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河特大橋主墩設計控制

2016-01-07 03:40蒲果富丁作常
交通科技 2015年5期
關鍵詞:馬河主墩薄壁

蒲果富 丁作?!√铩”?/p>

(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貴陽 550081)

馬河特大橋主墩設計控制

蒲果富丁作常田彬

(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貴陽550081)

摘要馬河特大橋主墩最大高度為145 m,其結構強度、剛度、穩定性及施工工期控制是設計的關鍵。文中在借鑒國內超高橋墩設計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項目的實際特點,通過主墩截面形式多方案初步比選,在比選結果的基礎上運用分析軟件進行了主墩整體穩定、局部穩定及強度計算分析,分析結果滿足規范要求。

關鍵詞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大跨高墩穩定性強度

馬河特大橋是貴州省務川至正安高速公路上的特大橋,橋軸線通過段地面高程在582.4~771.2 m之間,相對高差188.8 m,橋區地勢起伏較大。大橋按路線分幅設計,左右幅路中心間距為25 m,主跨均為96 m+180 m+96 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1],見圖1。

圖1 主橋立面圖(單位:cm)

1主墩的方案比選

馬河特大橋主墩最大墩高達到145 m,為保證主墩的剛度、強度和穩定性滿足相關規范要求,綜合考慮工程造價及施工工藝影響,在施工圖設計階段進行了分析論證。從目前國內外超高墩設計建設看,超高墩的結構形式常見的有鋼筋混凝土的整體箱形薄壁墩,見圖2,雙肢薄壁墩及兩者相結合的組合墩,見圖3。整體箱形薄壁墩(主墩形式1)具有如下特點:①抗彎、抗扭剛度強大;②具有較大的縱向抗推剛度;③適應結構體系縱向變形的能力較差;④為了在懸澆階段提供足夠安全的抵抗縱向不平衡彎矩的作用,需要較大的縱向尺寸,而此時較大的抗推剛度導致體系在收縮、徐變、溫度變化等作用下產生較大的內力,對墩柱、基礎均產生較大的影響;⑤工程量相對較大,不夠經濟。

圖2 主墩形式1(單位:cm)

圖3 主墩形式2(單位:cm)

雙肢薄壁墩具有如下特點:①縱向抗推剛度容易調整,可以通過調整單肢截面、系梁間距、系梁截面剛度等手段,較自由地調整縱向抗推剛度,減小由于溫度、混凝土收縮徐變等產生的結構次內力,在懸臂階段容易提供足夠的抵抗不平衡荷載的能力;②雙肢薄壁造型簡單,與地形環境容易適應,能方便施工,橫向迎風面積較小、風載體形系數小,對抵抗山區峽谷橫風有利;③在墩柱工程量相當的前提下,雙肢薄壁縱向間距較大,減小了上部箱梁的凈跨徑,能有效削減墩頂彎矩的峰值,減小了箱梁的受力,上部相對經濟;④結構受力的穩定性相對低一些,需要采取一些構造措施。

組合墩(主墩形式2)通過調整底部整箱薄壁的高度使主墩既具有足夠的抗彎、抗扭、縱向抗推剛度又具有雙肢薄壁的特點,與整體箱形薄壁墩相比能顯著地降低造價。

本橋由于主墩較高,采用雙肢薄壁墩在順橋向和橫橋向均需放坡,且路線分幅間距較大,橫向相連接,工程量和施工困難程度將大大增加,因此本橋不予考慮。

經過對多座墩高超過130 m、主跨200 m 左右的連續剛構的研究結果表明,主橋下構工程量(包含過渡墩)所占整個主橋的比例已經達到了40%~60%,已建成的四川臘八斤特大橋、貴州赫章特大橋等主橋下構的工程量所占的比重更大。因此合理地控制造價、選擇經濟性較好的結構形式是高速公路設計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主墩形式1與主墩形式2的方案比較見表1。

表1 方案比較表

注:表中計算的是半幅橋主墩的數量;工期不含場平時間。

結合馬河特大橋地形、地貌特點及地質條件,考慮了結構安全、經濟、工期、施工方便程度等因素,最終主墩采用主墩形式2 (雙肢薄壁墩+箱墩的結構形式)。薄壁墩為矩形空心截面,橫橋向9.0 m,順橋向3.2 m,2片墩間凈距為6.6 m,雙肢薄壁墩之間設一道臨時系梁,墩身上部端與箱梁0號梁段固接,下部端與箱墩固結。箱墩橫橋向9.0 m,順橋向13.0 m,箱墩上部端與雙肢薄壁墩固接,下部端與承臺固接。主墩承臺采用22.3 m×16.3 m×6 m矩形承臺,樁基均采用12根直徑為2.3 m的的鉆(挖)孔灌注樁。

2主墩設計的關鍵技術點

2.1 局部穩定控制

薄壁高墩壁板局部的穩定可以通過限制邊長與壁厚的比值,使局部屈曲臨界應力高于材料極限強度來保證。在文獻[2]中,箱形薄壁截面、工字形腹板容許寬厚比(邊長與厚度之比)約為35,在容許寬厚比以內,薄壁局部穩定不控制設計,墩柱設計由強度、位移、整體穩定等其他因素控制。

2.2 整體穩定控制

超高墩結構失穩現象主要考慮2個方面的穩定問題。

(1) 第1類穩定,歐拉穩定性問題。歐拉穩定性是指結構的初應力狀態處于某種臨界狀態時,對于臨界變形的任何擾動都可能使系統喪失穩定性,例如軸心受壓的直桿[3]。

第1類穩定問題的有限元矩陣方程為

(1)

式中:K為結構的彈性剛度矩陣;Kσ為應力剛度矩陣;Δu為節點位移增量向量;ΔR為外荷載增量向量。

當結構處在臨界狀態,即使{ΔR}→0,Δu也有非零解,按線性代數理論,必有:

(2)

(3)

于是式(2)可寫成

(4)

式(4)就是第一類線彈性穩定問題的控制方程。穩定問題轉化為求方程的最小特征值問題。

(2) 第2類穩定,也稱為極值穩定性問題。極值穩定性是指結構保持一個平衡狀態,隨著荷載的增加在應力比較大的區域出現塑性變形,結構的變形很快增大,當作用在結構上的外荷載達到某一極限值時,即使不增加,甚至減少,變形仍將繼續增加,結構喪失承載能力,例如偏心受壓的桿。

第2類穩定問題考慮了大變形效應,有限元矩陣方程為剛度項中增添了初位移矩陣,使結構總剛度變為切線剛度矩陣KL,須進行全過程的迭代求解。一般結構的結構剛度矩陣在P-δ曲線上升段是正定的,在下降段為負定的。在進行“全過程”的分析過程中,當荷載接近極限值時,很小的荷載增量都會引起很大的位移,可能還未找到極限荷載就出現了求解失效現象。

第1類穩定問題力學情況比較單純明確,在數學上作為求特征值問題比較容易處理,其臨界荷載又近似地代表第2類穩定問題的上限,第2類穩定主要由強度條件控制,即一般來說強度滿足要求時,穩定也能滿足要求。在許多情況下2類穩定問題的臨界值相差不大,因此本文主要討論馬河特大橋高墩的第1類穩定問題。

2.3 強度控制

橋墩在正常使用過程中,主要受軸力和彎矩的作用。成橋運營后,橋墩的承載能力應滿足規范要求。同時,橋墩作為鋼筋混凝土構件,在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的裂縫寬度也應滿足規范要求[4]。

3主墩計算分析

3.1 主墩局部穩定計算分析

薄壁高墩壁板局部的穩定問題。壁板局部穩定可能通過限制邊長與壁厚的比值,使局部屈曲臨界應力高于材料極限強度來保證。主墩最大寬厚比為13/0.7=18.57<35,其薄壁局部穩定均不控制設計。

3.2 主墩整體穩定計算分析

主墩的整體穩定不僅與截面尺寸有關,還與外荷載以及邊界條件關系密切。在墩身穩定分析時主要考慮最大單懸臂階段。最大單懸臂階段,上部結構尚未合龍,墩身受上部結構的約束較弱,荷載主要考慮結構自重、不平衡梁段重、風載。

馬河特大橋的穩定分析以歐拉彈性理論為基礎,采用大型空間分析軟件Midas2012,利用有限元法對其進行空間的穩定分析。在穩定分析時,采用底端固結、頂端自由的空間三維梁單元模型,將結構自重、不平衡梁段重、風載等不利荷載轉化為力加在0號塊后,對主墩進行屈曲分析。

馬河特大橋在最大單懸臂階段下,主墩對應的失穩模態及穩定系數見表2,表3,最小臨界系數對應的屈曲形態見圖4。

圖4 最小臨界系數對應的屈曲形態

表2 最大單懸臂狀態穩定安全系數(不設臨時系梁)

表3 最大單懸臂狀態穩定安全系數(設置臨時系梁)

由表2、表3可見,結構的第1類穩定安全系數均大于4,結構穩定,滿足設計要求。

3.3 主墩強度計算分析

馬河特大橋主橋總體計算采用橋梁博士V3.3計算軟件,靜力計算按實際施工流程分階段建立模型,并按規范要求對結構施工階段和成橋階段進行驗算。主墩墩頂、墩底的最大內力及裂縫寬度見表4。

表4 主墩墩頂、墩底的內力及裂縫寬度

4結語

超高墩連續剛構橋高墩在設計階段應進行多方案綜合比選,選擇合理可行的橋墩截面形式,同時應對主墩的整體穩定、局部穩定及強度進行控制。通過以上的計算分析,馬河特大橋超高墩的結構方案采用主墩形式2(雙肢薄壁墩+箱墩)的結構形式是合理、可行的。

參考文獻

[1]蒲果富,胡曉明.務正高速公路馬河特大橋施工圖設計[Z].貴陽: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13.

[2]彭元誠,方秦漢,李黎.超高墩連續剛構設計中的關鍵技術[J].橋梁建設,2006(4):30-33.

[3]李國豪.橋梁結構穩定與振動[M].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1996.

[4]JTG D62-2004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收稿日期:2015-05-06

DOI10.3963/j.issn.1671-7570.2015.05.009

猜你喜歡
馬河主墩薄壁
磁流變液仿生薄壁吸能管及其耐撞性可控度的研究
河道疏浚斷面設計探討——以濛馬河上段為例
超小型薄壁線圈架注射模設計
讓跨海大橋主墩損傷“可見”
你沒有回頭,我也沒有說
內荊河特大橋主墩深基坑單層鋼板樁圍堰施工技術
石馬河速記:給你
一種薄壁件的加工工藝介紹
采用鋁熱噴涂反刺薄壁鑄鐵缸套的1.4L發動機開發
蘭州深安黃河大橋V型主墩施工水化熱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