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友熱議創新發展

2016-03-09 22:43
群眾 2016年3期
關鍵詞:驅動人才經濟

編者按:本期“網友熱議”是精心選取群眾雜志官方微博網友評論薈萃而成的觀點集錦。敬請讀者關注群眾雜志社官方微博,下期繼續推出網議欄目,期待您的精彩言論!

走出增量經濟的竭澤而漁,特別是高能耗高成本低產出的怪圈,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理順關系,調整機制,掃除阻礙經濟升級發展障礙,建立以科技創新、手段創新、思想創新為主的發展方式,才能使經濟發展良性循環,社會文明、法治文明、生活清明,從而實現富強民主文明法治的目標。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我們不能孤立地理解這幾項內容,而要統籌考慮,形成融合創新的良好態勢。理論創新是其他各項創新的先導力量,制度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動力和保障??萍紕撔乱l揮出領頭羊的核心作用,也要形成尊重創新、包容失敗的文化創新氛圍。

“十三五”時期,江蘇的改革發展之路任重道遠。江蘇既肩負著為全國改革創新探路的責任,也承擔著福澤全省7800多萬人口的重任。必須改革發展思路,通過供給側改革培育發展新動能,以普惠性、均等化改革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讓創新推動“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發展,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毋庸置疑,人才起著決定性作用。要強化抓人才就是抓發展的理念,珍惜人才、集聚人才、成就人才,既瞄準“高精尖缺”,花氣力培養引進高端化、國際化人才,又聚焦本土人才培養,統籌推進各類人才均衡發展,讓人才紅利充分釋放出來,為發展提供有力引領和支撐。

首先創新不是單一的而是全面的,包含了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等,其次創新驅動的關鍵是發揮人才引領作用。江蘇今后的創新發展之路,應該是一條與發展大勢相適應、與江蘇發展基礎相匹配的創新發展之路,是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的創新,是一絲不茍、實實在在的創新。

創新發展不能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而要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在比學先進、查找差距中更新觀念,在真抓實干、破解難題中創新發展。更重要的是要把需要創新哪些項目的創新思路、創新辦法、創新舉措、創新帶來的結果廣泛公示,讓全民參與創新,對不合理的創新作法要及時予以糾正。

建設創新型省份,關鍵是要把創新的力量聚集到一起,將創新的人才和創新的要素匯聚起來。因此,保護知識產權、尊重知識生產,重視創新教育、涵養創新文化,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是首要的前提。

創新首先要理念上創新,既不坐井觀天,也不妄自菲薄,精準定位,把握大勢,順勢而為。真正從江蘇實際出發,發掘人才和資源潛力,簡政放權,激發民間資本活力。優化發展路徑,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

創新驅動意味著發展的動力來源深刻的改變,從依賴自然資源、物質資源轉向人力資源、文化資源;創新驅動意味著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要把傳統制造業、服務業與互聯網、生態綠色、資源集約緊密結合;創新驅動也意味著政府考核方式轉變。

創新之“創”,必須勇于冒險、敢于挑戰,只有“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才有可能創造出不同于“舊”的觀念和事物;欲求創新之“新”,需要加以鼓勵和培育,營造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環境,將會鼓勵更多的創新者鍥而不舍、執著求新,創新之花才會結出成功之果。

創新驅動的核心就是提高生產效率,包括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本產出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實現經濟發展動力的轉換和重塑,就要從追求高速增長轉向追求高效增長,將提高效率和效益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從這個意義上講,新常態是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效增長階段躍升的過程,也是我國經濟實現由大到強的過程。

發展方式變了,發展動力也要變,即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增長點,形成新增長點有賴于創新驅動。這是一次從思想觀念、生產要素配置到經營模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的經濟變革。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傳統產業、傳統行業和一些傳統經營模式已經退出或正在退出歷史舞臺,代之而起的是一大批新興產業、新興行業。

從增量驅動到創新驅動,是經濟發展思路的轉變,具體落實時關鍵在由管到放,讓所有生產要素迸發活力。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是低端產品產能過剩、資源資產利用低效、環境承受能力下降等,要適應新常態、開創新局面,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靠“刺激投資”的帶動。

隨著工業生產的持續發展,國內不少行業已經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所以,不能繼續以“增量驅動”為導向,應該以“質量驅動”為導向,就是要關心、追求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尤其強化科技創新,轉變為“創新驅動”的導向,這樣才能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解決過剩問題。

簡單說就是從量到質的意識轉換,就像以前注重消費側發力的“三駕馬車”,現在提倡從供給側和消費側共同發力,加強人口、土地等資源要素配置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樣?!皠撔买寗印笔堑貐^保持長期競爭力的內在動力,把我省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也是“創新驅動”的具體落實。

事物發展總是經歷著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增量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正是這一規律在經濟增長中的體現。建國之初處于物質極不豐富的時期,無疑解決溫飽是第一要務,首先解決的是量的問題。在生產力大幅提升的情況下,必然會從傳統、粗放地以量取勝轉向精細、集約、高效以質取勝。這是發展的內在要求。

任何事物的發展數量上積累到一定高度必然要引起質變!中國經濟也必須遵循這一規律。改革開放30多年,前期的增量驅動帶來的良性效果顯而易見,但也隨之帶來一些負面效應,尤為突出的是環境問題!如此,以創新驅動為導向的新經濟增長模式應運而生,通過創新來修正前期的負面影響,來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

責任編輯:陳偉齡 高玲

猜你喜歡
驅動人才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人才云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驅動防滑仿真系統分析
屈宏斌:未來五年,雙輪驅動,砥礪前行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軌旁ATC系統門控柜接收/驅動板改造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