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八大山人“孤寂”的繪畫藝術

2016-03-02 08:14胡素云云南師范大學650000
大眾文藝 2016年23期
關鍵詞:八大山人花鳥山水

胡素云 (云南師范大學 650000)

淺析八大山人“孤寂”的繪畫藝術

胡素云 (云南師范大學 650000)

清初畫壇上有四個很有名的僧人畫家,他們分別是石濤、弘仁、髡殘、朱耷,史稱“四大畫僧”,他們都是明朝遺民,對清朝有亡國亡家之痛。其中朱耷的藝術,更是極具代表性,他的繪畫藝術給人一種強烈的孤寂悲憤之感。本文將通過分析八大山人的繪畫作品從而進一步了解八大山人的繪畫藝術和更深層的涵義,朱耷的繪畫藝術包含著他對生命的詮釋,對后世的繪畫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八大山人、孤寂、繪畫藝術、人生

一、八大山人的生平

朱耷,(1626年-1705年)明末清初畫家,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等,江西南昌人,晚年作畫多用“八大山人”作為自己的號,故后世沿用稱他為“八大山人”。八大山人的父親和祖父都擅于繪事,在當時屬于名門望族,因此也給予八大山人良好的藝術熏陶。八大山人年輕時致力于儒家經典,像所有的傳統文人一樣,希望走上“學而優則仕”的道路,然而在19歲時,這個年輕人美好的家族生活和人生理想徹底幻滅。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清軍入侵,中國封建王朝史上最后一位漢族皇帝,崇禎帝于三月十九日夜在煤山自縊身亡,從此,大明朝滅亡,八大山人由王孫貴族的地位一落千丈為前朝遺民,并開始了逃亡生涯,不久,其父親和妻子先后離世,國破又家亡,讓這位19歲的年輕人內心極度悲憤、痛苦。清政府為統治漢族和明朝遺民,下令“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八大山人不愿與清政府合作,為免受迫害,于23歲(1648年)削發為僧,出家做和尚,從此裝聾作啞,隱姓埋名,遁跡空門。八大山人的畫作上常??梢钥吹揭环N奇特的簽押,看上去像是一種符號,但是仔細辨別,其實是以“三月十九四個字組成,借此以寄托懷念大明王朝。八大山人晚年用“八大山人”作為署名題詩作畫,他把“八大山人”四個字連綴起來,看上去就像“哭之、笑之”四個字,表明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八大山人一生隱跡,生活苦悶,晚年在南昌城郊一座草房渡過了他孤寂、貧困的最后生活,直到去世,享年80歲。

二、 八大山人的繪畫藝術研究

八大山人的作品大多是花鳥和山水,尤以水墨寫意花鳥震驚于世。他繼承了陳淳、徐渭的大寫意花鳥風格,并發展為闊筆大寫意,八大山人的繪畫寄情于物,其筆意縱橫,不拘筆法,意境荒涼孤寂,寄托著濃烈的個人思想和情感,從他留下的現存作品來看,大多只畫一鳥一荷,且形象怪異,構圖不拘一格,造型夸張,其白眼翻天的藝術形象表達他白眼看“清”天的內心情感,借此表達他對當時政局的不滿。

1.《孤禽圖》

《孤禽圖》(圖一),水墨紙本立軸,款識“癸昭陽涉事,八大山人,”欽印,“八大山人,涉筆,普字堂?!痹摦嫗榘舜笊饺送砟曛?。畫面中下方僅繪一只水禽,整幅畫面無論從內容還是構圖,設色上都透露出一種空曠孤寂的境界,鳥的眼睛極簡到自由一個圈,一個點,眼珠朝天頂著上眼圈,經典的“白眼朝天”動態,水禽一足懸空站立,縮著脖子,拱著項背,一副桀驁不馴,傲見不群的姿態,水禽的形象簡練,構圖簡妙,表情特異,八大山人用筆雄健樸茂,運墨酣暢淋漓,八大山人借物抒情,寄情于畫,主題鮮明,形象突出,其孤憤的心境猶如畫面上的水禽一樣,堅毅又孤傲,深隱地表達出八大山人復雜悲憤的遺民心態。

《孤禽圖》(圖一)

2.《荷花翠鳥圖》

《荷花翠鳥圖》,水墨立本軸,款識八大山人,欽印八大山人。該幅花鳥畫描繪了荷塘中的三莖荷葉和兩只水鳥,水鳥一高一低,均以單腳站立,相互對視,其單腳站立似乎表達了八大山人不愿意在清朝的土地上停留卻又無可無奈何,所以不愿雙腳落地,上一幅《孤禽圖》亦是如此。翠鳥回頭對視的一瞬間,那無奈與凄涼的眼神把八大山人內心的苦痛表現的一覽無遺。畫面中荷葉濃郁,荷花似開不開,細長的莖葉支撐著碩大的荷葉,石峰險峻,渾渾圓圓,頭重腳輕,略帶畸形之感,似乎一切都那么不合常理,八大山人不愿意侍奉新主,新朝對于他來說一切都是不復存在的現實,畫面中的不合理和八大山人現實遭遇的處境相比,讓整個畫面看起來似乎又覺得無可挑剔。畫面上最后的題款“八大山人”四個字流露出的“哭之”之感強烈到刺痛人心。整個畫面透露出無可奈何的境界。八大山人用筆大膽,濃墨淡墨運用流暢,筆跡變化豐富,空間深遠,雖然寥寥數筆,但韻味獨特,傳遞著一種不安、孤寂的氣息。

3.《仿倪云林山水》

八大山人主要以花鳥畫名世,他的山水畫遠不如其花鳥畫多,影響也不及花鳥,當時他的山水畫所體現的孤寂清高的風格絲毫不遜色于她的花鳥作品。八大山人的山水畫多以冊頁形式存在,和當時流行的巨幅屏制山水有版幅的差異,因為在八大山人看來,在清廷統治下的“祖國”不過是殘山剩水,枯枝敗葉,面目全非,所以他后來遁入空門,以尋求心靈上的慰藉。

《仿倪云林山水》,紙本水墨立軸,款識“八大山人寫”。八大山人畫山水師承董其昌,遠追倪云林,黃公望,該幅作品《仿倪云林山水》承襲倪瓚經典的“三段式“構圖,近處枯寂的疏林和離索的亂石,中間水系作留白處理,遠處黃漢的孤村,平遠蕭索,畫面極靜淡遠,八大山人在荒率之中又見滄而能靜的詩意禪境,透露出一股莫名的凄涼之感,鄭板橋曾對八大山人的繪畫藝術評價“橫涂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贝朔斗履咴屏稚剿返晒P,鉤皴擦染。筆力韌健,變化微妙,虛實剛柔,正是八大山人蕭條淡泊、孤傲落寂的內心境界的寫照。

三、 八大山人的繪畫對后世的影響

八大善人曾在一幅畫中自題詩云:“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這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言簡意賅地表述了八大山人隱晦難解的畫和其隱忍痛苦的一生。八大山人的繪畫盡管流露的是亡國亡家之痛,但是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一副好的作品應該是能帶動觀畫者內心的情感波動,能讓欣賞同創作者感同身受,并從中領悟真諦的。八大山人一生的繪畫作品都是用極簡的大寫意筆墨描繪出其不可言語的情感,他用極化的藝術手法表現出自己對人生的感悟。他簡潔孤冷的畫風,氣勢磅薄的境界,簡練自然的筆法,使其在大寫意花鳥自開一宗,對后世的影響是巨大的,如鄭板橋、吳昌碩、張大千、齊白石等無不受其影響。齊白石老人曾在《永志詩》中云:“青藤雪個遠凡胎,缶老衰年別有才.我欲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齊白石大師自嘆生不逢時,無緣和八大山人相見,愿意九泉之下做這三位先生的“走狗”,在他們門下輪流服侍,其傾倒如此。

[1]王方宇.《八大山人論集》[J].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85.3

[2] 李福順.《八大山人》[J].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3] 顧丞峰,呂曉.清代四僧[M].遼寧美術出版社,2002.

胡素云,學校:云南師范大學,專業:美術學——中國畫論。

猜你喜歡
八大山人花鳥山水
寫意花鳥
《山水間》
愛在一湖山水間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軸書法探析
山水之間
一處山水一首詩
花鳥卷
高冷人設的八大山人作品價值連城
八大山人:我很慘,但我有勝算
弗利爾美術館解謎八大山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