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音樂活動:稻草人與小鳥

2016-02-18 10:03江蘇省如東縣掘港鎮新苗幼兒園徐朗煜
當代學前教育 2016年4期
關鍵詞:稻草人小鳥動作

■ 江蘇省如東縣掘港鎮新苗幼兒園 徐朗煜

大班音樂活動:稻草人與小鳥

■ 江蘇省如東縣掘港鎮新苗幼兒園 徐朗煜

設計意圖

《拍大麥》是一首活潑、歡快,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樂曲。根據它的風格,我創設了田野里“稻草人趕小鳥、小鳥逗稻草人”的游戲情境,“稻草人”與“小鳥”這兩個角色在動作上表現為很強的互動性合作關系,這樣的“合作”學習令幼兒眼前一亮,同時也成為了本節韻律活動的重難點問題。于是,活動過程中我做了如下設計:從一人隨樂動作到師幼互動,到幼幼合作,再逐步累加隊形變化及追捉游戲的挑戰,如此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在隨樂動起來的基礎上不斷提升難度。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關注同伴的動作,感受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2.熟悉樂曲旋律,根據故事情節學玩“稻草人與小鳥”游戲。

3.能跟隨音樂與同伴比較協調地做出趕、逗及相應的互動性動作,并初步嘗試創編簡單動作。

活動準備

1.音樂《拍大麥》。

2.稻草人與小鳥的指偶各一個、草帽一個。

活動過程

一、做律動“小鳥吃稻谷”,萌發活動興趣

教師:豐收的季節到啦,田野里到處是金黃的稻谷,把小鳥(出示小鳥指偶)都吸引來啦!我們一起學小鳥飛一飛!

(注意:教師引導幼兒跟隨音樂做小鳥飛一飛、吃一吃的律動進場,一方面讓幼兒初步感知了音樂,另一方面萌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感知A段音樂,隨故事情境開展“稻草人趕小鳥”游戲

1.運用手偶,導入故事。

教師:小鳥吃了這么多稻谷,可急壞了農民伯伯,怎么辦呢?農民伯伯請來稻草人幫忙。稻草人這兒看看、那兒看看,發現小鳥就急忙去趕。稻草人一趕,小鳥一躲。

2.幼兒創編稻草人“看一看、趕小鳥”的動作。

教師:我們一起學稻草人看一看,怎么看?這時稻草人發現了小鳥,又會怎么趕呢?

(注意:根據故事情節,教師拋出問題:“可以怎么看?”幼兒調動已有經驗,創編了各種看的動作,有的伸長脖子左看右看、有的單手扶額遠眺、有的變成雙筒望遠鏡……然后幼兒選中了一組他們喜歡的“趕小鳥”作為固定動作,充分發揮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3.匹配音樂。

教師:讓我們跟著音樂學一學稻草人趕小鳥。

4.學小鳥飛一飛、躲一躲。

(1)跟隨A段音樂示范“趕小鳥”的互動游戲。

教師:稻草人趕小鳥,小鳥會怎么樣呢?現在我就是小鳥,請一個小朋友來當稻草人。仔細看看,我們是怎么玩的?

(2)幼兒學小鳥飛一飛、躲一躲。

(3)幼兒圍雙圈兩兩合作玩趕小鳥游戲。

教師:誰想當稻草人,誰想當小鳥的?請你找個好朋友商量一下。稻草人站在點點標記上背朝圓心,小鳥和稻草人面對面站好!

(4)交換角色,再次游戲。

(注意:這個環節采用的是教師與一名幼兒做互動示范的嘗試,教師與幼兒分飾小鳥與稻草人,幼兒已有了“稻草人趕小鳥”的動作經驗,因此這個難度的任務對于幼兒是可以勝任的。同時對其他幼兒具有示范的性質,這就降低了幼兒合作時對互動性動作難以把握的狀況。在幼兒分飾角色站雙圈兩兩合作過程中,輔以圓點標記,很好地幫助幼兒解決了空間辨認困難和角色記憶困難。)

三、感知B段音樂,學玩“小鳥逗稻草人”游戲

1.老師飾小鳥逗稻草人,幼兒感知B段音樂。

教師:稻草人有沒有把小鳥趕跑?小鳥發現這些稻草人的腳不能動,不是真的人,于是就大著膽子去逗稻草人啦!

2.幼兒跟隨音樂學小鳥“啄一啄、逗一逗”稻草人,把握樂句和節奏。

教師:小鳥啄了幾次稻草人?分別可以啄稻草人身體的哪些部位?

3.幼兒探索、表現稻草人保護自己的辦法,并隨樂動作。

教師:小鳥來啄稻草人,稻草人會怎么保護自己呢?快快幫稻草人想個好辦法!

4. 幼兒圍雙圈兩兩合作玩“小鳥逗稻草人”游戲。

5. 交換角色,再次游戲。

(注意:教師根據B段音樂的節奏飾小鳥逗稻草人,通過“啄一啄、逗一逗”與眾多幼兒互動,在“逗一逗”時一邊勾勾手指頭一邊輔以語言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啄了幾次”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去關注B段音樂的樂句和節奏;“小鳥來啄稻草人,稻草人會怎么保護自己呢?”教師順理成章地提出這一問題,引導幼兒創編稻草人的動作,可以用雙手護住身體、也可以拍打小鳥……幼兒想出了各種辦法并隨樂動作。這一游戲環節增加了幼兒身體的接觸,將幼兒帶進了“真游戲”的氛圍,使幼兒之間的互動更為有趣。)

四、逐步增加難度,完整游戲

1.完整感受音樂,借助手偶回憶游戲情節。

教師:讓我們完整地來聽一聽這首音樂,回憶一下稻草人和小鳥玩了什么游戲。

2.圍雙圈分角色完整游戲。

3.增加隊形變化完整游戲。

(1)幼兒探索、表現B段音樂,變化隊形換朋友。

教師:小鳥逗了幾個稻草人?能不能逗一逗別的稻草人呢?怎樣換朋友?都朝哪個方向換?我們來試一試!

(2)嘗試增加隊形變化完整游戲。

教師:小鳥換了幾個稻草人朋友?我們加上前面的趕小鳥,連起來完整地玩一玩!

(注意:這一環節在完整游戲的基礎上添加了一個挑戰,就是外圈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換朋友,里圈位置不變。教師以游戲的口吻提出:“能不能逗一逗別的稻草人呢?怎樣換朋友?”引導幼兒自我嘗試并逐步跟隨音樂換朋友。通過提問“小鳥換了幾個稻草人朋友”進一步強化幼兒對B段音樂的把握,從而幫助幼兒在頭腦中建立啄稻草人與換朋友之間的聯系。)

4.增加追捉難度完整游戲。

教師(戴上草帽):誰來啦?農民伯伯帶來了一頂神奇的帽子,戴在哪個稻草人的頭上,他就變成真的人,去追他對面的那只小鳥,要是小鳥被抓住了,就交換角色!到底這頂神奇的帽子會戴到誰的頭上呢?我們聽好音樂!

(注意:挑戰環節從交換朋友到增加追逐環節,游戲規則逐一累加,既有利于幼兒循序漸進的學習,又能滿足幼兒的好勝心,從而不斷將活動推向了新的高潮。)

五、介紹音樂,自然結束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玩了什么游戲?這首好聽的音樂叫《拍大麥》,我們還可以用它玩很多的游戲呢,下次我們再一起玩吧!

活動反思

合作學習能夠激發和滿足幼兒的社交需要,是音樂游戲活動的重要快樂來源之一。不管是本節活動涉及到的配合性合作還是競爭性合作,每每出現,幼兒的眼睛都會立刻亮起來。但如果把握不好,合作學習的內容也容易造成混亂。在本節活動中我運用了以下策略來突破這一難點問題。

1.故事為線索,貫穿始終。

故事作為韻律活動的一個手段,已不鮮見,它可以激發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審美情趣,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隨樂表現的動作,并進一步幫助幼兒感知音樂的結構。本節韻律活動的音樂分為A、B段,結構簡明易掌握,為此我分別編配故事“稻草人趕小鳥”“小鳥逗稻草人”,兩個故事情節獨立而又與音樂的結構、性質匹配和諧,聯合而又體現了故事角色之間有趣的矛盾沖突,以此貫穿始終,激發了幼兒的參與積極性。

2.指偶為輔助,降低難度。

指偶作為一種綜合的藝術符號,融合了文化、美學等多重價值,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資源。在此節韻律活動中我主要在兩處運用了色彩鮮艷、造型生動的“稻草人”與“小鳥”指偶,一處是故事導入環節,解決了現在城鎮孩子對稻草人經驗不足的困難,讓孩子直觀了解到稻草人的作用和特征;另一處運用在了完整感受音樂環節,幼兒調動耳、眼等多種感官通道, 一邊傾聽音樂一邊觀看兩個指偶的表演,從而更好地回憶起完整的游戲情節,降低了愉悅表現的難度,促進了幼兒的思維發展。

3.動作再細化,分解難度。

此節韻律活動的合作表演屬于同時“主導與配合”型合作,表現為一方主導、一方配合,在時間上是同時進行的,且每一種角色都是從頭到尾跟隨音樂做動作的。A段音樂,“稻草人”趕、“小鳥”躲;B段音樂,“小鳥”啄“稻草人”身體的不確定部位、“稻草人”同時作出反應,對動作配合的時間精確性要求嚴格,相對比較困難。于是在讓孩子多感受音樂的基礎上,細化動作,如:啄一啄、逗一逗,并提問“啄了幾次”“換了幾個朋友”……引導幼兒去關注音樂的樂句與節奏,分解難度,引導幼兒更好地把握音樂。

猜你喜歡
稻草人小鳥動作
不擔當比“稻草人”還要差
稻草人
動作描寫要具體
稻草人
稻草人
小鳥
憤怒的小鳥
憤怒的小鳥
憤怒的小鳥
非同一般的吃飯動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