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語俗語、 俚語的特點及文化意蘊

2016-03-12 06:28駱丹霞
考試周刊 2016年9期
關鍵詞:文化意蘊俚語俗語

駱丹霞

摘 要: 俗語和俚語是一種語言最具生命力和時尚感染力的組成,其匯聚了一個國家各個社會層次的語言特點和文化特點,是掌握一個國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方式。在學習法語時,我們應該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法國的俗語和俚語,從而進一步消除法語交流障礙,了解法國的歷史文化和人文風情。

關鍵詞: 法語 俗語 俚語 文化意蘊

法語和眾多語言一樣,向世人展現出了世俗的一面,俗語和俚語就是其世俗化的重要表現。

一、法語俗語、俚語的特點

1.語音方面

在法國的俗語及俚語中,語音變體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現象。在許多法國文學中,語音變體的情況都有著直接的反映。作者經常會運用一些語音形式,突出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或者暗示人物的出身。語音變體的形式十分豐富,最常見的有以下三種:一是變音。變音將標準音變為地方音,也就是用某個具有地方代表性的語音取代傳統規范的標準音,比如為了暗示書中人物來自法國南方地區,作者在拼寫“linge”時,就可以將其寫為“lange”,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表現出法國南方的口音,從而讓讀者聯想到書中的人物可能是南方人。二是省音。省音是指說話者在說話時出現的一種吃音現象。事實上,在人們實際交往過程中,省音的情況十分普遍。省音運用在文學作品中,有時可以暗示書中人物的教育程度,因為傳統的古老法國貴族并沒有大篇幅省音的情況。在法國著名作家J-P.Chabrol的一本小說中,女主人公就是一個從小被拋棄的私生女,加上社會動蕩,沒有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因此她在說話時就帶有一種極為潑辣、粗野的風格,J-P在描寫該書女主角說話時就用到了很多省音的手法,例如“Tas tout cqujabcmine:un minois ed vieille fill”。通過對人物吃音的一一還原,讀者可以深刻感受到作品中角色的生長環境,更好地對作品進行理解。三是縮略??s略實際上是省音的一種擴展手段,只是省音一般只涉及尾音,而縮略則是將整個單詞的縮略,將完整的口語現象呈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體悟和理解。例如“pis”和“cor”就是“puis”和“encore”的縮略形式,作者就是運用了縮略手段,將單詞中的“u”和“en”不留痕跡地去掉。

2.語法方面

法語的俗語和俚語有十分明顯的語法特征,一般有平列結構多、省略多和割裂結構多三大特點。法國人民在日常交際過程中,并不十分注意語法結構的嚴謹性,甚至只要能夠達到交流的目的,許多人會更多地選擇使用一些短小的平列結構,而減少復句和長句的使用。因此,平列結構多是法國民俗語中的一個重要特征,這個特征在很多法國作品中有深刻的體現。例如作家羅貝爾在小說《林蔭大道》中描述主人公喬治,就常用平列結構表現主人公本身活潑、自然的性格。其中有一段喬治說的原話:“Ca y est,madame remet ca avec son grand Manitou,madame iait sa religieuse, les religieuses.”短短一句話,用了三個平列結構,既補充了前句,又解釋了后句。讀者在閱讀時能清晰地描繪出主人公喬治說話時像連珠炮一口氣說完的模樣,十分應景。在法國俗語和俚語的使用中,割裂結構具有十分典型的口語體特征,這也是人們在社交時的一種常見反應,因為說話者思考時間過短,話語常常會顯得較為散亂,缺乏連貫性。因此,很多作家都會使用割裂結構來再現書中角色的說話場景。值得一提的是,在現代法語發展的過程中,省略已經是一個十分明顯的發展趨勢,這也是語言節力經濟規律的一個重要作用。因此,在法語的學習中,學習并學會“省略”是一個重要的內容,例如在學習疑問句時,除了了解傳統疑問詞“est-ce que”以外,還要掌握俗語中的疑問詞“que”。通過對省略的了解和學習,我們對法國文化和語言發展將會有很好的理解。

3.詞匯方面

俗語和俚語通常都是創造新詞的重要部分,對詞匯的創新是法國民俗語得以不斷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法國民俗語在詞匯表示方面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多利用前后綴,賦予詞匯強烈的感情色彩。俗語和俚語的構詞有獨有的特點,具有保存詞匯原意卻賦予其感情色彩的特點。例如詞匯“discuter”和“rever”,在分別加上后綴“ailler”和“asser”后,雖然還是之前的意思,但情感表達卻由中性變得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在日常交流過程中,法國人民經常會使用這種增加前后綴的方法,表達憎惡。當然,這種形式多屬于臨時的創新,因此大部分詞匯都不能納入正規的法語系統。

二是變換詞性,給舊詞賦新意。變換詞性是法國民俗語創新的又一方式,例如法語中一顆大蔬菜的譯文是“un grosse legume”,而在改變詞性成為“une grosse legume”后,意思立刻變成了“一位大人物”,這就是詞性變換帶來的語言意義變化,諸如此類的變化還有很多。因此,當我們在法語文學或法國街頭看到或聽到這些詞匯時,不要下意識地做出判斷,而是更加充分地考慮俗語和俚語的可能性,從而更好地了解整個法語文化。

三是用動物形象和特征來喻義。法國人民為了使語言形象更加生動有趣,常常會用生活中十分熟悉的動物來比喻人,從而生動地再現某人的容貌特征或性格特點。隨著時代的發展,用動物喻人已經從明喻變成了暗喻,當說到“singe”時,人們常常會想到一個人是聰明狡猾的。在法語中,常見的動物詞匯一般都有不同的喻義,只有極少部分的動物詞匯是例外。

二、中法俗語、俚語文化之比較及翻譯

中國和法國在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異,這點在俗語和俚語上也有很深刻的體現,但是在很多意象的表達上還是出現了許多相同之處。比如都是形容事情失敗了,中國人常常會說:“計劃流產了?!倍▏嗣裨诒磉_時,則更喜歡說成:“Cest un projet qui a ete tue dans loeuf.”意思就是計劃在還只是一個“蛋”的時候就夭折了。同樣,在對中法俗語、俚語進行翻譯時,存在著許多不同,比如“龍”在中國是一種能騰云駕霧、化解災難的祥物,而在法國,“龍”則是一種兇惡的動物,因此在進行法語的翻譯時,看到“龍”就要格外注意。還有的是對食物的理解,由于面包是法國人民不可缺少的主食之一,因此“Enlever le pain de la bouche a quelqu un”的翻譯,并不像中國人理解的“奪走人家的飯碗”,而是“八字還沒有一撇”的意思,只有深刻了解兩種語言和歷史文化的差異,在閱讀法語時,我們才能更好地掌握其正確含義。

三、結語

法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其語言具有獨特的魅力,作為最能反映法國人民生活和思想的俗語和俚語,更是具有深刻的內涵,它不但豐富了整個法語體系,使語言變得更加活潑,富有張力,而且是法國歷史長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想要真正學好法語,了解法國的歷史文化,我們應該更加認真地、深入地學習法語中的俗語和俚語,感受最純正的法國民族魅力。

參考文獻:

[1]柳利.法語俗語詞匯——有關錢的詞匯[J].法語學習,2013(01).

[2]李明強.法語字母的特殊用法——法語字母用于成語和俗語中[J].法語學習,2013(03).

[3]程家榮,羅順江.小議法語俚語、粗俗語的翻譯[J].法語學習,2015(03).

[4]鄒斌.與動物有關的法語俗語[J].法語學習,2015(04).

[5]武婧嵐.法語俗語常用詞foutre和ficher辨析[J].法語學習,2012(02).

猜你喜歡
文化意蘊俚語俗語
誤傳了幾千年的俗語,你也是傳播者嗎?
俗語知多少
客家俗語巧誦讀
云南南傳上座部佛教壁畫藝術及其文化意蘊
元雜劇愛情婚姻劇文化意蘊探究
植物詞“杏”的國俗語義探究
STREET TALK 街頭俚語
STREET TALK 街頭俚語
STREET TALK 街頭俚語
STREET TALK 街頭俚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