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

2016-03-16 20:00
改革與開放 2016年24期
關鍵詞:管理型服務型職能

凌 冰

淺談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

凌 冰

自從我國提出服務型政府這一改革的目標后,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構建,但是前景并不樂觀。因此,中國在構建服務型政府的道路上要走的道路還很長。本文從服務型政府的概念入手,結合中國在發展服務型政府所經過的歷程,剖析了中國在發展服務型政府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構建我國服務型政府的相關措施。

服務型政府;存在問題;構建措施

一、服務型政府的概念和特點

1.服務型政府興起的歷史

服務型政府的概念起源于西方,政府主導職能的變遷與治理模式演進中的種種缺陷慢慢催生出服務型政府這一概念。世界上出現的政府類型主要有3種:

(1)統治型政府。統治型政府最初是伴隨著國家的產生應運而生的。整個社會分裂成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這種對立的階級正是統治型政府產生的根源。統治型政府職能實際上是為了實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其管理主要是為了增強某個階級或某個社會利益集團的統治能力。其特征主要體現在:第一,統治型政府產生的目的在于維護統治;第二,統治型政府的組織形式是傳統型的,支配者可以自由行使權力;第三,公民被看做是統治者私有財產,不具備經濟、社會和政治地位;第四,統治型政府透露出濃重的人治色彩,統治行為皆由統治者決定,不可違背其意志。

傳統型政府的特征所表現出的極大的落后性注定了它要被歷史所淘汰,由于社會的發展和變遷,壟斷資本主義無法克服自身的缺陷,因而政府的管理模式逐漸發生變化,最終出現了管理型政府。

(2)管理型政府。管理型政府較之統治型政府,其統治是寓于管理之中,公民雖然將管理權集中交由政府,但是實際上公民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并不對等,而管理型政府的管理者也是人,不免出現和傳統型政府一樣的人治色彩。此外,管理型政府的管理職能也非常寬泛,管理型政府幾乎控制了整個社會公共服務的供給,對于公民也多加強制和約束,公民在政府權力的強化下不得不服從于這種強權。

管理型政府最大的弊端在于其單方性、命令性以及強制性,且由于政府活動范圍增強,政府機構和人員會不斷腫脹。

(3)服務型政府。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公共部門遭受了越來越多的抨擊和質疑,石油危機和福利主義讓各國政府都陷入財政危機,伴隨著財政危機,不論是傳統型政府還是管理型政府都顯現出它們固有的缺陷。而新公共服務理論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政府的服務意識,這就是服務型政府模式的開端。

服務型政府的主要變化在于:第一,不同于管理政府的核心管理,它更強調服務;第二,實現政府價值應“以民為優先”;第三,政府的管理作為服務,以輔助為主;第四,保證信息公開與透明。

2.服務型政府的概念

“服務型政府”是中國學者的原創性概念。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政府一味注重發展,追求經濟高速增長,導致貧富差距、城鄉差距越來越大。政府在基礎教育、醫療、公共安全、社會養老和住房保障、生態環境的基本公共服務方面投入嚴重不足,另外,行政壟斷,行政審批制度繁雜,官員腐敗,社會公信力下降。與此同時,公民對于公共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公民權利意識與主體意識日益強烈。所以,政府適時進行角色轉換,由發展型向服務型轉變顯得尤為迫切。

筆者認為服務型政府是以公民為中心,在有限的職能范圍內,以法治為基礎,為公民提供公共服務,滿足公民對公共產品的需求,并承擔服務責任的政府。

3.服務型政府的特點

(1)服務型政府是以公民為中心的政府。公民將權力集中交由政府來行使,人民主權原則是一條根本的憲法原則,也是一切政治結構和政治行為的依據。因此,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的時候,應從公民的利益出發,充分聽從公民意見,提供高品質的公共服務以滿足公民的需求,而不是像傳統型政府那樣企圖凌駕于社會之上。

(2)服務型政府是職能有限的政府。在計劃經濟時期,政府的職能無限膨脹,政府所管理的事情多而繁雜,政府所擁有的權利也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這一情況導致的弊端顯而易見,經濟發展畸形,公民也無法享受到公共服務,政府并非無所不能。因此,政府就不應過多干預,政府的主要職能應該是規定社會運行的整體框架,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

(3)服務型政府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在我國傳統的人治行政中,人情大于法律,行政領導主觀意識強烈,在決策上效率低下,管理腐敗,根本無法在真正意義上為公民服務。尤其在信息化時代,更要注重政務信息查詢,將政府置于法制化的視角下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政府服務的功能。

(4)服務型政府是公民參與的政府。政府服務的對象是公民,公民最了解自己的需求,政府提供服務的出發點也是立足于公民的需求,因此服務型政府應該由公民共同來參與。離開了公民參與,政府往往無法正確提供公共服務,從而造成決策失誤。

二、我國服務型政府構建存在的問題

1.政府職能轉變依然滯后

我國政府職能的轉變并沒有緊隨服務型政府觀念的改變,政府管理越位、錯位、缺位現象使得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服務職能難以實施。我國政府的職能定位很模糊,并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權責明確。此外,服務型政府的核心應在于服務,而我國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依然很薄弱。

2.公共服務總量不足、供給方式尚不完善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是我國在公共服務上的投入比例極低,在供給方式上面也存在明顯不足。在我國公共服務主要由政府提供,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等方面的措施缺乏,很多福利制度設計單一、不合理,無法滿足公民的需求。

3.公共財政體制存在缺陷

我國的公共財政體制在公共服務領域的資金提供方面無法確保。政府、財政和市場的關系沒有理順,各級政府仍在直接間接、有意無意地涉足經營性領域。地方政府的經濟保護嚴重降低了資源配置的效率,而與市場經濟體制配套的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滯后,深化企業改革舉步維艱。

三、深入推進我國服務型政府構建的措施

1.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服務型政府應該有清晰的職能定位,第一是經濟條件的職能,不能一味追求經濟高速發展,而應該重視控制失業率。我國人口基數大,在今后的時期里會迎來人口高峰期,因此要提前做好應對就業壓力的準備。第二是市場監管。對于目前國內市場上存在的許多壟斷的大型企業,應限制壟斷。特別是對近年來興起的電商,要更多地予以監管。第三是社會管理職能,我國近年來頻發的群體性事件從側面反映出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因此,政府要多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使政府管理不到的地方被有效管理起來。

2.增加公共服務供給量,提高服務質量完善供給方式

服務型政府應加大對公共服務供給的投入,在財政投入方面有所傾斜,將財政資源更多地投入到公共服務中。服務型政府應致力于打造“為顧客服務、對顧客負責”的組織文化。在深化醫療改革方面,可以建立全國通用的醫療保險體系,使醫療保險更加便捷,讓醫療保險跟著人走。進行醫藥責任改革,改善醫療信息技術,給公民提供信息和授權。

3.推進公共財政體制改革

政府應及時轉變公共財政供給的思路,對市場中的活動平等對待。在公共支出的安排和使用上盡量一碗水端平,不能只追求片面的利益而應顧全大局。政府公共財政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確保公共的需求,同時建立相應的公共財政支出體系,將公共財政納入制度化的軌道。

[1]李若溪.論服務型政府[J].法制觀點,2014(1). [2]雪豐.建設服務型政府研究[J].學理論,2014 (13).

[3]趙曉虹.淺談服務型政府的構建[J].商情, 2014(5).

[4]于千千,鄒再進,甘開鵬.服務型政府管理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5]靳江好.服務型政府建設[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6]郁建興,徐越倩.服務型政府[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7]王哲明.中國政治文明視域下的服務型政府建設[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4

(作者單位:福州大學)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4.003

猜你喜歡
管理型服務型職能
中小企業管理型財會人才培養策略
職能與功能
實施“三個三”工作法 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現代管理型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探究
現代管理型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探究
構建服務型政府的路徑選擇
服務型數字化校園的構建探討
煙草企業管理型QC小組活動組織與創新研究
對建國以來我軍履行對內職能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