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價值研究

2016-01-31 06:17顧曉玲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年23期
關鍵詞:血常規檢驗

顧曉玲

(啟東市中醫院檢驗科 江蘇 啟東 226200)

?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價值研究

顧曉玲

(啟東市中醫院檢驗科江蘇啟東226200)

【摘要】目的:探討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價值。方法:我院選取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間來進行血常規檢驗的1200例健康體檢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利用計算機軟件把1200例體檢人員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分別600例體檢人員。給予對照組末梢采血,觀察組肘前靜脈采血,比較觀察兩組檢驗結果。結果:觀察組RBC為3.69±0.82(×1012/L)、WBC為5.3±1.2(×109/L)、PLT為212.9±82.1(×109/L)、Hct為0.38±0.05(l/L)、Hb為120.1±16.1(g/L);對照組RBC為3.77±0.64(×1012/L)、WBC為6.2±3.4(×109/L)、PLT為226.2±29.06(×109/L)、Hct為0.44±0.12(l/L)、Hb為130.1±12.7(g/L)。觀察組各項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將肘前靜脈采血應用在血常規檢驗中臨床應用效果顯著,檢驗準確性高,可推廣運用。

【關鍵詞】末梢采血;肘前靜脈采血;血常規檢驗;臨床價值研究

血常規檢驗是臨床檢驗中最常見的檢驗項目,其主要檢測內容為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等。進行血常規檢驗的目的是為臨床疾病確診以及治療提供準確的依據[1-2]。對患者進行血常規檢驗的過程中主要采血方法包括末梢采血以及肘前靜脈采血,但其準確性還需進一步研究分析。為研究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價值,我院選取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間來進行血常規檢驗的1200例體檢人員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選取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間來進行血常規檢驗的1200例體檢人員作為研究對象,男性624例,女性576例,年齡在22-39歲之間,平均年齡(30.21±2.57)歲。把所有體檢人員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分別60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314例,女性286例,年齡在22-3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05±2.43)歲。觀察組男性310例,女性290例,年齡在23-3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56±2.77)歲。將兩組健康體檢人員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經對比后發現兩組人員在年齡、性別、一般資料等方面均沒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 采血方法 所有健康體檢人員進行血液采集前需禁食,空腹收集。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末梢采血方式進行,使用微量吸管在患者手指末梢處進行血液收集,隨后使用稀釋液將血液搖勻,將所有血液放置到抗凝管中;對觀察組患者實施靜脈采血方式進行采血,患者行坐位或者臥位,使用真空試管對體檢人員進行肘前靜脈采血并放置于抗凝管中。使用專業檢驗儀器對所有體檢人員的血常規進行檢驗并對檢驗的結果及時分析,所有健康體檢人員須在采血后的2h內將所有測試完成。

1.3 觀察指標觀察使用不同采血方式進行血常規檢驗的兩組健康人員的各項血常規。包括紅細胞(RBC)、白細胞(WBC)、血小板(PLT)、紅細胞壓積(Hct)、以及血紅蛋白(Hb)五項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對收集的所有患者資料和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P < 0.05 兩組患者資料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健康體檢人員經不同方式急性采血檢驗后發現,使用肘前靜脈采血的觀察組健康體檢人員RBC、WBC、PLT、Hct、Hb各項指標均低于使用末梢采血的對照組健康體檢人員,其結果有顯著意義。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檢驗結果指標對比±s,分)

注:兩組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血常規檢驗是臨床診斷疾病時常見輔助檢查項目,血常規檢驗可以為臨床疾病確診、治療提供相對準確的參考依據。臨床檢驗中不同的檢測內容可以把血常規檢驗分為血小板計數、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等指標;其中血小板低于正常值引發的疾病包括脾功能異常、再生障礙貧血等,血小板大于正常值引發的疾病包括炎癥、敗血癥、感染等疾??;紅細胞計數低于正常值可引發的疾病有貧血、出血等,紅細胞計數大于正常值常見的疾病有燒傷、心臟病、脫水以及休克等病情;白細胞計數低于正常值通常顯示為病毒性感染等;高于正常值主要病情為敗血病、炎性感染以及中毒等。所以臨床檢驗中血常規各項指標檢驗的準確性對臨床中早期診斷并對癥治療有重要意義,其關系著體檢人員的健康水平,因此要將臨床檢驗的準確性有效提高。

有報告指出,檢驗方式的不同檢驗結果也存在一定差異。肘前靜脈采血和末梢采血是當前血常規檢驗中常見的檢驗方式,本次研究發現末梢采血是使用針刺的方式在體檢人員的手指或者耳垂處采血,但是此種方式有較多限制因素,比如溫度、操作速度等都會對檢測結果造成一定影響,無法準確的反應患者血液循環的情況。靜脈采血的部位是患者肘前部,因多種因素對肘部前的靜脈血液造成的影響較小,所以可以將患者的血液循環情況最客觀、真實的反應。同時肘前靜脈采血還方便儀器檢測,可以為臨床診斷病情提供最真實的數據,在臨床中有較好應用效果。

本次研究發現,實施肘前靜脈采血的觀察組健康體檢人員其RBC、WBC、PLT、Hct、Hb各項指標均低于使用末梢采血的對照組健康體檢人員。將本次研究結果與其他學者研究相對比后發現其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將肘前靜脈采血應用在血常規檢驗中臨床應用效果顯著,檢驗準確性高,可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周吉華.靜脈采血與末梢采血在血常規檢驗中差異性研究進展.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6):116-117.

[2]趙云麗.探討靜脈采血和末梢采血對血常規結果的影響.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11):178-178,177.

[3]魏冉.靜脈采血和末梢采血對血常規結果的影響分析.當代醫學,2014,(2):56-56.

[4]張利娟.不同部位采血對血常規檢測結果的影響.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19):79-79,93.

[5]劉風英.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對比.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1):458-459.

[6]鐘媛.不同部位采血對血常規檢查結果影響分析.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06(21):120-121.

【中圖分類號】R446.1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23-0057-01

猜你喜歡
血常規檢驗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探究
血涂片復檢工作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意義
血常規檢驗的采血方法及應用價值對照研究
血常規檢測在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細胞性貧血鑒別診斷中的應用
支原體肺炎患兒與正常兒童的血常規檢驗結果對照研究
血液分析儀測定靜脈血和末梢血血常規的結果對照分析
不同采血方法對血常規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
C反應蛋白聯合血常規檢驗在兒科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脂肪肝與健康人血常規的檢驗結果比較觀察
臨床血常規檢驗中常見誤差問題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