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歧視女性,日本國際形象的“硬傷”

2016-03-16 09:51
環球時報 2016-03-16
關鍵詞:硬傷日本

本報駐日本、德國、英國、瑞士特約記者 蔣豐 青木 梁晨 林美蓮 ●丁雨晴

在不同國際性機構推出的國家形象調查中,日本往往處于前列,這讓日本頗為自豪。但多年來,一系列與性別有關的話題卻令日本“很受傷”。不說國際場合使日本灰頭土臉的慰安婦問題,聯合國相關機構也連番“盯上”日本——去年有關“日本13%女高中生援交”的說法令日本大為不滿,日前某委員會關于女性問題的“最終見解”讓日方“苦于應對”。日本歧視女性問題到底有多嚴重?有英國學者表示,“日本社會長久以來存在將女性物化的觀念”?!董h球時報》記者常駐日本,能感受到日本性別不平等問題的根深蒂固。而在外界看來,歧視女性已成為日本國際形象的一個“硬傷”。有分析認為,雖然近年日本政府在改善女性地位上做了不少工作,支持女性也常掛在領導人嘴邊,但在這個實行家長制的國家,改善女性地位的政治意愿仍顯得不夠強烈。

日本不滿再次被“敲打”

在剛過去的三八婦女節,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發表的一份“最終見解”,讓日本政府很難堪。該委員會負責審查《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實施情況,2009年就對日本發布“勸告”,此次“最終見解”更是嚴正指出“過去提出的勸告沒有落實到位”。

這次的審查報告,首先肯定了日本在積極推進女性就業地位方面的進步,特別是去年通過的《女性活躍推進法》,也感謝日本政府過去5年對聯合國婦女機構提供大量資金支持。但從慰安婦問題到女學生“援交”,從天皇繼承人到女性離婚后的“禁婚期”,從職場性騷擾到色情動漫……CEDAW的“最終見解”針針見血,將日本社會長期存在的歧視女性問題暴露無遺。

此次審核,日本派出的代表團由外務省、法務省、厚生勞動省等部門的約20名官員組成,副部級的外務審議官杉山晉輔也不同尋常地參與進來。但日經中文網的報道稱,“即便如此,結果對日本來說仍非常嚴峻。”日本政府迅速抗議道:“這是扎根日本歷史、傳統的東西”“將努力讓國際社會理解我國的想法、立場、現狀”。一名日本資深媒體人對記者說:“如果每次都被視為歧視女性的世界反面典型,將對日本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不僅聲譽受損,動漫等日本有競爭力的產業,也會被打上歧視女性標簽,將直接影響日本的經濟收入。”

在國際機構的不少排名中,日本國家形象一向靠前,但女性地位問題卻一直是令日本頗為尷尬的話題之一。正因為此,日本社會歧視女性的現象和危害經常成為西方媒體報道的話題。

英國《衛報》最近關注了日本娛樂界的一起事件。報道稱,日本混血女星貝琪因被爆出與已婚男性(“極品下流少女”樂隊組合主唱川谷繪音)的不倫戀而名譽掃地,此事彰顯日本娛樂界對女性持有“不公平標準”。該報還提到2013年日本某女子樂團的一名歌手,因被媒體發現到男友家過夜而被迫“削發道歉”。

3月12日的美國《財富》雜志,刊文介紹了一位日本傳統美食女性大師:在洛杉磯開店的中山妮基,是世界上寥寥可數的懷石料理女大廚之一,她在日本國內時不得不躲在“隔墻”后做壽司,因為許多日本食客看到一位女性在做壽司時,會皺著眉頭離去。

德國《焦點》周刊稱,在全球兩性不平等的排名中,日本甚至不如孟加拉國。日本女性就業率僅六成,比其他國家明顯要少;日本公司董事會的女性比例不到1%;同工同酬得不到保障,女性薪水比男性少1/3;“專業主婦”被當作低薪臨時工……“日本女性在國際社會的形象以溫和著稱,穿著傳統的和服,彎腰鞠躬,為丈夫送上飯菜,平時總是帶著微笑”,德國柏林東亞問題學者夫羅里揚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100年來,這種形象使日本的國家形象受到追捧。然而,近10年來,日本屢屢在全球男女平等排名中“拖后腿”,也讓國際社會認識到事物的另一面。“歧視女性已成為日本國際形象的硬傷。”

諸多歧視做法世界罕見

“日本社會長久以來存在將女性物化的觀念。日本男性依然認為女性在婚后是從屬于男性和家庭,這導致現在日本女性越來越不愿意邁入婚姻,日本的新生兒數量更是年年下跌”,牛津大學原路透社新聞學院負責人帕迪·庫特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帕迪說,他接觸過幾名在日本知名媒體工作的女性中層管理人員,她們年齡在40歲左右,都保持單身。原因是,對于在職場、學術等領域打拼的日本女性來講,結婚改姓后,如何獲得以前著作、工作等成就的所有權是一個問題。

玲子是日本NHK國際部高級編輯,和男友交往了十幾年,目前仍然選擇不結婚。“我結婚后必須把我的姓改成我丈夫的姓,那么,我以前發表的一切論文、法律文書、文件都要變更,這是一系列繁復而費心的工作,而且我還要花很多時間向別人解釋,證明未婚的那個我就是結婚后的我”,玲子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這樣的歧視在日本由來已久。從1999年美國學者約翰·道爾寫的《擁抱戰敗》一書中,可見一斑。該書第二部“超越絕望”第四章“戰敗的文化”中有這樣的記述:日本戰敗特別是美軍進駐日本后,日本前首相曾懇請警視總監保護民眾的正常生活,而日本大藏省的構想居然是“征募少數女性作為保護日本良家婦女貞操的緩沖器”。結果,東京市中心豎起巨大的廣告牌《告新日本女性書》,上面寫著:“作為國家戰后處理緊急設施之一,我們尋求新日本女性的率先協力,參加慰問進駐軍的偉大事業。”還提到工作職位描述:“女性事務員,年齡18歲以上25歲以下。提供住宿、服飾和伙食。”

這種政府主動“出賣”本國婦女來換取“安定”的做法,可謂世界罕見,也充分體現出日本社會對婦女的角色定位。即使到了現在,日本女性的“被犧牲”地位,依然沒有太大改觀。

從家庭層面看,日本女性婚后稱丈夫“主人”,而且絕大多數隨夫姓,女性明顯處于家庭“附屬”地位。日本厚生勞動省2014年發布的白皮書顯示,日本家庭主婦超過720萬人。這些主婦的生活以丈夫和孩子為中心,醫療、養老等保險掛靠在丈夫名下。一旦離婚,既無職業技能,又缺乏穩定的社會保障,年齡還不占優勢,很多主婦淪為“赤貧”。因此,不少日本女性即使遭受了家庭暴力,也只能忍氣吞聲。

從法律層面看,日本《憲法》第2條及《皇室典范》第1條均規定,皇位只能由男性繼承。這種規定明顯不符合當今世界潮流,飽受詬病??墒?,日本以“歷史與傳統”為由,修改相關規定的意愿并不明顯。日本《民法》第750條規定,同一戶籍下夫妻必須采用相同姓氏。雖然不少國家都有婦隨夫姓的傳統,但是以法律形式規定“夫妻同姓”的國家,極為罕見。此外,日本內閣3月8日通過《民法》修正案,同意把女性再婚禁止期從離婚后6個月縮短為100天,但男性卻一直沒有任何時間限制。這被認為是對女性的嚴重歧視。

從職業層面看,日本在二戰后把“男女平等”寫進憲法,實際情況卻很糟糕。2015年,日本國稅廳發布的《民間給與實態統計調查》顯示,日本男性上班族年均收入為511.3萬日元,而女性年平均收入僅為271.5萬日元。日本厚生勞動省2014年的統計顯示,日本女性產后可以回歸職場、成為正式職員的比例僅為43.1%。此外,3月1日,厚生勞動省發布的調查顯示,28.7%的女職員曾遭遇性騷擾。

如今,盡管日本女性參加工作的比例已超過6成,但用美國天普大學日本分校亞洲研究主任金斯頓的話說:她們從事的都是低工資、缺乏保障、職業前景有限的“非標準”崗位。一名日本議員曾表示:“日本企業使用女性的方式,就像美國人使用墨西哥人一樣:從事大多數人退避三舍且工資更低的工作。”

需要一場文化變革?

為擺脫國際社會的指責,日本政府近年采取了一系列舉措。2015年8月,安倍在首相官邸舉辦晚宴,招待以印度駐日大使瓦德瓦為首的14國女性駐日大使。安倍在晚宴上表示,日本政府將“為提高全球女性地位以及保障她們的健康與安全而努力”。同月,日本外務省在東京主辦名為“女性達沃斯論壇”的國際研討會,邀請世界各國女性領導人參會。日本外務省表示,“需要改變外界對日本社會歧視女性的固定印象,還要讓世界認識到,日本在維護女性人權方面處于世界前列。”

表態很好,實際效果卻不佳。2015年,日本政府發布了“男女共同參畫基本計劃”,規定到2020年度女性管理者占比要達到30%??墒?,日本共同社1月底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日本大型企業中,僅有一小部分企業有望大幅增加女性管理者人數,以達到安倍政府所設目標。在參與調查的97家企業中,僅13家企業表示,有能力實現目標。“安倍總是表示他希望女性‘閃光’”,《日本時報》寫道,但在日經225指數公司中,沒有任何一家是由女性掌舵。

其實,安倍政府解決男女平等的“女性經濟學”,把增加女性勞動力、推動經濟發展當作目標,聲稱“活用女性”,本身就是一種歧視。立教大學一位教授對記者說:“經濟好時讓女性在家料理家務,經濟不好的時候就讓她們出來工作。是否了解與尊重過她們的意愿?”

九州大學的一位學者對記者說:“日本現在的歧視婦女狀況,有著很深的歷史根源。政府至今不能正確面對慰安婦問題,缺乏有效的認罪、賠償和撫慰。如果政府對這些曾經嚴重遭受侵害的慰安婦都不能說一聲對不起,很難相信他們會真心解決當前的歧視婦女問題。”

在分析人士看來,日本的女性地位問題是“系統性歧視”。德國《時代周報》稱,男女平等在日本只是紙面上的說法,日本需要的是一場文化變革。這種變革,可能需要幾代人來實現?!?/p>

猜你喜歡
硬傷日本
探尋日本
讓作文不再有“硬傷”(四)
讓作文不再有“硬傷”(三)
日本:入住書舍,與書共眠
日本神社
高考作文防“硬傷”
第 位首相考驗日本耐心
日本混亂中迎接希拉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