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孩子共同承擔錯誤

2016-03-02 11:09游涵
中華家教 2016年3期
關鍵詞:口袋損失兒子

游涵

一路上,兒子都是興沖沖的,因為他今天終于可以卸下重重的書包,和我一起去看電影。買到票,我讓他去換免費停車證,兒子順利地拿到了一張卡,有了它,我們可以免費停五小時。兒子幽默地說:“爸爸,看來我們可以看兩場了”。我笑笑,摸著他那圓圓的腦袋,讓他小心保管,不要丟失。兒子很聽話,連尿尿時都小心翼翼摸摸口袋??赐觌娪?,我們乘電梯來到地下車位,我提醒他摸摸口袋,他也取出停車卡讓我看,并滿意地拿在手上。

等我把車開出來,到了收費口,便讓兒子出示停車卡,兒子愣了,因為手中沒有,再摸口袋,還是沒有。他打開車內的照明燈,前后左右地尋找。然而,后面已經跟了幾輛待出的車,車管員也催促我們,無奈,我交了13元。

車開出來,我仍讓兒子尋找,兒子說,既然已經交費,再找也是無益。我知道他是想草草了事,得過且過,但我還是要求他必須找到。果然,在他的座位下面,他找到了,而且回憶起來,是他隨手拿飲料時丟的。

第一反應

我可以想象得出來,如果有些家長遇到這種事,下面的情節一定是埋怨不斷,嘮叨不休,一來恨孩子粗心,二來心疼錢(雖然沒多少錢),因為那錢本可以省下來。在此,可別說什么家長小氣,其實這種事與小不小氣無關,只是本來可以避免的損失,卻因孩子的失誤而發生了。于是,窩火會變成憤怒,甚至會演變為肢體或語言暴力。

小中見大

丟失停車卡這種事顯得不那么嚴重,然而我可不這么看。這是虎頭蛇尾,就是粗心大意的開始。就像這張停車卡,開始保管得好好的,卻在臨門一腳時掉了鏈子??梢笠粋€小學二年級的孩子那么善始善終,顯然是一種奢求。想想我自己在小時候玩的時候那么瘋,那么忘乎所以,又干嗎去苛求他呢?于是,我想把壞事變成好事。

讓孩子放松

兒子在一旁默默不語,看得出,他仍然為剛才的事懊惱,并不時用余光觀察我的情緒變化,用戰戰兢兢來形容再貼切不過。

我看看他,目光仍像以往一樣溫和,那時,我覺察自己的感受:是的,我仍然全身心地愛他,沒有因丟失事件而有絲毫改變,理由很簡單,他是我的孩子,是我的骨肉,是這個世上唯一有權讓我將全部的愛賦予他的那個人。同樣,他也在關注我的情緒,臉上表情豐富,那個恐懼,那個內疚,那個期待……是的,他期待我——父親的諒解、協助和接納。

于是我伸過手去輕輕撫摸他的頭,這種互動是我們父子間的專利,兒子一旦感受到它,會自然地與我親切起來,放松下來。

“寶貝兒,爸爸知道你還在為剛才的事后悔,算了,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爸爸知道你已經夠難受了,沒關系,你還是我的好兒子,爸爸以后還會帶你出來玩,像以前一樣。爸爸并不怪你,只不過,你可能因此而少吃一碗牛肉面或者一個漢堡包(與13元相符)?!?/p>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知道損失并承擔責任,并了解這種責任意味著什么,但不要讓它們成為包袱,不能總背著,承擔后放下;第二,也是最重要的,要讓孩子感受到,沒有因他的過失而失去父愛,不因錯誤而喪失安全感和歸屬感,否則,長大以后,一旦在學習上出現失誤,他也許會考試怯場,或者會因成績不佳而厭學、逃學,以后在工作上若出現失誤,他會自責得將自己開除出去(認為家庭不再會接受他)。

勇于承擔緣于有愛陪伴

是的,爸爸無條件地接納兒子,他就會接納自己,無論自己是力不從心或真的失誤,他也不會放棄,因為那個愛沒有丟失,有愛就有勇氣,包括有勇氣承擔責任。

很明顯,他的目光柔和了起來,但眼睛里閃爍著淚花。那是一種告別,與方才那個不安的告別。這就是孩子,單純而圣潔,只要得到愛,他們什么都能做到。

繼而,“兒子,如果一個律師上了法庭,卻忘了帶證據,那個當事人也許就完了。如果一個戰士上了戰場沒有帶槍,就會成為活靶子。如果你下圍棋時丟失了一個機會,忽略了對手的殺招,也會前功盡棄。如果考試的時候因為寫錯了一個數字,忘記了一個要點,就得不了高分。如果前面保管得好好的,卻在交費時丟了停車卡,就會那么狼狽!”

這不是渲染,而是強化承擔后果,是父親以社會閱歷來提醒兒子,再引導他從當下的狀態看到將來,意在“防患于未然”。同時也為兒子呈現出一種“父子共同承擔”的狀態,這是“上陣父子兵”的暗示,也是締造或接納合作伙伴,信任權威的心理基礎。同時,不讓一個孩子感到無助與無力,這就是父愛如山,將來我們不在人世了,這座山仍然會在兒子的心中,他會因此而有信念,有依靠,有主心骨。因此,那個精子攜帶的不僅是基因,還有將來兒子走到世上的一切動力源泉,雖然無法替代他一生,卻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兒子看看我,點點頭,示意他已經明白了。

利用犯錯的機會進行轉化

當我回顧整個過程,這其實就是一種心理治療。如果因親友的過失而導致家庭損失或其他失誤,你的第一反應,絕對不能是埋怨,就算你真的很生氣,真的損失巨大,真的想打他一頓,都要克制住這個第一反應。特別是對孩子,因為他也知道自己錯了,那時,他在鞭打自己,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形成罪惡感,這就是自我否定的心態。

自我否定的極端化會導致抑郁或自虐等傾向,因為他沒有出口,無法將那個自責和不安宣泄出去。那時的他已經受傷,而且是自殘所致,因此,我們作為親人就要為他療傷,成為他的朋友,特別是對于孩子,更應該無條件地呈現出包容與接納。但不是遷就他或替他找借口,而是在面對現實的前提下,給予他親人的諒解與關愛。

一般來說,孩子會把家里的問題都攬在自己身上,包括父母之間的問題,更何況這種原本就是他自己造成的損失。所以那個自責的包袱,已經壓得他很沉重了,做父母的,不是在他懲罰自己時再雪上加霜,而是協助他度過這種困境,鼓勵他勇于承擔責任。利用這種機會,把壞事變成好事,這個過程叫作轉化。如此,他會有朋友,即便所有人都不接受他,他也會接受自己,做自己的朋友,一個接納自己的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愛,同時,他也會體諒、包容、理解和協助他人,因為他已經具備了轉化能力,這可是最佳的心理素質之一。

猜你喜歡
口袋損失兒子
打兒子
浪漫口袋
兩敗俱傷
誰的兒子笨
你養的好兒子
會喝酒的大口袋
亡羊補牢
損失
那些損失上百萬的演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