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村落保護監控體系建構研究

2016-02-05 09:27雍振華
中國名城 2016年11期
關鍵詞:風貌村落村莊

雍振華

傳統村落保護監控體系建構研究

雍振華

我國傳統村落的保護雖已逐漸展開,但發現以往的保護模式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根據今日保護之需要引入監控的概念,通過實時了解其存續期間變動及其趨向,搜集大量動態信息,進行匯總分析,探討有針對性的控制方案,這樣更有利于風貌保持及優化發展。同時提出傳統村落的監測體系和具體的監控措施,以期為傳統村落保護可持續發展,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提供借鑒。

傳統村落;保護;監控

村莊是一種最為原始的,也是十分普遍的人類聚落。在數千年的發展演變中,傳統村落積淀了農耕時代生活方式、民風習俗,因而蘊含了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價值。為更好地保護這一先輩留下的遺產,從2012年起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三部門開始組織對我國尚存的傳統村落進行了評選。截止2014年底,已有2500余處具有地方風貌、鮮明特色的村莊入選“傳統村落”名錄,這無疑顯示了對于文化、傳統的關注已經逐漸普及。

傳統村落的評選,標志著其存在意義已經為全社會所認識,但如何使其長期留存,卻還有更為具體、細致且繁重的工作要做。尤其是承擔管控保護工作的主管部門,如何讓這些村落在保持其原有風貌的前提下獲得應有的發展,是當今必須考慮并要作出相應決斷。

1 村落保護歷程

自“文物”的概念在我國出現以來,古建筑的保護即已逐漸展開,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不同時期保護的理念和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原因是它們都是基于不同歷史階段的現實提出的。之后會有沿襲,但也有修正,目的在于更能符合現實的需要。

最初對留存的古建筑采取的是有選擇的保護,也就是綜合考慮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之后,將最為優秀的建筑列為文物建筑予以修葺保護,其利用也大多限于改造成博物館、展示館或其他的面向社會大眾的公共活動場所[1]。這樣的保護方法其實是基于當時的現實,由于時處剛剛從延續了數千年的傳統社會轉化過來的年代,各地幾乎都存有無數的傳統建筑,而當時的經濟狀況也無力予以全面整修和保護,所以這樣的優選保護以及置換成為參觀、游覽等功能的公共活動場所,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一方法所存在的問題也日益顯現。由于保護的對象被局限在所謂具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的少數建筑中,因而都市中那些大量的普通傳統建筑通常不會受到關注,更何況受古代等級制度限制以及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廣大鄉村,甚至那些經濟、文化曾經頗為發達的城鎮。于是這些地區的傳統建筑的存在狀態往往處在無人問津的狀態,年久失修而坍塌的現象隨處可見。當有經濟發展需求時,也會為拆除提供了口實。而利用方式的規定,也同樣影響到保護的積極性,因為某些傳統建筑即便得到維修,在無法得到合理并合法利用時,只能予以空關,事實上空關建筑的損壞速度有時較正常使用更快,所以這被稱之為“消極保護”。

正因為消極保護的弊端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于是乎“活化利用”的概念也就應運而生,并開始被更多的人所接受。這就是依據當今的社會需求,允許改變傳統建筑的用途,以充分發揮其建筑作用。同時,也能讓更多使用者的資金投入到傳統建筑的修繕之中,從而達到保護和留存更多傳統建筑的目的[2]。

同樣,當活化利用被廣泛采用之后,問題也隨之顯現。既然活化是將新的功能置換到舊有的建筑之中,那么功能的差異必然要求對舊有建筑予以必要的改造。但是,因這些被活化建筑的使用者未必了解保護的意義,或者是更關注于經營獲利,所以不當的改造隨處可見,這不僅改變了建筑的風貌,有時甚至還破壞了建筑的結構。就傳統村落而言,一般都被當作旅游景點予以利用。不知從何時起相關人員將“旅游六大要素”奉為圭臬,所以一旦被確定為旅游景點之后,常常隨之而來的是大規模的營建。不當的興建,必然會對其原有風貌帶來損傷。

為扭轉傳統建筑利用中隨意改造、古村落活化時無序建設的亂象,不少地方的主管部門開始制訂相關的保護規范。一些地方出于可操作的考慮,甚至還編制標準圖集,期望以此來保證修繕、建設不致走樣,從而保持傳統建筑以及古村落的風貌特色。

盡管規范條款相對粗放,卻能向相關的專業人員明確傳遞“該做什么”和“不該做什么”的信息,對古建筑的不當改造以及傳統村落的不當建設都會起到監督和控制作用。至于“怎么做”屬于從業人員專業素養的問題,如果連這都存在疑惑,那么其不適宜于從事該領域的工作也就十分肯定的了,所以編制相應的標準圖集難免有越俎代庖之嫌,其必要性就很值得商榷了。何況一地的傳統建筑在風格、特征上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具體的每一座村落、每一幢建筑幾乎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也正因這種差異給人留下統一之中蘊含變化的印象,能令人感受到其中生動的韻味。假如真的以標準圖集為模板予以修葺,不僅微差的變化會逐漸消失,其風貌的保持也必然成為虛言。

2 “監控”的理念

至今留存的傳統村落,主要是因為促使其曾經繁榮的因素在當代已經消失,而且這些村落又為當代的發展所忽略,因此在經歷了數十年的風雨侵蝕及過度使用之后顯得陳舊甚至破敗。如今將其納入被保護的行列,并非要通過外力,使之按照普通村莊發展的軌跡趕上或超過周邊的其他村莊,而是讓它們固有的形態和風貌繼續留存[3]。

按照今天常見的方式,一旦某處村落或某座建筑被確定為保護對象,隨之而來的就是將其修葺一新。這種方式其實很值得探討,因為若一位年已古稀的老者,可能渾身都被疾病所困擾,作為醫生首要的任務是全面了解其身體狀況,幫其消除病痛,而不該是整容或涂脂抹粉,因為這不僅與恢復健康無關,而且也會將容貌改變得十分奇怪。借助這一比方來反思傳統村落的保護,似會感到有了調整的方向,即在面對一座業已破敗的傳統村落或古建筑,首先需要對其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了解其歷史、現狀、風貌特征以及存在的問題。這一程序其實如今都有要求,只是調查之后卻未必真能落實到其后保護、修葺的規劃設計,即“治療”之中。今天的規劃設計基本都采用通用的方法,雖然未必有錯,但針對性較弱,殊不知古建筑或傳統村落的特征存在于差異之中,所以即便是套用了成功的模式,也未必就能成功。在修葺方面,技術應該說已經成熟,除非施工隊伍缺乏相應的經歷及經驗。而修葺之后的長效管控基本只是理論上具備。針對這些問題,可以引入“監控”的概念予以改善。

監控對于今人應該已十分熟悉,因為在身邊就能看到諸如道路監控、治安監控之類的設施。其大致流程是通過散布在各處的探頭采集大量的動態信息,終端匯總之后經分析可發現問題,然后探討解決的方案??梢园l現,這也正是傳統村落保護所需要的流程。因為傳統村落依然屬于當地居民生活和生產的場所,絕非單純的旅游景點,所以在其存續期間變化發展是必然的。監控的目的在于實時了解其變動的趨向,從而引導有利于風貌保持及優化的方向發展,及時控制甚至終止某些可能會影響或傷害風貌環境的行為。當然雖同為監控,但因對象、目的的不同,其方式也會有所區別而不能簡單套用。

3 傳統村落監測體系

“監控”一詞包含了兩個層次的內容,其一是檢測;其二是控制。彼此間既有聯系,也有區別。簡單地說,就是通過監測的手段達到控制的目的。

傳統村落監測體系建構之前,必需對所要監控的對象進行一番深入的調研。對于村莊的了解不僅將成為監控的出發點,而且對于情況不同的村莊可以分別采用相對應的手段,從而使監控更為有效。以蘇州為例,政府部門公布了17處傳統村落進入保護名錄[4],但這些村莊的風貌及保存狀況并不相同,其中有保存比較完整的,也有新老建筑交織的;有業已頹壞的,也有修繕過度的。若能夠清晰地了解這些村莊現狀,就能制訂有針對性的監控策略。

監測對象亦須區分層次。

第一層次是村落周邊的四至環境。首先這是過去村民生產的場所,也是傳統村落的組成部分;其次就當今的古建筑保護理念,缺乏其固有環境的保護并不完整;再則從開展旅游而言,周邊的田野、山林其實也是一種資源。然而在今天對于村落周邊的四至環境常常處于被忽略狀態,而它的改變其實對于村落本體也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第二層次為村落本體。監測內容包括村落布局、街巷格局、河港分布、空間形態等,當然還包括整個村落的環境狀況。

第三層次方為各種建筑。對于村中的傳統建筑,需要對構架、墻體、屋面、門窗的變化予以監測;對于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的建筑,只要監測其尺度和方位;對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之后的建筑,在監測其尺度和方位之外,還需監測其造型。設置這樣的監測內容,主要因為傳統建筑需要進行嚴格保護,必要時應予以修葺,而其他建筑在不影響村莊整體風貌的情況下可允許更新、翻建。

對象層次的不同監測方法也有所區別。如四至環境變化的監測,長期的可以利用衛星地圖,短期的可用定位照片;對于村落本體,除特定區域外,若治安監控設施已延伸至村落,其圖像數據可以共享;傳統建筑的監測則需要布置更為密集的監測點,以便能全面地了解其發生的變化。

4 傳統村落控制措施

監測為控制提供實時變化的數據,保護工作的重心是在獲取數據之后的分析、判斷以及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

由于傳統村落首先是一個當地居民聚居的場所,有變化是必然的,絕不像今人形容的,是一種“活化石”。過去控制鄉村發展的是嚴厲的等級制度、經濟水平,還有建筑材料等,所以在千百年的演化進程中其風貌始終延續。如今這些無形或有形的控制力幾乎不存,而村民生活需要卻在與時俱進,所以發展無序、風貌混亂也就在所難免。出于保護傳統村落的需要,應該建立一套長效的管理控制機制。

4.1 數據匯總

監測數據需要及時匯總。由于傳統村落的變化由發展建設、翻建改造、不當使用、自然老化、突發災變等原因引發,因此數據匯總應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三種。對于像開發建設、老屋翻建或突發的自然災害需要及時匯總,而像村落四至的變化、村莊形態的監測則可以半年予以匯總。

4.2 數據的整理與判斷

數據是事實,也稱“觀測值”,是實驗、測量、觀察、調查等的結果,常以數量的形式給出。整理是將隱沒在一大批看似雜亂無章的數據中集中、萃取和提煉有用的信息,以找出內在的變化規律。由于主持傳統村落保護的部門和人員熟悉了村莊的現狀,又能把握保護的目的和意義,可以通過村莊的變化趨向作出判斷,以便采取適當的、針對性、時效性的引導或阻止行動。

4.3 定期報告

定期報告是階段性自我監測的檢測,是將維護狀況予以說明。內容應以陳述為主,闡述監測數據分析結果,從而為決策機構提供未來行動的依據。定期報告可以將過去被動式的監管轉化為主動地引導和干預。

定期報告應在數據匯總和整理、判斷之后及時完成,從而督促直接管理者改善管理方式,也可提請監管部門作出修繕決策,并為設計施工單位提供必要的工程依據。

4.4 專家的作用

因社會分工,從事傳統村落保護的工作人員未必能對相關的專業問題具有深刻的理解,這就需要發揮專家的作用。聘請長期從事相關研究的專家參與到數據判斷之中,并為管理、決策提供有益的建議,其實也是監管部門專業素質提高的一種途徑,不應讓他們僅僅停留在填表、打分的層面。

4.5 對于修繕建設的管控

盡管如今對設計、施工資質的管控比較嚴格,但在傳統村落的修復設計、施工中仍有一些經驗不足者介入到此項工作之中,因此對于傳統村落修繕、建設管控的重要性還需要提請主管部門的關注。

5 結語

傳統村落保護監控體系的建構,是希望讓這些村落的發展能夠被納入到有序的軌道之中,讓我國那些經歷了久遠發展之后依然保持著傳統風貌的村落能夠繼續留存。這既是傳統村落保護的要求,也是當地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這套操作體系利用當今的技術手段,可以降低相關的主管部門因需要實時了解傳統村落變動而耗費的大量精力,讓為保護而展開的分析、研究更為深入,并將其納入科學化的管理體系,從而提高管控合理性。

[1]羅哲文.中國古代建筑 [M].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雍振華.論當今城市中傳統建筑的保護[J].蘇州城建環保學院學報,2002,15(2):35-37.

[3]雍振華.江蘇民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4]王榮.蘇州農村改革30年[M]. 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于向鳳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has been developing in our country gradually, but the problem of the "negative"conservation mode in the past is highlighted.In view of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monitoring in the paper. It is more conducive to maintain the style and optimize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by means of real-time understand of its duration change trend, collecting a large number of dynamic information, summary analysis and exploring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scheme.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traditional village monitoring system and specific control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protection and establishing long-effect mechanism of management.

traditional village ; conservation ; monitoring

TU-0

:A

1674-4144(2016)-11-83(4)

雍振華,蘇州科技大學建筑系教授。

猜你喜歡
風貌村落村莊
我的小村莊
包裹的一切
村莊,你好
小城鎮風貌控制研究——以中廟風貌控制規劃為例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品質提升 讓城鄉風貌各具特色
村莊在哪里
村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