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態足跡的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

2016-03-07 09:18曹京張洪
中國市場 2016年7期
關鍵詞:生態足跡大理市三維模型

曹京 張洪

[摘要]文章對傳統生態足跡模型進行了簡要分析,并運用改進三維生態足跡模型對大理市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進行核算,該模型考慮了自然資本流量和資本存量,從而能更好地衡量研究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狀態。研究結果表明:大理市三維人均生態足跡呈上升趨勢,傳統方法與改進三維模型計算出的生態足跡結果一致,人均生態足跡超過人均生態承載力,人均生態赤字較大,大理市處于區域環境發展不可持續狀態。

[關鍵詞]生態足跡;可持續發展;三維模型;大理市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040

可持續發展一直是我國區域發展重點關注的問題,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壓力日益增大,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的考驗。隨著我國生態環境的惡化,如何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區域可持續發展,成為日益重要的課題。要將可持續發展轉變為可行的一種發展模式就需要實現對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定量研究。生態足跡研究是測定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方法之一,自提出就被應用在各種尺度、多種領域的可持續發展評價中。本文選擇了大理市2009年、2011年和2012年的數據,運用三維生態足跡模型進行分析,為大理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1研究區域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區域

大理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位于滇西中部,是滇西的交通樞紐。大理市為高原盆地地形,總體呈西北高,東南低,四周高,中間低的特征。大理處于低緯度高海拔地帶,屬于典型的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區,土壤類型多樣,干濕季分明、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大理市降水豐富,地表水和地熱水資源較豐富,洱海為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屬于天然湖泊。大理市轄10個鎮1個鄉,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為下關鎮,市內包含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2處,是國家級優秀旅游城市。

12研究方法

121數據來源

研究區的生物資源及消費能源數據來源于大理市2009年、2011年以及2012年的統計年鑒以及土地利用現狀數據來源與大理市國土資源局所收集到的數據。

122生態足跡模型

生態足跡理論最初是由加拿大生態經濟學家Ress于1992年提出[1][2],后由Wackernagel完善[1][2],該方法1996年由楊開忠引入我國[2],張志強等人介紹了對生態足跡概念及計算模型[2][3]。生態足跡是區域內衡量人類消費資源與吸納消費這些資源所產生廢物的生物生產性用地。通過對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計算是否達到平衡狀態,以此作為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生態足跡計算模型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的內容。

(1)生態足跡的計算

在生態足跡計算中,將生物生產性用地主要分為耕地、牧草地、林地、水域、建筑用地、化石燃料土地6類。

2實證分析

21生態足跡、生態承載力計算結果與分析

大理市生態足跡計算中,人類消費項目主要包括生物資源賬戶和能源賬戶。計算生物資源賬戶考慮了糧食、油料、蔬菜、豬肉、水產品等14個項目,其中全球平均產量采用199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相關數據。能源賬戶包括原煤、洗精煤、汽油、煤油、柴油及電力六個項目,其中全球平均能源足跡以世界自然基金會計算的中國1999年生態足跡報告中的相關數據。均衡因子,采用WWF的Living Plane Report報告2010年的研究成果,產量因子則參考Wackernagel研究中計算中國生態足跡時的取值。同時,根據《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建議,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而扣除12%的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

從消費結構上看,大理市人均生態足跡逐年遞增,人均生態需求主要集中在化石能源地和牧草地,這主要說明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在生活方面的消費越來越趨向于化石燃料用地和牧草地的需求。在統計的生物賬戶中,三年里消費最多的是豬肉、水產品和奶類,并呈逐年遞增趨勢,以2012年為例,其人均生態足跡分別為13840 hm2,07412 hm2,06224 hm2;統計的能源賬戶中,三年里消費最多的是原煤,三年分別為05420 hm2,05408 hm2,05100 hm2。人均生態承載力變化不大,明顯低于人均生態足跡,表明大理市生態系統供給已經不能滿足人類對于生態系統的需求。

由于化石能源地不適用于三維生態足跡模型,因此,其三維生態足跡以經典生態足跡模型計算。從足跡廣度構成看,2009年、2011年及2012年占比最高的是耕地和牧草地,這表明農業生產仍然是大理市自然資本的利用方式;建筑用地足跡廣度所占比重較小,整體上呈上升趨勢;林地、牧草地及水域足跡廣度變化程度小。說明了大理市人均占用土地面積中主要是以耕地和牧草地為主,建筑用地呈上升狀態,這與大理市低丘緩坡開發建設以及城市化進程相關。從足跡深度來看,2012年大理市足跡深度構成大小為:牧草地>水域>林地>耕地>建筑用地。足跡深度除建筑用地外,均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其中足跡深度變化最大的是牧草地,變化較大的是林地。建筑用地的足跡深度為1,表明目前人類占用自然資本流量即可滿足自身需求,并不需要消耗存量資本,而牧草地和水域的足跡深度數值大,代表著其自然資本流量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并且對于存量資本的消耗量很大。根據三維生態足跡模型的計算結果可知,傳統方法計算結果與三維生態足跡計算結果相同,大理市處于生態赤字狀態,并且人均生態赤字呈上升趨勢,本文未考慮2010年的數據,但根據生態赤字程度差異及趨勢認為2010年大理市同樣處于生態赤字狀態。

3結論

運用三維生態足跡模型,計算了大理市2009年、2011年和2012年的人均三維生態足跡、人均足跡深度和足跡廣度,得出了大理市目前生態赤字較為顯著并逐年遞增,生態壓力大,其城市發展處于不可持續的狀態,特別是牧草地和水域的發展最不可持續,人均占有的資源主要為能源用地和牧草地。本文在計算大理市生態足跡時,由于所收集到數據資料的局限性,對于時間序列的分析年份較少,動態變化研究不足,另外統計項目中生物資源并未完全考慮到,所計算出來的生態足跡偏小。但本文采用三維生態足跡模型,補充了足跡深度和足跡廣度兩個指標進行分析,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研究區域環境可持續發展狀況。

參考文獻:

[1]張芳怡,濮勵杰,張健基于能值分析理論的生態足跡模型及應用——以江蘇省為例[J].自然資源學報,2006,21(4):653-659

[2]劉金花基于改進生態足跡模型的低碳土地利用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3

[3]張志強,徐中民,程國棟生態足跡的概念及計算模型[J].生態經濟,2000(10):8-10

[4]方愷生態足跡深度和廣度:構建三維模型的新指標[J].生態學報,2013,33(1):267-274

[5]秦超,李君秩,陳宏飛基于三維生態足跡的錫林郭勒盟自然資本動態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5,29(9):51-55

[6]方愷基于改進生態足跡三維模型的自然資本利用特征分析——選取11個國家為數據源[J].生態學報,2015,35(11):3766-3777

猜你喜歡
生態足跡大理市三維模型
大理市社區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
大理市周城戲臺及戲曲木雕考
基于生態足跡理論淺析三亞生態城市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