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頸后路單開門微型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多節段重癥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

2016-03-06 07:18張立波楊立春孫宏偉楊峰翟燕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年10期
關鍵詞:椎板后路頸椎病

張立波 楊立春 孫宏偉 楊峰 翟燕

頸后路單開門微型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多節段重癥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

張立波 楊立春 孫宏偉 楊峰 翟燕

目的研究多節段重癥型頸椎病采用頸后路單開門微型鋼板內固定術治療的效果。方法68例多節段重癥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傳統組,每組34例。研究組采用頸后路單開門微型鋼板內固定術方法治療,傳統組采用傳統頸后路單開門手術方法治療,比較兩種手術療效。結果術后研究組JOA評分與脊髓功能改善率均優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多節段重癥型脊椎病患者用頸后路單開門微型鋼板內固定術治療效果切確,有利于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復,推薦使用。

微型鋼板內固定術;多節段重癥型頸椎??;效果

老年人由于年齡、體質等因素容易出現頸椎病,多節段頸椎病指的是多個連續或者不連續的節段同時出現脊髓與神經受壓迫而發生病變的混合型頸椎?。?]。本院對34例多節段重癥型頸椎病患者行頸后路單開門微型鋼板內固定術治療,效果理想,現做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多節段重癥型頸椎病患者,均有軀干束帶感、四肢麻木、頸肩痛、走路踩棉花感、無力感等癥狀,經核磁共振成像(MRI)診斷有3節及以上病變節段。將其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傳統組,每組34例。研究組中女9例,男25例;年齡56~73歲;頸椎管發育性狹窄4例,后縱韌帶長節段骨化7例,多節段頸椎間盤突出23例。傳統組中女10例,男24例;年齡56~75歲;頸椎管發育性狹窄5例,后縱韌帶長節段骨化7例,多節段頸椎間盤突出2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組手術方法 頸后路單開門微型鋼板內固定術:全身麻醉后取仰臥位,采用輕度曲頸位將頭部與顱骨固定器上固定好,于頸后正中部位入路作切口,將C3~7關節突、雙側椎板和椎體均顯露在術野;剪除棘突,將黃韌帶、棘間韌帶以棘上韌帶水平切開,于C3~7小關節突和兩側椎板相接處作單開門,癥狀較重側為開門側,對側為門軸,用全程椎板將開門側切開,門軸測骨的槽深以穿透外側椎板即可,往門軸側將開門掀開(寬度10~15 mm),將黃韌帶清理干凈,同時分離粘連帶;充分減壓后用微型鋼板固定好椎板,使其保持開門狀態;止血后清洗創面,另作切口放置引流管,檢查無誤后將切口逐層縫合。

1.2.2 傳統組手術方法 傳統頸后路單開門擴大成形絲線縫合內固定術:全身麻醉后取仰臥位,采用輕度曲頸位將頭部與顱骨固定器上固定好,于頸后正中部位入路作切口,將C3~7關節突、雙側椎板和椎體均顯露在術野;于棘突部位打孔,并在兩側椎板的外緣處作骨槽,癥狀較重側為開門側,對側為門軸,將其完全切開,從棘突打孔處引線縫合直至肌腱在關節囊的附著位置,留置縫線,將椎板掀起,止血后清洗創面。

1.3 觀察指標 術后對所有患者進行6個月隨訪,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JOA評分與脊髓功能改善率。手術前后JOA評分差/(17-術前JOA評分)×100.00%=脊髓功能改善率[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前,研究組和傳統組患者JO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JOA評分均有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研究組JOA評分較傳統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前后JOA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手術前后JOA評分比較(±s,分)

注:與手術前比較,aP<0.05;與傳統組手術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前 手術后6個月 t P研究組 34 8.21±1.12 14.89±1.25ab 23.21 <0.05傳統組 34 8.18±1.07 11.21±1.08a 11.62 <0.05t0.11 12.99P>0.05 <0.05

2.2 研究組脊髓功能改善率為(82.50±5.15)%,高于傳統組的(68.25±3.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73,P<0.05)。

3 討論

在多節段重癥型脊椎病臨床治療中,傳統單開門手術方式是用絲線將開門后的椎板縫合并懸吊于同一節段小關節囊及其周邊軟組織,雖然手術方法較為簡便且醫療成本較低,但是術后預后較差,容易出現功能受限、永久性頸肩部疼痛等現象。本次研究結果,研究組與傳統組術前JOA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JOA評分均有明顯的改善,改善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JOA評分與脊髓功能改善率均明顯優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患者使用頸后路單開門微型鋼板內固定術比傳統單開門手術方式恢復效果更理想。

綜上所述,多節段重癥型脊椎病患者用頸后路單開門微型鋼板內固定術治療效果切確,有利于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復,推薦使用。

[1]陳揚,錢文彬,楊新建,等.ACDF鋼板固定術與ZERO-P內固定術對頸椎病的療效比較.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4,11(4):36-41.

[2]易丙奎.應用頸椎前路減壓植骨加鋼板內固定術治療頸椎病的療效觀察.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3):24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0.031

2016-02-22]

163000 大慶龍南醫院

猜你喜歡
椎板后路頸椎病
椎板間隙入路PTED治療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及對其術后疼痛的影響
中醫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探究
腦循環與低頻電刺激聯合治療頸椎病導致腦供血不足的效果觀察
游泳 趕走頸椎病
蠶寶寶流浪記
后路固定術治療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學研究
頸前路椎間盤切除融合術與頸后路椎板切除減壓術治療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的對比研究
椎板間入路經皮內鏡技術微創治療鈣化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
“獵狐”斷掉貪官外逃后路
全椎板切開復位技術治療脊髓腫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