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滄州七旬老人成“新鄉賢”

2016-02-01 02:57李家文郭慶峰
人民周刊 2016年2期
關鍵詞:新鄉賢黃驊黃驊市

李家文++郭慶峰

2015年2月7日,黃驊市委書記潘海瀛將一面寫有“鄉賢典范”的匾送到了張廣新家中。對于張廣新的義舉,潘海瀛給予了高度評價。

中央文明辦的“中國好人榜”近日在??诮視?,捐資千萬元反哺家鄉的滄州七旬“新鄉賢”張廣新榜上有名,成為“助人為樂”好人。

這樣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投入巨資,還用心血和智慧愣是將一個曾經垃圾密布、道路泥濘的村莊,打造成一個“美麗鄉村”。張廣新被認為是全新意義的鄉賢典范,其典型意義已超越了一般意義的“好人”,是體現時代特征“四位一體”的典型模范。

歷經苦難,譜寫一首創業詩篇

當年,初中畢業的張廣新失去了繼續求學的機會。學上不了了,他只能跟著做泥瓦匠的父親外出干活兒。

1964年,張廣新成為小堤柳莊村外出攬活兒的建筑隊里的秀才。從瓦工開始做起,憑著一股子鉆勁兒,張廣新很快掌握了預決算、看圖紙等技術活兒。而保持不斷學習的習慣,也讓他終生受益。

從小小的建筑隊,到鎮里的建筑公司,張廣新一步步成長著。1999年,他終于將事業干到了城里。而他所帶領的公司歷經40年拼搏,現已成為黃驊建筑業的領跑者。公司連年被當地市委、市政府評為“納稅大戶”“十佳企業”。張廣新先后被評為“黃驊市創業功臣”“滄州市勞動模范”“滄州地區優秀企業家”“河北省建筑業優秀管理者”“河北省優秀建筑企業經理(董事長)”“黃驊市十佳企業家”等光榮稱號。

張廣新記得,當年自己的那三間土坯屋蓋好后要抹地面,是用半袋子水泥抹了三間屋。這樣的經歷沒有讓他低頭,卻給了他勤于學習、敬重文化、擔當責任的收獲。

當年在建筑隊里,他攢錢買書學習專業知識,當時在油田施工,人家有學習班,他就去偷聽。好心的老師發現了那個站在外面的少年,特意將他叫進教室,讓他坐下來當一個旁聽生。這些年來,他一直保持著不斷學習的習慣,就算現在在村里的家里,他還特意給自己準備了一個書柜。而在企業里,他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投資近10萬元建立了圖書館。

誠信是一個企業的發展之基。這些年,張廣新的企業對內不拖欠員工一分錢工資,對外不產生一次銀行貸款不良信用記錄,更是把合作伙伴當做企業的命運共同體來對待。

張廣新認為,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理應回饋社會。他和他的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捐資助教,投資公益事業,修農村鄉間公路,救助農村弱勢群體、貧困戶,十幾年來共計捐贈人民幣60多萬元……

2014年,當張廣新逐漸想退出企業一線,回歸平靜生活時,黃驊市的“美麗鄉村”建設又讓他無法安享自己的小生活。而在晚年,他幾乎以一人之力,改變了一座村莊的面貌。

投入巨資,回鄉建設美麗鄉村

2014年,黃驊市啟動了“美麗鄉村”建設,先后投資2億元完成了120個示范村創建任務。

當年4月,張廣新開始了他人生中的另一場“大戰”,那就是完成小堤柳莊村的“美麗鄉村”建設。

老人行動了。建班子。抽調兩名村干部和他公司的一名副總來指揮這場村莊的改造。

修“里子”。張廣新將排水列為了村莊改造的第一項工程,在他看來,這是“里子”,比“面子”重要。新修蓋板式村內排水溝6300米,露天排水溝1700米,排水溝最深處1.9米,平均深度為70厘米,實現了全村排水暢通無阻。這是怎樣的一條排水溝?底下墊的是混凝土,兩側是紅磚,上邊蓋的是樓板。小雨進溝,中雨進坑(村子東西兩頭有兩個水坑),大雨進河(村北有排干河)。

修路。全村新修柏油路1700米;鋪設村內水泥路3000米,為提高工程質量,全部采用C30混凝土,較普通標準高了一個檔次;主路兩側依次鋪裝了水泥面包磚和紅磚,全村鋪裝硬化總面積80000平方米,村內大街小巷全部硬化。

建立公共設施。新修高標準村“兩室”、衛生室及老年活動室10間,總面積260平方米,并完成總占地面積36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健身廣場,配備健身器材、滑道象棋、籃球網架等健身娛樂設施。村民活動廣場旁邊有兩個游園,一個叫“柳園”,老人們的活動場所;一個是兒童游戲中心。

擺上垃圾桶,請來環衛工,解決困擾村莊多年的垃圾;修牌樓,建“文化墻”……至今為止,小堤柳村“美麗鄉村”改造工程已經投入近千萬元,張廣新幾乎以一人之力撐起了一座村莊的變革。

記住鄉愁,“把村莊放到大自然”

對于這位企業家來說,“美麗鄉村”建設絕不是將農村變成“鋼筋水泥”,用張廣新的話說是“把村莊輕輕放到大自然中”。

于是,“不刨一棵樹”成為張廣新的信條。在建設廣場衛生間時,正好有棵大樹礙事,有人要刨樹。張廣新制止了,他說,就建在樹里面。建設“柳園”,就是依托村上原有的大柳樹,在樹下圍著設立了一圈坐椅,一個小公園就有了眉目。就連“柳園”的籬笆都是就地取材的小木棍。

“把所有的土面都鋪上磚那不叫美麗鄉村”張廣新說。于是,他特意在硬化的路面旁邊給農戶留下小小的菜地,“這油在鍋里快沸了,跑出去就能拔根蔥扔鍋里,這才叫農村!”

在張廣新的下一步規劃里,“好好利用老天爺的恩賜”是他不變的信條:村里有200多畝棗樹林,樹齡長達四五百年,這就是“大氧吧”;村外還有一個曾經的磚廠,那里留下了好幾百畝水面,完全可以搞一個農莊;離村不到200米,有一處當年石油勘探打的深井,完全可以開發溫泉項目……敬畏自然、順應自然,大自然就會給人豐厚的回報。2014年國慶期間,小堤柳莊成為黃驊鄉村一日游的首站地,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

2015年2月7日,黃驊市委書記潘海瀛將一面寫有“鄉賢典范”的匾送到了張廣新家中。對于張廣新的義舉,潘海瀛給予了高度評價,鄉賢志士回鄉投身美麗鄉村建設、重塑鄉村優秀文化、構建鄉村現代治理結構意義重大,對農村基層的穩固作用不可低估。

在張廣新看來,自己從這片土地走出去,現在回歸鄉村,回到父老鄉親們中間,無論為鄉親們做些什么,都是應該的?!袄弦惠吀嬖V我要秉承孝道,它的含義很廣,不僅是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更要孝敬生養自己的土地、父老鄉親?!?

猜你喜歡
新鄉賢黃驊黃驊市
黃驊市推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的思考
黃驊坳陷上古生界埋藏史研究及生烴有利區預測
黃驊市人大常委會 視察春季愛國衛生運動暨城區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淺談中國畫的表現性
黃驊市鹽堿地園林綠化現狀及前景展望
如何培育“新鄉賢”
如何避免農村公共物品供給中的“搭便車”
新鄉賢治村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黃驊坳陷中北區多元復合成因淺層氣藏與序列
黃驊市學院路小學葛典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