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科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策略

2016-01-27 08:30丁麗亞
新課程·上旬 2015年12期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教學方法

丁麗亞

摘 要:以新課程標準為理論依據,以實驗教學為中心,論述了在具體教學中科學探究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教學方法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探究是小學科學課最為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如何通過實驗教學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過程,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下面就幾點具體做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通過“玩”進行科學探究

根據兒童好奇、好動、好說的心里特點,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玩的過程就成為學生動腦、動口、動手探究科學的好機會。例如,在教學《平面鏡》一課時,以往教學這一課時總是全面地以教材為“載體”、為“依據”,主觀地認為照鏡子很簡單,是學生所熟悉的,教學活動總是以“本”為本的向學生灌輸課本上的幾個知識點,使學生活動時間少,無法主動獲取新知識。而再上這一課時,針對兒童愛玩的特點,我改變了以前的教學順序:首先從鏡子游戲著手,游戲之前,我先給學生講了“愛迪生救母”的故事。為了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激發學生玩的欲望,我故意設置了一個懸念:情況危急之下,愛迪生是用什么辦法協助醫生為母親動手術的呢?請同學們玩玩鏡子,看看能否找到答案?玩鏡子可以小組玩或幾個小組一起玩。玩的時間、地點不限,看誰在“玩”中發現最多,收獲最多。

由于給了學生時間和空間,還沒等到下節科學課,他們就陸續來匯報自己的發現。在路上、操場、辦公室,都有他們前來匯報的身影。望著一張張興奮、激動的小臉,我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我選擇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坐在學生中間,聆聽著他們“玩”的收獲,分享著他們成功的愉悅。不僅學會了教材上的內容,還拓寬了課本上沒有的內容,比如制作了“萬花筒”——把三塊條形鏡子靠在一起做成柱形,并把碎紙屑放在中間,再用玻璃片封住上下口,輕輕轉動,就會看到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花瓣”;有的利用鏡子和水做了分色光的實驗,并當眾演示給同學看。當學生看到鏡子把陽光分成七色光時,他們都熱烈地歡呼起來,還有的學生對我說:“老師,為了能讓辦公室里充滿陽光,我想用一面能轉動的大鏡子,把太陽光反射到辦公室里。這樣,老師在寒冷的冬天里改作業就不會太冷了!”有的說:“在漆黑的夜晚,只要給我一點燈光和足夠大的鏡子,就能把世界照亮?!薄?,真有偉人的氣魄!有的卻問:“哈哈鏡也是鏡子,為什么照出的人像是各種各樣的呢?”“眼睛不也像一面鏡子嗎?為什么我在他們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的像很小很小呢?”……

學生的種種收獲讓我驚詫不已,他們那種主動探索知識的韌勁,那些大膽奇特的想象更讓我驚異。根據實際,大膽打破教材的束縛,教師的小小改動卻給了學生一番新的天地!收獲的不只是學生的夢,我也受益匪淺。

二、從“失敗”出發,進行科學探究

實驗不可能每次都成功,從“失敗”中找出原因加以改進才是關鍵,從失敗中發現問題,尋求解決的辦法,提高能力。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怕實驗失敗,教師做好圈套讓學生根據要求按部就班地學。這種方法束縛了學生的手腳,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違背了讓學生自行獲取的原則。為了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我先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從“失敗”中找原因。例如,在教學《指南針》一課時,判斷學生自制的磁針能不能指南北時,我讓學生運用過去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去尋找原因。經過努力學生發現,有的在摩擦鋼針時是來回摩擦了,有的是因為磁針太靠近鐵架臺,與鐵架臺產生吸引作用,造成指向失靈。有的學生通過觀察研究發現,他在實驗時,自制磁針不遠處,放了塊大的強磁鐵干擾了磁針的指向。

不要害怕實驗的失敗,應把“失敗”看作是學生獲取和認識科學過程的重要方面,引導學生在處理這些“失敗”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頑強意志,從小訓練學生崎嶇小路上不斷攀登的精神。

三、課外延伸,繼續科學探究

引導學生運用書本知識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主動把課內研究遷移到自己的課外生活去,進一步鍛煉學生獨立探究問題和自行應用知識的能力,培養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聯系生活進行應用,要以學生的興趣和能力為前提,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內容,為學生的課外發展指引方向。例如,在教學《簡單電路》一課時,我自制了一個臺燈,在課內學習的啟示下,學生課后也自制了臺燈、袖珍手電筒等。學完《空氣占據空間》一課后,學生用注射器做“玩具小氣槍”……這樣課內學習課外應用,課內課外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到處是科學,生活即科學。

四、有序探究才能避免實驗的盲目性

為了避免學生自主探究的隨意性,還必須做好探究過程的誘導設計,使探究過程在可控的范圍內活而不亂地朝著預定的實驗目的邁進。三年級有一節課,是比較液體的相同和不同,教師在講臺上準備了各種實驗材料,有牛奶、蜂蜜、食用油、水、蠟光紙、玻璃片、木板等。實驗之前,教師提出一個問題:牛奶、蜂蜜、食用油、水有什么不同之處?有的說顏色不同,有的說透明度不同,有的說味道不同,有的說稀稠度不同,有的說喝下去的感覺不同,有的說用途不同。接著,就讓學生選擇需要的器材做實驗,學生一下子蜂擁到講臺上擠做一團,很是熱鬧?;顒又杏械膶W生在喝牛奶蜂蜜,有的組把幾種液體混在一起……聽課的教師問旁邊一同學,你們在研究什么呀?學生搖搖頭。原本教師準備大量的工具和材料,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各種液體更多的不同,感受到探究的樂趣。由于實驗之前沒有明確實驗目的、方法,致使學生盲目地玩了一節課,因此,課堂要開放,更要有序。

在探究性實驗教學中,需要教師采取恰當的措施為學生搭橋鋪路,實現環節之間的邏輯過渡,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做到以下幾方面。

1.在巡視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有技巧地指導學生怎樣觀察、怎樣思考、怎樣分析、怎樣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而不是教給他們觀察什么、思考什么,牽著他們的鼻子走。

2.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攏”,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3.要善于捕捉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并愛護它、激勵它、扶持它。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并通過實驗探究教學來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實事求是和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的一門學科,努力營造一個生機盎然、師生氣氛和諧、充滿探究精神的綠色課堂是科學教師永恒的課題,是我們不懈追求的核心目標。

編輯 韓 曉

猜你喜歡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教學方法
電容器的實驗教學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幾何體在高中數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