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證的概念辨析*

2016-02-01 10:05謝雅革蔣義偉宋同賀張至強張宏宇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6年3期
關鍵詞:血證疾患病證

謝雅革,蔣義偉,宋同賀,周 松,張至強,張宏宇

(安徽中醫藥大學,合肥 230000)

血證的概念辨析*

謝雅革,蔣義偉,宋同賀,周 松,張至強,張宏宇

(安徽中醫藥大學,合肥 230000)

血證為中醫臨床常見病證,關于血證的研究成果對于指導臨床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對于中醫血證一直沒有一個統一而又準確的概念,筆者通過廣泛閱讀大量文獻資料,認為中醫血證不單指出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癥,還包括各種血氣病變的中醫疾患和溫病衛氣營血辨證中的血分證階段。故通過論述希望統一中醫血證的概念,有效地指導血證科學研究范圍的界定。

中醫學;血證;概念

血證為中醫臨床常見病證,臨床各科許多疾病在其發生與發展過程中都可引起血證。自唐容川《血證論》一書刊出以后,眾多醫家開始對“血證”進行深入探討,其眾多的成果不僅豐富了中醫病因學內容,而且推動了臨床治療學的發展。近年來,血證的研究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所得研究成果應用于臨床各科也取得了顯著療效,但有關中醫血證的認識目前存在不同角度的理解,其中有些認識則表現出泛化或簡單化的傾向,影響了中醫血證研究的開展和深入,因此梳理和澄清中醫血證的概念涵義是有必要的。

1 出血性疾患

“血證”一詞為中醫特有名詞,在歷代醫著中多特指以出血為主要癥狀的一類病證,如衄血、吐血、嘔血、咯血、尿血、便血、婦科出血及外傷出血等?!把C”一詞最早見于明·虞摶的《醫學正傳》,是被用來概括一切以出血為主要癥狀的疾患。因此,古代醫家對血證的討論多是局限于出血性病證。如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和吳昆的《醫方考》對出血性病證的討論,均單獨列出并稱之為“血證門”;趙獻可在《醫貫》中列有“血證論”專篇,也僅針對吐血和衄血等出血性疾患進行詳細探討;清·唐宗?!堆C論》亦指出:“血證氣盛火旺者,十居八九,當其騰溢,而不可遏”,認為血證多為血溢脈外的疾患,而火熱則為血證的主要病因?,F代醫家對于血證的研究也同樣多局限于出血性疾患?!吨嗅t常用名詞術語詞典》[1]將“血證”解釋為“出血性疾患的統稱,因火熱熏灼、氣虛不攝,導致血液不循常道而上溢于口鼻諸竅,下瀉于前后二陰或滲出肌膚而致”?,F代醫著中所涉及血證的研究也同樣局限于出血性病證。如《失血專輯》[2]對于中醫血證的文獻研究主要針對于出血性疾病,在《中醫內科學》[3]中則直接將血證稱為“出血性病證”,并說到“根據出血部位的不同而有齒衄、鼻衄、肌衄、咳血、吐血或嘔血、便血、尿血之稱,如口、鼻、眼、耳、皮膚出血和咳血、嘔血、便血、尿血并現者為大衄”。

2 諸血氣之病

筆者群覽古代各家醫籍,認為中醫血證概念涵義不能狹隘地僅理解為出血性病證,更應當認識到臨床眾多以血氣病變為主要內容的疾患亦當屬于血證范疇,即中醫學概念中由于臟腑功能失調等原因,導致血液質、量以及在循環途中出現異常變化的臨床病證,包括出血瘀證、血虛證、血寒證、血熱證等類型。如明·李梴《醫學入門》中列血病專篇,認為“凡寒熱、倦攣、痹痛、癮疹、瘙癢、好忘、好狂、驚惕、迷悶、痞塊、疼痛、癃閉、遺溺等癥及婦人經閉、崩中、帶下,皆血病也?!薄胺惨娔考t,骨熱,神昏譫狂,胸腹急滿,皆血證也”。張景岳《景岳全書·雜證謨·血證》中對血證的內容也作了比較系統的歸納,認為“血衰”“血虧”“血脫”“血塊血癥”等均屬于血證的范疇,指出“壅瘀于經絡則發為癰疽膿血,或郁結于腸臟則留為血塊血癥,或乘風熱則為斑、為疹,或滯陰寒則為痛、為痹,此皆血病之證也”。清·李用梓《證治匯補·血癥章》對于血氣的病變描述則更為詳實,指出“血癥有四:曰虛,曰瘀,曰熱,曰寒”,“血虛者,其癥朝涼暮熱,手足心熱,皮膚干澀甲錯,唇白,女子月事前后不調,脈細無力”,“血瘀證,其癥在上則煩躁,漱水不咽;在下則如狂譫語,發黃,舌黑,小腹滿,小便自長,大便黑而少……在女子則經停腹痛,產后小腹脹痛,手不可按”,“血熱者,其癥吐衄咳咯溺血,午后發熱,女子月事先期而來,脈弦而數”,“血寒者,其癥麻木疲軟,皮膚不澤,手足清冷,心腹怕寒,腹有塊痛,得熱則止,在女子則月事后期而痛,脈細而緩”。

3 溫病中后期血分證

清代溫病學家葉天士說:“衛之后方言氣,營之后方言血……至于入血,則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加生地、丹皮、阿膠、赤芍等物是也”。葉天士把溫病的發展過程劃分為衛、氣、營、血4個不同階段,其血分證指溫病在發展過程的中后期,溫邪深入血分引起耗血動血,瘀熱互結所出現的證候類型,其主要表現為身熱夜甚、躁擾神昏、斑疹密布、急性多部位多竅道出血、舌質紅絳等。筆者結合歷代醫家對血證的描述,認為溫病中后期血分證在臨床表現和病因病機方面均與中醫之血有相當大的關系,當屬于血證范疇。但歷代醫家均未明確提及,且古今醫家均把血分證當作溫病發展的一個過程階段看待,所以是否可以把溫病中后期血分證當作血證看待,有待達成共識。

4 總結

綜上所述,血證是指血的功能和運行發生異常病變為主要內容的一類疾患,雖于今之血液病涵義存在一定的區別,但其所涉及的相關內容亦有不少相同之處,如文獻中所記載部分血證的大量臨床癥狀與今之許多血液病的臨床表現相一致?!锻饪普凇酚涊d:“葡萄疫,其患多生小兒,感受四時不正之氣,郁于皮膚不散,結成大小青紫斑點,色若葡萄,發在遍體頭身,乃為腑癥,自無表里,邪毒傳胃,牙根出血,久則虛人,斑漸方退”,即與今之過敏性紫癜極為相似,且在臨床中借古人之方治今之血液病亦可獲效。因此中醫血證的系統學習,對豐富中醫臨床治療學內容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對正確理解中醫血證概念,明確中醫血證的科學研究范圍,對深化中醫血證的現代研究和臨床的診療活動亦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李振吉.中醫常用名詞術語詞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139.

[2]達美君,王榮根,賀靜松.失血專輯[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3:7.

[3]張伯禮.中醫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74-285.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Blood Syndrome

XIE Ya-ge,JIANG Yi-wei,SONG Tong-he,ZHOU Song,ZHANG Zhi-qiang,ZHANG Hong-yu
(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 230000,China)

Blood syndrome is common disease in clinical Chinese medicine.The research results about the blood syndrome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the clinical practice.But there has been no a unified and accurate for the concept of TCM.By reading a lot of literature,We hold that the of TCM blood syndrome not only refers to bleeding as the main clinical symptoms,also includes a variety of blood diseases and lesions of the TCM Wenbing bloo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Xuefen syndrome stage.This paper expect to unifed the concept of blood syndrome to make effectiv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f bloo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lood syndrome;Concept

R255.7

:A

:1006-3250(2016)03-0312-01

2015-07-25

省級2014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4019)

猜你喜歡
血證疾患病證
基于病證結合的脾胃病濕熱理論的創新與應用研究
氣血虧虛型血證的處理
基于太陽陽明經病證探討頸椎病的防治規律
子宮內膜異位癥病證結合大鼠模型研究進展
讓“血證”上網
從病證結合角度探析亞急性甲狀腺炎的治療
陳安民教授治療血證經驗擷英
秋風來時我已交付了溫暖
小兒輸尿管鏡在成人輸尿管疾患中的臨床研究
構筑“健康家庭”,從容應對重大疾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