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動物滅絕的后果

2016-01-08 00:21袁越
三聯生活周刊 2016年2期
關鍵詞:家養體形營養元素

袁越

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很多體形巨大的動物,比如恐龍、猛犸象、大地懶、柱牙象、北美野牛、藍鯨等等,如今它們要么已經滅絕,要么數量大減,瀕臨滅絕。這些大型動物不但具有無與倫比的觀賞價值,還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價值。最新研究發現,大型動物滅絕導致地球營養元素無法再像過去那樣廣泛而均勻地擴散,其影響至今仍然可見。

雖然沒有準確的定義,但通常情況下所謂“大型動物”(Megafauna)指的是體重在45公斤以上的動物。地球上最近的一次大型動物集體滅絕出現在1.2萬年之前,也就是上一個冰期結束之后,至少有120種大型動物在這一時期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氣候變化是這場浩劫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因素應該是人類的獵殺。

美洲大陸是這次大型動物大滅絕的重災區。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分冊》(Nature Geoscience)上的一篇論文顯示,這次大滅絕使得南美大陸的磷循環減少了98%,給亞馬孫熱帶雨林帶來了嚴重的生態危機,至今仍然沒有緩解。

這項研究是由一群來自牛津大學的生態學家所做的,他們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對南美大陸土壤營養元素的擴散進行了量化分析,發現絕大部分營養元素都是被河流帶著從安第斯山脈流向亞馬孫平原,但河流經過的范圍有限,只有兩岸的部分地區才能受益,大部分缺乏河流的內陸地區只能依靠動物的活動來獲得所需的營養元素。昆蟲和鳥類等小型動物雖然可以做這件事,但它們要么承載總量太低,要么活動范圍有限,對于營養物質的擴散能力遠不及大型動物,后者體形足夠大,活動范圍也足夠遠,無論是它們的排泄物還是尸體本身都能為那些河流到不了的地方提供大量營養物質。

如果說河流是地球的動脈血管,那么這些大型動物就是地球的毛細血管。動脈固然重要,但毛細血管同樣很重要,它們的存在保證了地球上的每一塊地方都有機會獲得寶貴的營養元素,滿足植物的生長。

陸地需要依靠動物來運輸營養物質,這個很容易理解,為什么海洋也需要呢?洋流難道不夠嗎?答案很直接:還真是不夠。營養物質通常比重較大,時間久了就會沉入海底,所以大部分海洋的表面都極度缺乏營養物質,所以才會有“藍色沙漠”的說法。

2015年10月26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PNAS)上的一篇論文顯示,鯨和海豚這類體形較大的海洋動物同樣可以為表層海水提供營養物質,因為它們大都在深海覓食,在淺海排泄。

這篇論文是由牛津大學牽頭的一組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共同完成的,研究人員發現,自從300年前開始商業捕鯨之后,海洋中鯨的密度下降了66%~90%,其中體形最大的藍鯨在300年前約有35萬頭左右,如今只剩下幾千頭了。鯨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動物種群密度的減少導致磷元素從海底運到海面的總量下降了75%,即從過去的每年35萬噸下降到現在的8萬噸。

除此之外,海鳥和洄游魚類也會把來自海洋的營養元素帶到陸地上去。同樣拿磷元素來說,300年前每年都有15萬噸磷元素被帶上陸地,如今這個數字下降了96%,只剩下大約6000噸了。

那么,家養牲畜能否代替大型野生動物的這個功能呢?答案是極為有限,因為絕大部分家養動物都是圈養的,活動范圍超不出圍欄。

這篇論文的作者呼吁各國政府重視這一問題,一方面要盡快采取措施恢復大型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另一方面要想辦法擴大家養動物的活動范圍。這么做不但可以保護生態環境,還有助于降低大氣二氧化碳的濃度,因為地球上很多地方因為缺乏營養物質,導致植物和藻類無法正常生長,照到那里的陽光被白白浪費掉了。

猜你喜歡
家養體形營養元素
希拉里·曼特爾“克倫威爾三部曲”的民族共同體形塑
衡水市不同功能區土壤營養元素的比較
會叫的泥鰍
密云水庫調水泵站建筑外部體形處理設計
雞吃石子的秘密
X射線熒光光譜法測定奶粉中的營養元素
我家的小烏龜
初為人母的著裝困擾
保持體形
兩種棗樹礦質營養元素累積特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