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B病毒感染相關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變化研究進展

2016-01-12 03:53王凱,王超,王紅
山東醫藥 2015年43期
關鍵詞:免疫功能

EB病毒感染相關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變化研究進展

王凱,王超,王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北京100050)

摘要: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屬于嗜B淋巴細胞組群中的DNA病毒,可潛伏感染B淋巴細胞,刺激B淋巴細胞增生和轉化,甚至導致癌癥產生。與EB病毒感染相關的疾病有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噬血細胞綜合征、鼻咽癌、淋巴瘤及X連鎖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等。上述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不同的改變,與感染EB病毒引起的免疫系統紊亂有密切關系。

關鍵詞: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病毒感染;Eqsteiu-Barr病毒相關性疾??;免疫功能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43.039

中圖分類號:R512.91文獻標志碼:A

收稿日期:(2015-05-26)

通信作者:王超

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屬于皰疹病毒γ亞科嗜B淋巴細胞組群中的DNA病毒,感染人體后可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IM)、噬血細胞綜合征等急性疾病。EB病毒還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致癌病毒,它在感染人體后,可以潛伏在宿主血液B淋巴細胞中,刺激B淋巴細胞增生和轉化,引起鼻咽癌、胃癌、肺癌以及淋巴瘤等。EB病毒感染與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1]、類風濕性關節炎(RA)[2]等有密切關系。EB病毒感染相關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與EB病毒感染導致的免疫系統功能紊亂有關,EB病毒抗原引起的免疫應答與免疫逃避兩種機制在疾病的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3]?,F將EB病毒感染相關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變化的研究進展請況綜述如下。

1EB病毒感染的主要形式及其表達產物

EB病毒感染主要有兩種形式: 潛伏性感染與增殖性感染[4]。在人體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EB病毒在機體內從潛伏狀態轉變為增殖狀態。大多數被EB病毒感染者處于隱性感染狀態。EB病毒潛伏感染主要源于EBER、EBNA、LMP三種基因的表達。EB病毒潛伏感染后的細胞表達類型主要有四種基因組合,細胞表達類型的不同直接關系到臨床惡性腫瘤的發病與否。地方性Burkitt淋巴瘤患者的腫瘤細胞中主要為Ⅰ型潛伏感染,涉及的基因組有EBNA-1和EBER;鼻咽癌和霍奇金病主要為Ⅱ型潛伏感染,宿主細胞中可以出現EBNA-1、LMP-1、LMP-2 及EBER基因;免疫抑制患者感染EB病毒后,可為Ⅲ型潛伏感染,可涉及EBNA、3種LMP和2種EBER基因;而在健康的EB病毒攜帶者的B淋巴細胞中,主要表現為Ⅳ型潛伏感染,并且主要表達EBNA-1、LMP-2及EBER-1基因。其中,EBNA-1是惟一在四種潛伏感染狀態下會存在的病毒表達產物[5,6]。

2EB病毒感染相關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改變

2.4EB病毒感染相關性淋巴瘤EB病毒是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子。其致病機制可能有兩種:一種是機體在EB病毒感染后,淋巴細胞染色體發生突變或易位,導致C-myc癌基因激活和過度表達,最終導致淋巴瘤的發生。另一種是EB病毒感染后會抑制機體淋巴細胞中Fas介導的細胞凋亡,凋亡抑制基因Bcl-2異常表達,從而發生淋巴瘤。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urkitt淋巴瘤是最早被發現與EB病毒感染密切相關的NHL,該腫瘤患者約95%能檢出EB病毒[18],Burkitt淋巴瘤有三類:第一類是地方性Burkitt淋巴瘤,多見于非洲中部和新幾內亞的兒童,患者幾乎均能檢出EB病毒,其潛伏感染時基因表達為EBNA-1、LMPs、EBER和BARTs;第二類是散發型Burkitt淋巴瘤,累及到全球的兒童和青少年,該類患者中僅有15%~20%與EB病毒感染有關,基因表達為EBNA-1、EBERs和BARTs;第三類就是主要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相關的免疫缺陷型,該類型中EB病毒感染率為30%~40%[19]。②霍奇金淋巴瘤(HL):EB病毒感染與HL的發生有關,尤其與淋巴細胞消減型HL及混合細胞型HL關系更密切。EB病毒感染導致淋巴細胞基因突變或染色體易位,抑制了淋巴細胞凋亡,進而發生HL。

2.6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多數EB病毒導致的原發感染為急性感染,可無癥狀或發生IM,但某些患者在EB病毒感染后會出現慢性或復發性IM樣癥狀,并產生EB病毒抗體的異常改變,即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CAEBV)。CAEBV感染主要發生在兒童,常表現為持續或復發性發熱、肝臟及脾臟腫大等,同時可存在淋巴結腫大及其他系統的并發癥如貧血、血小板減低、對蚊蟲叮咬的變態反應、皮疹等。

綜上所述,EB病毒可作為隱性感染源在健康人體的B淋巴細胞內終身存在。單純的EB病毒感染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引起的免疫系統功能紊亂而導致的相關性疾病。EB病毒感染相關性疾病患者體內免疫功能的改變是引起機體機能損害的關鍵環節,而且這種改變是復雜的,目前的相關研究還不夠全面與系統,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以便在EB病毒感染相關性疾病的診斷及治療過程中能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 張小立,馮修高,徐向進,等. EB病毒近期感染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的關聯性研究[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3,7(14):6349-6354.

[2] Alspaugh MA, Henle G, Lennette ET, et al . Elevated levels of ant-ibodies to Epstein -Barrv irus antigens in sera and synovial fluids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J]. J Clin Invest , 1981,67(4):1134 -1140.

[3] 戚東桂,劉榮,韓軍艷,等.Epstein-Barr病毒相關疾病的研究現狀[J].國際免疫學雜志,2006,29(4):252-256.

[4] 金蕊,馬雪梅,曾毅.EB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病的相關性研究[J].醫學綜述,2010,16(10):1465-1467.

[5] 周小鴿. EB病毒小RNA檢測的臨床病理學意義[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6,35(6):321-323.

[6] Takakuwa T, Luo WJ, Ham MF, et al. Integration of Epstein-Barrvirus into chromosome 6q15 of Burkitt lymphoma cell line (Raji)induces loss of BACH2 expression[J]. Am J Pathol, 2004,164(3):967-974.

[8] Sakamoto O, Ando M, Yoshimatsu S, et al.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omplicated by cytomegalovirus-induc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and colitis[J].Intern Med, 2002,41(2): 151-155.

[9] Pender MP. Infection of autor eactive B lymphocytes with EBV, causing chronic autoi mmnune disease[J]. Trends Immunol, 2003,24(11):584-588.

[10] 王曉冰,葉文靜,張智勇,等.EB病毒感染對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表現及Th1/Th2平衡的影響[J].溫州醫學院學報,2013,43(12):779-783.

[11] 史振軍,王濤,劉躍華,等.系統性紅斑狼瘡中EB病毒感染研究[J].醫學研究雜志,2010,39(5):56-57.

[12] Sundar K, Jacques S, Gottlieb P, et al. Expression of the Epstein-Barr virus nuclear antig en-1( EBNA-1 ) in the mouse can elicit the production of anti-dsDNA and anti-Sm antibo dies [J]. J Autoimmun, 2004,23(2):127-140.

[13] Incaprera M, Rindi L , Bazzichi A, et al. Potential role o f t he Epstein-Barrviru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 atosus autoimmunity[J] .Clin Exp Rheumatol, 1998,16(3):289-294.

[15] Aghighi Y, Gilanish M, Razavi M, et al. 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children with Ebstein Barr virus infection[J]. Pak J Biol Sci, 2007,10(20):3638-3643.

[16] 梁鋼,張艮娟,梁玉霞. 類風濕關節炎與EB病毒、巨細胞病毒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189-190.

[17] 張軍芳,蔣飛霞,張宜,等.細胞因子與類風濕關節炎的研究進展[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12(4):735-738.

[18] Anwar N, Kingma DW, Bloch AR, et al. The investigation of Epstein-Barr viral sequences in 41 cases of Burkitt′s lymphoma from Egypt:epidemiologic correlations[J]. Cancer, 1995,76(7):1245-1252.

[19] 吳馳,賴文杰,陳建波,等.HIV/AIDS患者外周血EBV-DNA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熱帶醫學,2012,12(5):609-611.

[21] 秦儉,滕家安,馮國生,等.鼻咽癌患者外周血調節性T細胞變化[J].實用腫瘤雜志,2010,25(4):416- 418.

[25] de Rezende LC, Silva IV, Rangel LB,et al. Regulatory T cell as a target for cancer therapy [J]. Arch Immunol Ther Exp (Warsz), 2010,58(3):179-190.

猜你喜歡
免疫功能
右美托咪定聯合舒芬太尼鎮靜對顱腦損傷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全腸外營養對早產兒營養、免疫功能及行為發育的影響分析
CT引導下射頻消融聯合靶向治療對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重度燒傷患者不同階段營養支持效果探討
生物治療聯合化療與單純化療治療晚期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差異分析
辣椒素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
LAM聯合ADV治療老年失代償期乙肝后肝硬化的療效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利妥昔單抗對小兒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患兒免疫功能的影響
細菌溶解產物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觀察
結核丸輔助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效果及免疫功能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