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境與成長

2016-03-04 00:18吳春霞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6年20期
關鍵詞:挫折幼兒園幼兒

吳春霞

(崇陽縣縣幼兒園 湖北咸寧 437000)

逆境與成長

吳春霞

(崇陽縣縣幼兒園 湖北咸寧 437000)

高中某某學生因為某次考試成績不理想被母親批評,竟跳樓自殺。青海新聞網訊,2013年11月27日,西寧市大同縣景陽鎮中心學校五年級學生程程,在家用紅領巾將自己吊在了電線掛鉤上,自殺身亡。如花少年死于非命,令多少人扼腕嘆息。中小學生自殺,近年有上升趨勢,這是一種客觀殘酷現狀。自殺無疑是最嚴重最極端的表現方式。其它如消沉墮落、憂郁自閉,或極端報復殘害他人的現狀也頗令人擔憂,不容忽視。

自殺是人的一種死的本能在作祟,是一種逃避,是對一些人的報復。自殺、消沉墮落、憂郁自閉、極端報復殘害他人,是面對壓力、困難、挫折等,自己無法排解宣泄,在心理不成熟、對死亡一知半解,又受電視網絡圖書等的影響下,進行的模仿,進行的完全徹底的自我“解脫”。這是內因。

從外因看,當今社會,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漸近小康。在計劃生育政策下,絕大多數一對夫妻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就成了家庭的一個寶,被兩代人寵愛著,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什么家長就盡可能滿足的“皇帝”生活。這樣的孩子,在家不勞動,大到穿衣洗澡,小到系鞋帶整理書包,都有父母或祖父母代勞。就是在學校做班級責任區的衛生,也有家長代勞的。筆者在黃石、黃岡、武昌區等小學學習調研過,親眼所見。也同一起在省參加各類教育培訓的同行討論過,確有此事。孩子也摸透了家長的秉性,不滿足要求就哭就鬧,就以不吃飯不上學來要挾家長。有的父母想嚴一點不滿足,卻被孩子的祖父母給滿足了。如此就成了惡性循環。養成了孩子盲目自大為我獨尊,養成了好逸惡勞貪圖享受。

家里的小環境是這樣。但是,學校的環境,社會的環境要復雜嚴峻惡劣得多。別人不可能時時處處事事,都為你著想,都對你百依百順。我們都知道,溫室里的花朵見不得太陽,更禁不得冰霜;瀕臨滅絕的野生保護珍稀動物,在實驗室里繁殖出來,要經過多么艱辛的培訓才能放歸自然。植物是這樣,動物是這樣,在地球這個共同家園的人也是這樣,要適應環境,不是環境來適應你。

很多專家認為幼兒時期“挫折教育”不到位是導致孩子難以承受挫折與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對于幼兒而言,挫折并不是物質方面的,而是其能夠懂得不是所有的任務他都能完成的了,他必須要承受很多失敗,這是他所必須要獨自面對與承受的,其應該具備承受這種情緒的能力。

從幼兒的角度來看,其心理各方面的能力都較嬰兒時期有了很大進步,其能夠獨立完成部分簡單的事物,比方說自由地行走,使用工具吃飯等。然而與較大的孩子相對比,其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很多細致的動作都難以到位,比方說,扣小扣子、系鞋帶等動作。

當碰到許多困難的時候,父母可以給予幼兒必要的幫助。對于父母來說,其應該知道什么事情是幼兒能夠勝任的,什么事情是幼兒需要花費很大努力才有可能成功的,什么事情又是幼兒不可能成功的。懂得這些之后,針對那些幼兒能夠勝任的任務,父母可以給予幼兒足夠的空間,自由發揮,這些事情上孩子應該享有充分獨立的權利,家長也不需要過度重視與表揚,比方說三歲孩子可以脫鞋子,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能夠自主選擇飯菜等。針對那些孩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父母應避免讓孩子去嘗試,比方說書寫過于復雜的漢字、難度大的拼圖等。這些任務太過困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敗感,從而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使得孩子對完成任務失去興趣。

針對孩子必須付出一定的努力而能夠完成的任務,父母應做好幫助與觀察工作。父母應該從孩子完成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及時發現孩子面對的困難,并判斷出其是否需要幫助,需要怎么來幫助等。比方說,三歲孩子晨晨并不能夠獨立脫下套頭衫,這個時候父母發現了他沒有先解開紐扣,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告訴晨晨緣由:晨晨紐扣還沒解開呢,你看在這里呢,要先解開紐扣再脫衣服的;再比方說,父母發現晨晨脫衣服的時候手用力的方向錯了,父母可以引導晨晨向著正確的方向來用力。在父母的幫助與指導下,晨晨很快就能夠完成脫衣服的任務。孩子在這個時候應該被充分肯定與股利,從而獲得更強大的自信心。

盡管幫助與指導孩子可能比家長直接動手來幫孩子完成任務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但是對于 孩子的意義卻是非常大的。父母包辦的事情中,孩子不能夠參與其中,其能力無法得到提升;父母幫助與指導孩子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孩子能夠獨立思考,動手能力也達到很大提高,更加自信。

很多兒童心理學領域的專家都提出,對于兒童來說,最好的環境是平和穩定的,這樣兒童的心理不需要承受各種巨大沖擊,兒童很容易適應環境,對兒童自身的成長有利。在進行心理測試的時候,有一項“生活事件量表”,這項能夠描述出某人近些日子的健康情況:其借助測算某人在最近一段時期內生活中有沒有出現巨大的事件來獲得此人近期是否得病的結論。研究結果顯示,巨大的生活變動很容易引起人們生病,這些生活變動涵蓋正面與負面兩方面的內容。比方說,很多不愉快的情感經歷都會導致人身心疲憊,從而生病。從孩子的角度來講,父母出現吵架與離婚、教師對其責罵與批評等都有可能導致其生病。在這一過程中,兒童的情緒會非常低落。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這一說法乍一聽與本次論題——讓幼兒體驗挫折有所矛盾,我們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剖析:

一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各種挫折,這是無法避免的。那些小挫折涵蓋:在上班的過程中,因為差了幾秒鐘,而沒有趕上公交車,只好等下一班車,從而遲到;在單位里有一個脾氣非常差的領導;考試成績差等等。這些挫折都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孩子們也同樣要面對這些挫折。比方說在吃飯的過程中,不小心打翻碗,不小心尿到褲子上等。由此可見,針對小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夠幫助孩子們更好的適應生活。

二是我們所主張的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并非是將孩子拋入谷底,而是讓孩子適當地面對和承受挫折。從孩子的角度來講,一定的挫折是其經過努力可以克服的。孩子所面對的挫折不應該超出其承受的范圍,否則就是當孩子不適當地去體驗挫折,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過多沮喪而喪失信心。相關學者在研究的過程中曾做過如下實驗:其將狗關入大鐵籠,該籠子的地板能夠通電。在最初的階段,所有地板都是通電的。一旦通電,狗就會逃竄,試圖擺脫電流帶來的痛苦。在大量的嘗試之后,狗放棄了躲避,因為它發現不管它如何躲避,它都要承受電流帶來的痛苦。在此之后,電流的狀況發生變化:整個籠子里通電的地板僅僅有一半,另一半是沒有通電的。然而,最終的實驗結果表明:狗已經徹底失望,在通電的時候,其選擇了承受,不再試圖擺脫電流帶來的痛苦。盡管這僅僅為動物的一個實驗,但是其可以延伸到人類:失望的情緒會是人放棄所有努力。

三是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成人要給予恰當的引導和幫助。就像我們不會把一個新生兒放到野外的惡劣環境中,讓他們經受風吹雨打,任他們自生自滅一樣;在孩子遇到精神和心理上的風雨時,我們也應該提供溫暖的支持。例如,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父母就應該為孩子生活中的這一重大變化做準備,幫助孩子平穩地過渡:帶孩子去參觀幼兒園,告訴孩子幼兒園中的生活會是怎樣的,在幼兒園遇到困難可以向誰求助……如果有這些鋪墊,孩子的眼神是不可能因上幼兒園而“絕望”的。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生活中的挫折事件是不受歡迎的,但是我們不能阻止它的發生;當挫折事件發生后,如果幼兒能夠勇敢地面對它、自信地解決它,那么挫折事件反而是孩子成長的契機。讓孩子適當體驗挫折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創設某些情境條件提出某些難題,讓幼兒獨自去面對,讓其經受磨煉,擺脫困境,超越障礙,啟發和促進幼兒動腦、動手來解決問題,使他們養成樂于嘗試、勇于克服困難、敢于經受挫折的習慣,從而引導幼兒逐步擺脫依賴,形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他們的挫折承受力,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去迎接成長過程中的挑戰。

猜你喜歡
挫折幼兒園幼兒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我愛幼兒園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歡樂的幼兒園
挫折使我更堅強
挫折
愛“上”幼兒園
生活需要挫折
幼兒畫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