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趣創新拓視野,恰用媒體助教學

2016-01-27 06:15權興祥
新課程·上旬 2015年12期
關鍵詞:媒體技術

權興祥

摘 要:媒體技術要因時因地,引涇據源起到點石成金、畫龍點睛、催化催生、水到渠成的教育效果,且不可濫用、過用、多用。否則,有限的一堂課將在虛無縹緲中不知不覺灰飛煙滅,圖了個一時的紅火和熱鬧,結果一無所獲。

關鍵詞:媒體技術;因時因地;催化催生

當今世界科技不斷發展,網絡技術、媒體資源廣泛應用于教學當中,觸控式一體機,“班班通”校園網絡數字平臺給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鮮活的生命力,打開了尋求知識的大門,使師生查閱資料,檢索答案,求全求美,追根問底,暢游在知識的大海里,的確給人以新的空間。這個空間可以無限延伸,向不同的層次、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區域廣闊發展。課堂鮮活,生動無比,圖、形、色、聲、光刺激耀眼,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花花世界。讓人賞心悅目,感動不已,美不勝收!

然而世界上的事絕非十全十美,既有好的一面,就有它不利的一面,利大害也就大。因此,媒體技術要因時因地,引涇據源起到點石成金、畫龍點睛、催化催生、水到渠成的教育效果,且不可濫用、過用、多用。否則,有限的一堂課將在虛無縹緲中不知不覺灰飛煙滅,圖了個一時的紅火和熱鬧,結果一無所獲。

因此,在一個多彩的網絡背景下,教學資源的應用要預先設定,精心選擇內容并融化在自己的教學設計當中,不可操之過急隨便打開一個網頁,隨便搬出一套模式就在一堂課中按部就班地照抄照用,效果不會怎么好。應用媒體技術要適合自己的學生狀況,要適應自己班里的好、中、差學生,有目的地強化訓練,有節奏地啟迪挖掘,做到高效課堂高效設計,完美組合,精心打造。那么,應怎樣合理利用好電教媒體資源進行教學呢?我想,我們應該要做到以下幾個“選擇”?

一、選擇媒體素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迸d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更是創新的不竭動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教與學雙邊活動,實現雙向或多項的信息交流,增進互動,營造引人入勝的學習氛圍,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拓展學生思維活動的空間。

如,我在講《可愛的草塘》一課時,我進行了這樣的設計,《可愛的草塘》是一篇文句優美,情感豐富細膩,描述草塘美麗景色和豐富的特產,表達作者對北大荒贊美之情的文章。隨著一陣上課鈴聲響完之后,教室里鴉雀無聲,我用那輕快的語氣對學生說:“我們的祖國江南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今天,老師想帶同學們去參觀北方的魚米之鄉——北大荒,聽說那里物產豐富: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景色秀麗,風景奇特。不信,請看?!苯又?,我用多媒體播放錄像,大屏幕上出現了一望無際的畫面:草塘的蘆葦和蒲草綠得發亮,襯托著瓦藍瓦藍的天空,顯得十分美麗。微風輕輕一吹,涌起了層層綠波,和著柔美的音樂,像海邊頑皮的孩子踏著輕快的步子互相追逐的情景。撥開蘆葦和蒲草,呈現出一個清澈見底的水塘,清凌凌的湖水泛著微波,幾條魚兒不時鉆出水面透透氣……學生被草塘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陶醉在這迷人的景色當中。這時我便順水推舟,以景激情,讓學生美美地讀課文,去感受北大荒可愛的草塘,體會具體的情景描述。像這樣的“導入法”,一開始便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吸引住,順著教師預設的方案,順勢利導,有利于教學過程的完成。

二、根據教材的教學目標做出選擇

在利用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有無明確的教學目標,對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關系極其重大。在一堂課中,使用電教媒體要解決什么問題,教師要心中有數。盲目使用,效果不佳,甚至適得其反。因此,運用電教媒體必須根據教材中教學目標的要求來合理選擇,看采用哪種電教媒體最易達到教學目標。比如,一堂語文課,如果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就可以考慮采用錄音;如果教學目標是通過看圖讓學生閱讀理解寫話或作文,旨在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那么就采用情景圖片,配之以優美鮮活的情景朗讀等等。如果教師的朗讀功底普通話水平很高,就不用范讀錄音了,這樣既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親和力,又能隨機調控采用多種讀法,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其效果高出媒體教學。

三、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重、難點和關鍵點做出適當選擇

教材中的重、難點和關鍵的地方,往往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教師用傳統的教學手段無法講清和難以講清?;蛘唠m然能夠講清,但教學效果很低。這時,就要考慮用哪些電教媒體最容易形象地凸顯出來,使學生易于理解,識記深刻。如,我在教學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時,問學生:天為什么會低?月亮為什么會與人接近了呢?這兩句詩的意境又是怎樣的?小學生很難理解,這時就要采用媒體情景圖來助學,學生很快就會理解:所謂“天低樹”是因為原野空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好像比近處的樹還要低。他們通過觀察月亮影子在水中浮動的情景,也很快地想到了:由于江水清澈,月亮在水中的影子特別清晰,所以月亮似乎與人接近了。這樣,學生的腦子里很自然地就會出現一幅原野空曠、天晴水碧、月影沉江、美妙動人的江上夜景。因此,學生不僅可以順利地理解詩句的含義,而且領會了詩的意境,比教師只憑口頭講解更容易使學生形象化地理解,并且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根據教學內容的形式特點來選擇

有時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為了使學生便于掌握,必須從視、聽、觸、味等多種感官刺激,方能達到最佳效果。這時我們應利用電教媒體的多元性,如:動畫、錄音、美景,色彩斑斕的變化,豐富誘人的場景,甚至3D效果等。這樣,既能幫助學生識字、解文,還能講究規范化,提高正確率;既能表情達意,又能深挖內涵;既能激發奇思妙想,又能完全進入模擬的現實生活情景。完全達到惟妙惟肖、點神入畫的境地,留給學生難以忘懷的印象,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五、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低年級要選擇生動、形象、有動畫效果的媒體資源。如,在教學漢語拼音時,應將漢語拼音的字母形象化,并讓字母說話,蹦蹦跳跳地出現,四聲的發音標準可靠,這樣既加深了印象,又有利于學生掌握。到了中高年級就要選擇溫文爾雅、深沉優美的場景,隱含的、深藏的、含蓄的意韻通過明暗對比的方式,含而不露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深思,讓學生向多個層面挖掘展開,融入個性化的語言、情景,加深了理解,加深了印象,余味更加深長。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遲日江山麗》這首詩歌時,我便用媒體展示情景圖:春日遲遲,春天的太陽照射著大地,祖國的大好河山呈現出一片美麗的景象;沙灘上一對鴛鴦已經嬉戲玩耍得很累了,正在暖洋洋地甜息……好一幅美景圖,既加深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光憑教師講解就顯得蒼白無力了。

六、教師必須認真備課,選擇組織課件

合理有效充分運用電教媒體組織教學,不是對教師的要求降低了,而是進一步提高了。教師不光要準備精確、精美、精當的文本素材,更要準備生動、逼真、精練有效的媒體素材。個別教師調侃地說:“我沒時間準備,如此豐富的網絡資源,我何不利用‘拿來主義呢?”的確,拿來,值得借鑒。但要兼收并蓄,且不可照抄照搬,要選取適合自己學生的,適合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資源,重新組合,有的放矢地應用,方可起到最佳效果。否則,就是濫用,漫無目的地胡用,給學生和課堂都會帶來不良影響,甚至出現非常尷尬的局面。

總之,電教媒體在新時代教學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是一種輔助工具,我們切不可本末倒置,丟棄傳統的博大精深的文本,乃至千百年來教育專家提煉總結出的各種優秀的教學法。我們應在此基礎上讓媒體資源生根、開花、結果;添翼、助力、加油,為教育教學起到推波助瀾、揚帆起航的積極作用,為高效課堂開辟一片鮮活生動的新天地。

編輯 張珍珍

猜你喜歡
媒體技術
數學教學感悟
現代媒體環境下高校體育教學微信公眾平臺構建的研究
淺談數字媒體技術的優勢應用以及發展前景
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中應用的研究
關于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思考
創新情境構建體驗性語文新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