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魅力

2016-01-27 20:08王玉清
新課程·上旬 2015年12期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課件習作

王玉清

課標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集語言、文字、圖像、動畫、影像和聲音于一身,能夠更好地顯示教學信息,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可能。

一、運用多媒體設備更加形象生動地詮釋課文

教材中的一些內容比較抽象、復雜,學生不容易理解,為了突破這些重難點,教師往往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即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講解,學生聽得一知半解,不能夠很好地達到教學目的。多媒體教學的優越性之一,就是能化抽象為具象,化靜為動,轉無聲為有聲,并啟發學生去思索、去探討、去發現。如《黃果樹瀑布》一文描寫的是黃果樹瀑布的壯美,以及大自然的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如果教師一味地去講解黃果樹如何壯美,學生聽得很乏味,無法感受到其壯美之處。而用視頻、聲音、圖片等多媒體課件,能讓學生直觀感知瀑布形態的壯美。為了更好地理解“騰空而上、隨風而飄、漫天浮游、銀雨灑金街”的畫面,一張張圖片適時地出現在課堂,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感受瀑布的聲響時,自制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真切感受瀑布聲響的“漸近漸響”??梢?,運用電教媒體手段,教學效果就明顯不一樣了。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喚起學生的正確感知

感知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屬性的反應,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礎,是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先決條件。對事物的正確感知取決于生活積累和生活經驗。小學生的年齡小,生活經歷和生活積累是很有限的,感知事物的水平也不高。而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的面很廣,有些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識相去甚遠,難以正確感知。如果教師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以多種功能、多種方式顯示教學信息,多重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喚起學生心里強烈的真實感受,就能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如《江南》一課描寫江南水鄉的美景,利用電腦光盤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正確的感知形象,那一片片碧綠的荷葉、美麗的荷花,伴著美妙的音樂出現在面前,讓孩子們驚嘆!水中的魚兒怎樣嬉戲呢?只見魚兒搖頭擺尾,“魚戲蓮葉東”,老師用鼠標點擊“東”,魚兒游到了東,一會兒游到了西、北、南。學生眼、耳、腦、手均得到調動,感知效果相當深刻。

三、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快樂自主地學習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不穩定,比較模糊,任何新穎的、形象的具體事物都會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與課文內容相適應的圖片、視頻可以形象生動地創設情境,把學生引進文本,讓學生充滿興趣地進入學習狀態。如在教學《三個小伙伴》時,課件出現三只可愛的小動物:小象、小野豬、小袋鼠,它們拿著樹苗邊走邊談。教師激發學生興趣:這三個小伙伴要去做一件什么事呢?學生回答:上山種樹。師:種樹需要什么工具?他們帶了嗎?沒帶怎么種樹呢?學生立馬集中注意力,饒有興趣地進入課文的學習中。反饋時,課件依次出示三句話:沒有鋤頭挖樹坑怎么辦?沒有籮筐運肥料怎么辦?沒有水桶澆水怎么辦?最后播放了三只小動物種樹的畫面。學生在形象、直觀、具體的畫面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到了三只動物的可貴品質,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四、運用多媒體引導想象,培養思維品質

小學生的想象具有無主題性和易變性,以無意想象為主。教師要以多種形式來喚起學生的創造想象,因為豐富的想象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多運用錄音、投影、錄像、電腦等現代媒體來創設問題情境,并采取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為導火線,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可使其處于主動學習、主動思維的狀態。比如教《青蛙看?!芬徽n,導入新課時,利用動畫向學生展示一只跳動的青蛙,并配上教師的設疑:這是什么?通過預習,你認為這節課我們將要學些什么?有的說:“青蛙要去看看大海是什么樣子的?!薄扒嗤転槭裁匆タ创蠛D??”“它沒有堅實的臂膀,也沒有善跑的腿,怎么能登上那么高的山呢?”“它看到大海了嗎?誰幫助了它?它怎么登上山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了,積極主動地投入自主學習中,從而認真地朗讀課文,走進文本,再通過小組式的協作學習和老師的適當幫助,實現了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五、運用多媒體設備打破課堂點評的局限

要想讓學生學好語文,教師不僅需要完成知識的傳授,還要及時進行知識的鞏固及糾正,這就需要及時進行課堂點評,判斷學生的掌握情況,然后根據信息的反饋進行知識的二次傳輸。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對于同樣的隨堂作業,教師當堂及時進行點評比下節課回顧點評收效更優。然而在十分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師如何完成知識的傳授,并對學生的隨堂作業進行點評呢?這成了教師教學中的另一個重難點,而多媒體設備的出現適時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例如:習作課上,讓學生完成一篇習作,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一一點評,教師巡視后發現一兩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利用投影等多媒體手段進行課堂點評,指導學生修改習作,使之進一步掌握寫作方法,以學生的文章作為教學材料,直觀地引導學生修改習作,使之掌握修改習作的方法。這樣的點評具有直觀性、代表性、時效性,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多媒體設備的運用打破了課堂點評的局限,使教師能更好地把握學生的掌握情況,查漏補缺,使知識體系更加牢固,學生在老師的點評中把有關知識搞清楚或把重點內容理出來,教師再適當加以點撥,這樣一節課學生會收獲很大,而且大大節省了教學時間。

實踐證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科學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形聲并茂、音畫同步可以極大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可以激發學生興趣,促進自主學習,培養思維品質;可以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理念的更新,電教媒體技術將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越來越充分地發揮它不可替代的作用,越來越充分地顯示它無窮的魅力。

參考文獻:

陳小艷.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魅力[J].今日科苑,2008(20).

編輯 趙飛飛

猜你喜歡
多媒體技術課件習作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初探
多媒體技術在影視動畫后期特效中的應用
用Lingo編寫Director課件屏幕自適應播放器
從“廣用”到“省用”——談音樂教學中課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數學多媒體課件質量的幾點思考
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取與舍
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英語寫作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