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議堂”:讓農民擁有話語權

2016-03-09 11:11王焱
群眾 2016年3期
關鍵詞:村務理事村級

王焱

戴埠鎮位于溧陽南部山區江浙皖三省交界處,素有“雞鳴聽三省”之稱。登上境內南山竹海中的“吳越第一峰”,便可極目遠眺浙北皖南。2014年,戴埠鎮創建了“百姓議事堂”(簡稱“百議堂”)的村民自治新方式,明確了農民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地位和政府工作責任,建立了科學有效的工作機制,堅持“百姓事,百姓議”,在土地確權試點工作中脫穎而出?!鞍僮h堂”的成功實踐,使戴埠鎮蜚聲省內外,廣受多方關注。溧陽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鎮試點、推廣該做法,《人民日報》以圖說形式做了宣傳,省有關部門多次到戴埠鎮調研,認為該做法為農村社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經驗。

源起:解決農村發展新問題

新的歷史時期,農村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利益格局不斷調整,鄉村事務層出不窮。2014年10月,戴埠鎮被列為溧陽市土地確權試點鎮。在推進這一涉及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工作中,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引起了鎮黨政主要領導的關注。

首先,土地承包時間跨度長,人員變化巨大。在集體土地一輪、二輪承包中,村民之間出租轉讓情況復雜,而且大多是口頭協議,手續不完備,給確權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還容易引發長期潛伏的矛盾。

其次,基層行政組織面臨人少事務多的矛盾。隨著農村社會的發展,經過數次撤并,現在有的行政村范圍已經相當于過去的一個鄉。例如,新橋村就合并了過去4個行政村,不算外來人口就有3500多人,而在編的村干部和沒編制的工作人員總共只有7人。村級事務繁雜、瑣碎,而廣大村民的新需求卻不斷產生,呈現多樣性和數量大的特點。在征地拆遷、行政村合并、筑路浚河、村道通達等具體工作中,以往看起來的一些小事,未能及時處理妥當,年長日久,村干部和當事人幾經更替,小事拖成了大事,調處相當艱難。矛盾久拖不決,就會出現越級上訪的現象,影響農村大局穩定。

第三,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村民對現有村級組織的歸屬感逐漸淡化,就連一些農村黨員也只想種好自己的田,管好自己的事,不愿為群眾做事,先鋒模范作用弱化。外出流動黨員普遍存在“打工賺錢、回家過年”的心態,長期游離于組織之外。一些農民埋怨,現在很難找到肯說“公話”的人。

實踐:村民自治探索新模式

困難是山上的石頭,辦法是手中的榔頭?!鞍僮h堂”應運而生,為鄉村中的“權威人士”提供說“公話”的舞臺,同時賦予了他們說“公話”的責任。它的獨到之處在于,既堅持了村“兩委”對村務的領導,保證全體村民的廣泛民主,又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傳統的“鄉賢”政治,增強了“百議堂”的權威性,為舊“公堂”注入了民主和法治的現代因素。

2015年,戴埠鎮每個行政村都有了“百議堂”?!鞍僮h堂”設聯絡員1名,由行政村黨支部書記兼任。理事由選舉的方式產生,一般控制在30人左右。根據程序,召開村“兩委會”、群眾座談會,通過自薦和推薦,按各村民小組人口比例,從各村民小組、自然村和大的姓氏家族中,選出老黨員、退休老干部和老教師、種田大戶、致富能手,以及為人正派、處事公道、受人尊敬、有一定威望的村民擔任理事。目前,全鎮有558名理事參與重要村務的協商、實施和監督。在具體工作中,堅持民事民治、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評,明確了“三個任務”,制定了“三項機制”,打造了“三大平臺”。

明確“三個任務”。聽民生,解民憂。各理事利用身為百姓和身在百姓中的優勢,平時以田間地頭交流、入戶召開板凳會議、結對夜訪等各種方式了解社情民意,聽取百姓意見和建議,第一時間掌握群眾的思想動態和利益訴求。解矛盾、促和諧?!鞍僮h堂”主要受理征地拆遷、土地流轉、公益民生、鄰里糾紛等農村常見的矛盾糾紛。理事在發現生產、生活中的矛盾后,第一時間上報。聯絡員根據實際情況,對具體矛盾進行一事一議的“微調解”,利用群眾身邊人、知心人來調解矛盾,千方百計把問題解決在當時當地。納民意、議村務。村級“百議堂”原則上每年召開3次擴大會議(包含村民代表),民主商定本村年度經濟社會發展計劃、重點工程建設、村級財務支出,以及群眾關注的其他重大事項,確保決策科學、切合民意。

制定“三項機制”。全程記錄機制?!鞍僮h堂”各類會議、調解活動,必須全程記錄。特別是在調解矛盾過程中形成的調解筆錄,調解成功后形成的書面協議,要裝訂成卷,統一存檔保存。限時辦理機制。對理事在議事活動中提出的意見建議,村干部能現場解決的現場解決,不能現場解決的要安排專人辦理,并在10個工作日內將辦理情況向理事本人書面答復。對一時不能解決的,在5個工作日內向理事本人解釋說明,并與其簽訂“理解承諾書”。跟蹤反饋機制。對理事在議事活動中提出的意見建議,以及調處的各類矛盾糾紛,及時進行追蹤、回訪,確保件件有落實。由鎮級部門牽頭調處的各類矛盾糾紛,由鎮黨委派出鎮紀委人員作為“觀察員”,全程觀察協調。

打造“三大平臺”。矛盾化解平臺。針對群眾的利益訴求,讓利益相關方通過公開的、平等的、理性的對話,在熟悉“歷史問題一本賬”的議事堂老黨員、老同志界定公斷下,達成共識,最后形成彼此都能接受的妥協方案。據不完全統計,自“百議堂”創建以來,全鎮已累計化解各類矛盾200多起,其中土地確權糾紛35起,信訪難題和涉及歷史問題的矛盾20多起。議事協商平臺。充分反映和尊重群眾各方面的真實愿望和建議,增加群眾對重大公共事務的發言權,讓群眾作為協商的另一主體,與鎮村黨委和政府進行平等對話。全鎮農村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計劃、重點工程建設等事務,都是通過“百議堂”協商后決策的。2015年,大部分農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比增長50%以上。民主監督平臺。擴大群眾對村級事務管理的參與度,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倒逼了村民委員會依法自治和規范服務,在促進基層工作更加公開、透明的同時,促進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

啟示:鄉村治理呼喚新作為

農村安則鎮域安,郡縣治則天下治?!鞍僮h堂”工作的有序開展,不但化解了矛盾,促進了穩定,還極大增強了村民的法治意識和自治熱情,實現了黨領導下的村民有效自治,為探索鄉村治理提供了新經驗。

必須堅持黨組織的引領作用?!鞍僮h堂”成功的關鍵是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通過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因勢利導,讓各村走上依法自治軌道。在這一過程中,通過把重大村務的決定權交給村民,推進了村級民主決策;把日常村務的參與權交給村民,推進了村級民主管理;把村務的知情權交給村民,化解了村民的疑慮。村民用順口溜稱贊:“黨組織駕馭有力,百議堂充滿活力?!?/p>

需要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過去,鎮村兩級干部整天把精力放在矛盾調處上,很難集中精力服務群眾,發展經濟?,F在,利用“百議堂”這種自治形式,把農村有能力、講公道的人團結在黨的身邊,既減輕基層干部調處矛盾的壓力,又增加新農村建設的輔助力量。因此,要敢于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積極主動地創新應對問題的方式方法。

應當充分尊重村民合理訴求。實踐表明,“百議堂”的大量工作,使得村民的許多問題有渠道反映、有辦法解決,在鄉村治理中發揮了黨和政府與村民之間的橋梁作用。正是這個基于鄉村內生精神而建立起來的農村組織,一方面提高了公共事務決策的針對性、可行性和科學性,另一方面也讓農民利益訴求由感性表達轉向了理性表達。

戴埠鎮昔日又稱“善舉”鎮,因為戴埠人具有急公好義的傳統?!鞍僮h堂”的實踐給戴埠帶來民風和干部作風的極大轉變,社會面貌煥然一新,“善舉”之稱可謂名至實歸?!鞍僮h堂”從化解矛盾到促進發展,再到移風易俗,農村社會治理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責任編輯:劉衛東

猜你喜歡
村務理事村級
為村級組織減負增效
本刊理事會理事
誰為村級產業“接生”?
理事會員單位
探春理事
村務監督沒有“稻草人”——安康緊盯鄉村大小事
村級審計亟待加強
《職業》理事會理事
農村如何有效做好村務監督工作
創新工作機制 加強村務監督
——以永定縣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