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青山運用“郄募配穴法”治療急癥胃痛臨床經驗※

2016-01-29 17:19陳春海孫嘉逸通訊作者陳新華
中國民間療法 2016年8期
關鍵詞:配穴中脘急癥

陳春?!≈堋∠琛O嘉逸 通訊作者:陳新華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吉林 長春130000)

?

紀青山運用“郄募配穴法”治療急癥胃痛臨床經驗※

陳春海周翔孫嘉逸通訊作者:陳新華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吉林長春130000)

紀青山;郄募配穴法;急癥胃痛;臨床經驗

紀青山教授是長春中醫藥大學教授,國家名老中醫藥專家經驗傳承指導老師,吉林省名中醫。紀青山教授年過七旬,學驗俱豐,從事醫療、教學工作50余年,臨床必切脈觀舌,注重辨證與辨病相結合且強調腧穴的特異性與不同針法的配合應用。紀青山教授在急癥胃痛的治療中認為,急癥胃痛多以胃氣中阻,不通則痛,采用郄募配穴之法通胃氣止痛,臨床療效滿意。筆者有幸跟隨紀教授學習,收獲良多?,F將紀青山教授運用“郄募配穴”治療急癥胃痛的證治經驗整理如下。

審癥求因、脾胃分治

急癥胃痛是以劍突下臍部以上部位,突發疼痛為主,持續半小時以上不能自行緩解為主要表現。常見于胃痙攣、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胃黏膜脫垂等病證。而急癥胃痛是現代中醫急癥研究中根據臨床癥狀而定的病名。古中醫文獻雖無急癥胃痛的病名,但其中的“胃痛”“心痛”“厥心痛”等癥狀的描述已包含了急癥胃痛,如《靈樞·厥病》:“厥心痛,腹脹滿,心尤痛甚,胃心痛也?!逼洳∥恢饕谖?,但與肝、膽、脾、腎等臟腑密切相關。其病因主要為外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胃、脾胃虛弱等。

脾胃共居中焦,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同為后天之本;脾氣升清,胃氣降濁,為氣機升降之樞紐?,F代大多醫家主張脾胃合治,而紀青山教授認為脾胃病的診治務必分清,切莫以脾病為胃病,或以胃病為脾病,均會影響疾病的療效和歸轉。脾胃分治論,《內經》已有記載?!端貑枴の迮K別論》:“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盵1]張仲景在《內經》理論的基礎上創立了六經辨證,以太陰陽明分別論治脾胃。李東垣在前人的基礎上建立了脾胃學說,治脾胃之法,重于脾,而略于胃,之后歷代醫家多以此為主。至清代葉天士明確提出脾胃分治的觀點[2]?!杜R證指南醫案》中有:“脾屬己土,戊陽己陰,陰陽之性有別也,臟宜藏,腑宜通……納食主胃,運化主脾,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奔o青山教授秉承葉氏脾胃分治的理念,認為急癥胃痛多因胃氣失和,失于通降所致,故治療應重視“胃腑以通為用”,著重通降胃氣,以復其和順之性。

知曉源流、穴取郄募

郄,與“隙”相通,即“空隙”之意,是經氣深聚之處。手足十二經脈、陰陽蹺脈及陰陽維脈各有一郄穴,合稱十六郄穴,其均位于四肢肘膝關節以下?!夺樉募滓医洝肥紫让鞔_了郄穴的名稱及具體定位,并且提出了其主治病癥,主要體現為“陰經郄穴多治血證,陽經郄穴多治痛證”。募穴是臟腑之氣結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稱腹募,首見于《黃帝內經》。而后的《難經》提出五臟募,但并未標明位置?!睹}經》則提出了十個募穴的名稱(三焦募和心包募除外)。直至《針灸甲乙經》才著重敘述了募穴的位置和刺灸方法[3]。募穴分布于胸腹部,主要用以治療臟腑疾病。

郄穴主治本經痛證、血證,而募穴則主治相應臟腑的急性、實性病證。急癥胃痛既為急癥又為痛證,且為腑病,紀青山教授提倡脾胃分治,故取胃經之郄穴梁丘、胃經之募穴中脘。紀青山教授認為梁丘有清熱消積、疏肝和胃、通絡降逆之功,針刺此穴可以調理腑氣,使胃氣通暢,通則不通。中脘穴,胃之募穴,在腑為腑會,是脾胃生化輸布的樞紐、營衛氣血之源,且痰濕生于脾,腑以通為順,故刺中脘,可使三焦氣化,散布精微于五臟六腑,能開胃止痛、行氣化痰濕。概而言之,中脘穴具有補中氣、理中焦、化滯和中之功。二穴合用,可調胃腑之氣機,通腑止痛,故為治療胃痛之基本用穴。

重視病因、辨證施治

急癥胃痛大多由飲食不潔或不節、飲酒、過度疲勞、冷熱刺激、情志不舒等引起。紀青山教授認為急癥胃痛的治療首在止痛,然也不可忘其致病的本因,而在臨床上以寒邪客胃證與肝氣犯胃證最為常見,此時需辨證施治。寒邪客胃證:大多為病發于氣候寒冷,加之食用冷食,而致胃腸受寒邪內外夾擊,寒性主收引,發為痙攣疼痛,經絡氣機被寒邪所阻,不通則痛,故證見腹痛難忍,以絞痛為主,并伴有胃脘部冷,因胃腸氣機被寒氣阻滯而不利上逆,發為惡心欲嘔。面色蒼白,口唇微青,四肢不溫,手足逆冷,舌暗,苔薄白,脈弦緊等均為寒象,紀青山教授在臨證之時,多用溫針灸之法,以溫陽散寒、行氣止痛。肝氣犯胃證多由憂思郁怒肝木橫逆犯胃或飲食勞倦,損傷脾胃之氣所致;肝有疏通暢達氣機的功能,肝失疏泄,出現肝氣郁結,脾胃功能運化障礙,至胃脘脹滿疼痛,胃脘脹痛,痛竄兩脅,噯氣頻作,氣怒痛甚,胸脘痞悶,嘈雜吞酸,喜太息,舌邊紅,苔薄白,脈沉弦。紀青山教授在臨證之時,在以郄募配穴的基礎上配以合谷、太沖穴。合谷屬陽主氣,清輕升散;太沖屬陰主血,重濁下行,二穴相合,一陰一陽,一氣一血,一升一降,相互制約,相互為用,調和氣血,調整機體,相得益彰,治療因五臟六腑氣血失和,氣機升降失常之疾病。故配以合谷、太沖共奏疏肝解郁、理氣和胃、緩中止痛之效。

未病先防、注意調護

胃痛的發生與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紀青山教授在臨床針灸治療胃痛的過程中,同時讓患者去懂得“飲食不節,寒溫不適,喜怒憂恐,損耗元氣,脾胃必傷”的道理,督促患者增強預防調護理念,氣血安和,積極配合針灸診治,加快減輕胃痛癥狀,早日康復。具體做法是:①引導患者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精神狀態,保持環境舒適安靜,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注意防寒保暖,消除引發疼痛的因素。②建議胃痛康復期患者要選擇適合自身的鍛煉方式,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旨在通利經脈,調和氣血,以達到防治胃病的目的。③告誡患者多學習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小常識。如脾胃虛寒,可自行膏藥貼敷、炒鹽熱敷胃脘部,以溫中祛寒止痛。④規勸偶因情緒因素導致胃痛的患者,要進行自我心理疏導,使之經常保持樂觀情緒,增強對治療的信心。⑤囑咐胃痛患者多吃清淡、營養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勿過冷過熱,忌暴飲暴食或饑飽不均,克服偏食,戒酒戒煙。

驗案舉例

患者,男,38歲。初診日期2015年4月22日,主訴:胃痛3 h?,F病史:患者3 h前因過食生冷出現胃脘部疼痛,自服胃樂新無效后,前來我院就診,現癥:胃痛劇烈難忍。舌淡,苔薄,脈沉緊。??茩z查:腹部僵硬,胃脘部壓痛(+++),未觸及包塊及腫物。

理化檢查:腹部彩超未見異常。診斷:急癥胃痛(寒邪客胃證)。治則治法:溫經散寒,散寒止痛。診療措施:溫針灸,取穴:梁丘(雙側),中脘。刺法:先施以捻轉瀉法,后加艾炷5壯。復診日期2015年4月23日,主訴:起針后,胃痛消失。治療結果:針起痛消,一次而愈。

按:急癥胃痛為臨床多發病,針刺治療療效確切,操作安全,胃經郄募二穴相配,加強療效,刺時注意針感的獲得,氣至則效。胃痛發病率較高,中西醫對于本病的診治均有較為深入的研究,西醫對于器質性的胃痛針對性治療方法較為完善,但對于功能性的胃痛治療方法不多,臨床仍以中醫治療為主。本案為新發胃痛,病情輕淺,故治療難度不大。方用郄募配穴之法,針刺中脘、梁丘治療本病,取得顯效。但對于久病重癥,則需另行辨證取穴治療,不可小視。

[1]田代華整理.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2-23.

[2]張志威,管佳暢,沈正先,等.脾胃分治思想的源流與臨床應用[J].環球中醫藥,2014,7(8):622-624.

[3]常小榮,趙釗,潘思安,等.論《針灸甲乙經》特定穴的學術價值[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4(7):1-4.

紀青山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

2015-10-09)

猜你喜歡
配穴中脘急癥
要想腸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不能耽誤的急癥:突發性耳聾
《針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規律研究
《靈樞?官針》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淺析
穴位貼敷良附丸對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
甚者獨行理論在急癥救治中的應用探析
不能耽誤的急癥:突發性耳聾
針刺治療中風后頑固性呃逆驗案一則
老年人不良修復體引發口腔急癥臨床分析與治療
三才配穴法的臨床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