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眼中的李白

2016-03-11 08:56山西省文化廳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太原030001
名作欣賞 2016年23期
關鍵詞:太白詩仙杜甫

⊙侯 可[山西省文化廳文化政策研究中心, 太原 030001]

杜甫眼中的李白

⊙侯可[山西省文化廳文化政策研究中心, 太原030001]

本文主要通過分析不同時期杜甫題贈或懷念李白的詩作,探討杜甫對李白的認識,認為杜甫對李白的認識有一個隨著杜甫為人與為詩逐漸成熟而不斷發展、逐步提升、走向成熟的過程,一個由“謫仙”、好友到“詩仙”和詩友,再到知己、偉大的詩人、愛國者和悲劇人物的過程。

杜甫李白認識過程逐步成熟

杜甫與李白可謂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是中國詩歌史上兩座并峙的高峰,二人交相輝映,光照千秋。杜甫當世英才,詩歌兼備眾體,是人能的極致;李白天才放逸,詩歌自成一體,是天授的奇才。杜甫同李白之間的深厚友誼正是在詩歌上結下的。當年洛陽初次相逢,兩位詩壇泰斗一見如故,同飲同醉,攜手同游,度過了一段彼此難忘的日子,成為千古佳話。在幾十年的時間里,杜甫用幾十首詩贊美李白,懷念李白,讓我們對杜甫眼中李白的形象有了一個深層次的認識。

我們大都熟悉杜甫盛贊李白的名篇《春日憶李白》。杜甫做成都節度使嚴武的幕客時,生活相對安定。與李白闊別的十多年里,每每想起與李白相處的日子,想起曾經那一段令人難忘的美好時光,杜甫總是感慨良多,十分懷念。正值仲春時節,蓉城景色秀美,李白若能來此同游,那該是何等美事!一代豪放的詩仙,在這兵荒馬亂的動蕩年代,將棲息于何處?想到這里,杜甫不禁提筆做詩,寫下了:“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在杜甫的眼中,庾信的詩清新而不俊逸,鮑照的詩俊逸而不清新,李白的詩則兼而有之,其清新俊逸之風實在是無人可以匹敵的。但是否少陵先生一見到“謫仙人”就于之此般印象呢?當然不是??梢哉f,李杜兩位大詩人初次見面和相處時都未能真正地認識對方。杜甫直到與太白分別后老也見不到了,隨著生活閱歷的不斷豐富,生活經驗的不斷累積,詩藝的不斷提高,才一步步認清太白并為之傾倒的,太白則自始至終未能認識老杜(本文暫不討論這一點)。一言以蔽之,杜甫對李白的認識有一個隨著杜甫為人與為詩逐漸成熟而不斷發展、逐步提升、走向成熟的過程。

對于杜甫的這一認識發展過程,本文主要圍繞杜甫題贈或懷念李白的詩作①展開討論。宋人洪邁《容齋隨筆》②說:“李太白、杜子美,在布衣時同游梁、宋,為詩酒會心之友。以杜集考之,其稱太白及懷贈之作,凡十四五篇?!苯窨忌倭耆?,其“稱太白及懷贈之作”(大體上相當于題贈或懷念李白之作)大約有:《贈李白》二篇、《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飲中八仙歌》、《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不見》、《昔游》、《遣懷》,凡十四篇③,未可知于洪氏所稱何如。此十四篇大體可劃歸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相處而未相識期(前三首);第二個時期——別后反省期(《冬日有懷李白》至《飲中八仙歌》四首);第三個時期——擔憂苦思期(《夢李白二首》至《不見》五首);第四個時期——歸于平靜期(末二首)。我們若在第一個時期往前追溯,還可以有一個時期,但材料幾乎沒有,亦無須深究。下面,我們試著分析一下杜甫在這四個不同時期對李白的相應看法。

相處而未相識期。這是一段“知道的一成,不知道的九成”④卻為后人所津津樂道的歷史。唐玄宗天寶元年,李太白奉召入京,備受禮遇,供奉翰林?!盁o奈宮中妒殺人”,天寶三載,李白被譖,“賜金放還”。詩人自梁園東下,在東都洛陽與杜甫邂逅,兩位巨星頓生情誼,定交而游,稍后又遇到高適,于是三人同游梁、宋,成就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其時大概在三五月間,正是風和日麗、鶯歌燕舞、山花爛漫的好時節。三位詩人山水登臨,名勝懷古,尋訪迎送,詩酒歌賦,談笑風生,好不樂哉!我們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想象力天馬行空地去同游。但這短暫的交游該是遠未盡興,于是二人約定來年再攜手同游齊魯。杜甫此間所作的一首《贈李白》中就說:“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瑤草?!惫?,天寶四載,子美再游齊魯,秋后至于州。當時太白已歸東魯,子美就去找他,于北海太守李邕的宴席上終于相逢,于是謫仙就帶著杜二四處游賞,八方尋訪。其間大概常常去拜訪一位姓范、在家排行第十的隱士,一起談仙論道。子美十分榮幸地記下了與謫仙的這段親密友誼——“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保ā杜c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這儼然是一對相知已久的老朋友了!我們今天也深深地為兩位大師的那段快意時光感到高興。但快意的日子總是短暫易逝的,往往一閃而過。終于,子美和太白在魯郡東石門外道別了。子美從洛陽往西再入長安求取功名,太白則由魯郡南下再游吳越,在游歷中宣泄憤懣,尋求解脫。誰能知道這一別竟是永別,再也無緣相見呢?相見時難別亦難!同鋪而睡的弟兄兩個離別時的情形,我們也可以縱情去描畫了。其時,二子依依惜別,相互唱和,子美又作了一篇《贈李白》,李白也作了一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⑤。面對這不到半年的相處所產生的弟兄般親密的情誼,我們卻說二人未相識,合理嗎?

當然是合理的,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不僅當時的杜少陵未能真正認識李太白,而且當今也還有所謂的研究者未能認識李太白。有人出過一本書,叫作《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實錄》。按照該書的邏輯,李白簡直就是唐王朝的陳浩南,杜甫就是崇拜追隨李氏的一個小混混。簡直是嘩眾取寵,褻瀆詩仙、詩圣!杜甫此時未能認識李白,這一點,聞一多先生在《杜甫》一文中已說得十分清楚。筆者作這篇文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先生的啟發。他說:“有一件事我們卻拿得穩,是可靠的,子美初見太白所得的印象,和當時一般人得的,正相吻合。司馬子微一見他,稱他‘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賀知章一見,便呼他作‘天上謫仙人’,子美集中第一首《贈李白》詩,滿紙都是企羨登真度此的話,假定那是第一次的邂逅,第一次的贈詩,那么,當時子美眼中的李十二,不過一個神采趣味與常人不同,有‘仙風道骨’的人,一個可與‘方期拾瑤草’的侶伴,詩人的李白沒有在他腦中鐫上什么印象?!闭劦蕉哦茨苷J識李十二的原因,聞一多先生說是“詩人的李白被仙人的李白掩蓋了”,而杜少陵這個儒生也一度萌生了出世的觀念。

聞一多先生的觀點,筆者大體是認同的。但筆者以為杜甫未能認識李白,兩個人未能真正相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二人的性格、二人交游的對象、當時的世風與文風、二人相處的時日等。其中最最關鍵的是,造化弄人,也許是由于二人當時類似的遭際——李氏剛剛被排擠出長安,杜氏則是科場失利,在那段“脫身事幽討”之后任情恣性的閑適生活中,兩個政治失意之人都未能展示真我。聞一多先生說“詩人的李白被仙人的李白掩蓋了”,即是說太白未能展示真我。我們讀一下其僅有的兩首贈懷杜二的殊少特色的應酬之作《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和《沙丘城下寄杜甫》,跟《贈汪倫》比比,就更能理會這一點了。而杜二就更沒有展示真我,在風神絕人的太白面前完全是一個有些緊張、被動的小弟弟(太白比少陵年長十一歲)。我們知道,杜甫雖是一介儒生,但同其祖父杜審言一樣,向來十分自負——“吾祖詩冠古”(《贈蜀僧閭丘師兄》),“詩是吾家事”(《宗武生日》),“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但他對于太白,除了在第二首《贈李白》中說:“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于情篤中隱寓一點譏諷之意外,盡是企慕之詞,了無自負之氣。這與其自負是不相符的,其原因不能僅說是他被謫仙的仙風道骨給迷住了,而且太白表現得也不太好,前面已經談到。忠君戀闕、仁民愛物的杜二心中肯定是有些不服氣的,但嶄露頭角的他剛剛科場失利,思想有波動,一直隱忍著自己的本性,簡直背離了他本來“頗輕狂”的心氣,不是那個“自謂頗挺出”的杜二。他贈太白的詩也沒有體現出其基本成形的創作基調和特色。他與太白謀面前游齊魯所作的《房兵曹胡馬》《畫鷹》等表明其詩作心懷天下、憂時憂民的基調已基本奠定,早期雄勁健拔的風格已基本形成。但在太白面前未能展示真我,只寫出那無甚出彩的作品,也就沒能展示出其本來面目。他將來必然要后悔的,他也確實是后悔了。

可以說,這第一個時期,杜甫沒有認識真正的李白,只是和常人一樣把他看作一位“謫仙人”,并一時引為“同志”。

別后反省期。自與太白分別后,杜少陵于天寶五載入長安,至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前赴奉先省親,羈留長安十年。這十年生活教會了杜二許多。赴京趕考實是權奸李林甫對讀書人、天下人的一次愚弄?!俺鄹粌洪T,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保ā斗钯涰f左丞丈二十二韻》)少陵向張、鮮于仲通等達官貴人投遞詩篇,換來的卻是這般苦辛!終于向唐天子呈獻了《三大禮賦》,受到了玄宗皇帝的贊賞,叫他“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結果只是空等三年。后來又進《封西岳賦》《雕賦》,被任命為河西縣尉,少陵看不上眼,辭而不就,于是就改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這種小官?!肮俣ā焙?,杜甫回家探親,卻是“入門聞號,幼子饑已卒”(《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社會的黑暗、君主的昏庸不作為、人民的苦難、自身沉痛的生活經歷,促成了杜子美詩藝和思想的成熟?!侗囆小贰蹲跃└胺钕瓤h詠懷五百字》即是其詩藝和思想走向成熟的結晶。隨著這種詩藝和思想的成熟,其對李白的看法必然地隨之改變。

《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飲中八仙歌》都是子美長安十年頭兩年的作品,但我們仍能從中體味出其對李白看法的變化。顯然,杜甫仍把李白看作“謫仙人”——“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保ā讹嬛邪讼筛琛罚端涂壮哺钢x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一詩也當有借孔巢父以曉諭太白的成分,當然也是贊揚太白的仙風道骨的,畢竟詩仙的風骨是難以磨滅的印象。但在這四首詩中更多的是對李白認識的反思。這四首詩中都提到了詩——“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冬日有懷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春日憶李白》),“詩卷長留天地間”(《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李白一斗詩百篇”(《飲中八仙歌》)。從這些詩句中我們不難看出,杜甫已開始從與李白相處時的被動中糾正過來,李白在他眼中已經是“詩仙”了。其次,杜甫對詩文有了新的認識,要求與李白“重與細論文”。子美與太白同游時,這個被動的小弟弟對李十二、范十等人的仙道酒藥、詩文歌賦、英風俠骨、山水隱逸、高談闊論,是十分入迷的,乃至“向來吟《橘頌》,誰欲討莼羹?不愿論簪笏,悠悠滄海情”(《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一度接受了他們的思想,欲淡忘功名,歸隱草野。這在前面已經談到,見《贈李白》二詩。但脫離了太白的光彩籠罩時,他就開始反思了:“寂寞書齋里,終朝獨爾思?!保ā抖沼袘牙畎住罚┖芸?,他發現李白的有些觀點值得商榷,甚至有些后悔自己當初的態度了,要“重與細論文”。一個“細”字見得子美是有了自己認可的詳確的詩文觀的,他找回了自己,找回了一點自負。此時他評價李白的詩是“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而非之前所說的“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同為魏晉時的詩人,庾信和鮑照的文學成就比陰鏗要高得多,也更有自己的特色,對后世影響更大,這也證明子美于詩文,至少于太白的詩文確實有了新的理解和發現。其三,杜甫對“謫仙”的人生觀有了一定的反思,他回到了“自我”,以一個儒生的身份審視“謫仙”。前面談到,子美和太白在一起時一度萌生學仙、歸隱的想法,但我們看到此時的子美雖然仍贊美仙風逸骨,卻已經動搖放棄了仙道隱居的想法,并對之提出了質疑——“短褐風霜入,還丹日月遲。未因乘興去,空有鹿門期?!保ā抖沼袘牙畎住罚白允蔷碛邢晒?,世人那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貴何如草頭露?”(《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此詩言巢父,亦是言李白也)這些都是寓諷喻質疑于贊頌中的句子——杜甫回歸到了儒家的“三不朽”,現實讓他看到了李白某些觀點的不可行,仙隱也終不可行而且未行。

可以說,這第二個時期,杜甫雖未完全清楚地認識李白,但已經把他作為一個“詩仙”和詩友看待了。

擔憂苦思期。這一時期留下的五首關乎太白的詩,都是老杜之秦州后的作品。我們知道,杜甫往秦州之前已經飽嘗艱辛,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不再是那個車馬輕裘的杜二了,他對唐王朝的腐朽沒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人民的苦難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同情。安史之亂爆發,杜甫一度為叛軍所系,再次羈留長安,終于趁機逃往鳳翔,麻鞋見天子,被授予左拾遺。念念不忘“致君堯舜上”的他很把左拾遺的職責當回事,直言敢諫,不避利害,唐肅宗終于不能容忍,將他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老杜也很硬氣,最終在憂憤中棄官。我們也知道,與此同時,李太白雖然悲嘆“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贈蔡山人》),但他終究沒能堅持在廬山修道煉丹學神仙,棄世之想和用世之心一直在矛盾地斗爭著,促使他再次選擇了入世,入永王李幕,被卷入宮廷權力之爭。永王兵敗,他也隨之獲罪,性命垂于一發,被流放夜郎,還好途中獲赦。杜甫對李白的這一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和不滿,寫下了五首擔憂苦思的詩。這五首詩是杜甫詩藝成熟期(許總先生在《論杜甫應以后期律詩為主要成就說》一文中,將杜詩以之秦州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等觀點得到了學界的普遍認同。毫無疑問,之秦州后的后期是杜詩的成熟期)的作品,也是其對李白認識成熟的結晶。

杜甫在秦州得不到太白的音信,雖然自身困頓不濟,卻時刻將兄弟李白的生死安危系于心頭。我們只要讀一讀這五首詩就能感受到杜甫那顆為太白驚跳的心,這里就不獻拙分析了?;茧y見真情,雖然老杜不能幫助李白脫險,但這五首詩所體現出來的友情無疑是最真摯、最動人的。此時,他對李白的認識不再局限于詩友和“詩仙”了。他對李白“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夢李白二首》其二)的懷才不遇是有著深刻的理解的,他自己同樣懷才不遇,弟兄兩個都沒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杜甫對李白高才不得展的同情和控訴,分明也是為自己高才不得展申訴,為古往今來所有高才不為用的失意者申訴。此刻,他已經把李白當作自己的知己了。在飽含深情的詩句中,我們完全可以體會到這一點,在被清人王嗣稱作“為李白作傳”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一詩中最能體會。在《天末懷李白》一詩中,杜甫設想李白與屈原同病相憐:“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笨梢娎隙挪辉侔烟卓醋饕晃弧霸娤伞?,而是看作一位積極用世、高才未就、含冤莫白的愛國者和悲劇人物。他對李白文章的價值也有了新且精的認識:“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保ā秹衾畎锥住菲涠肮P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牟沙惺怃?,流傳必絕倫?!保ā都睦钍锥崱罚┻@些詩句都已說得極清楚。老杜自己詩藝成熟后,對李白詩歌的妙處自是了然于胸,也就預見到李白的詩歌將流傳萬載,李白會成為一位光耀千古的偉大詩人。

可以說,這第三個時期,是杜甫認識李白的成熟期,他對李白已經有了一種強烈的深沉的價值認同,站在歷史的高度上,把李白引為自己的知己,看作一位偉大的詩人、愛國者和悲劇人物。

歸于平靜期。這一時期可以歸入第三個時期,但更是對李白認識的醇化期。這個時期

總之,杜甫對李白的認識是經歷了一個由“謫仙”、好友到“詩仙”和詩友,再到知己、偉大的詩人、愛國者和悲劇人物的,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杜甫對李白的認識可能不夠全面和具體,但他抓住了最重要的方面,抓住了李白的才藝、風骨和人格,也就真正地十分深刻地認識了李白。

①本文所引杜詩主要依據清人仇兆鰲《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第一版。

② (宋)洪邁:《容齋隨筆》,中華書局2007年第一版。

③對此,學界尚有爭論,或以為有十五篇,或以為有近二十篇,在此取普遍認同的觀點

④聞一多《唐詩雜論》中《杜甫》一文,中華書局2009年版,下引同。

⑤本文所引李白詩作主要依據清人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華書局1977年版。

作者:侯可,山西省文化廳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編輯: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歡
太白詩仙杜甫
和李杜合影
登高
入川行吟(通韻)
自題
深夜擬詞有感
詩仙李白的歸宿
太白實施黨建工作項目化管理
絕句
清點鄉愁
點穴祛疾:急性腹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