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中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審美能力

2016-01-27 20:14梁烽
新課程·上旬 2015年12期
關鍵詞:審美能力情緒小學語文

梁烽

摘 要:語文是小學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對于這門語言類的學科,教師如何在課堂中有效地凸顯其教學意義,讓小學生能夠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審美能力?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電教手段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進行研究、分析,以期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電教教學;審美能力;情緒

著名作家葉圣陶曾說:“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彼?,語文這門語言類的學科就是一門工具,是學好各類學科的基礎。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對生活閱歷有限的小學生來說,要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擁有敏銳的審美能力、高尚的審美情操需要教師采用直觀感性的、形象化的教育手段,而電教手段正是新時代背景下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工具。因此筆者就語文教學中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進行思考。

一、展現美,培養學生發現美

由于小學生對世界的認知主要來自生活,對審美觀念的認識不是很高,所以,教師要把生活中美的聲音、美的畫面、美的意境充分運用電教手段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能夠感知、享受、欣賞生活中的美,切實體會到語言文字材料構建的語言美、結構美、意境美。例如,在教學《題李凝幽居》時,通過有效運用投影,引導學生理解“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這句詩所描繪的幽居環境,這樣不僅把美有效地展現給學生,還能培養學生發現美。又如,在教學魯迅筆下《少年閏土》這篇課文時,要讓學生對少年閏土“對海邊無窮無盡的稀奇事都有所了解”與少爺公子們“素不知道這一切”和“只看到院子里高墻上四角的天空”進行對比,使學生在自然而然中發現閏土這個農村少年的活潑可愛、知識豐富,而那些少年公子們卻是孤陋寡聞、目光短淺。為了讓學生很好地把握住文章人物形象的強烈對比,培養學生在對比中感知美、認識美、體驗美和評判美,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這一教學工具,通過制作圖片、幻燈以及背景音樂組合的課件,帶動學生進入課堂,融入課堂,將這個知道無窮無盡的稀奇事的少年閏土形象展現在學生眼前,進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一個知識豐富、聰明、活潑的農村少年的形象,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能力

雖然小學生受教育及生活閱歷的局限,審美觀念和對美的鑒賞能力不高,但我們不能否認小學生想象能力的豐富。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運用電教手段為學生建立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情境,提供具體、形象的事物圖像和聲音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展開想象的翅膀,活化那些刻板、死的知識。例如,在教授學生白居易的《憶江南》這課時,可以制作一個《憶江南·欣賞》的微課和利用多媒體創設詩詞的意境,引導學生想象。如播放《憶江南》這首具有代表性的歌,下載一些江南美景圖片供學生欣賞,這樣很快就能引領學生進入這首詩的情景,幫助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又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兩個寫景的句子,也可以運用電教手段給學生打造深邃的藝術意境,讓學生跨越時空,假設自己就是詩人,想象當時的情景,再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體會這首詩的詩情畫意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挖掘學生的知識潛能,培養創造美

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打造和諧、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也要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感受語文知識的美,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學習《中華少年》時,很多句子學生閱讀后無法理解其含義,需要教師從側面引導,運用電教手段播放相關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才能挖掘學生的知識潛能,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如“長城的古磚擋不住洋炮的彈片”這句講的是舊體制的落后保護不了民族的身軀與思想!然而如果學生沒有相關知識的引導,很難體會其含義。通過挖掘學生的知識潛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被定義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以及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教師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美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電教手段具有的特點為培養學生創造美起到了鋪“路”架“橋”的作用。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充分、正確把握美的特征,科學、合理、有效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能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陳貞琴.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小學生語文聽說能力[J].成才之路,2012(02):5.

編輯 趙飛飛

猜你喜歡
審美能力情緒小學語文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