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2015年《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發文評述

2016-03-19 13:06魏民季巍巍蔡德英崔蒙
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情報學圖書館學學術期刊

魏民 季巍巍 蔡德英 崔蒙

摘要:對《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3—2015年發表的223篇文章按欄目進行分類,擷其精華進行評述。本刊的5個欄目為專題論壇、中醫藥信息研究、圖書館學研究、中醫教育、綜述,分別發表文章18、73、102、20、10篇。前2個欄目以報道中醫藥信息學的學科建設、中醫藥信息標準及信息技術、數據挖掘、文獻分析、醫院信息化及情報研究為主;圖書館學研究報道了資源建設、知識服務、新技術與圖書館服務的融合、古籍研究及書評。通過對本刊發文情況進行總結,揭示中醫藥信息學、圖書館學、情報學領域及相關學科研究理論創新與最新實踐進展。我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領域的發展進入轉型期,我刊應盡快適應數字知識時代,深化圖書情報服務內容。

關鍵詞:《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學術期刊:中醫藥信息學:圖書館學:情報學

中圖分類號:G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707(2016)01-0001-08邁出了實現自己學術理想的新一步。

中醫藥理論源遠流長,中醫藥古籍汗牛充棟,中醫藥信息學方興未艾。在中醫藥信息學應用科學研究領域,主要包括中醫臨床信息學、中藥信息學、中醫藥圖書館學、中醫藥情報學等。我國現有中醫藥類期刊100多種,卻沒有中醫藥圖書情報領域的???。為了填補這一空白,2013年4月,《中國醫學文摘一中醫》從第2期開始更名為《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截至2015年底,共發表文章223篇。為了揭示中醫藥信息學、圖書館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進展,明確本刊報道方向,梳理辦刊思路,我們對本刊的發文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

創刊伊始,本刊未設立欄目。到2015年,通過對來稿的統計,圍繞雜志的報道方向,增加了欄目設置,給作者指明投稿方向的同時,更希望達到不斷提高雜志學術水平和辦刊能力的目標。根據文章內容,我們將2013-2014年發表的文章也按照欄目進行了分類。

1開設專題論壇,探尋學術前沿

設置“專題論壇”欄目,是為了將中醫藥圖書情報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未來發展方向等及時進行報道,使本領域研究者針對新形勢、新變化及圖書情報機構面臨的新使命、新問題進行研究,以推動學科發展。

3年間,“專題論壇”欄目共發表文章18篇,內容涉及中醫藥信息學、對中醫的認識、大數據平臺建設、古籍數字化、健康管理類應用軟件的現狀分析等。以專家的視角,對大數據時代下的中醫進行解讀。崔蒙研究員在《中醫藥信息學在應用科學領域研究進展》中提出,“在中醫藥信息學研究中,應用科學研究是比較活躍的領域,主要包括在中醫臨床信息學、中藥信息學、中醫藥圖書館學、中醫藥情報學等領域中開展的研究”。該文回顧了這4個應用領域的研究進展和取得的成績,認為中醫藥信息的應用科學研究對整個中醫藥信息學學科的發展起到了支撐作用。于彤等在《中醫藥“知識密集型”數據研究思路》中提出,“中醫藥數據主要來源于中醫藥工作者在長期的醫療實踐和科學研究過程中所產生的知識和經驗的系統總結,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中醫藥知識,因此被稱為‘知識密集型數據”。該文分析了中醫藥“知識密集型”數據的內涵和特點,討論了中醫藥“知識密集型”數據處理方法學研究的思路。于彤等還在《論中醫藥語義網的智能應用》中提出,語義網將是一個全球共享的智能信息空間,能實現各種數據資源的互聯互通,支持機器推理、知識發現和智能問答等各種智能應用。該文旨在探討在中醫藥領域中構建語義網基礎設施,并在此基礎上模擬中醫思維的過程,挖掘中醫醫案中的知識,構建中醫臨床智能系統,從而支持中醫科學研究和臨床決策。3篇文章從數據、網絡、應用科學領域對中醫藥信息進行了解讀。

趙東升研究員與范煒瑋博士撰寫的《大數據處理平臺Spark及其生物醫學應用》,指出“隨著生命科學和醫療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生物醫學數據出現了爆炸式增長趨勢,其處理面臨數據量大、維度關系復雜和交互式響應要求高等問題。傳統的數據庫以及Hadoop框架在處理生物醫學大數據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Spark是一個新興的基于內存計算的開源大數據平臺,具有豐富的編程接口、通用的處理框架和多元化的運行模式”。該文介紹了Spark的關鍵技術和特性,以及不同來源生物醫學大數據特點和成功案例,表明Spark在生物醫學大數據處理中的適用性和潛在優勢。這對中醫藥信息領域大數據平臺的研究是很好的借鑒。

程新教授發表《中醫藥古籍數字化若干原則思考》,提出“中醫藥古籍具有學術和歷史文化的雙重價值,數字化是保存、整理和利用中醫藥古籍的有效方法”。近年來,中醫藥發展受到高度重視,而中醫藥古籍數字化卻進入了發展緩慢的瓶頸期,需要進一步深入思考的主要問題即是中醫藥古籍數字化原則問題。他在文中論述了中醫藥古籍數字化應遵從的9個原則: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統一規劃與分步實施、共建共享、標準化、可持續發展、保真、整理、圖文對照、技術服務于內容。

伴隨著移動浪潮的來臨,國內移動醫療第三方應用軟件(APP)如雨后春筍迅猛增長,醫療健康領域正在發生一場跨界革命。張子豪和章紅英教授在《健康管理類應用軟件國內外現狀與前景分析》中,通過分析國內外健康管理類APP的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為未來該類APP的設計提供參考,并對APP的方便性、實用性和安全性等改進提供建議。

2深化中醫藥信息研究,引領學科建設

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進入大數據時代,因為大數據與中醫理念的重合性,使中醫學得到更大的認可,也使中醫藥信息學成為推動中醫藥學繼承和創新發展的動力。本刊“中醫藥信息研究”欄目共發表73篇文章,包涵學科建設、信息標準、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數據挖掘、情報分析與研究、醫院信息化管理6個方向,力求全面展示中醫藥信息研究在各個領域的研究成果。

2.1學科建設

余三紅撰寫《淺論中醫藥信息學》,提出中醫藥信息學的建立是中醫藥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介紹了中醫藥信息學的建立基礎、定義、基本框架及主要研究方向,并對中醫藥信息學的發展提出展望。吳朝暉教授在《知識服務:大數據時代下的中醫藥信息化發展趨勢》一文中,介紹了語義網、云計算、物聯網、跨界服務等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分析了現有中醫藥信息化的現狀,指出了中醫藥信息化工作將從以網格技術、搜索引擎為基礎的信息共享轉向基于云平臺、大數據的跨界中醫藥知識服務的發展趨勢,并例舉了中醫藥知識服務的實踐。

崔蒙研究員在《“大數據”時代與中醫藥“知識密集型”數據》中指出,“大數據”時代,中醫藥學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提出了中醫藥“全數據”“知識密集型”數據的概念和特征,并對這些概念及其作用進行了闡述。提出了中醫藥學在“大數據”時代發展的基本思路,即針對中醫藥數據的特點,基于“大數據”理念,利用“大數據”相應技術和基于本體的中醫藥學語言系統來處理中醫的“全數據”,從中發現和預測中醫藥在防治疾病過程中的隱性關聯知識,將會突破當今中醫藥面臨的科研困境。潘文教授在《大數據時代中醫藥信息的應用》中,通過對大數據背景下中醫藥領域的中醫藥信息進行分析,確定中醫藥信息在中醫藥診療和科研中的作用、在中醫醫療機構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在公共衛生研究機構中的作用,認識到大數據的中醫藥信息在未來中醫藥發展中具有非常大的價值。大數據時代剛剛到來,尤其在中醫藥領域的應用才剛剛起步,要把握住這次機會,讓中醫藥行業迎來崛起的良機。

沈杰等在《中醫藥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中指出,信息化是中醫藥向高效、科學方向發展的必然選擇,通過闡述醫療信息化、資源數字化、學術交流虛擬化,明確信息化于中醫藥發展的意義。為進一步完善中醫藥信息化,針對中醫藥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設性措施,包括強化信息檢索功能、深入規范中醫藥信息標準、加強中醫藥信息學科建設等。

2.2信息標準

賈李蓉等發表的《術語、其他語言與內容資源技術委員會(ISO/TC37)標準研究現狀》調研了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Standardization,ISO)“術語、其他語言與內容資源技術委員會”(ISO/TC37)的研究范圍與組織架構,并對ISO/TC37各分技術委員會的研究內容和研制的具體標準做了介紹,為術語及語言交換標準的研究者們提供參考。田雅娟等在《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體系框架構建研究》中,為規范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的應用及推廣,保證該技術有序、高效、快速地發展,運用文獻研究法、借鑒法、專家咨詢法、問卷調查法等,初步完成了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的1~3級的框架體系構建工作。并提出在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體系構建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及最終解決方案,對于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規范化具有重要意義。李敬華等《論CDISC標準與中醫臨床試驗數據交換標準的開發》,提出在中醫臨床試驗研究中,臨床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交換越來越成為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其流程與數據的標準化為提升中醫臨床試驗水準的重要保障。并探討了臨床數據交換標準協會(CDISC)標準在中醫臨床試驗研究中的應用開發。

2.3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

于彤等在《面向中醫藥文獻的語義關系發現方法研究》中認為,從中醫藥文獻中提取語義關系的方法,能充實中醫藥知識庫系統,提升知識獲取效率,改進知識檢索效果。通過搜集中醫藥文獻并從中找出在一起頻繁出現的詞對,基于中醫藥學語言系統判斷語義關系的性質,再將所發現的語義關系交由領域專家進行檢驗。該方法向中醫藥領域專家提供了從文本中發現語義關系的新穎技術手段。

現代醫學圖書館的一項重要職能是為循證醫學的發展提供實時、可靠的知識服務。近年來,在互聯網上出現了Clinical Evidence、DynaMed、Essential Evidence Plus、MD Consult、UpToDate等一系列網站,它們利用數字圖書館所積累的海量數字資源,面向廣大醫師提供綜合性的知識服務。醫生和患者可以使用這些系統,根據自身需要和所關注的主題選擇合適的知識服務,進而找到現有的最佳證據?;谘C醫學的知識服務平臺在國際上得到了醫學工作者的廣泛歡迎,成為臨床決策中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于彤等在《面向循證醫學的知識服務平臺概述》中,介紹了國際上最流行的知識服務平臺,分析它們的業務功能和技術特點,討論它們在臨床決策中發揮的作用。

成福春等《中醫術語集制定過程中關系的提煉及中醫術語服務平臺構建探討》《SNOMED編碼校驗位算法解析及其對中醫術語編碼的意義》《基于SNOMED術語編碼兩節點之間多路徑算法的實現及其對中醫術語編碼的意義》,謝松等《基于VB與MATLAB混合編程的數據可視化與數據挖掘軟件的研究》,趙立春等《淺析云計算在醫療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保麗娟等《云南民族醫藥文獻元數據方案設計探討》,肖芬芬等《中藥量子信息素材數據庫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從技術角度探討術語編碼、術語服務平臺、元數據方案的建設,以及數據庫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2.4數據挖掘

在海量信息中提取出有用的、系統的信息,為臨床、科研、教學服務,也是中醫藥信息學要實現的目標。

江建忠等《基于數據挖掘的中醫治療缺血性卒中組方用藥分析》《基于PubMed數據庫近十年國外針灸治療偏頭痛文獻計量分析》,康晨等《基于知識發現的催乳方劑及中藥配伍規律挖掘》,雷蕾等《中醫治療失眠處方數據挖掘研究》,崔樹娜等《基于關聯規則挖掘的白細胞減少癥方藥規律分析》,楊陽等《664例崩漏醫案信息挖掘結果與傳統知識比較研究》,基于臨床使用的大量方劑,提取出有效的、常用的治療方案,為臨床醫生提供用藥參考。

另有若干篇是探討中醫理論的文章,如劉景亮等《基于數據挖掘的利水功效中藥藥性與有效成分關聯規律研究》、龔友蘭等《2002-2012年玄參藥學研究文獻計量分析》、許吉等《基于〈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的汗法計量研究》等;關于中醫數據庫建設方面的文章,如聶佳等《巴蜀中醫藥古籍醫案數據挖掘系統構建及應用》、竇學俊等《當代山東中醫經方醫案資源系統建設探討、吳磊等《中醫方劑數據庫文本挖掘數據預處理的嘗試》等,從數據庫建設、數據挖掘、數據應用等多個方面進行探討。

2.5情報分析與研究

情報是指被傳遞的知識或事實,是知識的再激活,是運用一定的媒體(載體),越過空間和時間傳遞給特定用戶,解決科研、生產中的具體問題所需要的特定知識和信息。近年來,我國的情報學研究正日益走向泛化、技術化與多元化。

賀淑萍等在《我國病毒性肝炎發病數和發病率的變化過程及發展趨勢》中指出,近年及未來一個時期,病毒性肝炎的發病數(率)仍處于較高水平,在甲乙類傳染病中位居前列;乙型肝炎的發病數(率)雖然呈現下降趨勢,但仍占病毒性肝炎的相當大比例;丙型肝炎發病數(率)11年里增長了近10倍,近年來增長速度有所減緩;甲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發病數(率)呈逐年下降趨勢;戊型肝炎發病數(率)仍維持在較低水平。我國對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除對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仍需高度關注外,應進一步加強對丙型肝炎的防治。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健康問題追蹤報道,為決策者提供建議。

張逸雯等《陜西省興平市中醫藥傳統知識調查報告》、姜威等《廣西、重慶、陜西三省市基層中醫醫療機構及人員現狀調查與分析》、楊海豐等《湖北省中醫資源與服務綜合評估與思考》對我國中醫藥傳統知識、健康服務、服務機構現狀進行調查分析,認為應滿足現實需求,應對未來發展趨勢,加強中醫藥傳統知識的傳播力度,提高群眾對中醫藥療法的認知度和信任度,完善健康服務,繼續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中醫藥資源建設,健全與創新基層中醫藥人員激勵措施,鼓勵符合要求的人員參加醫師資格考試。移動醫療、突發事件監測和輿情分析是近年來業界研究的重點,也獲得了多項國家基金重點項目的支持。張鋮等發表《腎臟病移動醫療應用軟件建設需求分析》,認為多數患者希望通過APP協助實現自我管理,腎臟病??艫PP在慢性腎臟病患者群體中有較高需求。

近幾年,網絡輿情持續受到關注。趙陽等發表《中醫藥網絡輿情監測的重要性探討》,通過概述歷史上和當代發生的中醫藥領域輿情危機及網絡環境發展新態勢,闡述中醫藥輿情對中醫藥發展的影響,說明認真看待中醫藥網絡輿情安全、化解網絡輿情危機的重要性。以中醫藥立法相關網絡輿情監測為例,顯示出民眾具有利用網絡建言獻策、參與中醫藥事業公共決策的熱情,其專業性和切合實際的訴求是值得中醫藥管理者認真審度和研判的。

2.6醫院信息化管理

醫院信息化管理是大勢所趨,醫院各部門應同步進行信息化建設,包括名醫經驗傳承、電子病歷、藥房及中藥飲片管理等。依托“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及北京市科技計劃重大項目,周霞繼等《基于臨床病歷數據化的名老中醫經驗傳承方法學研究》,形成了一套基于現代化技術開展名老中醫經驗傳承的方法。萬迪《基層醫院中藥飲片質量監管對策研究》、陳佳偉《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在中藥飲片管理中的應用》《醫院藥房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規范化建議》對藥房及中藥飲片的信息化管理進行了探討。

3加強圖書館學研究,助力實踐創新

作為中醫藥領域唯一的圖書情報類期刊,本欄目共發表論文102篇,涉及圖書館領域的各個方面,現從知識服務、數字圖書館、資源建設、古籍研究、文獻研究5個方面進行分析。

3.1知識服務

在數字網絡環境下,中醫藥圖書館正在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積極創新服務模式,信息服務正在向數字化、網絡化、知識化、個性化等方向發展,信息服務方式及模式呈現出參考咨詢網絡化、知識服務學科化、圖書館服務移動化、文獻信息數字化、信息整合服務可視化的發展趨勢。孟凡紅等《中醫藥圖書館信息服務現狀及發展趨勢》從信息服務條件、數字化資源、服務內容、服務方式4個方面概述了中醫藥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現狀并分析了存在的問題。鄭紅月等《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變革探析》,楊軍輝等《淺談圖書館學科服務平臺建設》,尚文玲等《論數字時代中醫藥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營銷策略》,林綠萍《我國圖書館大流通服務研究述評》,周同《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對圖書館基礎服務的影響及應對策略》,李慧芳《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開放科學數據服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圖書館在信息化時代的知識服務。

圖書館嵌入式知識服務主要是指圖書館通過各種途徑和技術手段,將圖書館員以及圖書館各種資源融入到用戶教學環境、學習環境和科研過程,提供全程式知識服務的一種信息服務模式。李楊等《嵌入科研的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實踐與啟示》中提出3點建議,重視學科館員與科研團隊之間的交流,加強對用戶需求的研究;完善學科館員人員隊伍結構,設置學科館員激勵機制;嵌入科研的學科服務開展應該由淺入深,體現服務的增值性。針對知識服務,圖書館人做出了很多有益探討,如朱學梅《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嵌入式用戶教育》,向陳等《論閱讀療法的推廣與普及》,溫麗君《網絡環境下提升高校圖書館的導讀服務》,梁潔敏《把握讀者需求完善醫院圖書館讀者服務》,李麗楠等《高校圖書館服務評鑒:

以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為例》,李春霞《面向用戶個性化閱讀需求的書目推薦服務研究》,針對知識推廣、嵌入式教育、讀者服務等工作進行了探討。

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學科建設的重要陣地,一直被學者們所關注。國內中醫藥院校圖書館之間的合作起步于20世紀初,經過不斷探索和發展,建立了合作組織并逐步壯大、成熟。劉樹春《高校中醫藥圖書信息協作組織的創建及工作探索》論述了國內高校中醫藥圖書館的核心協作組織——圖書信息工作委員會的創建和發展歷程,從組織的構想、初創、探索、發展、壯大,直至實現中醫藥專業學術組織的規范管理。文章回顧總結了從2004年起成功開展的協作與學術交流會議的歷史過程。楊軍輝等《高等醫科大學圖書館的SWOT分析及其創新對策》從圖書館的優勢、劣勢、機遇與威脅等4個角度對圖書館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可持續性發展的創新對策。醫院圖書館是為臨床醫、教、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醫院的信息中心。在知識經濟時代,網絡信息的傳播速度以及形式與載體的多樣性,對醫院圖書館提出了更高要求。張靜薇等《圖書館在綜合性醫院發展中的作用》指出,圖書館館員要改變觀念,與時俱進,不斷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加強服務工作,改變服務方式,積極開展情報調研活動,為臨床醫、教、研更好地服務,使圖書館在醫院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3.2數字圖書館

隨著計算機和數據庫技術的發展,數字圖書館應運而生。數字圖書館具有的資源豐富、使用簡便、網絡共享等特點,使其越來越受到用戶的歡迎??茖W技術的進步迎來了云時代,以分布式處理、并行處理、虛擬化和網絡計算等處理方式為特點的云計算在互聯網上實現,為數字圖書館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楊茜《云計算背景下數字圖書館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解決辦法》通過分析云計算的內涵和當前我國數字圖書館建設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基于云計算背景下相應的解決方法。李永鋼《簡易信息聚合技術在數字圖書館知識服務中的應用研究》從數字圖書館知識服務平臺構建及知識服務模式實現2個方面,對簡易信息聚合技術在數字圖書館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

在數字化時代,圖書館面對新環境的挑戰也是學者們所關注問題。如針對高校圖書館紙本文獻資源建設存在采訪質量不高、文獻利用率低、忽視文獻質量評價等問題,溫麗君《論數字化時代高校圖書館紙本文獻資源建設》提出應當借鑒讀者決策采購模式,加強學科館藏建設,開展文獻資源質量評價,合理配置紙本文獻與電子資源,使高校圖書館紙本文獻資源的建設質量得以提高。陳菁菁在《論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編目工作》一文中以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為例,探索高校圖書館自身變革的方向,以及對編目工作的內容和結構等方面進行創新的必要性,對網絡環境的變化下的高校圖書館編目工作社會化發展新模式的開展繼續研究。彭中云《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應對策略》闡述了在慕課背景下圖書館面臨的挑戰,提出在該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創新舉措。

新媒體具有形式豐富、互動性強、渠道廣泛、覆蓋率高、精準到達、性價比高、推廣方便等特點,被各行各業廣泛應用,同時也給圖書館發展提供了新契機。面對發展迅速、傳播形態日新月異的新媒體,圖書館界應創新服務理念,積極利用新媒體拓展及完善圖書館服務體系,促進圖書館的持續發展。孟凡紅等《圖書館新媒體的應用概況及研究進展》,簡述了新媒體的概念及其種類,重點概述新媒體在國內外圖書館的應用實踐,分析了國內圖書館界有關新媒體應用的學術研究進展,新媒體應用于圖書館使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功能得以拓展,對新媒體在圖書館的應用前景進行了思考與展望。馬桂平等《管理工具在搭建醫院圖書館微信服務平臺中的應用》使用甘特圖、魚骨圖、趨勢圖等管理工具,分析、構想、搭建醫院圖書館微信服務平臺,并分析其中的不足和解決方案,整合提煉泛在圖書館知識創新服務方式。牛玉蘭等《醫院圖書館OA系統管理的應用及對策》對醫院辦公自動化(officeautomation,OA)系統管理程序設計情況,從中總結

出醫院圖書館OA系統建設需注意改進的問題。

3.3資源建設

圖書館擁有豐富的紙質文獻資源和電子出版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圖書館的資源正在向數字化、網絡化、共享化發展。既要重視紙質資源的重要性,又要加大電子資源的收藏比重,并能做到文獻資源的深層次整合。

圖書館館藏是圖書館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是滿足讀者需求的根本保證。徐小濱等《高校圖書館特藏室建設實踐與探討:以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圖書館為例》總結了圖書館特藏室建設實踐經驗。翟文敏《合理構建館藏資源傳承中醫文化》,通過合理構建館藏結構,吸納古代哲學、宗教、科學、技術等文化成分,促進中醫文化的傳播。在互聯網浪潮下,出版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數字化圖書、開放獲取、按需出版以及個人出版將顯現出其特定優勢。陳莉《新型出版模式下的圖書館館藏建設》指出,我國圖書館應根據自身情況建設館藏資源,滿足讀者信息需求。對館藏資源的利用情況進行分析,可全面掌握圖書館館藏建設情況。

為了做好圖書館資源建設工作,杜友桃等從圖書采訪角度進行了研究,《圖書館文獻采訪中讀者薦購工作探討》一文指出,圖書館開展讀者薦購工作,引導讀者參與文獻采訪,是提高館藏文獻針對性、提高圖書館館藏質量的重要手段。陳雪梅等《圖書館建設在高??蒲心芰μ嵘械淖饔门c對策》就圖書資源對科研工作全過程的作用進行了闡述,并提出加強圖書館建設的途徑,使圖書資源工作成為科研不可或缺的幫手。

高校圖書館書庫作為圖書館重要的窗口部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整個圖書館的服務質量。經岷等《高校圖書館開放式書庫管理工作探討》從閱讀環境營造、資源布局調整、讀者文明閱讀行為引導、管理人員業務能力提升等方面入手對提高其管理服務水平進行了探討。周杰《高校圖書館“大流通”服務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認為,“大流通”服務模式集收藏、外借、閱覽、自習于一體,方便了讀者,提高了高校圖書館利用率,但同時也存在著問題。文章結合工作實踐,分析了高校圖書館在“大流通”服務模式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進一步完善“大流通”服務模式的對策。

3.4古籍研究

近些年來,對于抄本中醫藥古籍的文獻價值和歷史文物價值的研究工作有所進步,史寶友等《談抄本中醫藥古籍的欣賞與修復》指出,古籍修復工作者應在加強中醫藥古籍修復工作實踐的同時,重視其美學價值,以充實修復內涵。韓赫宇、史寶友等《論中醫藥院校圖書館古籍修復工作》,從古籍修復角度分析中醫藥院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強調中醫藥古籍修復的理念及其重要意義。對中醫藥古籍修復人員應具備的職業素養和人才隊伍建設作深入思考并提出積極建議。

王琨《明代醫家芮經墓志銘考釋》在墓志銘考釋的基礎上,對芮經遵奉《內經》《難經》之旨,精通脈理,強調八綱辨證,重視脈診等醫學思想進行了闡述。張弦等《地方志中中醫藥文獻信息的價值及利用研究》,以貴州省地方志為例,對其中的中醫藥文獻進行輯錄、分析及整理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貴州地方志中醫藥文獻數據庫。

中醫古籍存世數量巨大,其中不乏珍稀版本,目前主要收藏于中醫專業圖書館。朱毓梅《論館藏中醫古籍的現狀、保護與利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中醫古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充分探討了古籍的保護與利用問題,對古籍進行再生性保護,構建中醫古籍數據管理與共享體系,可在更好保護中醫古籍的基礎之上實現其有效利用。

數字化進程加快,古籍數字化建設卻相對緩慢,李玖蔚在《古籍數字化過程中漢字處理對策研究》中提出,古籍數字化是解決古籍保護與利用之間矛盾的有效手段。文章概述了國內外古籍數字化過程中漢字字庫的研究情況,并以廬陵文化古籍文獻數字化實踐為基礎,從輸入法的選擇、偏僻字的錄入技巧、自造古字等方面,探討了圖書館在古籍數字化過程中面臨的漢字字庫不足問題所采取的應對策略,并提出漢字處理過程中需注意的若干問題,以期對從事古籍數字化的同仁有所啟發和幫助。高晶晶《中醫古籍數字化生僻字的處理》就目前普遍存在缺字的現象,分析了原因并給出了解決方案。

3.5文獻研究

中醫藥知識源遠流長,文獻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全面搜集相關文獻資料,經過歸納整理、分析鑒別,便可以對一定時期內某個學科或專題的研究成果和進展進行系統闡述。

李如輝等《(黃帝內經)的閱讀理論》,李蘭等《〈針灸甲乙經〉為中國現存最早類書初探》,張寶文《簡析(折肱漫錄)“品藥”之特點》,劉虹等《孤本〈性原廣嗣〉與西學之影響》,王英《〈宋氏女科撮要〉版本及學術思想探要》,程茜《〈雷公炮制藥性解〉導讀》,黃輝《〈世醫得效方〉導讀》,付書文、牛亞華的《〈三三醫報〉研究》,李偉霞的《中國古代瘟疫史研究新進展——〈宋代瘟疫的流行與防治〉》評介,杜宇瓊等《基于清代溫病學著作的絡病理論探討》,楊威等《〈新刊圖解素問要旨論〉五運六氣要旨之探討》,弓明燕等《〈皕宋樓藏書志。醫家類〉初探》,陳清蓮《〈在園雜志〉醫事資料整理》,余瀛鰲研究員和李哲等《〈醫林改錯〉方劑歸“經”經絡理論認識及中醫傳承發展的思考》,張曉紅《劉赤選教授(溫病知要)手稿述略》,從醫籍為出發點,提出個人觀點,總結文獻所記載的特點,整理評介資料,對重要學術思想進行闡釋,發表了獨特見解,充分利用了中醫藥文獻。

宋白楊和柳長華教授《〈經效產寶〉考證》,田艷霞《〈醫林一致〉作者考》,楊杏林《〈內經博議〉考》,夏循禮《艾灸起源考證》,王樹鵬等《論〈羅氏會約醫鏡)的版本流傳與學術思想》,從古籍考證及版本角度對書籍進行分析,進一步推動了古代文獻的現代研究步伐。

萬芳《關于民國中醫醫籍研究的思考》,陳婷、胡成湘《民國時期〈北平醫藥月刊〉研究》,畢麗娟等《近代上海中西醫匯通運動的發展及其意義》,吳婭娜等《近代湖南醫籍收藏家唐成之》,魏曉光等《偽滿文獻研究進展》,向陳等《論湖湘醫籍及其研究現狀》,蔡鴻新的《福建省政協文史資料與閩臺中醫藥文化研究》,徐小濱等《20世紀80年代校內印刷本的收集與整理——以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為例》,對民國后中醫藥的發展以及地方中醫藥進行了研究。

4大膽改革教學,加強中醫教育

本欄目共發表文章20篇,對我國目前中醫藥高校教學方法及教材改革等提出建議,探討高校對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關于中醫藥期刊改革及編輯如何在新時期下跟上時代步伐亦有討論。

劉軍鳳等在《中醫藥信息學理論課教學法研究》中提到,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在國內中醫藥院校屬于新開設的專業,中醫藥信息學是其主要專業基礎理論課之一。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中醫藥信息學知識,根據該專業大學二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及特點,從教學內容的組織、多媒體課件的應用、用實際成果闡釋中醫藥信息學理論體系以及該課程的學習方法等方面對中醫藥信息學理論課教學方法進行討論。劉樹春《論中醫藥院校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溫靜等《中醫藥院校圖文信息中心對于優化大學生信息素養的探討》,同樣討論了中醫藥院校培養大學生信息素養的教學方法。

李培碩等《中藥專業知識嵌入文獻檢索課的教學探索與實踐》、陳婷《中醫文獻學基礎課程第二課堂研究與實踐》以理論聯系實踐的方式,來闡述教學方式的改革。李培碩等提出,在給中藥學專業學生講授《中醫藥文獻檢索》課的過程中,嵌入《中藥化學》和《中藥炮制學》中具有代表性的高頻詞,并結合專家選詞,將中藥學專業知識貫穿在文獻檢索課教學、實踐全過程中。這種教學模式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對深入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另一方面提高了文獻檢索課的授課效果,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

另外,在給學生講授古籍時,由于生僻字較多,語言習慣與現代不同,學生理解上容易遇到問題,竇學俊在《中醫古籍電子教材的開發》指出,當前需要進行中醫古籍教材建設,電子教材是推行古籍原著教材的良好形式,認為圖書館是推廣這種教材的理想場所。龍奕文等撰寫《劉炳凡〈傷寒論〉教學錄音資料數字化保存及應用研究》,以現代科學方法保存了劉炳凡《傷寒論》教學的原始錄音材料,并開發成音影圖文四位一體的多媒體教學光盤和網絡教學課件。

黃鑫《論民國時期中醫方劑學教材的成績及問題》、龍全江《高職院校中藥材采收加工技術課程的教材建設與特色》、闞湘苓等《〈中醫內科學〉中英文教材比較研究》從不同側面對教材改革進行探討,如中藥材采收加工技術課程的設置與教材的完善,世界中醫學專業核心課程系列教材《中醫內科學》的編寫等教材與新時期要求相適應,才會助力學生掌握新知識、新技能。

5開展綜述述評,拓寬學術視野

綜述能反映出某一主題的歷史背景、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對重點和熱點領域進行歸納和總結,為研究人員提供豐富的信息,拓寬學術視野,也為今后的研究與實踐指明了方向,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于彤等《中醫藥學語言系統研究綜述》中提到,中醫藥學語言系統(TCMLS)是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聯合全國13家中醫藥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于2002年開始研制的大型術語系統。它是在統一醫學語言系統(UMLS)的基礎上,根據中醫藥領域的語言特點及學科體系特色,采用本體(ontology)的設計理念和方法研制而成。經過10余年的發展,TCMLS的技術體系日趨成熟,相關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和系統化。通過回顧TCMLS的發展歷程,對相關研究文獻進行綜述,分析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方向。李鈺蛟等《靶標網絡與中醫藥研究》中指出,靶標網絡是中醫藥領域研究多靶點、多途徑的重要手段。靶標網絡分析主要用來研究中藥潛在的靶標以及作用機制。并通過對近年文獻的分析,從復雜網絡理論、分子層次、與證結合3個角度進行綜述。

中醫古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防病治病的智慧結晶,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漆勝蘭在文章《2004-2014年中醫古籍數據庫建設研究進展》中,綜合了11年中醫古籍數據庫的發展狀況,提出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研究思路。

邢玉瑞教授《七情學說的發生學研究述評》、于崢等《“肝失疏泄”的現代研究進展》,以及崔蒙教授及高明月撰寫的《(千金方)現代研究進展》,對中醫基礎理論及中醫經典進行了綜述性研究。

另外,申斌等《針刺治療中風后肢體運動功能障礙臨床研究概述》、關秋紅等《中醫藥治療肺癌惡性胸腔積液現狀研究》、崔樹娜等《金雀異黃素免疫藥理作用研究進展》、敖慧等《附子毒性古今認識比較》則是對中醫治療某種疾病或是對某種藥物的作用進行綜述,對臨床具有指導意義。

6小結

通過對3年來《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發表文章的梳理,可以看出,中醫藥信息學、圖書館學及情報學的研究范圍非常廣泛,研究內容非常豐富,研究方法多種多樣,以綜合性、多學科性和學術性體現了各領域的研究水平。2016年,本刊欄目仍保留“專題論壇”“中醫藥信息研究”“圖書館學研究”“綜述”,“中醫教育”改為“教育教學”,力求全面報道中醫藥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作為學術期刊,努力為中醫藥信息學學科建設、圖書情報學研究搭建學術平臺,推動創新發展。在學科理論、教育、實踐和研究不斷創新發展的道路上,我們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愿與學界一道奮發努力,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歡
情報學圖書館學學術期刊
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
專題導語:創新情報學探索
新創辦的學術期刊發展探討
信息時代社會圖書館學的發展趨勢
圖書情報與圖書館的關系探索
“創新與發展:新時代的圖書館與圖書館學”高端論壇暨《大學圖書館學報》2018年編委會在湖南大學舉辦
大數據時代下的情報學思考
卷首語
總局首次開展學術期刊資質審核認定
圖書館學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