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工作的模式創新與實踐

2015-12-23 13:32劉建魏亞鳳楊美英
江蘇農業科學 2015年10期
關鍵詞:科技推廣模式創新

劉建 魏亞鳳 楊美英

摘要:針對農業綜合開發無固定科教單位且工程量大,常致其科技推廣邊緣化,以及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業技術推廣之間脫節嚴重的狀況,創立了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委托服務及其項目任務合同制、首席專家負責制、實施過程監管制和工作績效考評制有機配套的推廣模式;構建了以“四有三結合兩控制”為配套的方法體系;創建了以提升科技推廣成效為目的工作機制。研制的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新模式全面運用于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項目實施,有效支撐了區域主導產業的高效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

關鍵詞: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模式創新;社會經濟生態效益

中圖分類號:F32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10-0593-03

農業綜合開發是國家支持和保護農業發展、改善農業資源利用狀況、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綜合戰略措施,它是通過對山水田林路的綜合治理,對農林牧副漁綜合開發,人力、財力、物力和科技綜合投入,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經營,達到加強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培育農業特色高效主導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根本目標,在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1-3]。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進步。自國家啟動農業綜合開發工程的近30年以來,農業綜合開發采取專項科技示范、加大科技推廣投入等措施,不斷探索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有效途徑。如何有效地實施好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科技推廣工作(本研究統稱為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對于提高農業綜合開發科技含量至為重要。然而,農業綜合開發是“水利措施、農業措施、田間道路工程、林業措施、科技措施”的“復合體”,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逐年更換、擇優立項,農發部門無自身隸屬的、固定式的科技推廣單位(或部門),加之于科技推廣“捆綁”于工程類措施之中,同時立項、同時段實施、同節點驗收,這些有別于其他農業科技項目的“特殊性”,使得土地治理項目科技推廣常處于無序管理狀態,多數地方被弱勢化和邊緣化。與此同時,隨著農村形勢不斷變化,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業技術推廣之間脫節嚴重,這也給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工作帶來了諸多難點。突出表現在:推廣主體單一,傳導機制單調;人員素質不高,隊伍青黃不接;機構設置分散,職能效率低下;保障措施不力,政策意識缺乏;需求主體缺位,技術普及困難等[4]。因此,江蘇省南通市圍繞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工作進行了持續性探索與創新,構建出突出“實情實效”的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工作新模式[5-8]。

1 研究與實踐經過

本研究在明確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具有綜合性、主導性、普及性和應用性等特點以及農業開發項目區的現實狀況基礎上,采用調研分析、政策對接、案例借鑒、效果評價和完善配套等方法,以建立科技支撐農業綜合開發長效機制、完善崗位責任目標管理機制和創新成果轉化示范輻射機制為目標,將固化在由項目鎮自主實施的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措施從項目中剝離,擇優委托給科教單位實施,創立“科技推廣委托模式”,并完善其配套機制,實現科技推廣可控式管理;建立能夠實現“技術傳輸暢通、利益有機驅動和載體高效推動”科技推廣方法,在解決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基礎上,破解增強科技推廣“輻射力”和“持久力”的實現途徑。本研究在2004年如皋市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增量項目區試點,2005年起在南通市6縣(市、區)試行,此后全面推進并不斷完善配套,全面應用于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項目的實施,實現了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工作的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和高效益,促進區域特色產業的持續高效發展,顯著提升農業綜合開發效能?!稗r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及新模式構建”于2013年獲南通市人民政府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

2 主要研究結果

2.1 創立了以科技推廣委托服務為核心的推廣模式

將原先固化在項目鎮自主實施的科技措施從項目中剝離,擇優委托給農業科教單位實施,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并全面推進,形成了基于“科技推廣委托制”為特征,“項目任務合同制”“首席專家負責制”“實施過程監管制”和“工作績效考評制”有機配套,實現了從項目啟動到結束驗收的全程控制運行機制,使得農業開發管理部門、項目實施鎮和科技委托單位更規范、有效地融合于科技推廣工作之中。(1)項目任務合同制??萍纪茝V實行按項目的合同管理,做到責任明確、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2)首席專家負責制??萍纪茝V實現項目首席專家負責制,由首席專家與項目所在縣(市、區)農業開發部門簽訂科技推廣委托合同,首席專家全面負責科技推廣工作的組織與實施。根據項目區科技推廣需要和項目規定的推廣任務,結合項目區產業特點和農業生產實際,組建技術推廣組,細化工作內容并層層分解任務,制定科技推廣實施方案。層層分解并落實各項任務,負責分項任務內部檢查和經費管理。(3)實施過程監管制。農業開發主管部門按科技推廣合同要求實行有效管理和監督??萍家劳袉挝痪幹频目萍纪茝V方案,須由縣級農發部門批準同意??萍纪茝V項目的計劃編報和啟動實施,重點是發揮好協調、檢查等管理職能,及時做好技術依托單位與項目鄉鎮的銜接,確??萍纪茝V所需條件(如培訓場地、蹲點人員工作生活條件、培訓人員的組織等),及時溝通并協商解決科技推廣中存在的問題,檢查工作進展、實施質量與實施效果。項目區所涉及的鎮村協助做好科技推廣工作的相關保障外,按照科技推廣項目實施方案,進行常態化監督和檢查,科技推廣的實施結果須經項目鎮確認。(4)工作績效考評制。通過實踐并不斷完善,建立層積式多重考評的控制方法。主要做法包括:一是科技推廣任務完成情況的考評。由農業開發主管部門對技術依托單位科技推廣項目組的考評,即科技推廣任務完成后,由開發主管部門組織考核驗收,依據實施方案執行情況形成驗收結論來結報資金,根據驗收結果兌現合同。對實施質量好、達到預期目標的項目,全額撥付技術服務費,對未能完成預期目標的項目,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二是科技人員技術服務情況的考評。由首席專家對科技推廣項目組成員的考評,重點是對照項目組內部的職責分工,考核項目組成員開展科技服務、技術咨詢及取得效果等情況,考評結果納入單位(部門)內部的工作業績評分,并作為個人年度的評先評優依據。三是科技示范成效的考評。由科技推廣項目組對項目區擬培植的科技示范戶的考評,主要考評示范戶參與培訓情況、培訓效果、示范田建設質量及示范帶動規模等,考評結果作為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生產資料的補貼依據。endprint

2.2 構建以“四有、三結合、兩控制”為配套的方法體系

“科技推廣委托模式”變更了科技推廣實施主體,使得農業開發管理部門、項目實施鎮和科技委托單位規范有效地融合于科技推廣工作之中,但科技推廣如何“做實”“做出成效”卻面臨著諸多難點。需要從方法體系方面加以突破,形成一套能夠體現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特點、符合農村實情、強化科技推廣實效的工作模式。在工作實踐中,探索并完善了以“四有”“三結合”“兩控制”為核心內容的科技推廣方法體系,即要有1塊示范田、1次系統培訓、1冊科普教材、1份信息檔案的“四有”要求的示范戶培植方法;示范區建設和示范戶培植有機結合、項目過程實施和延展性服務有機結合、項目實施責任控制和科技資源開放式整合有機結合的“三結合”科技推廣運行方法;實現績效考評量化管理、利益驅動實名管理“兩個控制”協同推進管理方法。

2.2.1 按照“四有”要求,強化示范戶培植 將科技示范戶培植作為科技推廣工作的重要“抓手”,按照要有1塊示范田、1次系統培訓、1冊科普教材、1份信息檔案的“四有”要求,加強對示范戶的有效管理。對項目區內,擬納入示范戶的農戶,進行信息建檔(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農田面積、產業類型、聯系電話等),通過信息鱗選示范戶并進行信息公示,信息檔案的建立,便于長期聯系和定向服務。要求示范戶有1塊較高標準的示范田,通過接收系統培訓,提升示范田示范質量,形成由點帶面的成果示范轉化格局。每個示范戶要有1冊與產業需求相關聯的科技推廣教材。通過教材普及,使示范戶能夠系統地了解并掌握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發揮其科技示范的長久效應。

2.2.2 按照“三結合”要求,實施拓展式服務 高效推進科技推廣工作,實現示范區建設和示范戶培植、項目過程實施和延展性服務、項目實施責任控制和科技資源開放式整合的“三結合”。(1)實行示范區建設和示范戶培植的有機結合。做到“示范戶+示范區”有效聯動,通過示范引導,讓農民能夠親眼看得到、親手用得上,實現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高標準展示。(2)實現項目過程實施和延展性服務的有機結合。為了提高科技推廣支撐產業發展的精確度和持久力,建立起“前伸后延”拓展式服務工作方式??萍纪茝V立項前,組織科技人員實地調研,針對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確定科技推廣項目,明確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主體培訓??萍纪茝V不僅只限于項目驗收、結報,及時將項目區納入科教單位成果轉化基地,并與項目鎮建立長期的科技合作關系,實施定向指導和跟蹤服務,有效發揮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項目“啟動子”的功能,改變“速戰式”的項目實施為“持久式”的效能發揮。(3)實現項目實施責任控制和科技資源開放式整合的有機結合。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涉及產業類型多、關聯部門多,涵蓋栽培、植保、土肥等眾多學科領域,必須有較高業務專業水平,還須了解農村實情、熟悉農民語言、掌握推廣技巧。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打破“封閉式、單一式”實施推廣任務的格式,建立部門聯合、人才聚合、項目結合“三合”型工作方式,實現科技資源的開放式整合。強化技術委托單位與項目鎮農技推廣部門聯合,實現“專業化”和“本地化”有機融合。吸納專業對口的操作能手和業務能人參與推廣,實現“規范性”和“實效性”協調統一。加強多類型相關農業科技項目在項目區內集聚,實現“強亮點”和“廣輻射”目標要求?!叭Y合”方法的運用,以點帶面放大科技措施,延伸科技推廣效應,促進技術的快速普及。

2.2.3 按照“兩控制”要求,推進協同化管理 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具體工作時同時面對項目鎮、村、戶等多重環節或多個部門,如何將涉及品種、技術推廣中的物化補助,既要落到實處,更要取得實效,既要讓項目區農民受益,又要體現合理與公平,具有較大的難度。在工作實踐中,探索創建“績效考評量化管理、利益驅動實名管理”2個控制協同推進的方法,較好地破解“實情”“實效”有效結合的工作難題??冃Э荚u量化管理即是對獲取物化補貼的示范區農戶和示范戶,考評其示范戶參與培訓情況、培訓效果、示范田建設質量及示范帶動規模等,考評結果作為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生產資料的補貼依據。利益驅動實名管理,則是對示范戶獲取農資補貼、有序系統培訓實施的管理和監管措施,在工作實踐中,發明了以培訓券、農資券“兩券對接,實名控制”的多重監管方法。其方法流程為:(1)信息建檔、公示。根據推廣要求,由推廣項目組和項目村共同商定示范戶培植和示范區建設方案,將其涉及的農戶和田塊信息,建檔并公示。(2)制作培訓券和農資券。培訓券和農資券實現序號管理、一一對接,培訓券標明培訓人姓名、所在村組和培訓時間、地點等,農資券上標明姓名、所在村組(與同一序號的培訓券上一致)和補貼農資的品名、規格和數量。(3)發放培訓券。由項目村在培訓前將培訓券發放到具體人員。(4)開展培訓并兌換農資券。憑培訓券參加培訓,進行培訓簽名、發放培訓教材和相關資料,現場憑培訓券兌換農資券,進行農資補助簽名建檔,同時核實電話號碼。(5)憑農資券換取農資實物。

2.3 創建了以提升科技推廣成效為目的的工作機制

2.3.1 優化頂層設計,建立對接產業的有效保障機制 南通地區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適種作物類型多種多樣,東部沿海(旱作區)和西部沿江、西北里下河(稻作區)的分區特征鮮明,精耕細作基礎良好,集約化水平較高,外向型農業、設施農業加速發展。優質糧油、特糧特經、優質果蔬、蠶桑等構成了南通種植業的四大優勢產業,根據作物生態適應性、產業基礎、產出與效益等實際情況進行劃分,其中如皋、海安、如東及通州中西部是優質水稻、專用小麥的主要產區;油菜重點在通州、海門、啟東等旱作田主體發展,旱作茬口秋季清茬較高可實現油菜早栽、而旱作土壤有利于油菜早發實現豐產,此外還可避免與稻田小麥爭地;啟東、海門、通州東部沿海、如皋沿江高沙土是特糧特經重點產區;葡萄、草莓、特色蔬菜、大棚蔬菜等優質果蔬生產涵蓋南通全境;海安、如皋、如東是蠶桑規?;a重點區。南通市農業資源開發應以“資源集約高效利用”和“實現綜合增產增效”為軸線,明確不同農作類型區域主導性技術體系,并與四大優勢產業有效對接。旱作區構建“基于資源高效利用的優勢作物優質高產技術體系”,稻作區構建“基于周年豐產的稻麥輕簡高效技術體系”,果蔬區構建“基于顯著增收的高品質果蔬安全高效技術體系”,桑區構建“基于多元綜合增效的桑園豐產高效技術體系”。endprint

2.3.2 強化組織保障,建立了“四方合力”工作推進機制 本研究既有基礎性的工作方法創建,又有關鍵技術確定,還涉及到具體技術的推廣應用。特別是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涵蓋范圍廣、關聯環節多,項目實施中注重多部門合作,強化科技推廣實施單位與項目縣業務管理部門、項目鎮農業技術服務部門和項目村組基層干群的密切合作,建立信息互動和定期聯系制度,樹立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全局意識,通過“四方合力”有效推進工作開展。

2.3.3 建立互動平臺,建立了區域有機聯動效益放大機制 通過項目區科技示范戶建檔、延伸性跟蹤服務以及將項目區納入科教單位成果轉化基地,與項目鎮建立長期型科技合作關系等途徑,建立產學研一體化互動平臺,有效實現新老項目區之間的科技信息互動、科研成果共享、科技人員常駐,形成有利于區域產業有機聯動、科技效益有效放大的工作機制。

2.3.4 注重產業質量,建立產業要素配套效益提升機制 通過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工程,溝、渠、田、林、路得到高標準配套。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措施落實,實現了農田增產增效。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工作是將農業、林業、水利等措施形成的生產能力轉化成產品的重要途徑,而實現農田增產的產品轉化為農民增收的商品,須要以產業化為保障。通過科學規劃、政策引導、加大投入等措施,加強與產業發展相銜接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農產品市場、農民經紀人隊伍等方面建設,配套產業要素,提升產業運行質量,從而有效提升農業效益。

3 取得的主要成效

研制的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新模式,全面運用于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項目實施,2008—2013年累計組織實施科技推廣項目504個??萍纪茝V區域涵蓋了南通6縣(市、區)所有的農業開發項目鎮,有效耕地占南通耕地總面積的92%。通過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項目的實施,2011年、2012年、2013年新增產值分別為9 765、10 365、10 980元/hm2,3年的年總經濟效益分別為136 007.05萬、170 022.62萬、189 525.26萬元,2011—2013年累積總經濟效益495 554.93萬元,有效支撐了區域主導產業的高效可持續發展。2010—2012年南通市政府辦公室公布,該市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村有現代農業示范村14個、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基地12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11個,分別占南通市的46.7%、40.0%、36.7%??萍纪茝V項目的實施,實現了農藥、化肥等化學投入品的減量高效利用,同時注重秸稈全量還田的技術集成與配套,有效降低了化學肥料、化學農藥使用量,提高了使用效率,減少了化學肥料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增肥地力,提高環境質量,生態效益明顯。本研究強化了項目區內的科技示范戶培訓,從而有效提高科技文化素質,增強農民產品安全意識、生態意識,也有利于自覺地落實環境保護措施。

參考文獻:

[1]李若云. 淺談農業綜合開發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 中國農業綜合開發,2006(6):23-26.

[2]同 宣. 富國富民的大戰略——農業綜合開發二十年紀實[J]. 中國農業綜合開發,2007(10):59-60.

[3]朱鐵輝. 充分發揮農業綜合開發在構筑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中的促進作用[J]. 中國農業綜合開發,2007(10):28-29.

[4]楊美英. 我國農業技術需求的主體缺位與推廣機制創新[J]. 科技創新導報,2009(30):99.

[5]劉 建. 南通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 江蘇農業科學,2006(6):11-14.

[6]劉 建. 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的特征分析與模式創新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07(1):421-424.

[7]劉 建,王 軍. 創新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工作的幾點思考[J]. 中國農業綜合開發,2007(10):22-23.

[8]楊美英. 區域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的農業科技創新戰略研究——以江蘇省南通市為例[J]. 經濟研究導刊,2011(1):143-145. 王云翠,陸建飛,郭文善. 校地合作創新農村基層人才培養的探索——揚州大學與張家港市合作培養農村區域發展專業人才為例[J]. 江蘇農業科學,2015,43(10):596-598.endprint

猜你喜歡
科技推廣模式創新
鄉村e站助力科技推廣
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資金項目“茶條槭苗木繁育及栽培技術推廣與示范”通過績效評估
宜春市油茶科技推廣成效與經驗
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
基于手機應用軟件的幼兒園家園聯系模式創新
呂梁市農業科技推廣現狀及對策建議
云南林業科技推廣成效顯著
農民專業合作社科技推廣效能評價模型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