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機械化在農民增收中的作用
——以水稻生產機械化為例

2016-03-16 02:01荊門市農機局陳軍平
湖北農機化 2016年4期
關鍵詞:勞力荊門市純收入

荊門市農機局 陳軍平

農業機械化在農民增收中的作用
——以水稻生產機械化為例

荊門市農機局 陳軍平

水稻是荊門市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農作物,常年種植面積290萬畝(1hm2=15畝)左右,其生長發育環境和技術措施復雜,耕作栽培制度細、生產環節多、周期長、用工量大,生產方式及產量高低直接關系農民增產增收。本文以水稻生產機械化為例,通過對多年統計數據及有關調查數據的定量分析,探討農業機械化與農民增收的關系。

1 荊門市水稻生產機械化發展概況

荊門市是農業機械化大市,農業機械保有量、農業機械化水平一直居全省前列。截止2014年底,全市農機總動力445萬kW,其中:大中型拖拉機20 432臺、聯合收割機14 379臺、水稻插秧機13 577臺。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75%。2010~2014年,全市水稻生產機械化發展步入快車道,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由71%發展到86.3%。其中:耕整機械化水平由86.4%發展到99.6%;收獲機械化水平由91.8%發展到99.4%;插秧機械化水平由34.7%發展到59.9%,插秧機數量更是突飛猛進,由4 506臺增長了200%,達到13 577臺。

2 水稻生產機械化與農民增收關系

2.1 荊門市農民收入構成及變化

表1 2010~2014年荊門市農民收入構成

從表中可見,近年來荊門市在水稻單產、總產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增加,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增加幅度最大,在純收入中的比重也逐年增加,由2010年28.1%上升到2014年32.4%。

2.2 水稻生產機械化發展與農民收入水平相關性

表2 2010~2014年荊門市水稻機械化水平與農民人均純收入數據

通過上述數據,建立水稻生產機械化與農民收入水平線性回歸模型如下:

可見,水稻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與農民人均純收入顯著相關。這得益于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特別是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的大幅提升,節省了勞力成本,減輕了農民田間勞動時間,為農民從事非農工作提供了大量機會。

2.3 水稻生產機械化影響農民收入原因分析

2.3.1 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與水稻產量

表3 2010~2014年荊門市水稻機械化水平與水稻產量表

隨著機械化水平提高,水稻的單產并未有明顯變化,機械化水平不是影響產量高低的關鍵因素。

2.3.2 水稻生產機械化與節本增收

水稻生產環節很多,關鍵環節在耕種收,采用人工將大幅提升種植成本,根據《2015年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數據,我國水稻畝均生產成本為1 176.6元,其中人力成本占500.7元,占總成本的42.6%。分析荊門市水稻種植耕種收機械化水平,在耕、收環節已實現機械化情況下,對成本影響最大的是種植環節。

通過對京山縣東方農機專業合作社等實地調查,插秧環節:人工插秧成本250元/天,插秧面積0.8~1畝,平均成本:278元/畝。機械插秧每畝收費60元,外請1人運秧,10元/畝,平均成本為70元。以此計算,每年機插秧為農民節約成本見表4。

表4 水稻生產機械化節本增收

機械插秧為農民人均節本增收在農民純收入中比重(%)1.54、1.41、1.44、1.66、1.43,隨著機械化水平的提升,機械化節本增收在農民純收入中的占比保持在1.5%左右,波動幅度不大。

2.3.3 水稻生產機械化與節省勞力

以調查數據分析:人工插秧每畝需勞力1.1個;機械插秧(手扶式)2人1天可插10畝,平均每畝需勞力0.2個。機械插秧同比人工插秧節省勞力0.9個。按農民外出務工日均工資90元計算(根據農民外出務工年均收入平均),節省勞力可為農民人均增收見表5。

表5 水稻生產機械化節省勞力增收

隨著機械化水平提升,節省勞力為農民人均增收在農民純收入中的占比保持在0.56%左右,波動幅度不大。

2.4 水稻生產機械化與農民增收之間定量關系

2.4.1 水稻生產機械化在農民純收入中的占比

表6 水稻生產機械化與農民增收關系表

根據多年平均,水稻生產機械化為農民創造純收入占農民人均年總收入的2.1%。

2.4.2 水稻生產機械化提升在農民純收入中的貢獻

通過表6建立水稻生產機械化與機械化為農民增收線性回歸模型如下:

通過上圖計算,水稻生產機械化每增加1個百分點,可為農民人均增加純收入8.03元。

3 對當前發展農業機械化增加農民收入的有關思考

對水稻生產耕種收環節機械化進行分析:水稻生產機械化為農民創造純收入占農民人均年總純收入的2.1%;水稻生產機械化每增加1個百分點,可為農民人均增加純收入8.03元。相應延伸到其它環節、其它作物生產機械化,其產生的增收效應將會進一步疊加,對農民的增收影響更大。

3.1 補齊農業生產環節中機械化的短板

一是要有針對性。荊門市目前在水稻、小麥、油菜、玉米、馬鈴薯、花生、大豆等糧油作物上應以種植、植保、烘干、秸稈處理這4個環節機械化為重點,在蔬菜、林果等機械化方面,做好播種、收獲環節機具選型、適應性改進及試驗示范;二是要農機農藝融合。針對重點作物、關鍵環節制定科學合理、相互適應的農藝標準和機械作業規范,實現農機作業、作物品種、栽培模式相互適應、深度融合。

3.2 降低農業機械運用成本

一是要強化政策支持。規范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讓廣大農民從購機補貼政策中得到最大實惠;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支持,探索不同模式的農機作業補貼;二是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性能低的老舊機具,同時提升機具配套比;三是加快應用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機化技術,特別是在高效施藥、施肥等方面要有大的突破,通過用好農機降低農藥、化肥施用成本;四是加快發展農機合作經營組織,通過代耕代種、土地托管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提升農機具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

2016-06-18)

猜你喜歡
勞力荊門市純收入
荊門市恒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8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超14600元
淺談如何加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
勞務輸出 職業農民 有序分流勞力 促進鄉村振興
湖北省荊門市檢察院依法對劉明剛涉嫌受賄案提起公訴
課堂教學的勞心與勞力
如何打造漢水流域養生中心城市——以荊門市為例
農民增收實現“十連快”城鄉居民收入比連續4年下降
四川農民收入增速 連續四年高于城鎮
前沿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