BA濃度過高時,部分葉片發黃、死亡;當6-BA或NAA濃度過高時,可能會產生細根;當NAA與6-BA濃度相當時會產生愈傷。莖段則部分不會形成愈傷或者愈傷過于疏松,呈透明膨大狀,因此可以推測NAA不適宜莖段的愈傷形成(表2)。表3中,6-BA與2,4-D大部分濃度配比會使莖段、葉片產生疏松愈傷并生根;部分配比會產生疏松、透明愈傷,即6-BA、2,4-D組合形成的愈傷不適于分化。植物分裂素IAA適合雙單倍體馬鈴薯DM莖段愈傷組織的誘導,植物分裂素NAA更適于雙單倍體馬鈴薯DM葉片愈傷組織的誘導。只利用IAA或NAA時,愈傷誘導率遠低于添加6-BA的愈傷誘導率。添加高濃度6-BA時,莖段、葉片的誘導率也相對較低,甚至出現發黑、發黃的跡象。由表4、表5可知,莖段愈傷組織適宜的誘導培養基BI為MS+0.5 mg/L IAA+2.5 mg/L 6-BA,葉片愈傷組織適宜的誘導培養基BN為MS+1 mg/L NAA+0.5 mg/L 6-BA。

化均較好。當6-BA濃度高于4 mg/L時,會延長愈傷組織分化所需時間。表7結果表明,6-BA與ZT適宜的濃度配比,不僅減少了愈傷組織分化時間,而且同時可作用于葉片、莖段愈傷。由表6、表7可知,影響愈傷組織分化效率最重要的因素是植物生長素濃度。當6-BA濃度低于3 mg/L時,明顯發現愈傷組織分化時間延長,且分化的苗長勢較弱;當6-BA濃度高于5 mg/L時,愈傷組織逐漸發黃,無法形成健康的幼苗。因此比較適宜的愈傷組織分化不定芽培養基BZ為MS+3 mg/L 6-BA+0.5 mg/L ZT。

3 結論

由于各種植物的基因存在差異,因此植物對激素的耐受性也存在很大區別。本試驗經過大量篩選,初步篩選出莖段愈傷組織適宜的誘導培養基BI為MS+IAA 0.5 mg/L+6-BA 2.5 mg/L,葉片愈傷組織適宜的誘導培養基BN為MS+1 mg/L NAA+0.5 mg/L 6-BA,愈傷組織分化不定芽適宜的培養基BZ為MS+3 mg/L 6-BA+0.5 mg/L ZT,這與前人研究結果[8-10,21]一致。

參考文獻:

[1]曲 明,宋雅秋.糧蔬兩用作物——馬鈴薯[J]. 吉林農業,2010(7):74.

[2]張紹文,孫中偉.馬鈴薯史話[J]. 中國瓜菜,2008,21(4):58-59.

[3]李彩霞.脫毒馬鈴薯種性退化對品種性狀的影響[J]. 河南農業科學,2012,41(8):49-51.

[4]方貫娜,龐淑敏.馬鈴薯愈傷組織再生體系的研究進展[J]. 中國馬鈴薯,2012,26(5):307-310.

[5]肖關麗,郭華春.馬鈴薯內源激素研究進展[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2(3):431-434.

[6]羅 源,陳耀鋒,李春蓮,等. 馬鈴薯莖段愈傷組織培養體系的優化[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5(10):159-162.

[7]李 云,盧其能,趙昶靈.影響馬鈴薯再生體系建立的主要因素[J]. 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8):15487-15489,15494.

[8]秦 敏,郜 剛.馬鈴薯再生體系的建立及其遺傳分析[J]. 中國馬鈴薯,2005,19(5):270-273.

[9]齊恩芳,張金文,王一航.馬鈴薯莖段再生的植物激素配比優化[J].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6,41(6):14-17.

[10]張之為,趙 君,樊明壽,等. 馬鈴薯不同品種葉片再生體系的建立[J].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11,29(1):61-68.

[11]邱 礽,陶 剛,朱 英,等. 馬鈴薯品種莖段愈傷組織誘導和植株再生的研究[J]. 貴州農業科學,2009,37(10):11-13.

[12]楊立軍.植物生長物質及其在馬鈴薯生長發育研究中的應用[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05(1):49-52.

[13]李 云,盧其能,趙昶靈,等. 二倍體馬鈴薯野生種高效再生體系的建立[J]. 江蘇農業科學,2011(1):62-64.

[14]王 憲.二倍體馬鈴薯再生體系建立及耐鹽愈傷組織的篩選[D]. 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2.

[15]晁祥健,楊 煜,金黎平,等. 二倍體馬鈴薯高效再生體系的建立[J]. 園藝學報,2009,36(1):109-114.

[16]楊 春.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在馬鈴薯愈傷組織分化中的作用[J]. 山西農業科學,2008,36(7):40-42.

[17]石 虎,楊永智,周 云,等. 馬鈴薯新品種青薯9號高效再生體系的建立[J]. 江蘇農業科學,2013,41(5):14-19.

[18]欒雨時,徐品三,夏秀英,等. 適于馬鈴薯莖段再生的植物激素配比選擇[J]. 中國馬鈴薯,2004,18(3):143-144.

[19]黃雪麗.馬鈴薯莖尖脫毒、愈傷組織誘導及分化技術優化研究[D]. 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09.

[20]李 晶.馬鈴薯再生體系的建立及遺傳轉化的研究[D]. 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03.

[21]姜國勇,薛 靜,張玉娜,等. 馬鈴薯轉化體系中愈傷組織的誘導效應[J]. 萊陽農學院學報,1998,15(3):7-10.云巾宴,任春宇,車 達,等. 氣腫疽梭菌PCR檢測方法的建立[J]. 江蘇農業科學,2015,43(10):53-55.

猜你喜歡
馬鈴薯
馬鈴薯有功勞
初夏馬鈴薯 田間管理抓哪些
馬鈴薯種植中常見不良現象的發生原因及預防
馬鈴薯減藥減施公益海報
春栽馬鈴薯種植技術
“火星馬鈴薯”計劃
定邊馬鈴薯
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
胖胖的馬鈴薯
秋馬鈴薯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