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旅游產品視角的民族音樂旅游探析
——以廣西三江侗族為例

2016-03-18 10:35肖丹丹
歌海 2016年3期
關鍵詞:大歌三江侗族

·楊 迪 肖丹丹

·楊迪肖丹丹

民族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近年許多地區將民族音樂旅游納入旅游項目中,成為旅游的“熱點”。但是各地區的實踐發展參差不齊,民族音樂旅游研究相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民族音樂旅游的良性發展。以廣西三江侗族地區為研究試點,透析三江侗族民族音樂旅游發展的現狀,尋找民族音樂旅游的發展規律,為民族音樂旅游的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及參考策略。

民族音樂;旅游;旅游產品

民族音樂旅游是民族音樂與旅游相結合的產物,是民族音樂文化與旅游經濟共生、互進的新興產業,是文化旅游中新的分支。其作為旅游產業中的“新人”,同時也是音樂行業中的“長者”。毋庸置疑,民族音樂旅游的悄然興起,為該領域的發展,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新與舊、傳承與創新、保護與發展等矛盾點也愈發突出,這些矛盾不能純粹依靠經驗解決,需要在理論的高度上,進行系統的指揮和引導。

因此,本文以旅游產品為視角,通過對三江侗族地區的試點調研,探析民族音樂旅游的發展規律。

一、何為民族音樂旅游

(一)民族音樂

通俗而言,民族音樂是指萌芽、生成、發展、傳承自民間的歌曲或樂曲,是一種極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這是從音樂視角出發看待的民族音樂。然而要清楚民族音樂的內核,還需要更進一步細分民族音樂,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什么是“民族”,斯大林對民族下過一個著名定義:“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方式以及表現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穩定的共同體?!雹佟捕怼矷.V.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94頁?;诖?,學界對“民族”進行廣義與狹義的區分,狹義的民族,即如斯大林所言;廣義的民族指的是處于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各種共同體,如中華民族。由此,民族音樂也就有廣義與狹義的概念界定。當然,這只是對民族音樂基于“民族”層面的解讀,學界對于民族音樂還有其他視角的透析,包括民間音樂、傳統音樂與民族音樂關系的考量、東西方對民族音樂理解的差異等問題,本文理解的民族音樂,是基于狹義的民族概念的范疇,主要描述的是我國少數民族音樂。

中國悠久的歷史,決定了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豐富與悠久,包括民族數量、時間長度、內容的深度與廣度等。學界對于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研究,時間并不長,主要興起于20世紀初,伍國棟教授將其為兩個階段:一,20世紀初至70年代“創建期”,即資料的搜集整理階段;二,80年代初至20世紀末間,即深入研究階段,在這一時期,不僅是民族音樂的集大成時期,亦是該領域學術研究最活躍的時期。其也從依附于“民族民間音樂研究”中獨立,在民族音樂調查、民族音樂志建設、民族音樂文化類型探索、民族音樂歷史等方面,表現出獨立學科的學理特點②伍國棟:《20世紀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的拓展(上)》,載《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第10-19頁。。在研究方法方面,民族音樂研究從“共時”研究到引入“歷史”③李延紅:《民族音樂學的“歷史研究”》,載《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第113-122頁。研究,即從關注當下音樂文化現象和傳統音樂,到以歷史發展的觀點研究音樂的發展,是一種橫向拓展至縱向發展的研究視角,這讓民族音樂本身更為厚重和富含底蘊。

(二)何為民族音樂旅游

音樂旅游作為一個單獨整體的詞匯是近年才出現的,對于由音樂旅游而衍生的民族音樂旅游的理解,多是源自于音樂旅游。李山石從廣義與狹義的角度對音樂旅游進行的闡釋,認為廣義的音樂旅游,是指一切以音樂欣賞為主的旅游均為音樂旅游;狹義的音樂旅游是指當地文化藝術部門或一般企業提供的,通過音樂活動或時間的參與,使音樂愛好者或一般游覽者達到高度的藝術享受或休閑放松的目的。③李山石、劉家明、黃武強:《北京市音樂旅游資源分布規律研究》,載《資源科學》2012年第2期,第381-392頁。李娜認為“以欣賞音樂為主的旅游活動”即是音樂旅游。唐嫚麗通過范疇角度論述,認為音樂旅游是一種旅游產品,因而通常以旅游供給和旅游需求兩個角度,對音樂旅游進行界定。綜上所述,本文的民族音樂是以少數民族音樂藝術、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為平臺,以游客為參與對象,使旅行具有游覽性、欣賞性、休閑性。

毋庸置疑,民族音樂旅游是一種新型的旅游類型,亦是旅游產品,還是文化興旅的一種豐富內核,它存在的價值決定了它發展的廣度與深度,亦是我們發展旅游經濟的初衷和結果導向??梢韵胍?,民族音樂旅游健康持續的發展,在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提升保護民族文化的力度,尤其是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豐富旅游產品類型與內核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逐漸受到政府、旅游體系、社會等關注。

具體言民族音樂,我們耳熟能詳的就包括桂林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桃花源景區的大型歌舞劇《夢幻桃源》、喜馬拉雅歌舞劇《喜瑪拉雅》等。本文所要詳述的便是侗族群體下的廣西三江侗族的民族音樂旅游。

(三)民族音樂旅游產品屬性

民族音樂旅游以民族音樂為核心,使旅游者在游覽過程中獲得不同文化享受的旅游活動。由此,對于民族音樂旅游的研究,實際上亦是旅游產品的研究。民族音樂旅游產品作為多元音樂文化的載體,通過音樂符號的彰顯展示魅力,滿足不同游客對于民族音樂享受的需求,這是民族音樂產品的基本屬性。此外,還包括:

1.民族音樂旅游產品的歷史性。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為當今社會積攢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而民族的繁衍不息為少數民族文化留下了寶貴的物質精神財富,使得民族音樂文化旅游有了扎實的基礎。其中,豐富的精神文明遺產,借助悠久的華夏文化歷史和魅力,使得民族音樂旅游產品更有個性和魅力。

2.民族音樂旅游產品的特殊性。民族音樂旅游不同于其他旅游,產品最終是通過聲音去傳遞,給游客以美的享受,而非視覺、觸覺等其他感官去感受。其次,這一類型的旅游產品是難以評判的,所謂“眾口難調”便是如此,毫無疑問,民族音樂是優秀的歷史文化,但并不意味著能契合游客的旅游價值取向,這是需要一定深度的市場調研。

對民族音樂旅游產品屬性的探討和研究,能夠幫助我們規避盲目效仿、忽視傳統文化、產品開發視角錯誤等問題的出現。

二、三江侗族民族音樂旅游概況

三江侗族自治縣隸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是全國5個侗族自治縣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個,被譽為“世界樓橋之鄉”、“世界木構建筑生態博物館”、“世界民族歌舞之鄉”。

三江縣旅游業起步較早,榮獲“中國最具民俗特色旅游縣”、“全國十佳旅游縣”、“全國文化先進縣”等稱號。三江縣旅游資源豐富,包括程陽八寨景區、丹洲景區、三江大侗寨景區等3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甜水寨、冠小百家宴、石門沖等3A級旅游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包括侗族大歌、侗族花炮節、刺繡、器樂、百家宴、侗族醫藥、侗戲等。其中風雨橋、鼓樓和侗族大歌被當地人稱為“侗族三寶”。

(一)侗族音樂文化環境

用“飯養身,歌養心”來描述侗族人最恰當不過,侗族音樂發展歷史悠久,音樂大致分為北部侗族民歌和南部侗族民歌。南部侗族民歌多有樂器伴奏,常見樂器有琵琶、牛腿琴、侗笛、蘆笙等。而北部侗族民歌則基本不用樂器伴奏,偶爾配合以木葉吹奏。歌曲形式主要分為六種,包括大歌、小歌、廣場歌、敘事歌、酒會歌、攔路歌等,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侗族大歌,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侗族大歌緣起何時,已無從考究,筆者只能在古文獻中探其古影。其中,宋代詩人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詳細描述了侗人集體做客唱歌的情況,反映侗歌在侗人文化和情感交流的地位和作用。侗族大歌的代表性曲目有《嘎戲》《嘎音也》《嘎高勝》等。侗歌不僅具有音樂藝術價值,而且也具有侗族社會結構、思想史、婚姻史、教育史等方面的歷史研究價值,全方位展示侗族發展的歷史軌跡。

不同于侗族大歌這一大集合,廣西三江侗族的音樂有其自身的特色。三江侗族大歌主要流傳于三江縣梅林、福祿、洋溪鄉沿溶江河一代的侗寨和羅城的侗族村寨。大歌曲式結構獨特,每首歌均由“歌頭”、“歌身”和“歌尾”三部分組成。大歌的聲部通常為二聲部。在民間有“雄音”(高聲部)、“雌音”(低聲部)之稱。三江侗族大歌內容豐富,品式多樣,旋律優美動聽,被譽為世界“最美的天籟之音”。三江侗族大歌,筆者主要從音色、題材以及歌腔三個方面具體細分。根據音色,主要分為男聲大歌、女聲大歌、童聲大歌和男女混聲大歌。根據題材,分為鼓樓大歌、聲音大歌、童聲大歌、敘事大歌、禮俗大歌、戲曲、混聲等七種。而歌曲腔更有幾百種,代表作品有《嘎高勝》(高山歌)、《能悶高京》(高山井水歌)、《嘎倫練》(蟬歌)、《嘎依喲》(知了歌)等。由于侗族沒有文字,這些歌曲的傳承,完全依靠“桑嘎”(歌師)口頭教唱。①《侗族大歌》:[EB/OL].http://www.zgfy.org/read.asp?cmsid=428.侗歌被運用于三江旅游項目中,成為三江旅游的吸引點之一。

(二)三江侗族音樂旅游發展現狀

2011年三江縣政府就在其官網中推出“藝術旅游”概念。近日,三江縣縣長吳永春在三江“千年侗寨·夢縈三江”的旅游推介活動中也表示“打造民族風情和生態休閑養生旅游兩大招牌,唱響‘千年侗寨 夢縈三江'旅游品牌”。其中,以侗樂為旅游主題的,便是大型侗族實景風情歌舞劇《坐妹三江》。

《坐妹三江》始創于2011年,由三江侗鄉鳥巢公司投資7000萬元傾力打造,集結桂、湘、黔三?。▍^)侗族歌舞藝術家、侗民俗專家,借助現代高科技舞臺技術,將鼓樓、風雨橋、吊腳樓、侗寨等熟練運用于舞臺布景中,一場劇目包括有侗族大歌、喊姑娘、鬧姑娘、坐姑娘、姑娘節、多耶團圓等六個篇章,期間,經歷了劇目提升改造。新版劇目由序《侗族大歌》、一更《走寨》、二更《情緣》、三更《坐夜》、四更《破曉之喜》等一序四篇章組成,②寧靜:《三江侗族自治縣民族風情旅游開發概況》,[EB/OL].http://news.cnr.cn/special/gb/lz/201406/t20140611_515650200.shtml,2014.全方位展示了侗族日常生活、民風民俗等文化元素,反映侗族文化的源遠流長、豐富絢爛。目前,《坐妹三江》已發展成為三江縣的民族文化旅游招牌,是三江游客不可錯過的精神盛宴。而《坐妹三江》亦成為展示侗民族音樂的最大舞臺。而在游覽過程中,游客也可以在茶館等地方欣賞由當地人即興或精心準備的侗族歌舞。除此之外,侗族音樂也逐漸受到音樂研究者的關注,他們為體驗和探究原汁原味的侗樂而來到此地,成為一支逐漸壯大的以音樂為導向的旅游群體。

(三)三江侗族音樂旅游發展桎梏

在侗族音樂旅游蓬勃發展的同時,我們也無可避免的發現其發展的不穩定因子,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侗樂自身的傳承發展問題,以及侗樂被運用于旅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些因子在不同方面影響著侗族旅游的良性發展,也阻礙侗樂的傳承保護,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考量:

1.侗樂的發展問題。三江侗樂源自于三江侗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反過來說,隨著三江侗族人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侗族音樂也相應有著或好或壞的轉變,究其本源,筆者歸結于兩個方面的原因:經濟、文化。在經濟方面,首先,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三江人民的生產生活開始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量的剩余勞動力背離黃土,進入城市進行打拼。據2011年的數據顯示,三江縣僅有剩余三分之一的勞動力選擇在三江發展,而更多年輕勞動力選擇前往更大城市謀求發展,部分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畢業之后往往也沒有回到家鄉發展,三江也由此失去了一批侗樂的天然傳承者。其次,物質追求遠過于精神追求。經濟發展的要求,使得人們愈發注重經濟效益,滿足經濟需求,而忽視了文化需求,其中遭殃最深的便是侗樂。多位老侗樂藝術家表示,侗樂的難堪之處,便是后繼無人。再則,侗樂不合理變異。侗樂的取材來自于侗族人民的生活習俗等,隨著經濟的發展,侗族人的生活方式開始趨同于漢人的生活,影響了侗樂的原汁原味,甚至在一些旅游活動中,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隨意改變大歌的特征,進而改變侗樂的文化生態環境和內部結構。

在文化交流方面,我們劃分為文化內部交流和文化外部交流。對于文化外部交流問題,外來文化給本地文化本身帶來了更多元化的可能性,但同時,也可能擠占、壓縮,甚至危及“弱勢”文化的生存,侗族音樂的生存發展,就面臨著來自西方音樂、通俗音樂等音樂的“排擠”。很明顯,現代音樂恰迎合于這個時代的“口味”,即便是民族音樂的傳承者,也會不自覺的接受外來音樂,而忽視本土音樂的存在和發展,這是傳統民族音樂與現代音樂無形的較量,傳統民族音樂往往敗下陣來。對于內部文化交流問題,筆者劃分為橫向交流與縱向交流。橫向交流是侗樂各傳承者之間的交流;而縱向交流,即侗樂傳承者的傳承行為。由于侗樂紛繁復雜,各傳承者多是自成一家,發展方向是自由的。在筆者看來,這種“自由”使得侗樂的傳承和發展缺乏相應的邏輯框架和體系,通俗而言,便是缺乏侗族的傳承發展之道。

2.侗樂旅游產品問題。侗族音樂自身的發展也直接影響著侗族旅游產品的發展,如侗樂表演者的侗樂素質、興趣等方面,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不自覺的表現出的侗樂情趣也會影響著游客的觀賞質量;現行侗樂的旅游項目較少,被大家認可且熟知的僅有《坐妹三江》的舞臺表演,缺乏廣度;侗樂旅游質量缺少把關。對于侗樂旅游項目質量問題,這與侗樂本身發展的特點有關,自由而不羈絆,當然,這也并不意味侗樂的發展沒有約束,畢竟傳承好的民族音樂是每個民族音樂傳承者的歷史使命。

三、民族音樂旅游產品開發策略

回歸侗族音樂旅游產品,基于侗族音樂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的思考,筆者以為對其今后的開發主要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考量:一是侗族音樂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二是侗族音樂旅游產品創新。

(一)侗族音樂傳承、保護、創新

保護是傳承的前提保證,創新是傳承的發展目標,侗族音樂只有處在良好的傳承、保護、創新之上,如此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才能夠生生不息,甚至孵化出更厚重的音樂文化遺產。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保護侗族原生態的生產生活環境。侗樂取材自侗族人民的生產生活中,這種生產生活亦不同于漢族人民,若生產生活環境不斷趨同于漢族人民,那么侗族音樂的靈感源泉無異于被侵蝕了,所創造出的音樂也會失去原本的韻味,而流于世俗。

其次,提高侗族人民的文化自覺。侗族人民是侗樂傳承的主要承擔著,他們對于侗族音樂的態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侗樂生存的狀況。侗族人民應正確認識本民族音樂文化的優秀與糟粕,合理吸收外來文化的長處,從而更好的繼承和發展本民族音樂。

再則,提高侗族音樂的研究水平,讓侗族音樂傳承有道可循。任何事物的發展是有自身的衍生規律,只有把握住規律,且遵循規律,才能夠更好地把握事物的發展。侗族音樂一直處于“潛在”的有序中發展,但這種“有序”是主要依托于侗族音樂師個性化的教學,隨著侗樂后備力量的緊缺、樂師的老齡化,這種“有序”也漸漸走向“失序”,由此,對于侗樂傳承之道的訴求也變得較為急切。這也就要求,研究者對于侗樂的研究應更為深刻,教授侗樂的歌師應更為規范化,以期望更多的侗樂傳承者出現。

(二)侗族音樂產品創新

現行的侗樂旅游項目,主要是《坐妹三江》大型舞臺劇,但依照侗族音樂的悠久歷史來看,筆者以為侗族音樂的產品開發大有作為。

首先,創建侗族音樂博物館、音樂主題公園等多形式的音樂旅游項目。博物館具有收藏文物、科學研究和社會教育三大功能,是國內外游客十分神往的旅游勝地和雅俗共賞的高級文化娛樂場所。①唐嫚麗:《音樂旅游開發研究》,中國海洋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主題公園是當代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所孕育出的新的、有特色的吸引物,它們都能夠更好地展示侗族音樂的歷史發展軌跡和藝術特征,其以或靜或動的形式將音樂全方位的展示在博物館內,能夠讓游客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了解侗族音樂文化和歷史,進而理解音樂的生成過程,了解侗族人民的發展軌跡。

其次,合理利用廣西區內藝術類高校的資源和平臺。廣西藝術學院作為我國八大藝術類學院之一,擁有較強的藝術研究和實踐能力,其中音樂類學生經過系統科學的學習,具有一定的音樂理論和實踐水平。對此,我們應將傳統民族音樂帶進課堂,并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合理地帶進民族音樂,從而實現民族音樂的創新,也使得民族地區藝術院校學生在民族音樂傳承、保護方面的責任得到更好的實現。

四、結語

綜上,目前侗族音樂旅游的發展近況,反映出侗族音樂發展面臨的問題,也折射了當下我國少數民族音樂發展的現狀。毋庸置疑,發展民族音樂旅游不僅帶動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加強了民族音樂的保護,更重要的是,其在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中所肩負起的使命和責任,這都要求我們更要慎重地對待民族音樂旅游產品的開發與保護。

楊迪,女,就讀于廣西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學院;肖丹丹,女,侗族,廣西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學院副教授。
本文系廣西藝術學院2015年廣西自治區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基于旅游產品視角的民族音樂旅游探析——以廣西三江侗族為例”(項目編號:201510607141)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大歌三江侗族
它們的家鄉——“三江源”
唱支侗族大歌獻給黨
侗族大歌傳承的結構
——基于從江縣侗族大歌傳承實踐的分析
三江并流
快樂童年——榕江侗族兒童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介紹【民間音樂類】 侗族大歌
侗族建筑博物館——大利村
論侗族自然觀中的生態倫理及其價值
侗族養生防病抗衰老經驗薈萃
廣西民族音畫《八桂大歌》劇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