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工科院校學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創新方法

2016-03-04 00:18王佩瑩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6年20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者理工科骨干

王佩瑩

(遼寧大學 遼寧沈陽 110036)

理工科院校學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創新方法

王佩瑩

(遼寧大學 遼寧沈陽 110036)

一、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背景

1.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現實意義

1989 年10 月28 日,江澤民在李大釗誕辰100 周年紀念大會的講話中指出:“我們必須努力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绻惶岢龊徒鉀Q這個任務,我們的黨就不可能有堅強的后備隊,就不可能勝利地走向未來。這是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能否長久地堅持和發展下去的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大問題,必須引起全黨同志的高度重視”。[1]

2006 年10 月11 日,胡錦濤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強調,“要從贏得青年、贏得未來的高度,抓好大學生理論學習,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進工作,讓青年知識分子了解和相信黨的理論,在廣大青年中培養一大批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1990 年3 月23 日,江澤民在北大與學生座談時所講:“我相信,在九十年代,從年輕的大學生中必定會成長起一批馬克思主義者”。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也多次殷切寄語青年,鼓舞中國青年應立志在馬克思主義科學指導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2]

基于此,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伴隨著“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概念的提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啟動實施是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的戰略需要;是防止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迫切要求;是促進青年自身發展的根本要求。

2.什么是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研究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前提是知道什么是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現已有三個文獻可作為研究的主要依據:

一個是江澤民在李大釗誕辰100 周年紀念大會的講話中曾談到,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應該具有較深厚的理論修養和較寬廣的視野,密切聯系群眾,懂得中國國情,自覺根據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一個是1997 年召開的全國高校第六次黨建工作會議對高校提出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堅定政治信仰、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紀律、政治敏銳性與鑒別力、專業知識比較寬廣深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一個是2007 年團中央頒布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施綱要》強調,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就是在廣大青年中著力培養和造就的一大批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的馬克思主義者。

依據文獻,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就是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是通過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政策理論水平、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的大學生骨干、團干部、青年知識分子等青年群體。他們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將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理科大學生特質

1.規則意識較強但創新能力較弱

當今大學生對先進技術和知識有著特有的直覺和敏銳,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較強的學習能力,他們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手段獲取新知識。但另一方面,大學生尤其理工科學生,學習能力強更善于專業的理論研究,而且接收的是規則化的教育,公式化的學習內容,重視規則,執著于公式與理論,參加實踐活動也相對較少,通常表現為缺乏應變能力、缺乏實踐經驗、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弱。理論與實踐的脫節造成創新能力較弱,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是不利的。

2.動手能力較強但表達能力較弱

理工類大學生相較文科類大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理工類大學生相對比較理性,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動手能力強,但較文科學生形象語言思維能力較差,語言表達和非語言表達較弱。在一些理工科院校甚至不開設類似《大學語文》這樣的公選課,這就間接導致了理工科學生語文修養和水平普遍較差,沒有良好的語言習慣:不能保證用詞得當,語調適中,言之有物,表達流利,不犯語法錯誤的現狀。[3]

三、創新培養方法

1.系統培養

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是一個系統工程,這個系統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高校的培養教育工作。

(1)發揮第一課堂主導作用,滲透人文素質教育

人文素質教育離不開課堂教學主陣地。要提高理科生人文素質,就需要加大人文和社會科學的課程比重,發揮其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要改進第一課堂教學,把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滲透到所有課程中去。打破專業限制,拓寬教學內容。院校在重視抓好專業文化教育的同時,應開設一定數量的人文必修和選修課程,并鼓勵號召同學們積極學習和選修。注意在專業學科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促進學生文理知識同時滲透以致融通,培養學生學會綜合運用自然科學方法和人文社會科學方法觀察問題,形成綜合思維、整體思維、辯證思維的認識方法。培養學生適應能力,提高整體素質。

(2)確保第二課堂的有效性,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熏陶的重要作用

校園文化作為學校素質教育的第二課堂,具有著與學科教學相區別的獨特的教育價值,對于理科生素質教育其作用更加重要和明顯。但校園文化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必須充分考慮理科生的心理特點,針對理工科學生的不足,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選擇性原則,避免學生往往容易具有逆反心理而產生抗拒心理和抵制情緒,選擇適應青年學生心理和興趣的文化娛樂活動,采取鼓勵的態度,讓學生能大膽表現和創造。

2.動態管理

我們應該以發展的眼光、動態的機制來看待重點培養對象,確定的苗子不能一成不變,把教育-鍛煉-考察-遴選融為一體,經過長期考驗,發現真正好的苗子。[4]

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不應該說是一般意義上的人才培養,而應是更高層次的人才培養。首先使用“集中高壓”式的短期培訓和“溪水潺流”式的長時培訓相結合交互進行的教育培訓方法,更有利于青年骨干的成才,然而真正的成長不能光靠教育培訓,必須在校期間就有將所學用于崗位實踐鍛煉的機制。社會工作的崗位實踐是考察對象的重要手段,青年骨干們是否學以致用,是遴選的重要標準之一動態管理的前提是必須有可靠的組織保證和實施規則。從這一點看,以黨團學生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為可靠的載體組織,堅持發現培養與考察使用相結合,是高校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主要途徑。身為理工科院校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建立健全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教育的動態管理實施規則,規劃、統籌、協調,不斷提高管理水平,以保證學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教育有效扎實地展開,健康快速的發展。同時在體制上、運行機制上、具體措施上都應該把動態管理納入整個高校的組織體系中、運行機制中和各項規則規定中,使其有可靠的組織保證和規則遵循。只有這樣,才能使教育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3.點面結合

我們既不能僅僅注意少數優秀人才的培養,而忽略了對廣大學生的普遍教育;又不能只抓大面的教育而忽視了重點骨干的培養。所以應該在廣泛持久的群眾性教育的基礎上發現骨干、選拔骨干、培養骨干。

一方面,高校黨團組織幫助青年學生全面提升素質、養成良好品格和堅定理想信念,普遍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擴大骨干候選人群體,保證群眾性教育的廣泛持久,并必須堅持“普遍選拔”的原則,這是“面”。另一方面,“重點挑優”、“優中挑優”,學生組織尤其是黨團組織是青年中堅定政治追求,有遠大理想抱負和較高綜合素質的學生聯合體,在黨團組織中挑選優秀的學生骨干加以考察鍛煉并讓其擔任一定的工作位,將大學生骨干、共青團干部和青年知識分子的重點培養與選擇使用有效結合起來,突出培養鍛煉的計劃性、針對性,這是“點”,對培養青年馬克思主者十分重要。高校黨團組織對青年學生在政治素養、道德標準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團支部生活、黨課學習小組、黨組織生活等多種形式,點面結合,既保證了教育對象的全面覆蓋,又體現了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層次梯度,從而使得不同層次的教育對象各得其所。

通過以上分析,高校具有培育和造就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是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重要陣地和主體力量。理工科院校要結合學生特質,培養造就綜合質高、業務能力強、忠于黨和人民,能肩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設任務的優秀青年骨干,是黨和人民對高等學校提出的期望與要求,也是時代的需要和呼喚。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1]江澤民.在李大釗誕辰100 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1989- 10- 29.

[2]江澤民.對青年人,一要愛二要嚴[N].人民日報,1990- 4-14.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C].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685.

[4]汪慶華.關于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思考[J].學習論壇,1998(5).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者理工科骨干
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道路自信思想研究——以李大釗為例
核心研發骨干均16年以上!創美克在產品研發上再發力
理工科優等生WEY VV6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理論與實踐探索——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機制建設研究》
骨干風采展示
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觀條件分析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在高校宣傳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理工科大學生音樂鑒賞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淺析理工科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
關于組建“一線話題”骨干隊伍的通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