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型病毒性肝炎臨床治療效果隨機平行對照研究

2016-01-28 07:18陳宏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年10期
關鍵詞:谷丙谷草轉氨酶

陳宏

甲型病毒性肝炎臨床治療效果隨機平行對照研究

陳宏

目的研究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84例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運用隨機平行對照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西醫治療,觀察組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比兩組療效。結果觀察組治愈22例(52.4%),好轉18例(42.9%),未愈2例(4.8%),總有效率為95.2%;對照組治愈13例(31.0%),好轉17例(40.5%),未愈12例(28.6%),總有效率為71.4%。觀察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應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甲型病毒性肝炎療效確切,治愈率高,不良反應少,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甲型病毒性肝炎;中西醫結合;臨床療效;隨機平行對照研究

甲型病毒性肝炎臨床較為常見,發病率極高,大多數患者經過積極治療預后較好,部分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黃疸患者病情進展較快,預后較差,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及時有效的診治至關重要。隨著祖國醫學的不斷發展,中西醫結合在治療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黃疸患者中有顯著的成效[1]?,F對本院收治的42例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84例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符合《傳染性疾病診斷標準》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運用隨機平行對照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其中觀察組男28例,女14例;年齡7~42歲,平均年齡(25.20±5.77)歲;谷丙轉氨酶(694.21±32.27)IU/L,谷草轉氨酶(564.23±56.22)IU/L,總膽紅素(164.29±16.90) μmol/L。對照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6~43歲,平均年齡(24.47± 6.27)歲;谷丙轉氨酶(684.28±26.67)IU/L,谷草轉氨酶(536.85± 57.20)IU/L,總膽紅素(154.22±13.94)μmol/L。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檢測指標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及退出標準 排除標準:①心、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②近期有生育需求,妊娠和哺乳婦女;③肝腎功能不全,混合有其他型肝炎者;④近期接受過其他抗病毒治療或免疫調節治療者。退出標準:①資料不全者;②嚴重不良反應、并發癥、特殊生理變化等,難以繼續治療者;③違背臨床治療方案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西醫治療?;颊呓o予臥床休息、清淡及低脂飲食,靜脈滴注還原型谷胱甘肽用以保肝治療,同時給予門冬酸鉀鎂、維生素K1、水溶性維生素等營養支持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藥治療,方劑組成:茵陳30 g,梔子、大黃、茯苓各10 g,銀花20 g;脅痛者加柴胡20 g、郁金15 g;惡心、嘔吐者加橘皮、竹茹各15 g;水煎服,1劑/d,20 d為1個療程,小兒劑量酌減。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規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療程結束后復查肝功能,治療期間詳細記錄病情改善情況(如皮膚鞏膜黃染、疲乏無力、食欲差、厭油膩、肝區疼痛及尿液顏色)及藥物治療不良反應;出院后院外隨訪6個月,評估臨床效果。

1.4 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及總膽紅素水平均恢復正常;好轉: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減輕,谷丙轉氨酶水平<80 IU/L、谷草轉氨酶<80 IU/L、總膽紅素<40.6 μmol/L;未愈: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不明顯或無緩解,谷丙轉氨酶水平>80 IU/L、谷草轉氨酶>80 IU/L、總膽紅素>40.6 μmol/L??傆行?治愈率+好轉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愈22例(52.4%),好轉18例(42.9%),未愈2例(4.8%),總有效率為95.2%;對照組治愈13例(31.0%),好轉17例(40.5%),未愈12例(28.6%),總有效率為71.4%。觀察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7、8.57,P<0.05)。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未見不良反應。

3 討論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一種較為常見的病毒性肝炎,該病毒屬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主要經過消化道傳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黃疸時期往往起病急,伴有發熱、畏寒、乏力、食欲差、厭油膩、惡心、嘔吐、腹部脹痛、腹瀉、肝區疼痛、尿色深等癥狀。臨床上大多數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預后較好,經過治療可以獲得痊愈,但少數患者病情兇險,嚴重者可導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部分患者因治療不當導致病程遷延,使患者承受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采取有效合理的治療方案對疾病的轉歸及預后意義重大[3]。祖國醫學在治療該病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受到臨床廣泛應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 (P<0.05)。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該病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F代醫學證實,自身免疫反應參與肝炎的發病過程,是其主要發病機理。甲型肝炎病毒復制可引起肝細胞損傷,導致肝臟炎癥和壞死;但在恢復期通常不演變為慢性過程和病毒攜帶者。祖國醫學研究發現,該病中醫發病機理為濕熱蘊蒸、膽汁外溢,致使黃疸出現,皮膚迅速發黃者稱為急黃。因此治療上應以清熱利濕為主,并佐以泄下。作者根據中醫理論辨證施治,組方中茵陳具有利膽退黃的功效,并具有抗病毒作用,大黃能抑制腸內細菌的繁殖生長,可有效減少內毒素吸收,降低患者血氨濃度,研究發現大黃還具有提高血清總補體水平的作用,從而改善機體的免疫力;茵陳、大黃、梔子聯合應用具有擴張膽管系統的作用,改善肝內循環,從而加速膽汁的排泄;還能抑制過敏反應,具有消炎作用;茯苓具有利濕作用,可使濕熱從二便去除;柴胡、郁金能疏肝理氣[4];因此以上組方標本兼治,不但能阻斷或減輕肝細胞的炎癥反應,提高機體抵抗力,還可有效消除膽汁瘀積,促進膽汁循環及肝細胞修復,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恢復肝功能療效顯著。另外,進一步的研究顯示該組方無明顯的不良反應,安全性高,患者容易接受。

綜上所述,臨床應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甲型病毒性肝炎療效確切,治愈率高,不良反應少,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夏本林.加味茵陳五苓散治療甲型急性黃疸型肝炎的臨床療效分析.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0,10(2):31-32.

[2]陳亞平.柴平清肝湯治療甲型肝炎臨床觀察.醫藥論壇雜志,2009,30(17):97-98.

[3]徐聞濤.亮菌甲素聯合異甘草酸鎂治療急性黃疽型肝炎的療效觀察.中國醫藥指南,2010,8(32):323-324.

[4]如克亞·艾爾肯,艾合麥提江·艾爾肯.中西藥合用治療急性黃疽型甲型肝炎50例.新疆中醫藥,2010,28(5):13-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0.052

2016-03-17]

118000 遼寧省丹東市傳染病醫院

猜你喜歡
谷丙谷草轉氨酶
獻血體檢時的“轉氨酶”究竟是啥?
草樹(散文)
轉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復合菌劑對干谷草發酵品質及營養價值的影響
谷丙轉氨酶檢驗在脂肪肝患者診斷中的應用體會
無償獻血采血點初篩丙氨酸轉氨酶升高的預防及糾正措施研究
淺析血清谷丙轉氨酶水平與肝臟病理改變的關系
轉氨酶高與肝炎
微生物厭氧發酵處理對張雜谷谷草分子結構特征和營養成分的影響
張雜谷谷草和玉米秸稈不同配比對奶牛生產性能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