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睫狀體縫合術治療睫狀體離斷的臨床觀察

2016-01-31 06:17孫梅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年23期
關鍵詞:眼外傷

孫梅

(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眼科 江蘇 徐州 221000)

?

睫狀體縫合術治療睫狀體離斷的臨床觀察

孫梅

(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眼科江蘇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探討睫狀體縫合術治療睫狀體離斷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8例(18眼)睫狀體離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睫狀體縫合術進行治療,觀察、評估本組患者的手術療效。結果:本組患者術后3m的視力水平較術前明顯提高,術后視力>0.3者所占比例為66.67%,顯著高于術前(0.00%),P≤0.05。13例(72.22%)在術后3d內,眼壓恢復到11~21mmHg,平均(18.5±3.6)mmHg。UBM檢查一次手術睫狀體復位率88.89%。結論:對睫狀體離斷患者行睫狀體縫合術,能較好地改善低眼壓,保護患者的視功能,手術療效確切,是治療外傷性睫狀體離斷的安全、有效手段。

【關鍵詞】睫狀體離斷;眼外傷;睫狀體縫合術

嚴重眼挫傷可引起睫狀體離斷,出現持續性低眼壓,而低眼壓的長期存在,又會引起黃斑水腫和視神經病變,從而對患者的視功能產生不可逆的損害。因此,對于外傷性睫狀體斷離患者,臨床應積極地采取處理措施,以免影響視功能。我院采用了改良式睫狀體縫合術治療外傷性睫狀體斷離,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8例(18眼)睫狀體離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UBM(超聲生物顯微鏡)檢查診斷為睫狀體離斷,睫狀體帶和鞏膜突分離,前房和睫狀體脈絡膜上腔溝通,睫狀體脫離,前房淺,眼壓低,黃斑水腫。男11例,女7例,年齡5~43歲,平均(24.5±4.7)歲,病程2~64d,平均(22.4±3.5)d,視力均<0.3,眼壓0~6.8mmHg,平均(4.2±1.1)mmHg。睫狀體離斷范圍:≤2個象限11例,超過2個象限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改良式鞏膜睫狀體間斷縫合術。手術步驟:術前常規應用2%的匹魯卡品縮瞳,手術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在睫狀體離斷范圍內做大于其范圍的以穹窿為基底的結膜瓣,于角膜緣后3mm做平行于角膜緣的板層鞏膜瓣,于角膜緣后1.5mm切穿鞏膜床,見積液流出,然后用10-0的尼龍線穿過鞏膜床前唇→睫狀體→鞏膜床后唇,如此間斷縫合,間隔1mm~2mm,縫合范圍大于睫狀體離斷的范圍,最后縫合鞏膜瓣。

術后,局部使用皮質類固醇和睫狀體肌麻痹劑,對于眼壓過低者,可在術中向玻璃體腔內注射消毒空氣,或者在前房內注射黏彈劑,術畢需將黏彈劑沖洗干凈。所有患者術后均隨訪3個月以上。

1.3 觀察指標

術后觀察患者眼壓、視力變化,并行眼底、UBM檢查。視力檢查:手術前后分別應用國際標準視力表測試患眼的最佳矯正視力。手術前后,分別用壓平眼壓計測量患者的眼壓。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運用SPSS19.0軟件進行處理,數據比較進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視力、眼壓

本組患者手術前后的視力水平比較見表1。從表1可知,本組患者術后3m的視力水平較術前明顯提高,術后視力>0.3者所占比例為66.67%,顯著高于術前(0.00%),P≤0.05。

表1 本組患者手術前后的視力水平比較[n(%)]

注:*表示與術前比較,P≤0.05。

本組患者中,有13例(72.22%)在術后3d內,眼壓恢復到11~21mmHg,平均(18.5±3.6)mmHg,3例因手術范圍超過180°而在術后出現眼壓偏高,采取強的松口服、噻嗎洛爾滴眼、甘露醇靜滴等措施進行處理后,眼壓降低,待眼壓降至20mmHg以下,停用甘露醇,再持續應用噻嗎洛爾滴眼2周,眼壓逐漸恢復正常。術后持續低眼壓2例,其中一例二次縫合睫狀體復位,眼壓升高,另一例二次縫合后眼壓仍低,患者放棄治療。

隨訪期間,有2例出現眼壓升高(>21mmHg),需依賴藥物眼壓維持正常。

2.2 UBM檢查

術后2周行UBM檢查,有16例(88.89%)睫狀體復位,2例(11.11%)未復位。未復位的患者行二次縫合后一例睫狀體復位,一例仍未復位,患者放棄治療。

2.3 并發癥

術中,18例患者均未發生嚴重并發癥,睫狀體未出現活動性出血,前房、玻璃體均無積血。術后3d有3例發生高眼壓,后期有2例發生高眼壓,高眼壓發生率為27.78%。3例伴晶狀體半脫位的患者,術后2個月復診出現晶狀體混濁,經人工晶體睫狀溝懸吊術+白內障摘除術治療后,矯正視力恢復到0.6。術后持續低眼壓2例,其中一例再次縫合睫狀體復位,眼壓升高,另一例二次縫合后睫狀體仍未復位,患者放棄治療。

3.討論

眼挫傷會對眼組織造成多種損傷,導致睫狀體離斷,同時睫狀體離斷也是低眼壓發生的一個主要因素。睫狀體離斷指的是睫狀體脈絡膜與鞏膜分離,睫狀體上腔與前房相通形成房水引流旁路,從而出現低眼壓,頑固性低眼壓會對眼球造成多種危害,包括黃斑水腫、虹膜與小梁區粘連、繼發性青光眼等,給患者的視功能造成嚴重損害,故應早期診斷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目前,臨床治療低眼壓仍以手術治療為主,對于睫狀體離斷引起的低眼壓,手術治療的關鍵在于封閉斷離口。通過睫狀體縫合術,可將脫離的睫狀體與鞏膜內表面進行縫合,使裂隙關閉,閉塞房水內引流通路,從而恢復眼壓與視功能。

通常情況下,臨床醫師根據患者的UBM、前房角鏡檢查、眼壓、臨床表現等,即可診斷出睫狀體離斷。其中UBM能準確地提供睫狀體脫離的范圍、離斷口、脈絡膜上腔積液等情況,能精確的指導手術范圍,避免了手術的盲目與漏診,為手術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術后手術效果的觀察,除了眼壓的回升,UBM能更直觀的了解睫狀體復位的情況及術后高眼壓的原因,本組患者有2例在隨訪過程中出現高眼壓,經UBM檢查可見有一例合并房角后退,有一例房角粘連。

本組患者行睫狀體縫合術后,視力水平較術前明顯提高,術后視力>0.3者所占比例為66.67%,顯著高于術前(0.00%),P≤0.05。在術后3d內,眼壓(72.22%)恢復到11~21mmHg。但是在手術治療中,容易因斷離口突然封閉,房水引流旁路突然消失,Schlemm氏管功能、小梁功能未及時恢復而出現一過性高眼壓,通常實施藥物對癥治療即可改善。本組患者中,就有3例在術后早期出現眼壓偏高,經過藥物治療后眼壓控制正常。2例在隨訪期間出現眼壓升高,經UBM檢查合并外傷性房角后退或者縫合偏前導致房角粘連所致。因此睫狀體離斷手術復位后,視力與眼壓均有明顯提高。少數患眼視力差,與傷情密切相關,因為合并有不同程度視神經、視網膜的損傷。

綜上所述,對睫狀體離斷患者行睫狀體縫合術,能較好地改善頑固性低眼壓,保護患者的視功能,手術療效確切,是治療外傷性睫狀體離斷的安全、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于濱,董曉光,王金艷等.復雜眼外傷伴睫狀體離斷的手術療效.中華眼底病雜志,2010,26(6):517-520.

陳元芝,范少君.外傷性睫狀體斷離直視下睫狀體復位術.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14,36(5):369-371.

[1]侯芳,王紹莉,王海燕等.外傷性睫狀體脫離早期手術治療的臨床觀察.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12,22(2):144-146.

[1]劉毅,龐秀琴,王紹莉等.合并青光眼的外傷性睫狀體斷離臨床特征和治療.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10,32(2):98-100.

[1]張衛紅,趙迷英.玻璃體切除連續褥式縫合術治療大范圍睫狀體脫離眼外傷.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3,31(6):776-778.

[1]劉芳,白領娣,劉鵬飛等.外傷性睫狀體脫離合并虹膜根部斷離手術治療.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11,33(3):203-206.

【中圖分類號】R276.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23-0105-02

猜你喜歡
眼外傷
《張效房眼外傷學》一書出版
陜西及其周邊地區眼外傷流行病學分析
《張效房眼外傷學》一書出版
《張效房眼外傷學》一書出版
玻璃體切除聯合晶狀體超聲粉碎在合并晶狀體脫位眼外傷中的應用
機械性眼外傷住院患者477例的臨床分析△
Work-related ocular injuries in Johor Bahru,Malaysia
不同手術時機對玻璃體切割術治療眼外傷患者的預后影響
機械性眼外傷的臨床特征及眼外傷評分應用
武警某部眼外傷102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