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BTI人格類型量表的發展應用及思想內涵

2015-12-26 13:18范紅霞馬逸群程鋼
心理技術與應用 2015年9期
關鍵詞:思想內涵發展應用榮格

范紅霞 馬逸群 程鋼

摘要 本文詳細闡述并澄清了人格類型量表(MBTI)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介紹了該量表在國內外的應用和發展及其在職業、家庭、教育方面的應用研究;并就此量表背后所包含的深刻內涵和意義進行了論述,以期人們能夠更深刻、更準確地領會榮格的心理類型理論并更好地運用這一人格類型量表。

關鍵詞 榮格;心理類型;MBTI;發展應用;思想內涵

分類號 B841.7

MBTI是由lsabel BrIggs Myers和她的母親Kathat-ine Cook Briggs在榮格心理類型理論的基礎上編制的一種人格類型量表,其全稱為Myers-Briggs Type lndicator。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和改良,MBTI現已被廣泛應用于全球范圍。眾多企業運用MBTI人格類型量表以期招聘到理想的人才。咨詢師運用MBTI人格類型量表,試圖獲得對來訪者人格類型的理解。但是在運用量表進行測驗時,能否理解量表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及其背后的思想內涵,對于人們可否正確使用這一工具起著重要的作用。MBTI背后包含著榮格關于人類心靈非常深刻的思想見解和對人類心靈深處敏銳的洞察力,也是理解人類行為差異的一個重要指針。正如MBTI手冊中所說:“設計這些指標是為了把理論用于實踐,想要了解MBTI就必須先理解理論”。

1.MBTI涉及的基本概念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思想博大精深,有時會令人感到晦澀難懂。在理解榮格心理類型理論中的相關概念,如類型、內傾、外傾、情感等時,人們常常習慣于用傳統的理解方式,這樣可能會導致概念的模糊和混亂。為了讓人們更好地使用MBTI人格類型量表,有必要先對量表涉及的基本概念進行介紹,從而能更加精準地、專業地了解榮格心理類型理論的思想。

1.1類型

首先是“類型”(types)這一概念。目前現實中最普遍的假想是把這里的類型理解為“人的類型”。但是對于榮格來說,這里的“類型”是指“意識的類型”。即“自我在確立和識別一個個體的內、外現實時,所假定的特定方向”(Beebe,2006)。這種假定的特定方向因人而異。至于這種假定的特定的方向從何而來,榮格雖未明確地加以說明,但他后來的原型理論已對此進行了很好的注解。既然“類型”是指“意識的類型”,這里的“意識”又如何理解?榮格把意識(consc。iousness)概念化為:聚集在一個自我(ego)的中心,試圖通過不同的基本態度和功能,表達其確定心靈方向的能力。意識是一種不同于潛意識內容的叢集。

1.2外傾與內傾

外傾與內傾(extraversion and introverslon)是榮格類型理論中最基本的一對概念,他稱之為最基本的兩種態度類型,是MBTI中的精神能量指向維度?!皯B度”(attitude)是榮格《心理類型》一書第十一章中的57個定義之一。榮格(1971)把“態度”定義為“心靈以一種確信的方式做出行為或反應的準備狀態”。顯然,這是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并且榮格指出:態度常常以成對的方式出現,一個是意識的態度,一個則是潛意識的態度。

目前,內傾的概念,已經完全擺脫了榮格著作中早期與思維和客觀性間的混亂,就像外傾這一概念也已從其先前總是固定地與情感和主觀性發生聯想的關系中解放了出來一樣。在《心理類型》一書中,榮格指出:外傾的人是通過他對客體的渴望,對客體的移情、認同以及自發的依賴來加以區分的。在他努力保持與客體相似的同時,他也受到客體同等程度的影響。

相比之下,內傾的人是通過他相對于客體的主見來進行區分的。內傾的人反對依賴客體,排斥甚至恐懼所有客體的影響。他們更依賴于思想,這保護他們不受外界現實的影響,帶給他們內在自由的情感體驗,盡管會為此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

1.3功能

在榮格的心理類型理論中,意識具有以下四種功能,分別是感覺功能、思維功能、情感功能和直覺功能。感覺—直覺是MBTI中的信息獲取方式維度;思維-情感是決策方式維度。

1.3.1感覺功能(sensation function)

榮格始終如一地探究他對意識的種種可能性的假想,他承認意識屬于自我的部分,并且他十分關注自我的功能,即自我具有需要使自身適應他必須適應的現實的功能。他推論:為了更好地理解現實,我們需要一種意識的功能以幫助我們寄存現實——就像真實的現實那樣。這種功能被榮格稱為感覺功能,感覺功能傳遞給我們什么東西在這兒的感覺(Jung,1968)。

1.3.2思維功能(thinking function)

榮格認為,當我們注意到某些東西的存在時,我們需要一種功能來確認我們正在覺知或試圖理解的是什么。他稱這種功能為思維功能。

1.3.3情感功能(feeling function)

此外我們需要另外一種功能,就是對我們已經覺知和命名后的事物賦予一定價值,榮格稱這種功能為情感功能。Fay(1996)曾建議將其稱為情感價值(feeling value)。

1.3.4直覺功能(intuition function)

榮格還提出,我們需要的一種功能,是有助于預感我們的經驗感知過的事物的隱義或可能性,以做出合乎邏輯的確認和識別性的評估,他稱這種功能為直覺功能。

關于以上四種功能,榮格發現前三種功能較第四種功能而言更容易描述。他說:感覺告訴我們有事物在這里,思維告訴我們這個事物是什么,情感告訴我們這個事物對我們有什么價值。

關于第四種功能,榮格補充說:此外,還有一種范疇是時間。事物會經歷過去和將來,它們從某些地方來,又到某些地方去。我們不知道它們從什么地方來,不知道它們會去什么地方,但我們會獲得某種人們稱之為預感的東西。

榮格認為,思維和情感的心理功能是理性的,感覺和直覺的心理功能是非理性的。在榮格心理類型理論的基礎上,Isabel Briggs Myers和Katharine Cook Briggs增加了判斷(judgment)和知覺(perception)的概念,構成生活態度取向維度,即信息獲取維度和決策方式維度的綜合效應在個人生活方式中的體現(曾維希,張進輔,2006)。

2.MBTI的發展應用

出于對榮格心理類型理論的興趣,大量研究者對其進行了量化工作(田凌飛,2009),但目前為止在全球范圍內廣泛使用的仍是MBTI。因此,系統地了解MBTI的發展歷史及使用規則,了解其在職業測評、學習教育、家庭咨詢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對我們今后的研究與應用有重要的意義。

2.1MBTI的歷史發展

MBTI量表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最早的MBTI工具(MBTI-A量表)是在1942年由Myers和Briggs共同開發的。在1943~1961年間,B、C、D、E版本在其基礎上陸續被修訂。1969年,Myers與臨床心理學家McCaulley為研究MBTI,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建立了類型學實驗室,專門從事心理類型的研究。類型學實驗室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逐漸發展成心理類型應用中心(CAPT),并于1975年發起了第一屆類型測量學會議。同時,含有166個項目的MBTI-F量表誕生,咨詢心理學家出版社(CPP)首次將MBTI推向市場。此后,MBTI開始逐步滲透到各個領域。1977年,含有126個項目的G版本成為了早先類型間差異評估(MBTI STEP1)的標準量表。1987年,290個項目的版本誕生,兩年之后,MBTI量表繼續發展到K版本。1998年,MBTI-M量表的問世取代了之前的量表,成為MBTI STEP I的主要測試工具。但Isabel Myers認為僅僅解釋類型間差異是不夠的,她試圖設計出更具深度的工具,進而解釋類型內的差異。因此在2001年,在類型學專家的共同努力下,MBTI-Q量表誕生并成為STEP II的測試工具。為了增強個體差異解釋力,提供給人們個性化的類型報告,STEPIII于2009年應運而生(顧雪英,胡浞,2012)。

我國學者羅正學、苗丹民、皇甫恩和陳足懷(2001)自1994年起,歷經六年之久,與美國東卡羅萊納大學共同對MBTI-G量表進行翻譯和修訂。之后,蔡華儉、朱臻雯和楊治良(2001)以MBTI-M量表為藍本進行修訂。美國舊金山榮格學院前主席John Bebee等人,也不斷地進行MBTI的實踐、研究與應用。同時,國內一些公司也不斷地研究MBTI,試圖將其更好地應用于企業招聘、內部人才盤點、職業規劃、職業測試等領域。

2.2MBTI量表的使用規則

目前國內最常使用的仍為MBTI-M版本。該版本有三個部分,共93道題目,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都是簡單的問答題,第二部分是詞對選擇。每一題都是二選一的迫選題,其中有21道題目屬于E1維度,26道題目屬于SN維度,24道題目屬于TF維度,22道題目屬于JP維度,部分題目是反向計分。通過計算每個偏好相對應的題目的分數的總和,取每個維度上分值高的一極,便獲得了由四個字母組成的代碼,如ESFJ,INTP等。值得注意的是,四個字母并非隨意組合排列,而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首字母為E或I,第二個字母是非理性功能的S或N,第三個字母是理性功能的F或T,尾字母是P或J。

榮格認為,兩種態度四種功能組合成了八種類型,其中至少有兩個領先分化,最先分化的成為優勢功能,下一個分化的成為輔助功能,接著是第三功能,最后分化的是弱勢功能。如何根據四個字母代碼,確定每個人的優勢功能、輔助功能、第三功能和弱勢功能呢?Myem和Myem(2008)認為,判斷和知覺可以用來確定個體的優勢功能和輔助功能,但必須將內傾的人和外傾的人區分使用,因為判斷和知覺僅反映了個體處理外部世界的方法。由于內、外傾者的精神能量指向不一,所以在四個字母組合的類型中代表優勢功能的字母位置會有差別。如,ESFJ和ISFJ,尾字母為J意味著理性功能是外顯的,對于外傾者而言,外傾的理性功能占優勢,即F占優勢,優勢功能為代碼中的第三個字母:對于內傾的人來說,內傾的非理性功能占優勢,即S占優勢,優勢功能為代碼中的第二個字母。當代碼的尾字母是P時,如ENTP和INTP,意味著非理性功能是外顯的,那么對于外傾者而言,外傾的非理性功能占優勢,即N占優勢,優勢功能是代碼中的第二個字母N;對于內傾者而言,內傾的理性功能占優勢,即T占優勢,優勢功能為代碼中的第三個字母。當第二個和第三個字母中任一個為優勢功能時,另一個則為輔助功能。最后根據弱勢功能與優勢功能對立,第三功能與輔助功能對立的原則,確定第三功能和弱勢功能。

在使用MBTI量表時,以下規則需要注意:第一,所有的類型都是平等的,沒有好壞之分;第二,不能僅僅依靠MBTI提供的類型報告便給被試下“類型診斷”;第三,測驗結果和最匹配類型也應該是保密的,未經許可不能公開個人信息;第四,結果不應該用于給被試貼上固定的標簽,或者用來評價被試。

2.3MBTI的應用研究

隨著國外MBTI量表的不斷發展以及國內對其本土化研究與修訂的不斷完善,MBTI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職業測評、家庭婚戀、學習教育等相關領域。

2.3.1在職業測評領域

國內外許多研究發現,在不同職業人群中,人格類型具有不同的人數比例。在眾多職業中,管理者的心理類型尤其受到關注。Guthrie(1993)對澳大利亞2288名管理者進行研究,發現較多管理者的人格類型為ISTJ和ESTJ。熬小蘭(2004)在對我國的745名領導干部進行調查時發現,ESFJ類型者居多。張芳(2009)的研究也發現企事業組織領導群體成員多為ESTJ型。研究者除了對不同職業群體中人格類型分布感興趣之外,還研究了人格類型與職業的關系,并且普遍認為人格類型與某些工作間存在著匹配關系。Brown和Reillv(2009)考察了心理類型與變革型領導力之間的關系,發現變革型領導力與外向、直覺型成正相關。

2.3.2在家庭咨詢領域

在家庭中,人與人之間心理類型的差異常常是許多沖突的根源。Penley(2006)在她《母親風格——使用人格類型來發現你的父母能量》(Mother style-using Personality Type to Discover Your Patenring Strengths)一書中,以心理類型為理論基礎,告訴人們如何發現屬于自己的父母能量。田凌飛和黃巧元(2009)的研究發現,當孩子是外傾類型時,家庭親密度的不滿度較低,特別是父子都是外傾、母子都是外傾、父親內傾孩子外傾與母親內傾孩子外傾這幾種情況。孩子是判斷型時,在家庭適應性不滿度較低,特別是父子都是判斷、母子都是判斷與母親知覺孩子判斷時。Myem(2008)在對375對夫妻的人格類型進行測試時,發現大多數情況是夫妻間在4個偏好中有3個相似,夫妻間的相似遠遠超過差異。

2.3.3在學習教育領域

MBTI創始人Myem早在1962年就對27所學校的高中生進行了人格類型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研究,發現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其人格類型中多具有N、I、J和T。羅正學、苗丹民、皇甫恩和陳足懷(2003)的研究發現,MBTI能較好地預測陸軍學院學員的勝任特征。施春華、盛海娟和林曉嬌(2009)通過探討研究生的人格類型與其應付方式之間的關系,試圖為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依據。

3.MBTI的思想內涵

雖然MBTI在職業、家庭、教育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人們卻往往忽視了其背后的意義和思想,為促進榮格心理類型理論的正確理解、應用和傳播,在此對MBTI人格類型量表背后的思想內涵進行論證。

3.1認識自己 理解差異

MBTI將榮格的理論付諸實踐,是一個為正常人建構的心理測量的問卷,旨在測量在人們感知世界和做出決定時的心理偏好,強調自然產生的差異的價值。榮格對于心理類型的研究正是始于他與弗洛伊德決裂后,開始嘗試去理解弗洛伊德、阿德勒和他自己為何會在對人類心理的理解上產生如此大的差異。正是由于他對心理類型的研究,才使他成為人格差異研究的重要開拓者之一,也使他發現,人類行為的不同并非偶然,而是由于一些類型的不同,每個個體都從自己的心理類型出發來看待事物或認識事物,從而形成對事物的不同看法與觀點。了解心理類型的目的就是為了理解并欣賞個體之間的差異。榮格的類型理論不僅能幫助我們認清自己,而且還強調了人與人彼此不同的那些性格特點,使人認識到彼此之間的不同,理解對方,從而達到人際和諧。

對于心理治療師而言,了解這種自然的認知傾向的差異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有助于他們在日常工作中對來訪者基本的人格優勢給予支持,同時能夠幫助來訪者對其自身固有的局限性產生覺知?;谶@一理論理解個體間的差異,可以有效地降低來訪者與自我相關的弱勢方面的羞恥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來訪者用較低級的防御來支撐自我的需要。因為這種防御可能讓治療師的工作變得更加復雜。

而現今,許多治療師為盡快了解來訪者,強迫來訪者進行類型測試,而且僅僅依賴測試結果便建立“類型診斷”。他們沒有意識到,僅僅依據MBTI的結果就確定一個人的類型是不道德的,畢竟MBTI只是個“指示器”。至少在后續的面談中,解釋測驗結果時要告訴測試者,“這是測試顯示的類型,你可以看到它是否真的適合你?!?/p>

3.2發展弱勢 達到均衡

榮格認為,這兩種態度和全部四種功能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安步贏,范紅霞,2010),在一出生時就會有態度與功能的偏好。經驗表明,環境不一定有利于各種態度或功能的全部表現,表現出來的往往是周圍環境允許他表現的。在成長過程中,優勢與輔助功能優先得到發展。正是由于這種片面的發展,其他功能便相對遲緩。但是,弱勢功能并不是病態,而僅僅是落后于優勢功能。Myers認為類型的發展是終生的過程,在不同的時期發展不同的功能,最先發展他的優勢功能,然后隨著個體的成長,逐漸地發展輔助功能,最后發展的是早期被壓抑和忽視的第三功能和弱勢功能。榮格(1971)也曾說過,“在探索心靈的旅程中,我不會為任何事情放棄這個指南針……我重視類型理論的客觀原因,是因為它提供了一個比較和定向的系統,這種定向使某種長期缺乏的(功能發展起來)成為可能?!?/p>

Beebe(2006)通過對類型的研究,發現四種功能通過充滿能量的特定原型進入意識:優勢功能的原型是英雄形象;輔助功能的原型由穩定的父母形象攜帶(通常在男性身上是父親,女性身上是母親);第三功能由不穩定的兒童形象攜帶,傾向于停留在膨脹和退縮的循環中(男性身上是永恒少男,女性身上是永恒少女);弱勢功能由阿尼瑪或者阿尼姆斯攜帶。但這四種功能僅僅是意識結構的一半,由于意識對功能的偏好,偏向于使用成對功能中的一個,結果導致一對功能中的另外一個被壓抑在無意識的深處,成為陰影功能。陰影功能的四個原型分別是:對立人格、長老/女巫、愚者和惡魔人格。原型本身是無意識的,我們的意識無從認識它,但是通過原型意象象征性的表現,使我們可以理解原型的存在及意義。

現在很多企業運用MBTI進行人職匹配,提出某些類型的人更適合從事某種職業,強調人們在求職擇業時應該揚長避短,這樣的確可以使人們在工作時更加游刃有余。但是榮格心理類型的本意卻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應該消除對立的沖突,從而達到均衡的發展。因此,在我們的一生中,要有意識地發展自己的弱勢功能,與我們的無意識溝通,這樣才能達到榮格所說的自性。

3.3整合人格達到自性

心理分析便是致力于實現心靈的整合,達到自性。榮格(1966)將自性定義為心靈的完整性,是意識和無意識對彼此的補償構成的一種完整性。榮格在其自傳中曾說過,“我的一生是無意識自我實現的故事,無意識中的所有存在都尋求外向的表現,人格也是如此,期待著從其無意識狀態脫穎而出,以整體性來體驗自身”(郭燕燕,范紅霞,2011)。自性的目標在于心靈的完整性,表現出來的是眾多對立面整合后和諧有序的狀態(陳燦銳,申荷永,2011)。

心理癥狀往往與分裂、沖突、隔離有關,而自性具有整合功能。在臨床治療中,如果讓來訪者與內在的無意識溝通,感受自性的力量,使自性得以彰顯,那么就有可能被治愈。咨詢師所要做的便是營造足夠安全、自由的空間,讓來訪者感受到被保護的氛圍,從而激發來訪者的自性,達到整合心靈的效果。

猜你喜歡
思想內涵發展應用榮格
榮格十九周年譜新章
新媒體技術在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應用
榮格 厚積薄發
淺議幼兒園體育游戲的發展應用現狀
淡化教育痕跡,強化隱性教育
榮格云商 聚焦農業互聯
榮格宮心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