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就業機會的影響分析

2016-03-07 09:39彭鈺宜
中國市場 2016年8期
關鍵詞:社會網絡就業機會社會資本

[摘要]本文首先根據前人的研究界定了社會資本的概念;以社會網絡理論為理論基礎,研究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就業機會的具體影響,以及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提出建議對策。

[關鍵詞]就業機會;社會網絡;社會資本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8077

大學生就業問題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金融危機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尤其近幾年的就業形勢下,廣大網友對就業到底是“拼爹”還是“拼才”做出了熱烈的討論。事實上,大學生就業不僅是本身人力資本的比拼,也是各種社會資本的較量。求職者通過社會網絡來獲得相關的信息以及幫助,能夠避免勞動力市場上的信息流動障礙,獲得更加理想的工作。這也為研究大學生就業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1社會資本的概念

科爾曼認為構成社會結構的要素是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是個人所擁有的,能夠為個人提供便利的資本,而這種資本是存在于人際關系中的。具體的表現形式包括多功能社會組織、信息網絡等。林南在2001年提出,社會資本應該是一種資源,這種資源是投資于社會關系中的,并且希望能夠在市場上得到回報。

2理論基礎

社會網絡理論在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第一次被提出,在20世紀70年代得到成熟發展。社會網絡分析中最基本的單位是聯結。格蘭諾維特從聯結強度這一概念出發,將聯結分為強聯結和弱聯結。他認為強聯結和弱聯結在知識和信息的傳遞中發揮著不一樣的作用。在性別、職業、年齡、受教育程度等社會經濟特征相似的個體中發展起來的關系叫作強關系,這一群體包括同學和同事。格蘭諾維特認為通過強關系來獲得資源是冗余的。而弱關系不同,它跨越了不同的信息來源,是在社會經濟特征不同的個體中形成的關系,可以將不同群體的信息、資源進行匯總、交流,給不同群體的個體充當信息橋,使信息的交流更加方便。

3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就業機會的影響

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日益深遠,對就業機會的影響主要包括性別就業、就業信息的獲取以及就業信心三個方面。

31對大學生性別就業的影響

一直以來,廣大的女大學生存在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尤其2016年全面二胎政策放開以后,性別歧視將會更加嚴重。許多女大學生表示許多用人單位限制女生的招收名額甚至不招,或者給予女大學生職業聲望較低,發展潛力較小的工作。這些企業認為女生在畢業后馬上會面臨結婚、生子、產假等,會造成工作的不連續,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損失。這種現象尤其以建筑行業最為明顯。用人單位在女大學生比男大學生優秀的情況下,他們也會選擇男大學生。心理學者認為將外群成員當作活生生的個體來認知,可以消除對某個群體、某個個體成員的歧視。女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出現,別深深烙上女性群體的印象,也就是女性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與男性相比,認知能力、體力與腦力具有劣勢,尤其女性還要經歷生子、產假等。這時,社會資本就能幫上忙。受到性別歧視的女大學生通過父母、親戚朋友帶來的關系網絡,可以使她們較容易找到職業地位較高的好的工作。這是社會資本作為好的一面發揮的影響作用。

32對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影響

社會越來越信息化,勞動力市場也在一步步的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的來源已經不拘泥于傳統的書信、面談等,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從報刊、電視、網絡等渠道來獲取就業的信息。但是各國的勞動力市場普遍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而且我國處于經濟轉型的階段,統一的勞動力市場還沒有形成。分割的勞動力市場使得勞動力的供給信息缺乏一定的公開性、易得性,高校畢業生在獲取及時、有效、可靠的需求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阻礙。在這種情況下,社會資本較為豐富的大學畢業生在就業信息上可以減少部分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有了學校老師、親戚朋友等社會關系網絡的幫助,可以彌補在勞動力市場信息不對稱,以形成一個及時、有效的就業信息網絡。而且社會關系網絡是大學生身邊熟悉的群體,他們對就業者也有較清晰的認識,也可以作為他們就業定位、篩選信息的參謀,主動把握就業機會,在競爭中領占先機[1]。相反,如果大學生的社會資本較少,沒有一個好的社會關系網絡,可能對著成堆的就業信息無所適從,在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

33對大學生就業信心的影響

社會資本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就業形勢的不斷嚴峻,越來越影響著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勞動力市場中需要的勞動力是較為固定的,當社會中的成員用到社會資本這個非正式的手段,就會影響到其他成員的就業、勞動力準入,會使得部分失去就業機會的成員產生就業障礙,喪失就業信息。大學生在就業中的信心比黃金還重要。就業信息的取得與社會資本的多少有著直接的聯系,大學畢業生在有社會資本的情況下無論是筆試或面試都會比其他沒有社會資本的競爭者更具備信心,同時給招聘者留下積極向上的印象。而相反,社會資本較少的大學畢業生抱著打醬油、走過場的心態去參加筆試、面試,從心理上、信心上就輸掉了氣勢,從而失去就業機會。

4結論與對策

社會資本在提供就業信息、增加信心、減少性別歧視的同時,也會導致就業不公平,使原本人力資本優秀的畢業生缺乏社會資本的情況下缺乏就業競爭力。所以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41政府應該建立完善的勞動力市場

社會信息量大的情況下,也意味著大學生個體掌握的信息可能越不全,社會資本就越容易運作。政府建立完善的勞動力市場機制,提高勞動力服務機構的社會化、信息化、市場化程度;形成監督有力、服務周到的勞動力市場體系,可以使得大學畢業生以較低的成本或者簡單的方式掌握完全的就業信息,那么社會資本就會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整個社會的就業機制也會更加公平,也有利于建立和諧社會、解決民生問題。

42大學生應該努力提升人力資本

政府建立完善的勞動力市場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迫在眉睫,那么如何讓大學生在勞動力市場更具有競爭力,減少缺乏地位的不安全感。提升人力資本方面,大學生應該認真規劃四年大學時間,多積累知識和參與實踐。通過大量的學習,積累各方面的知識,其中不僅包括專業方面的知識,也包括哲學、史學等,不斷提高個人的綜合能力,成為社會所需的復合型人才。在掌握大量知識的基礎上,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去參與社會實踐,有助于動手能力的提升以及專業技能的熟練、鞏固。在課余時間,大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實習,在實習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并加以改進,在未來的求職過程中能夠更加具有競爭力[2]。

43大學生應不斷積累社會資本

第一,多多參與社會實踐,將社交圈從老師、同學、父母親戚拓展到社團成員、企業同事,不斷擴大自己的社會關系網絡。學校也可以利用校友會這個平臺,加強在校大學生與畢業校友之間的聯系,增加社會資本,提供就業機會。第二,從親緣關系出發,維系身邊的社會資本。不要以為父母、親戚朋友的幫助是理所應當的。大學生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愛親人,在親戚朋友處于困境中,也要積極幫忙。

參考文獻:

[1]鐘云華,應若平從教育公平看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J].湖南社會科學,2006(1):158-160

[2]陳成文人力資本與大學生就業的關系——基于2003、2004屆大學畢業生的實證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6):31-35

[作者簡介]彭鈺宜(1991—),女,漢族,湖南岳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資本理論與方法。

猜你喜歡
社會網絡就業機會社會資本
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對就業歧視的救濟
企業管理中社會網絡的運用及相關問題闡述
杜絕學歷歧視,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機會平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