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社會工作者專業成長力的培育

2016-03-19 16:30馬震越
大慶社會科學 2016年6期
關鍵詞:社會工作者內涵培育

馬震越,何 健

(西南大學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重慶 400715)

論社會工作者專業成長力的培育

馬震越,何 健

(西南大學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重慶 400715)

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成長是社會工作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題。成長力是關系到社會工作者專業命運與前途的內源性問題,是貫通其專業成長的關鍵。從“形態學”走向“動力學”,把社會工作者專業成長問題的研究深入到社會工作者成長現象的背后,是撬動專業成長的必經之途。為此,需要轉變對社會工作者專業發展的研究路向,關注專業成長力的內涵、培育思路及策略,致力于“成長型社會工作者”的成長。

專業成長力;自我效能感;實踐培育;內涵培育

長期以來,由于很少以動力追究式提問來思考社會工作者的成長問題,必然造成一種膚淺、短視、后繼無力的成長觀。實際上,專業成長不是社會工作者單項專業要素(如專業價值、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的增減和分步行進,而是在發展內力的驅使下各專業要素系統整合的過程,是社會工作者專業自我完善的一種結構性轉變。

一、社會工作者專業成長力的內涵

“成長力”一詞起源于企業研究領域,一般稱為發展力,它包含著一個企業成長的多方面,代表了其發展的現有水平,也蘊含了其發展的未來趨勢與潛力。[1]受此啟發,專業成長力是隱含在社會工作者專業成長過程中的一股核心力量,是推動其持續、正向、快速專業發展的各種力量的合成,是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發展潛能、現有發展優勢和未來發展趨勢的總和。專業成長是社會工作者投入專業情境,接受實踐洗禮和塑造的過程,它是由“人格精神驅動——信息吸納加工——實踐轉化創新——資源、優勢整合——情境適應、干預”等環節構成的連續過程[2]。專業成長力起碼包括五類力量:推動社會工作者專業自我成長的內驅力和精神力——倫理價值力;對專業知識的吸附力和消化力——學習反思力;對知識技能的創造力和整合力——實踐轉化力;對專業優勢和成長資源的提煉力和融匯力——資源整合力;對實踐情境的應變力和干預力——情境因應力。

二、社會工作者專業成長力的培育思路

(一)實踐培育

實踐是社會工作者專業經驗、體驗、智慧的生發之地,是社會工作者棲身其中的教育時空,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成長力就是在實踐中被孕育、滋養起來的。顯然,原有的社會工作者發展路徑雖然可以對社會工作者的認識角度和行動方式造成即刻的改變,卻難以撼動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根基——應對專業問題和實踐情境的穩定傾向。解決實踐問題中積累的鮮活經驗完善著社會工作者的素質結構,而這一結構的完善又提高了社會工作者在未來實踐中的情境理解能力,豐富著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智慧與圖式。因此,對專業成長力的培育必須引導社會工作者到專業實踐中大膽嘗試,進而發現專業自我革新的著力點,努力達到專業發展與實踐情境變動之間的動態平衡,才可能實現拓展社會工作者專業成長潛能的目標。

(二)“內涵”培育

對社會工作者成長而言,“內涵”指社會工作者的核心專業素養,與社會工作者在具體實踐活動中體現出來的具體服務技能相比,“內涵”具有內隱性、基礎性和擴展力,是社會工作者從事一切專業實踐活動的根基。美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CSWE)指出,社會工作者的核心素養培育應包括三個方面:(1)認同專業價值觀,持守統一的倫理標準,并能內化于心;(2)掌握特殊的知識,能系統地學習社會工作知識,包括學科基礎知識、社會政策和本土社會工作經驗等;(3)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有效地開展專業服務,協助服務對象走出困境和發展潛能。修煉“內涵”是鍛造社會工作者專業成長力的主要途徑。

(三)關聯培育[3]

每一種專業成長力的形成都是互相關聯的結果,人格精神力是社會工作者的人格信念與個人發展之間產生的一種作用方式;學習反思力是社會工作者的專業自我與外界專業知識、信息間相互關聯的一種方式;實踐轉化力是社會工作者的專業行動與實踐問題發生關聯的一種方式;資源整合力是社會工作者的專業自我內部關聯的一種方式;情境因應力是社會工作者與整個實踐情境產生作用的一種方式。它們既可能相互催化、相互促進,也可能相互阻礙、相互干擾,進而對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成長產生不同的效應。因此,對社會工作者專業成長力的培育必須立足于這種內在關聯,努力提高其專業成長合力和實踐影響力,為社會工作者未來專業發展儲存能量、蓄積潛力。

三、社會工作者專業成長力的培育方法

(一)貫徹“需求為本”與“效能感提升”雙軌并進的策略

一方面,專業成長力的培育應能協助社會工作者認真規劃成長道路,調整人格塑造、專業學習和實踐探索的方向和主題,促使社會工作者應對實踐情境的過程和方式向所期待的專業風格上逐漸轉型,社會工作者就可能以此為核心將自己的各項成長力(即人格精神力、學習反思力、實踐轉化力等)的培育聯系起來。另一方面,由于在某些關鍵的專業事件中的成功能催生出自我效能感,會使社會工作者產生明確的專業期待和強烈的責任心,并滿懷信心地幫助每個服務對象得到良好發展。因此專業成長力的培育應能使社會工作者在細微枝節上體察到自己的專業進步,感悟到職業成長的真實效應。這兩個方面是“主線”與“輔線”的關系,用主線從宏觀規劃(立足成長需求)上來統籌社會工作者專業成長的全局,用輔線從微觀心理(效能感提升)上來確保其專業成長的持續性,二者相互支撐,雙軌并進,社會工作者專業成長力的發展勢頭才能更趨強勁。

(二)堅持在實踐中反思的培育方法

為改變社會工作者的專業認識,必須讓社會工作者投身于實踐情境,這是專業成長力培育的“生活化”路徑。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傾向必須經過不斷的實踐摸索,借由與實踐情境的密切接觸來點滴改變,逐漸提高應對新問題、新情境的成功概率。在實踐生活中,社會工作者專業成長力的“經驗”和“練就”是融為一體的,他不能通過別人的“告知”而認識,必須經由“服務學習”和“做中學”來實現。

(三)加強社會工作者核心素養修煉

核心素養實質上是一種社會工作者在任何專業實踐活動都會體現出的基本能力,它是社會工作者順利開展專業實踐活動的前提和基礎。要強化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內涵”,還應加強對核心專業能力的專項訓練。如,可以通過參加“同理心訓練”等提高人際溝通力,通過參與“社工案例大賽”“項目設計大賽”和各類實務工作坊等提高規劃設計力,通過大量閱讀(他人)服務計劃書、過程記錄和結案總結報告等提升經驗反思力。同時應注意到,單純的專項訓練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具體的社會工作實踐中整合成專業優勢才能成為社會工作者的現實成長力。

[1]李柏洲,孫立梅.論企業成長力與企業競爭力的相互關系[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11):127.

[2]龍寶新.專業成長力:教師專業成長研究的新視角[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2,(04):76.

[3]龍寶新.論教師專業成長力的培育路徑[J].基礎教育,2013,(03):69-70.

〔責任編輯:宋洪德〕

G720

A

1002-2341(2016)06-0088-02

2016-10-31

重慶市教委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社會工作人才‘專業倫理’體驗教育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62012

馬震越(1981-),男,湖北襄陽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社會工作教育、農村社會工作、社區社會工作研究。

猜你喜歡
社會工作者內涵培育
活出精致內涵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工作條件、家庭支持與職業發展:中國社會工作者離職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會工作者職業認同與組織認同對職業流動影響的研究——基于對廣州市社會工作者的調查
挖掘習題的內涵
論我國人口促進社會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要準確理解“終身追責”的豐富內涵
此“社工”非彼“社工”——對社區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