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水洞
——楠木坑鉭鈮礦床地質特征

2016-02-05 01:39張軍民張強鐘開云
地球 2016年12期
關鍵詞:鈉長石白云母水洞

■張軍民 張強鐘 開云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西地質調查大隊 江西 南昌330002)

白水洞
——楠木坑鉭鈮礦床地質特征

■張軍民 張強鐘 開云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西地質調查大隊 江西 南昌330002)

白水洞—楠木坑 鉭鈮礦床與燕山期巖漿巖在成巖過程中的多次涌動分異且自變質強烈有關:在構造上位于九嶺隆起與萍樂拗陷帶接合部,構造活動強烈。部分巖漿沿斷裂上侵形成脈狀鉭 鈮礦床:部分構造復合部位上侵形成面型鉭 鈮礦床。鈉長石化與鋰云母化與鉭 鈮礦的形成有密切關系,巖石化學、礦物成分、礦物組合、蝕變現象等表明:本區 鉭鈮礦床在成因上應屬花崗巖型稀有金屬礦床。

礦床地質特征

1 礦區概況

宜豐縣白水洞—楠木坑礦床位于宜豐縣與奉新縣接壤處。自20世紀50年代至今先后進行過多次工作,70年代以后曾做過多次的鉭 鈮、稀有金屬、高嶺土等礦產勘查。

2 地質特征

礦區廣泛出露巖漿巖,活動期次較多,巖性復雜。自元古代至中生代分別有:九嶺超單元(Pt3j1),甘坊超單元(PGF),古陽寨單元(J1G),高嶺超單元(J3G1),和茜坑單元(K1xk)(見圖1)。

圖1 白水洞—楠木坑鉭 鈮礦區地質圖

高嶺超單元(J3GL)由白水洞(J3Bsh)、石家里(J3Bshj)、野尾坑(J3YM)三個單元組成。

(1)白水洞單元、根據巖石后期自變質交代蝕變不同劃分為J3Bsh1和J3Bsh2:

J3Bsh1:呈帶狀脈狀展布,巖性為中細粒白云母花崗巖。

J3Bsh2:北東向展布,巖性為弱—中鈉長石化中細粒白云母花崗巖,為白水洞—楠木坑礦區鉭鈮礦(化)體。見有鋰云母化、云英巖化,具鉭鈮礦化。本單元白云母花崗巖與本區二云母花崗巖比較,各元素氧化物的平均豐度增大13倍。弱—中鈉長石化、鋰云母化白云母花崗巖與白云母花崗巖比較,除SnO2外均有明顯增高,比值在2.2—5.81之間,而Ta、Nb則達4.57—5.45.說明當巖石這種蝕變俞強,且鈉長石化和鋰云母化疊加時,稀有金屬豐度值更高,而達工業品位,形成工業礦體。

(2)石家里單元(J3Bshj):巖性為中粗粒白云母花崗巖。

(3)野尾坑單元(J3YM):呈橢圓形分布,巖瘤產出。巖性為中細粒斑狀白云母花崗巖。

3 礦床構造特征

區域斷裂構造發育,主要有兩組:即東西—北東東向一組規模大,以銅鼓—奉新、甘坊—上富斷裂、宜豐—新建大斷裂為代表;北東—北北東向斷裂亦較發育,一般成組出現。

但在礦區內斷裂構造數量較少,僅有2條小規模斷層,其中F1為近東西向,長度370米左右,位于礦區白水洞礦體南側。F2位于礦區南東側,呈“S”形,長度大于6千米,礦區內僅為其中段,總體傾向北西,傾角80°。破碎帶寬處約20米。局部被第四系掩蓋,破碎帶由硅化巖、硅化花崗巖、碎裂石英脈構成,具硅化、糜棱巖化、綠泥石化、絹云母化,石英脈中還見有黃銅礦化,黃鐵礦化等。

4 礦體特征

區內分布有燕山早期白水洞單元第二段之弱—中鈉長石化中細粒白云母花崗巖礦體兩條。

白水洞礦體平面上呈西端膨大,中、東段相對細長的“煙斗”狀,總體走向55°,西端北北西傾,中—東段北西傾,傾角東部50°—75°,往西部局部變陡,全長約2320米,地表出露寬度3.00—265米。在中、東段呈脈狀單向延長;西端出露較寬,似面形。礦體(Ta+Nb)2O5品位0.0051%—0.031%,平均品位0.016%,品位變化系數25.78%,礦體鉭鈮品位較均勻,變化不大,一般表現為與礦體的出露呈負消長關系,東段較薄,一般6—15米,鉭的品位較高,Ta2O5大多數大于或等于0.010%,而礦體中西段厚度大于100米,則Ta2O5品位一般在0.005%—0.0074%之間,個別地段Ta2O5品位大于或等于0.010% 蘘,較富的鉭鈮礦體呈 狀或柱狀分布即礦化局部不太均勻。鈉長石化也不太均勻,且多發育在以細粒為主的白云母花崗巖中,中細粒白云母花崗巖中較弱,鈉長石化,鋰云母化在礦體東、西兩端較中部強:相對地表淺部較深部強,弱硅化僅在礦體的兩側局部見及。

巷口礦體位于巷口村西,平面上呈透鏡狀,中間大,兩頭逐漸變小尖滅??傮w走向80°,走向延伸約694米,總體傾向南東,傾角60°—75°,局部較緩。在鉆孔中沿傾向75—80米處,傾角變陡,大于75°。礦體在中間出露最寬為72米,平均出露寬度28.92米。礦體厚度中間最厚50米,西端約20米,東端35米,風化殼厚度23米左右,但深部局部仍見有風化—半風化的巖(礦)石。礦體(Ta+Nb)2O5品位為0.0043%—0.037%,平均品位0.0199%,品位變化系數21.26%。東部僅有一個樣品為0.015%;中部的Ta2O5品位為0.0064—0.015%,平均0.00962%,西部只有5個樣品Ta2O5為0.01%,其他均小于0.01%。在垂直方向上品位變化不大,局部有富集現象在總體上礦體的中上部品位較穩定,并略偏高,下部品位略低。破碎帶中的Ta2O5+Nb2O5的品位一般低于工業品位,但在破碎帶的上下品位均未受到大的影響。由地表到深部鈉長石化鋰云母化由強到弱,螢石化有由弱到強的趨勢,在礦體底部鉀長石化增強。從地表到深部,巖石粒度略有變細,巖石帶淺玫瑰紅色,暗色礦物增多,特別是鉭鈮錫石、鉭鈮鐵礦增多,顏色褐黑。Ta/Nb小于1,多在0.5—0.9之間,而在鉆孔中部分大于1。在組合樣中稀有元素Li、Cs、Rb的品位較高,大部分可達伴生礦床的工業品位。

5 礦石礦物特征

5.1 礦石類型

礦石自然類型??刂瞥潭容^高的為風化白崗巖型,即工業類型的風化殼型礦床,局部見半風化型。其下伏存在著半風化和原生礦。

5.2 礦石的礦物成分

礦物成分及主要礦物特征:

礦區鉭鈮礦石中已查明的礦物有32種,其中金屬礦物有:鉭鈮鐵礦、錫石、細晶石、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針鐵礦、水針鐵礦)、閃鋅礦、方鉛礦、黃鐵礦、磁黃鐵礦、銅藍、自然銅、自然銀等15種,非金屬有:斜長石(鈉長石、鈉更長石)、鉀長石(微斜長石、正長石)、石英、白云母(絹云母)、高嶺石、綠泥石、鋯石、石榴石、電氣石、磷灰石、獨居石、方解石、菱鐵礦、螢石等17種。由于鉭鈮礦產于鈉長石化花崗巖中,含礦鈉長石化花崗巖就是礦石,其礦物成分有以下特征:

礦石礦物成分與母巖礦物成分基本相同,只是有用組分相對富集,如鉭鈮鐵礦、錫石為花崗巖的副礦物,而在鈉長石化花崗巖中鉭富集到0.01%,已達到工業要求,構成了鉭鈮礦體,而錫富集到0.13%,達到邊界品位。主要造巖礦物經蝕變最終以鈉長石、白云母、石英為主。

本區有用礦物組分相對比較簡單,主要是鉭鈮鐵礦和錫石為主,細晶石緊密連生在鉭鈮鐵礦晶體上和部分錫石相對富鉭,說明本區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富鉭,貧二價陽離子,至使有鉭進入錫石晶格及少量細晶石析出,其主要特征如下:

鉭鈮鐵礦:為礦石中主要工業礦物,是鉭、鈮的主要存在形式。鉭鈮鐵礦多呈單體狀態,呈星散狀分布于鈉長石化花崗巖基質中,少量以自形—半自形晶粒出現,大多數呈不規則形態,鏡下可見礦物呈碎裂結構產出。鉭鈮鐵礦主要嵌布在鈉長石、白云母、石英粒間,連生體統計表明:有60.3%與鈉長石嵌連,34%與白云母嵌連。

鉭鈮鐵礦呈黑色、褐黑色,金屬光澤,褐、棕褐色條痕,強磁性。透射下為暗紅色至紅褐色,反射光下為灰白色帶棕色色調,內反射為黃褐色至紅褐色。

6 控礦因素及找礦標志

6.1 控礦因素

6.1.1 成礦母巖控礦

巖漿巖是區內成礦的重要條件之一;規模較大,能夠提供充足的地能(熱)場和礦質源,由于巖漿在成巖過程中有過多次涌動的分異,且自變質強烈,形成了有利成礦的鈉長石化鉀云母化細粒白云母花崗巖。

6.1.2 構造控礦作用

礦區處于九嶺隆起與萍樂拗陷帶接合部,構造活動較強烈。中生代由南東向北西方向擠壓剪切,并結合西部、北部重滑作用,形成北東向、北東東向及與之配套的北西向張性正斷層,在其復合部位,部分巖漿沿斷裂上侵形成脈狀鉭鈮礦床。

6.2 找礦標志

(1)巖漿巖標志:強鈉長石化中細粒白云母花崗巖是鉭鈮礦床的賦礦前提,也是直接找礦標志。

(2)蝕變標志:蝕變類型和強弱是尋找富鉭鈮礦的重要標志。強鈉長石化,尤其是配合鋰云母化是鉭鈮礦的富集區段。

(3)構造標志:北東向和北西向、近東向斷裂復合部位是控制巖漿上升的通道,也是尋找面型礦體的標志之一,而其派生的裂隙在一定程度上可指示尋找脈狀鉭鈮礦體。

(4)地球化學異常標志:評價區內地球化學異常主要是水系沉積物和土壤化探結果所圈定的以Li、Be、Nb、Ta為主要組合元素的綜合異常,各綜合異常表明,凡是Li》800×10-6范圍內則為鉭鈮礦體賦存區,這也是本區的又一直接找礦標志之一。

(5)重砂標志:鉭鈮錳礦、磷釔礦、錫石組合異常區是重要的間接找礦標志。

7 結束語

該礦床目前已擴展為多金屬礦床,在綜合研究工作指導下取得了相當的找礦效果,找礦前景還有擴大的可能。在區域內具有相同地質特征的地段還有多處。在礦區外圍進一步工作,可能有新的發現。本文綜合了大量野外實際資料金額測試數據,得出的結論性認識可能不盡成熟,有待檢驗和糾正。

[1]江西省區域地質志

[2]江西省宜春地區鉭鈮勘查評價

[3]地質辭典

圖1 礦山工作的采礦車

4 結束語

綜上,攀西地區地質條件復雜,地表中蘊藏著大量的資源,尤其是鉛鋅金屬資源,為了更好的開發這些礦產資源,有效應用于社會生產生活,使其產生更高的價值我們必須對其進行高效的開發和利用。采礦的前提是找礦,本文結合自己的工作對攀西地區鉛鋅成礦地質條件進行深入的研究,進而詳細的分析了找礦條件。但是礦床的形成是個復雜的過程,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還需要更多的加強學習和研究。

參考文獻

[1]羅偉.四川省涼山州鉛鋅礦成礦地質條件及找礦前景分析 [J].四川地質學報, 2011,01:19-23.

[2]王勇軍,吳興宇,張虎,黃鑫,盧嘉陵,朱學才,任延鵬.四川布途金子鉛鋅礦地質特征及找礦前景 [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2,02:18-24.

[3]李陽,吳賢輝,李健,譚曉蓮,吳榮道,白云,覃瑜,夏德偉.四川省甘洛蘇雄向斜鉛鋅礦成礦地質條件與找礦前景分析 [J].四川地質學報,2012,S2:128-133.

[4]賈莉紅.四川省寧南縣銀廠溝-騎騾溝鉛鋅礦床地質特征 [J].中國西部科技,2013,06: 50-51.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12-1-2

猜你喜歡
鈉長石白云母水洞
油酸鈉體系中硫化鈉與白云母的作用機理
金的氰化物在白云母表面的吸附研究
與翡翠伴生的含鈉長石質玉石紅外光譜特征分析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首屆“本溪水洞杯”中小學生征文比賽啟事
有機白云母的制備與表征
溪洛渡水電站尾水洞明滿流交替研究
浙江平陽黃施岙鈉長石巖特征和利用前景
十二胺體系下六偏磷酸鈉對白云母可浮性的影響
本溪水洞游記
寧夏水洞溝 西方與東方的最初相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