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都市柑橘機械化生產現狀及對策思考

2016-03-08 05:45湖北省農機局易兵
湖北農機化 2016年4期
關鍵詞:宜都市橘園開溝

湖北省農機局 易兵

宜都市農機局 伍法松 王家宏 陳硯平

宜都市柑橘機械化生產現狀及對策思考

湖北省農機局 易兵

宜都市農機局 伍法松 王家宏 陳硯平

根據湖北省農機局“下基層、抓推廣、促全面全程”活動安排,筆者在宜都市駐點開展柑橘生產機械化調研工作。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調查、走訪座談,對宜都市柑橘生產機械化現狀有了初步了解。

1 宜都市柑橘種植基本情況

湖北省宜都市地處武陵山余脈、鄂西南向江漢平原過渡地帶,位于北緯30°05′53″與30°36′03″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時數1 641h,年平均氣溫16.7℃,非常適合柑橘種植生長,有文字記載的栽培歷史已有1 500多年。

柑橘是宜都市第一大農業主導產業,2015年全年柑橘種植面積31.7萬畝(1hm2=15畝),掛果面積27.5萬畝,年總產量62.3萬t,年產值達到15億元。

從柑橘種植品種來看,宜都市柑橘種植以溫州蜜柑為主導品種,種植面積達到27.5萬畝,約占總種植面積的87%,椪柑種植面積3萬畝,約占總種植面積的9%,其它品種占總種植面積的7%。

從柑橘種植區域來看,宜都市柑橘分布于全市10個鄉鎮,99個村。其中紅花套鎮、高壩洲鎮、姚家店鎮、五眼泉鎮、松木坪鎮、枝城鎮等6個柑橘生產大鎮常年種植面積在3萬畝以上。

從柑橘種植規格來看,種植密度為每畝80~100株的老橘園約12.6萬畝,占總種植面積的40%左右,定植密度為每畝30~40株的密改稀標準化果園約5萬畝,占總種植面積的16%左右,其余44%種植密度為40~80株每畝。

從柑橘種植地形來看,有9.4萬畝分布在平原,占總種植面積的30%,有22萬畝分布在丘陵、山區,占總種植面積的70%,種植坡度均在15°以內。種植坡度在10°以下的約占一半,其余部分種植坡度在10~15°之間。

2 宜都市柑橘生產機械化基本情況

近年來,宜都市大力開展對比試驗,引進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的柑橘生產新技術新機具,探索適宜柑橘生長特性的全程機械化技術和生產模式,取得較好的成效。

2.1 橘園機械開溝耕整技術穩步推進

橘園旋耕除草、抽槽換土是柑橘生產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機械作業的薄弱環節。微耕機結構簡單、維修方便,是理想的果園微型耕作機械。宜都市果園旋耕除草多采用多功能微耕機進行。近年來,宜都市通過對比試驗,重點引進技術先進的旋耕除草、開溝施肥、抽槽換土等小型耕作機具,目前宜都市擁有橘園微型耕作機械2 500多臺,機械化耕作水平達到40%。

2.2 柑橘機械植保技術加快普及應用

柑橘病蟲害是影響柑橘產量和果品品質的重要因素。防治柑橘病蟲害主要依靠動力噴霧器噴施農藥。為徹底殺滅躲藏在葉背的病害蟲,一般需要使用大功率噴霧器,手抬擔架式機動噴霧機動力足、噴施效果好,是當前柑橘產區最受橘農歡迎的植保機具。目前,宜都市90%以上柑橘種植戶擁有動力噴霧器或噴霧機,柑橘機械化植保水平達95%以上。

2.3 柑橘產后加工機械化水平明顯提升

柑橘產后進行分級清洗打蠟等初加工,能有效提高果品品相,延長儲存時間。目前宜都市建成柑橘打蠟加工廠78家,有力促進了柑橘產后初加工機械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截止目前,宜都市柑橘產后分級保鮮機械化水平達95%以上,在國內主要柑橘產區處于領先水平。

3 宜都市推廣柑橘生產全程機械化面臨的主要困難

宜都市柑橘生產機械化雖然做了一些探索,但是受各方面條件限制,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3.1 柑橘種植面積普遍較小,不利于機具推廣

目前,宜都市柑橘生產以家庭經營為主,承包地塊規?;N植的柑橘種植大戶和柑橘專業合作社很少。家庭經營模式柑橘種植規模小,一般每戶種植面積在10畝左右,地塊細、碎、小,大機具不適用,農戶自主購機積極性不強,不利于推廣機械化作業;另一方面,在當前糧食作物價格持續下降的情況下,柑橘種植比較效益較高,10畝柑橘園一年收入能有30 000多元,遠遠高于玉米、油菜、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而且近幾年柑橘市場銷售較好,橘農不愿出讓自家橘園土地給柑橘種植大戶和柑橘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無法流轉土地規模經營。目前,宜都市柑橘種植面積超過100畝的種植大戶及專業合作社不到100家。沒有土地流轉,柑橘種植大戶和柑橘專業合作社無法擴大種植規模,先進適用機具難以推廣運用。

3.2 柑橘種植密度偏大,不利于機具作業

20世紀80年代初,為了迅速擴大柑橘種植面積,提升柑橘產量,宜都市農業部門大力推廣“矮、密、早、豐”栽培技術,導致柑橘種植密度過大,橘園柑橘栽植株數都在每畝80株以上,一些地方甚至達到100~200株。柑橘栽植密度過大、柑橘植株間隙過小,不僅導致樹體結果部位上移,光照惡化,劣果率高,還會導致機械化耕作、灌溉、施肥施藥等作業困難,不利于橘園管理。近年來,宜都市農業部門認識到這一突出問題,大力開展橘園改造,“改觀園相、改良品種、改善品質、改革管理”,間移間伐,定植密度,花大力氣解決柑橘密植問題。

3.3 適用機具少、成本高,不利于機具引進

全國范圍內,為主要農作物生產研發的機具多,針對果園管理研發的機具少,適用于柑橘生產的機具更少。不同區域地形土壤、柑橘品種不相同,需要的機具也不相同。機具不適應會加大推廣難度。2013年,宜都市一家柑橘種植大戶引入某省份生產的開溝機進行開溝施肥作業,半年后發現,使用該款開溝機開溝施肥的橘樹全都枯萎死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十萬元,經調查分析發現,人工開溝是將橘樹根系斬斷,斬斷處沒有裂口,而機器開溝是將樹根打亂粉碎,斷開處分裂破碎,引起橘樹根系腐爛,導致橘樹死亡。因此,宜都市后期在引進開溝機時,要求生產廠家在開溝機前端加切割裝置;另一方面,柑橘生產適用機具一般都自帶動力,價格相對較高,許多適用機具因生產企業少、產品銷量少沒能納入購機補貼范圍,嚴重影響了柑橘種植戶的購機積極性。

3.4 相關配套支撐缺乏,不利于柑橘生產機械化工作推進

3.4.1 相關配套設施缺乏

宜都市大部分柑橘園基礎設施薄弱,沒有配套的機耕道、灌溉溝渠,機具進園作業和轉移困難,柑橘生產機械化處于尷尬的境地。

3.4.2 相關配套服務缺乏

農機維修困難是農機化事業的突出問題。目前宜都市沒有大型專業的農機維修企業,引進機具的后期維護維修困難。同時,柑橘生產農機農藝融合度不佳,農機發展服從于農藝技術的要求,但精通柑橘種植農藝的技術服務人員仍然缺乏。

3.4.3 相關配套項目及資金缺乏

柑橘生產適用機具價格昂貴,引進機具代價高,柑橘農機化示范基地建設投入資金量大,沒有項目資金支撐,柑橘生產機械化很難推進。

4 柑橘生產機械化發展對策

4.1 加快精品果園建設

通過標準化果園改造和精品果園建設,規范栽植密度,按照每畝40~50株標準進行疏株間移,有效解決柑橘因種植密度大、樹齡長形成的不利于機械化作業等突出矛盾。同時,加強園區配套機耕道、溝渠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基礎條件;做好土地整治工作,通過坡改梯、小改大等方式,將零散、細碎的坡地進行重新規劃整理,形成相對大塊、方正、平整的土地,以利于規?;N植、機械化作業,提高作業效率和質量。應加大項目爭取力度,依靠項目實施引進先進適用機具,帶動標準化橘園建設。

4.2 加深農機農藝融合

目前,柑橘生產機械化處于農機農藝相互融合的初級階段,農機化發展服從于農藝技術要求。而宜都市柑橘種植農藝模式多樣、種植行距不一,缺乏統一的標準,非常不利于機械化作業,導致相關機具推廣應用緩慢。應加大力度研究適宜柑橘生產機械化的種植模式、栽培技術,制定柑橘種植各環節機械化操作技術規程,推動機具的推廣應用。

4.3 加大機具研發力度

農機部門應進一步聯合科研院所和相關院校,加大技術攻關力度,針對湖北省柑橘種植實際,探索技術路線,研制出適宜湖北省柑橘生產使用、價廉質優的旋耕機、開溝機、整體修剪機、噴霧機、運輸軌道等機具,并著力研究破解柑橘采摘這一技術難題。要鼓勵和引導農機企業引入社會資源、資金,加大果園機具的研發生產,生產出更多適于丘陵山地作業、價廉質優的果園專用機型,形成整套的柑橘生產機械化技術服務技術集成體系,切實滿足柑橘種植農戶對適用機具的需求。

4.4 加強適用機具推廣

農機推廣人員應加大力度,通過召開現場會活動、現場演示,提供技術服務,開展對比試驗,充分展現機具代替人工的優越性。應充分利用電視、電臺、網絡等各類新聞媒體多形式、多渠道宣傳和推介先進機具,確保先進適用機具為民所知、為民所用、助民增收。農機管理部門應進一步研究和改進購機補貼政策,滿足丘陵山區群眾需求,將殺蟲燈、開溝機等先進適用、群眾急需的果園機具納入購機補貼,確保柑橘種植農戶充分享受到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紅利。

2016-06-15)

猜你喜歡
宜都市橘園開溝
對小型茶樹開溝和施肥一體機的有限元分析
小型茶樹開溝和施肥一體機的設計和仿真
MIKE FLOOD軟件的建模要點討論——以宜都市排水防澇專項規劃為例
豐收的橘園
作物播種開溝器及劃行開溝器的構造和使用介紹
宜都市2015年度柑橘銷售走勢及特點
宜都市2015年部分橘農柑橘減產不減收帶來的啟示
橘園生草栽培的生態學效應
把握特點增興趣 創新形式提效果——宜都市開展青年干部理論宣教的做法
橘園雜草的綠色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