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腦梗死出血性轉化的臨床特征及危險因素分析

2016-03-06 07:18劉阿楠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年10期
關鍵詞:出血性溶栓危險

劉阿楠

急性腦梗死出血性轉化的臨床特征及危險因素分析

劉阿楠

目的探討急性腦梗死出血性轉化(HT)的臨床特征及相關危險因素。方法9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根據有無HT分為觀察組(30例,HT患者)和對照組(68例,無HT患者)。對比兩組臨床特征及相關危險因素。結果觀察組患者主要的特征為頭暈頭痛(20.00%)、意識障礙(26.67%)、失語(50.00%)、偏癱(76.67%);高危危險因素包括尿蛋白陽性、心房顫動(房顫)病史、大面積腦梗死、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高血壓;基本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酗酒。結論尿蛋白陽性、房顫病史、大面積腦梗死、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高血壓是急性腦梗死患者出現HT的主要高危危險因素,各種因素之間的共同作用導致急性腦梗死患者出現HT。

急性腦梗死;出血性轉化;臨床特征;危險因素

急性腦梗死HT是指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梗死血管分布區或者腦卒中梗死區出現出血,可能出現在患者經過擴血管、溶栓、抗凝等藥物治療后[1],對治療效果和預后產生嚴重影響。及時發現和診斷腦梗死區域的HT,對患者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研究探討急性腦梗死HT的臨床特征及相關危險因素,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9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根據有無HT分為觀察組(30例,HT患者)和對照組(68例,無HT患者)。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71.50±10.63)歲;對照組男47例,女21例,年齡48~79歲,平均年齡(70.20±9.98)歲?;颊呔霞毙阅X梗死診斷標準,經過核磁共振成像(MRI)和CT檢查確診,且神經系統的一般功能障礙比較重。排除標準:①有明顯凝血障礙或肝功能嚴重不良的患者;②有腦瘤性出血、原發性腦出血等顱內出血性疾病的患者;③存在嚴重認知功能障礙、既往精神障礙疾病史及多次腦卒中的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急性擴血管、擴容、溶栓、抗凝等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明顯意識障礙及神經系統癥狀明顯加重,通過MRI及CT對腦部進行掃描檢查,提示出現出血性梗死。確診為HT后立刻停止使用各種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等藥物,同時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如血糖、血壓等進行密切觀查,并進行相應的對癥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梗死面積,分為大(>3.0cm2)、中(1.6~3.0cm2)、小(≤1.5cm2)3個層次;②尿蛋白定性;③既往煙酒嗜好史及過往病史。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特征 復視2例(6.67%),抽搐1例(3.33%),眼震3例(10.00%),反應遲鈍3例(10.00%),尿便失禁5例(16.67%),共濟失調4例(13.33%),視野缺損5例(16.67%),吞咽困難4例(13.33%),共同偏視5例(16.67%),頭暈頭痛6例(20.00%),意識障礙8例(26.67%),失語15例(50.00%),偏癱23例(76.67%)。觀察組患者主要的特征為頭暈頭痛(20.00%)、意識障礙(26.67%)、失語(50.00%)、偏癱(76.67%)。

2.2 兩組患者相關情況比較 高危危險因素包括尿蛋白陽性、房顫病史、大面積腦梗死、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高血壓,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基本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酗酒,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情況比較(n)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HT的發病機制為血流再灌注,患者在腦梗死后缺血的區域再次出現腦出血,通過MRI和CT檢查顯示急性腦梗死患者出現HT的特點為原有的低密度梗死區域內出現散在或局限性分布的高密度梗死[2]。目前,很多研究資料均表明,腦栓塞是導致出血性腦梗死的主要原因,血流再灌注,導致缺血區毛細血管內皮遭到破壞,引起滲漏,當動脈灌注時,再受到一定壓力,梗死區域就會出現繼發性出血[3]。臨床上,溶栓、抗凝是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有效措施,但是溶栓、抗凝治療有導致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風險,從而出現HT[4]。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大動脈主干閉塞患者比較容易出現HT,應該密切注意上述高危因素,應該根據患者的病情及具體情況,綜合考慮各種危險因素,并結合患者對HT的綜合評估以及首發癥狀等,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嚴密監護,并及時進行CT復診,加強對急性腦梗死HT的識別,及時對治療方法進行調整,盡可能防止出現加劇患者病情的因素,從而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預后。

綜上所述,尿蛋白陽性、房顫病史、大面積腦梗死、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高血壓是急性腦梗死患者出現HT的主要高危危險因素,各種因素之間的共同作用導致急性腦梗死患者出現HT。

[1]郭文超,潘速躍.急性腦梗死后出血轉化的臨床特征研究.重慶醫學,2013,42(31):3781-3783.

[2]莊葛,宋彥,韓悅.腦微出血與急性腦梗死出血性轉化的臨床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24):65-66.

[3]熊莉君,張臨洪.急性腦梗死出血轉化危險因素研究.中國全科醫學,2014,17(15):1707-1709.

[4]盛鑫,張蘇明,黃曉江.急性腦梗死出血轉化的臨床及康復預后分析.中國康復,2015,30(1):17-1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0.038

2016-02-19]

467099 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二科

猜你喜歡
出血性溶栓危險
PAI-1基因多態性與缺血性腦卒中rt-PA靜脈溶栓后出血性轉化和血管再閉塞的相關性
探討磁共振增強減影技術在顱腦出血性病變中的應用價值
急性腦梗死動脈溶栓治療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喝水也會有危險
精確制導 特異性溶栓
急性腦梗死早期溶栓的觀察與護理
擁擠的危險(三)
經血管介入治療出血性疾病的臨床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療梗死后心絞痛的效果分析
話“危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