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側開顱治療外傷性顱內多發性血腫的臨床體會

2016-03-17 14:09邱乃錫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7期
關鍵詞:外傷

邱乃錫

【摘要】 目的 探討外傷性顱內多發性血腫外科手術治療的臨床體會。方法 68例外傷性顱內多發性血腫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34例。對照組行分期雙側開顱手術治療, 觀察組行一期雙側開顱手術治療。對比兩組療效和預后。結果 觀察組治療良好率、重度殘疾率、死亡率分別為79.4%、17.6%、2.9%, 對照組分別為47.1%、38.2%、14.7%, 觀察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一期雙側開顱手術方案較分期雙側開顱手術方案治療外傷性顱內多發性血腫的效果更優, 患者預后良好, 致殘致死率低,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顱內血腫;外傷;雙側開顱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005

Clinical experience of bilateral crani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multiple intracranial hematoma QIU Nai-xi. Department of Craniocerebral, Haifeng County Pengpai Memorial Hospital, Shanwei 516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raumatic multiple intracranial hematoma. Methods A total of 68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multiple intracranial hematom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taging bilateral craniotom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one time bilateral craniotomy.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good rate, severe disability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as 79.4%, 17.6% and 2.9%, and they were 47.1%, 38.2% and 14.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showed better curative effec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ifference of Glasgow outcome score (GOS) scores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One time bilateral craniotomy provides better effect in treating traumatic multiple intracranial hematoma than staging bilateral craniotomy. This method shows good prognosis and low mortality, and it is worth promoting and applying.

【Key words】 Intracranial hematoma; Trauma; Bilateral craniotomy

重度顱腦損傷導致顱內出現超過2個不同類型或者部位的血腫即稱之為多發性顱內血腫, 此類患者大多合并嚴重腦部挫裂傷, 病情緊急危重, 具有較高的病死率與致殘率, 預后相對較差[1]。本文探討外傷性顱內多發性血腫外科手術治療的臨床體會?,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本院68例外傷性顱內多發性血腫患者納入本次研究, 患者均有一側開顱手術治療的明確指征, 而另一側存在相對手術的指征。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34例。對照組男20例, 女14例;年齡32~57歲, 平均年齡(40.2±6.9)歲;車禍致傷15例, 高處墜跌傷9例, 跌倒摔傷8例, 外物擊打傷2例。觀察組男19例, 女15例;年齡31~56歲, 平均年齡(39.7±6.8)歲;車禍致傷16例, 高處墜跌傷10例, 跌倒摔傷7例, 外物擊打傷1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致傷原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入組患者均行心電血壓監測、低流量持續吸氧、血氧監測等常規照護, 并給予止血營養神經藥物以及脫水藥物控制顱內壓等對癥支持治療。對照組操作方法:第一次手術治療后患者均接受動態頭顱CT復查, 復查結果表明對側血腫占位明顯或者血腫明顯增大者再采取對側開顱手術方案, 其中19例為單側去骨瓣減壓, 15例為單側/雙側兩次去骨瓣減壓。觀察組行一次性雙側開顱手術治療以徹底清除血腫, 24例為單側去骨瓣減壓, 10例為雙側去骨瓣減壓。

1. 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價標準[2] 觀察兩組治療效果以及GOS評分改善情況, 1分提示患者死亡;2分提示處于植物生存, 患者僅有周期性睜眼(伴隨睡眠)等最小反應;3分提示患者重度殘疾但處于清醒狀態, 日常生活無法自理;4分提示患者輕度殘疾, 但具有生活自理能力;5分提示患者良好恢復, 僅表現少量缺陷。其中手術治療效果評價標準參考GOS預后標準進行分級, 得分為4分和5分者評定為良好, 2分與3分者評定為重度殘疾, 1分為死亡。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Ridi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良好率為79.4%, 重度殘疾率為17.6%, 死亡率為2.9%, 對照組分別為47.1%、38.2%和14.7%, 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治療前GCS和治療后GOS評分改善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前GCS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觀察組GOS評分較對照組有顯著改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急性重度顱腦損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患者病死率以及致殘率較普通顱腦損傷更高, 所以臨床務必及時提供救助治療, 并合理選擇手術方式與介入時機, 這對于控制繼發性損傷、改善患者預后有著極為積極的臨床意義[3]。入院后臨床醫師應對患者病情迅速做出判斷, 并開展強化對癥支持治療, 避免繼發性損傷。臨床針對如下幾種急性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應早期開展手術介入治療:①CT掃查發現顱內幕上與幕下血腫量分別不低于30、10 ml, 且導致腦組織受壓、腦疝危象以及顱內壓力增高者[4];②橫竇與上矢狀竇破裂引發出血或腦中線移位>5 mm者。通過手術介入來改善患者顱內壓力持續增高的癥狀, 扭轉惡性循環狀態, 并在短時間內消除腦疝危象[5]。

本次研究結合患者病情, 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積極放寬對側手術指征, 選擇一期雙側開顱手術方案治療觀察組患者, 表現出一定優越性:觀察組治療良好率為79.4%、重度殘疾率為17.6%、死亡率為2.9%, 對照組分別為47.1%、38.2%和14.7%, 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 且治療后觀察組GOS評分較對照組有顯著改善(P<0.05), 與張學慧等[6]研究一致, 提示一期雙側開顱手術方案較分期雙側開顱手術方案效果更優, 可有效降低顱內壓, 改善患者預后。這主要歸功于:一期雙側開顱手術可以同時或先后清除雙側血腫, 能最快降低顱內壓, 避免對側損傷在動態觀察中引起的腦繼發損傷, 喪失最好的手術時機, 同時行兩側打開骨瓣或先后剪開硬腦膜, 避免了另一側出血增多致先開顱側出現腦膨出及內減壓后功能缺失;避免了頭部位置擺放時膨出腦組織再次受到擠壓損傷;雙側額顳葉均有血腫時, 雙側均可及早去除骨瓣, 充分減壓, 避免了腦組織左右來回移位損傷和腦組織從骨窗疝出的二次損傷。兩邊同時操作, 盡快清除血腫, 緩解腦疝, 防止腦膨出, 終止進行性顱內壓持續增高造成的腦組織損害[7]。

一期雙側開顱徹底清除血腫與廢損腦組織降低顱內壓力, 應根據患者的病情適當選擇開顱的順序, 以減少繼發性損傷。為此, 作者結合臨床經驗總結以下術式指征:①由于外傷性多發性顱內血腫通常伴有著力部位與對沖部位損傷, 同時也存在著剪力性損傷。因此, 術前應充分考慮術中填塞壓力, 以免引起出血。②以下雙側多處顱內血腫患者選擇一次雙側開顱手術指征應適當放寬:a.一側硬膜下血腫, 一側硬膜外血腫;b.若雙側硬膜下血腫體積相差不大, 則可能造成中線偏移不突出, 甚至無偏移, 但顱內壓卻很高;c.雙側額顳葉腦內血腫。此外, 行雙側開顱時, 應遵循以下順序:①一側為硬膜外血腫而對側只有腦挫裂傷并腦內小血腫應先對硬膜外血腫的一側實施開顱手術。②雙側硬膜下血腫傷者應首先對傷情更為嚴重的一側開顱。③一側瞳孔散大并伴腦疝者先開顱。④對于雙側瞳孔散大應選擇傷情更重的一側先開顱;若體位許可則可實施雙側開顱[8]。

綜上所述, 一期雙側開顱手術方案較分期雙側開顱手術方案治療外傷性顱內多發性血腫的效果更優, 患者預后良好, 致殘致死率低, 應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德, 黎亮, 楊俊, 等.手術治療外傷性多發性顱內血腫128例. 陜西醫學雜志, 2013, 42(8):1021-1022.

[2] 張銀善, 馬大程, 趙志英, 等.外傷性多發性顱內血腫的救治分析//2014全國神經損傷大會暨第三屆天壇全國神經創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4:338-341.

[3] 高晶宇.手術治療外傷性多發性顱內血腫臨床分析.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27(11):134-135.

[4] 張雷, 孫傳正, 何永生, 等.雙側開顱不同手術時機與方式治療外傷性多發性顱內血腫的效果分析.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1, 8(2):84-86.

[5] 馬歡.不同雙側開顱手術時間窗治療外傷性多發性顱內血腫的臨床效果比較.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17(6):82-83.

[6] 張學慧, 涂博, 秦振宇, 等.外傷性多發性顱內血腫的臨床診治分析.中國醫學創新, 2013, 28(18):117-118, 119.

[7] 張雷, 于福建, 孫傳正, 等.雙側開顱治療外傷性多發性顱內血腫手術方法對比研究//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第一次學術大會論文集, 2014:62-69.

[8] 祝廣林, 曲良鎖, 吳鐵軍, 等. 外傷性多發性顱內血腫的治療體會. 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3, 10(1):47-48.

[收稿日期:2015-11-12]

猜你喜歡
外傷
中藥內服加熏洗對手外傷術后康復的臨床療效研究
改良外傷大骨瓣手術在重型腦外傷患者治療中的應用
分析右美托咪定在重型顱腦外傷手術麻醉中的腦保護作用
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聯合亞低溫治療對重型顱腦外傷的患者療效、免疫功能及預后的影響
心理護理在急診外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手外傷軟組織損傷應用腹部帶蒂皮瓣修復治療的效果分析
外傷致遲發性脾破裂的臨床法醫鑒定
優質護理在急診外傷患者處置過程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1例嚴重復合性外傷患者的臨床觀察及護理經驗
兒童與成人外傷后腦梗死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