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云南傣族“象腳鼓舞”的藝術特征

2016-02-02 20:55潘彥君布克巴爾斯楊桂英
黃河之聲 2016年20期
關鍵詞:鼓面動律傣族

潘彥君 布克巴爾斯 楊桂英

(云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舞蹈系,云南 昆明 650500)

淺談云南傣族“象腳鼓舞”的藝術特征

潘彥君 布克巴爾斯 楊桂英

(云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舞蹈系,云南 昆明 650500)

“象腳鼓舞”是云南傣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創造出來的一種頗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形式,具有獨特的舞姿造型、動律特征及其象征性意義,反映了傣族人民的淳樸本性,以及不屈的民族精神,必將得到良好的傳承與發展。

“象腳鼓舞”;傣族;藝術特點;民間舞蹈

云南傣族人民長期居住于亞熱帶雨林之中,森林中的野象是傣族的圖騰崇拜物之一。傣族自認為是象的后裔,對象具有特殊的感情。在傣族人中廣泛流傳著許多關于象的神話傳說,認為大象是吉祥的象征,能為他們帶來好的收成。而且傣族人民的生活處處離不開大象。經過長期生活的沉淀,傣族祖先在其原生態的舞蹈體系中融入了在生產、生活中所獲取的有關象的意境,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形式,而“象腳鼓舞”就是其中代表性的舞種之一。

一、“象腳鼓舞”的來歷及其分類

“象腳鼓舞”來源于傣族人民的捕象、訓象等生產、生活活動。根據傣族的民間傳說,有一個勇敢的傣族青年為了制止滔天水患,勇敢殺死了作孽的蛟龍,剝下蛟龍皮,仿照象征吉祥如意的白象的腳,作成了象腳鼓。而當象腳鼓的咚咚聲響徹傣家村寨的時候,男女老幼都歡快地跳起舞來,表達出內心歡樂的心情。在進行“象腳鼓舞”表演時,舞者們把大象的神態動作模擬得惟妙惟肖,他們一邊斜背著鼓,用手擊打著鼓面,一邊模仿著大象的動作,慢慢地前后走動。根據舞蹈情景的需要,“象腳鼓舞”的動作有快慢之分。在舞蹈時除了模擬大象的動作以外,還會做出大量模仿大自然中其他動物的動作形態,如有時做出模擬孔雀開屏悠閑自在的形態,有時又會做出像鶴鶉等動物靈活騰躍的動作,反映出傣族人民與野生動物和睦共處的淳樸本性。經過在歷史長河中的沉淀與發展,傣族“象腳鼓舞”逐漸形成了“長象腳鼓舞”、“中象腳鼓舞”及“小象腳鼓舞”三種不同動律的藝術類型[1]。

二、“象腳鼓舞”中鼓的造型特點

象腳鼓在造型上獨特、新穎。其外形從上至下有鼓胸、鼓腰和鼓腳三個部分,具有優美、奇巧、別致的造型,鼓身線條優美,比例協調均稱,外披一件呈網狀結構的鼓衣,用多種色彩的絨線編織而成,并在鼓衣上系有許多小圓鏡和各色絨球,傣語稱“賽光”。在跳“象腳鼓舞”時,隨著鼓的移動和鼓尾的擺動,小圓鏡將光線朝四方八面反光閃射,產生出一種令人撲朔迷離的感覺。同時常以孔雀圖案裝飾于鼓身,有時還將幾根美麗的孔雀羽毛插于鼓尾處,含有傣族人民祈求吉祥如意的愿望,也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三、“象腳鼓舞”的基本舞蹈形態

舞者身挎用芒果樹或木棉樹干挖空,蒙上牛皮制成的象腳鼓?!跋竽_鼓舞”的基本特點是動作節奏性強,結合了手敲、腿踏、胸動、肩聳及身軀仰俯等節奏動作。根據鼓的長短,可分為“長象腳鼓舞”、“中象腳鼓舞”及“小象腳鼓舞”[2,3]?!伴L象腳鼓舞”中鼓長1.7米左右,鼓聲宏大,舞步較簡單,打鼓以右手為主,左手按住鼓面起配合作用,端莊瀟灑,舞步緩慢;“中象腳鼓舞”中鼓長1米左右,舞步扎實穩重,剛健有力,動作幅度較大,有甩鼓、轉鼓、掖腿等技巧動作;“小象腳鼓舞”中鼓長0.7米左右,以靈活騰躍著稱,以靈活巧妙見長。同時,根據流行地域的不同,又有“靈活型”、“歡快型”、“穩健型”、“技巧型”及“鼓語型”等不同的形態[4]。

四、“象腳鼓舞”的基本動律特征[2]

(一)“象腳鼓舞”的手部動律

“象腳鼓舞”時,手部的技藝是整個舞蹈中的最關鍵部分。擊鼓時,舞者右手握拳,慢慢地抬高前臂,繼而肘部帶動手部向下猛烈敲打鼓面,在左肩快速前推的同時右肩迅速拉回,表現出穩健有力的動作。在手部動作中一般用拳、掌、指三種方法敲擊鼓面。拳敲為手握拳,用拳心、拳底、拳背、拳腕敲擊;掌敲為用掌心、掌背敲擊;指敲為用數根手指或一指敲擊。擊鼓時兩手配合,或敲或按,掌握音量強弱或根據需要做出一些特定的效果。

(二)“象腳鼓舞”的腿部動律

膝部的上下起伏富有韌性,小腿蹬地時快速有力,當手擊鼓時,膝部彎曲,而當手抬起離開鼓面時則膝部立直。同時,雙腿密切配合,當舞者以主力腿支撐身體時,另一腿則做出“悠腿”、“抬腿”及“踢腿”等動作,而舞者上半身則顯示出傣族舞蹈中特有的“三道彎”特征。有時當鼓尾落地時,舞者往往做出馬步深蹲的姿態,身體斜側對鼓面,一邊擊鼓一邊舞蹈,表現出一種穩健而鏗鏘有力的舞蹈動律。

(三)“象腳鼓舞”的鼓部動律

舞者隨著節奏及腿部動作做出為“擺鼓”、“甩鼓”和“晃鼓”三種不同的鼓部動律。時而伸步轉圈,踢腿跨步半蹲,交替進退,擺動鼓尾;時而舞伴擊鈸,鼓尾上甩時,鈸從下繞,交替劃圈;時而晃鼓橫行,有時晃鼓進退,伴隨著小幅度地晃頭,中幅度地扭腰。

五、“象腳鼓舞”的象征性意義[5]

在與自然相處的過程中,傣族人民充滿了對自然的敬畏。同時,他們把對傣族圖騰的向往與敬畏之情融入到其原生態的舞蹈藝術形式當中,通過舞蹈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地表現出來。例如在“象腳鼓舞”當中,傣族人民把孔雀圖像涂畫在鼓身之上,而鼓的形狀非常類似于大象粗壯的腿部,這些均源自于在傣族人民心中孔雀被認作是一種吉祥的鳥類,大象也象征著豐收和幸運。因此傣族人民在跳“象腳鼓舞”時,往往以肩部挎著象腳鼓,用手部節律性地敲打著鼓面,腳步隨著節奏的變化而往復移動,十分類似于一只大象悠閑地行走于叢林中。這些都反映出“象腳鼓舞”是一種十分具有象征性意義的民間藝術形式。

六、結語

“象腳鼓舞”是傣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創造出來的一種原生態舞蹈形式,融合并積淀了濃郁的傣族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念,是傣族在特定的地域環境、社會生活方式下所形成的特有的審美觀念,表達著傣族人民對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顯出傣族人民在與大自然和睦相處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淳樸本性,以及不屈不饒的民族精神。隨著歷史的進步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象腳鼓舞”作為一種具有鮮明特色的傣族文化形式,必將得到不斷的傳承與發展?!?/p>

[1] 張燕.傣族象腳鼓舞的保護與傳承研究[J].民族音樂,2015,03:43-45.

[2] 馮百躍.傣族的“潑水節”與象腳鼓舞[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8,01:116-121.

[3] 額瑜婷,郭田.傣族象腳鼓舞舞蹈形態研究[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2016,04:91-95.

猜你喜歡
鼓面動律傣族
傣族服飾文化在現代生活的運用
淺談動律在舞蹈作品《擺手女兒家》中的體現
寂靜(外一首)
胡椒會“跳舞”聲音有秘密
巧搭實驗腳手架,幫助學生把學習化抽象為具體
評《Smoke》
構樹與傣族傳統造紙的保護和開發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譯對其民族發展的作用
藏族舞基本動律的教學絕招
《谷魂》與傣族的宗教信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