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歐洲化”視角下的中東歐

2016-01-14 09:08高歌
世界知識 2016年1期
關鍵詞:巴爾干克羅地亞塞爾維亞

高歌

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中東歐國家一直沿“歐洲化”道路前行,2015年不過是“歐洲化”道路上的一個點。這里所說的“歐洲化”,指的是中東歐國家在內部體制上通過政治經濟轉型與西歐國家趨同,在外部關系上通過加入西歐國家所屬的西方社會的核心組織——歐盟和北約與西歐國家融為一體,內部趨同與外部融合同時進行、相互促動。

選舉與未來政策走向

2015年,波蘭和克羅地亞分別舉行了總統和議會選舉。

2015年10月26日,成千上萬的難民穿過克羅地亞進入斯洛文尼亞的Rigonce,試圖通過巴爾干半島前往歐洲其他地區。

在波蘭,5月10日和24日舉行總統選舉。最大的反對黨法律與公正黨候選人安杰伊·杜達戰勝時任總統布羅尼斯瓦夫·科莫羅夫斯基,當選總統。8月6日,杜達正式宣誓就任。10月25日,舉行議會選舉。法律與公正黨以37.58%的選票戰勝執政的公民綱領黨,在460席的眾議院中占據235席,獲得獨立執政資格,這在1991年自由選舉以來尚屬首例。11月13日,總統杜達任命法律與公正黨的貝婭塔·希德沃為政府總理。11月18日,議會通過對新政府的信任投票。

在克羅地亞,1月11日,舉行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反對黨民主共同體推舉的候選人格拉巴爾-基塔羅維奇當選。2月15日,基塔羅維奇宣誓就職,成為克羅地亞獨立以來的首位女總統。11月8日,舉行議會選舉。民主共同體等八黨組成的反對黨競選聯盟“愛國聯盟”得到34%的選票和議會151席中的59席,以微弱優勢戰勝執政黨競選聯盟“克羅地亞在成長”。

從“歐洲化”的視角看,上述選舉至少說明了三個問題:第一,四個選舉均按期舉行,實現了權力的和平交接,表明民主制度在中東歐國家運作正常。第二,波蘭和克羅地亞議會選舉依然延續了近年來中東歐國家新黨迅速上位的局面,但中東歐國家的多黨制還缺乏成熟民主國家應有的穩定性。第三,隨著法律與公正黨上臺并組成一黨多數政府,波蘭的內外政策、尤其是外交政策將有所調整。在與歐盟關系上,波蘭可能繼2005年?2007年法律與公正黨執政后再次成為歐盟內部的“麻煩制造者”;在與美國和北約關系上,將更加強調北約成員資格的重要性和與美國的聯系;在與俄羅斯關系上,將堅持“鷹派立場”。不過,杜達總統和法律與公正黨沒有把在2010年斯摩棱斯克空難處理上與俄羅斯的爭議放在優先位置,或許表明法律與公正黨將采取比其上次執政時更實際和較少情緒化的外交政策。

難民危機凸顯歐盟內部及中東歐國家間的分歧

2015年,難民潮席卷歐洲。為應對難民危機,歐盟提出安置難民的強制配額制,遭到作為歐盟新成員的中東歐國家的反對。6月23日,波蘭、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聯合發表聲明,拒絕接受難民配額。9月4日,四國總理再次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歐盟提出的重新分配12萬名難民份額的方案。9月22日,歐盟成員國內政部長舉行緊急會議,就轉移安置12萬名難民達成一致,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匈牙利的內政部長予以否決。匈牙利阻止難民入境的立場更為強硬。在邊界沿線修建圍墻,并通過一系列法律修正案,對非法跨越、破壞邊界圍墻的人判刑或驅逐出境。12月3日,匈牙利向歐洲法院遞交訴訟狀,反對歐盟的強制配額制。

不僅如此,一些中東歐國家還因難民處置而發生不和,最突出的是克羅地亞與塞爾維亞。9月19日,為阻止難民進入,克羅地亞關閉與塞爾維亞的七個邊境口岸,塞爾維亞以禁止克羅地亞商品和車輛進入塞爾維亞予以反擊,克羅地亞隨后也禁止所有塞爾維亞牌照的車輛和塞爾維亞公民穿越邊界,克塞關系出現緊張。此外,自9月18日以來,因大量難民從克羅地亞進入匈牙利,匈牙利指責克羅地亞政府把難民運往匈牙利邊境,克羅地亞則指責匈牙利沒有善待難民,兩國關系出現裂痕。

不過,克塞、匈克以及歐盟內部的不和逐漸有所緩解。9月25日,在歐盟委員會主管歐洲睦鄰政策和擴大談判的委員約翰內斯·哈恩的要求下,克羅地亞開放了邊界,塞爾維亞邊界也隨之開放;10月7日,匈牙利總統阿戴爾·亞諾什和克羅地亞總統基塔羅維奇舉行會談,指出難民危機不應導致兩國關系惡化,呼吁有效解決難民問題;10月25日,歐盟委員會舉行部分歐洲國家領導人特別會議,德國、奧地利、希臘、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的領導人達成“17點行動計劃”,以減輕巴爾干國家的難民壓力。盡管如此,歐盟內部以及中東歐國家間的分歧非一朝一夕所能彌合,難民危機遠未解決。

從“歐洲化”的視角看,圍繞難民危機出現的歐盟內部以及中東歐國家間的分歧表明:

第一,中東歐國家對難民的排斥態度與其不同于西歐的歷史經歷、落后于西歐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密切關系,反映了中東歐國家獨特的政治文化和民眾心理。事實上,排斥難民的態度不僅出自政府,也出自民眾,匈牙利執政的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匈牙利公民聯盟和斯洛伐克執政的方向—社會民主黨就因對難民問題的強硬立場而提高了支持率。從這個意義上講,即便是已經加入歐盟的中東歐國家,也還沒有完全實現對歐洲的趨同與融入。

第二,歐盟內部在難民問題上的分歧,連同此前歐盟成員國在應對歐元區債務危機時的分歧暴露了歐盟缺乏團結一致解決危機的能力,歐盟有可能向更為松散的方向發展;中東歐國家間的分歧有可能使歐盟擴大更為困難;難民危機的爆發亦有可能使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加入申根區的日期進一步延遲。因此可以說,歐洲一體化正面臨巨大挑戰。

西巴爾干國家與西歐的差距仍很明顯

2015年,西巴爾干國家在加入歐盟和北約方面取得三項進展。一是6月1日,歐盟與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簡稱“波黑”)的《穩定與聯系協議》生效,波黑將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提交入盟申請;二是12月2日,在北約理事會上,北約成員國外長正式批準啟動黑山加入北約的談判,黑山期待能在2016年7月的北約峰會上成為北約第29個成員國;三是12月14日,在歐盟政府間會議上,歐盟宣布正式開啟塞爾維亞入盟的第32和第35章節談判,塞爾維亞希望能在2020年或2022年加入歐盟。

此外,8月27日,第二屆西巴爾干峰會在維也納舉行,本屆峰會是“柏林進程”的一部分?!鞍亓诌M程”開始于2014年8月2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發起的第一屆西巴爾干峰會,為期五年,旨在通過每年的峰會強調對西巴爾干國家(塞爾維亞、波黑、黑山、馬其頓及阿爾巴尼亞)入盟的承諾,參與者為西巴爾干國家、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以及峰會組織者德國、奧地利、法國和意大利,2016年的峰會將在巴黎舉行。

從內部趨同的角度看,西巴爾干國家的國內狀況與西歐國家的差距仍很明顯。比如,波黑在《代頓協議》簽署20年后,局勢依然嚴峻,國際社會依然存在,兩個實體(波黑聯邦和塞族共和國)、三個民族(波什尼亞克族、克羅地亞族、塞爾維亞族)之間矛盾重重,政治體制運作存在許多問題,經濟發展不力,腐敗嚴重。馬其頓于2015年春天爆發了2001年武裝沖突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和安全危機。黑山則從10月中旬起出現了反對派組織的反政府示威,示威者抗議政府腐敗,要求總理米洛·久卡諾維奇下臺,由過渡政府組織自由、公正選舉,并就加入北約問題舉行全民公決,10月底,事態進一步升級,示威者與警察發生暴力沖突。

由上述可見,西巴爾干國家的“歐洲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德國等歐盟大國在推動西巴爾干國家入盟中發揮的作用值得關注。

安全上依靠美國和北約的政策

得以延續

2015年,美國和北約多次在中東歐地區舉行軍事演習。美國向波蘭贈送裝甲車,計劃自2016年年中開始,在波蘭儲備重型軍事裝備,這將是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第一次在曾經是蘇聯衛星國、現為北約成員國的國家部署類似裝備。北約則分別在保加利亞、波蘭、羅馬尼亞和波羅的海三國設立了六個指揮控制中心,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成立了北約多國部隊東南歐指揮部,還決定在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新建兩個地區指揮控制中心。11月4日,羅馬尼亞、波蘭、保加利亞、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和波羅的海三國等國領導人與北約高級官員在布加勒斯特舉行會議,強調共同行動,加強北約東翼安全。

美國和北約與中東歐國家軍事合作的加強固然是為了應對烏克蘭危機和恐怖主義帶來的安全挑戰,但從“歐洲化”的視角看,這也是中東歐國家一貫奉行的安全上依靠美國和北約的政策的延續??梢灶A見,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這一政策不會有大的改變。

趕超仍是中東歐經濟發展主要任務

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估算,2015年中東歐國家經濟均為正增長,其中增長最快的是捷克,實際GDP增長率為4.2%,最慢的是塞爾維亞,為0.6%,其他多數國家的增長率在2%?3%之間。與2014年相比,多數國家的增速有所提升。不過,據歐盟統計,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上,即便是已經加入歐盟的中東歐國家,除斯洛伐克略高于希臘、捷克和斯洛文尼亞略高于希臘和葡萄牙外,多數仍落后于歐盟老成員國,更不用說西巴爾干國家了。

從“歐洲化”的視角看,首先,除了各國的內部因素外,多數中東歐國家的經濟增長得益于歐元區經濟、特別是德國經濟恢復和歐盟資金的流入。這說明中東歐國家的經濟體制越來越與西歐國家趨同、經濟發展越來越多地并入歐洲經濟發展軌道。其次,中東歐國家與西歐國家的差距仍然存在,趕超仍是中東歐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

推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系需

注意三點

2015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系在“一帶一路”戰略和“16+1合作”框架下順利發展,取得顯著成果。最為引人注目的是11月24日?25日在蘇州舉行的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這次會晤發表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蘇州綱要》兩個文件,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中長期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歐洲化”的視角看,進一步推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系需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經過20余年的“歐洲化”進程,絕大多數中東歐國家已經建立了與西歐國家趨同的政治體制,多黨輪流執政已成常態,中國需了解這些國家主要政黨的對華政策,爭取它們對華友好。

第二,經過20余年的“歐洲化”進程,中東歐16國中已有11個歐盟成員、5個歐元區成員、12個北約成員,中國既要關注這些國家與歐盟、美國的關系對它們與中國關系的影響,也要有意識地以與中東歐國家的關系帶動中歐關系、甚至中美關系的發展。

第三,盡管中東歐國家都以“歐洲化”為方向,但經過20余年的發展,中東歐國家之間的差異性愈益明顯。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和“16+1合作”框架下的多邊合作的同時,也應根據這些國家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發展與它們的雙邊關系。

綜上所述,從“歐洲化”的視角,可用三句話來總結2015年中東歐國家形勢:一是“歐洲化”在繼續,“歐洲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2015年只是這個過程中的一個點;二是差距仍存在,中東歐國家雖然在“歐洲化”道路上走了20多年,但在政治經濟體制的成熟度、經濟發展水平、融入歐洲的程度上與西歐國家仍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三是差異已顯現,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中東歐國家“歐洲化”的不同進展上,而且體現在歐盟內部中東歐國家與西歐國家在難民等某些特定問題的不同立場上。對于中國來說,認清中東歐國家的現狀與特點,是發展與中東歐國家關系的重要前提條件。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猜你喜歡
巴爾干克羅地亞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農業出口增長50%
克羅地亞Grand Park酒店
克羅地亞薩瓦河河濱創意公共空間
克羅地亞職業教育現狀與發展趨勢
大黑海沿岸地區:歐亞大陸的“巴爾干”
談塞爾維亞本土漢語教師的培養
塞爾維亞用驢奶制作的奶酪
西巴爾干國家向歐盟標準趨同:問題和挑戰
中亞“巴爾干”的傷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