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網》

2016-02-24 07:39
財經 2016年6期
關鍵詞:負增長財政政策

編輯推薦

《財經網》述評/對話

2016年通縮會持續 房地產難有明顯反轉

李雪松: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我主要講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2015年中國通縮壓力加大。1997年以來中國經歷了三次典型的通縮,分別發生在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期間、2001年美國“9·11”事件期間、2008年-2009年美國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期間。這三次典型的通縮,因為它的CPI、PPI同時陷入負增長。2012年以來PPI陷入下跌,但CPI并沒有陷入下跌,這與前三次不同,中國CPI價格經歷了勞動力成本的拐點,這一輪價格變化中,國際大宗商品暴跌年的情況下國內豬肉價格上漲、服務類產品上漲是CPI沒有陷入負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GDP平均指數看來,2015年陷入負增長。發達經濟體用CPI作為貨幣政策的參照,發達經濟體居民和政府消費率在經濟中占比較高,所以用CPI有它的合理性。中國消費率只占51%,光用CPI衡量物價不全面。如果只用PPI衡量,中國的工業制造業在經濟中的比重高于發達經濟體,中國要更多關注PPI變化,我們的PPI近四年連續負增長。中國工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只占40%多,僅用PPI衡量價格也不全面。GDP平均指數如果核算比較準確,它應該是一個綜合性指標,這個指標看2015年中國不僅面臨通縮壓力加大,而且已經變成了現實通縮狀況。

造成通縮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國內產能過剩的加劇。2015年,根據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的數據,企業平均設備利用率比2014年下降了4.4個百分點,這是產能過剩在持續。二是國際輸入性影響加劇。2015年大宗商品價格下降近一半,既受到美聯儲加息預期影響,也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三是人民幣匯率2015年階段性高估,導致輸入商品價格進一步下跌。2015年美聯儲加息,人民幣加入SDR是一個窗口期,中國需要跟隨美元保持強勢,實際有效匯率增值比較多。

通縮使2015年企業利潤急劇下降,全年負增長。中央強調的目前是“四降一升”的矛盾,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品價格下降,實體企業盈利下降,財政收入增幅下降,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最關鍵的問題是通縮壓力,其來源是產能過剩。

第二個問題:2016年宏觀經濟政策的著力點有三個方面:一是積極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著力構建新型央地財稅關系。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可以用在四個方面:投資領域加強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公共產品投資;在生產領域完善營改增,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的稅率;在收入領域結合扶貧攻堅工程,通過加強轉移支付的方式,直接間接地加快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長;在消費領域要改善消費環境,打通消費流通的一些薄弱環節。積極財政政策要著眼于算總賬,并顯著加大實施力度,提振市場信心。

2015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大幅回升,但土地出讓金收支顯著下滑,地方投資融資平臺由過去幾年的快速擴張逐漸走向規范。積極財政政策要著眼于算總賬,要綜合考慮提高赤字率、增發地方專項債券與發行專項金融債,推進營改增,土地出讓金下降,國企利潤下降,規范地方投融資平臺等多方面因素,對財政政策在擴張和緊縮兩個不同方向的總影響顯著加大積極財政政策的總力度。要特別處理好央地財政關系,適度擴大地方財政來源,調動地方積極性,一方面增加地方稅收分成比例,另一方面加快建立新的地方稅體系,逐漸減少對土地財政的依賴。

二是實施結構寬松的貨幣政策,防止陷入債務與通縮的惡性循環。2016年實施結構寬松的貨幣政策配合積極財政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發達經濟體中遇到通縮需要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我們因為前幾年在4萬億刺激計劃過程中,貨幣寬松比財政的寬松力度更大,目前這個階段要防止過度寬松導致的資產泡沫,實施一些結構寬松的貨幣政策,防止過度寬松流向虛擬經濟。同時加快金融機構治理體制改革,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目前銀行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已經無法適應混業經營和分業監管的情況,不僅要停留在現在的討論階段,要加快推進“一行三會”的治理體系的改革,加快構筑統一監管、共同監管、大數據監管和長期利益監管的新體系,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作為2016年的重中之重。

三是加快競爭性國企改革,推進僵尸企業處置。在中國現有體制機制下,我國企業去產能、僵尸企業處置需要加快推進,要推進競爭性國企改革,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緩解通縮壓力。加強對TPP規則研究,加大中國四個自貿區改革力度,為中國整體改革推進創造有益經驗。

所有這些方面,積極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加快、加強金融風險的管理,以及改革方面必須推進,都是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確定的方案。適度擴大總需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改革,只有把政策著力點在2016年加緊推進到位,才可望實現2016年中國經濟高于6.5%的增長,否則壓力比較大。

預計2016年中國投資仍然保持10%左右的穩定增長,房地產難以有明顯反轉,消費保持平穩增長,進出口維持負增長,物價CPI維持小幅正增長,PPI可能有4%左右的負增長,GDP平均指數維持負增長,通縮在2016年會持續一段時期。我們希望通過加大需求側和供給側政策力度,盡快走出通縮。

(本文為作者2016年2月16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端智庫論壇”上的發言稿,有改動)

《財經網》消息

中企海外并購2016年料增50%

德勤中國財務咨詢服務華東區主管唐萌光日前表示,2016年中國公司宣布的海外并購交易金額將比去年增長50%以上,保險、精密設備和消費行業將成投資熱點。

彭博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宣布的海外并購交易金額比前年翻番,達1239億美元,創下彭博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歷史最高。而今年的時間才過了一個多月,該數目就已經達到了708億美元,接近去年的一半。

離岸人民幣春節飆升近700基點

全球股市表現不盡如人意,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價格(CNH)在春節假期(2月8日-13日)卻逆勢飆升,累計升值近700個基點。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反彈主要是因為事件性因素促使,雖然仍可能持續一段時間,但不能說人民幣貶值壓力已經消除。目前離岸人民幣匯率波動主要受美元指數走勢影響,基本反映了市場預期變化情況,近期料將保持相對穩定。如果CNH能帶動CNY反彈,降準的概率將會上升。不過,對資本外流的擔憂縮窄了貨幣政策的寬松空間。

2016年不良貸款拍賣市場將達6000億

日前興業證券發布的報告指出,考慮到不良貸款增量以最近兩年為主,難以滿足核銷標準,商業銀行為降低名義不良率,將以對外出售為主要處置手段,預計2016年不良貸款拍賣市場將達到6000億元。

上期本刊高關注度報道2月1日-21日

1 ?冉冉升起的小太陽們

2 ?移民亂象

3 ?普京的壓力

4 ?奧巴馬總統任期最后沖刺

5 ?下一個皮凱蒂

6 ?日本未竟的事業

7 ?美國經濟非常規復蘇

8 ?準備好迎接全新局面了嗎?

9 ?英國在歐盟是走還是留?

10 類器官之年

猜你喜歡
負增長財政政策
人口負增長
預算執行緊縮下的積極財政政策
車市負增長幾成定局
下半年促經濟穩增長積極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財政政策轉型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效應分析
圖話
淺析建國初期穩定物價的財政政策
改革令醫院收入出現“負增長”
用好用活財政政策 推動民族宗教事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