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入手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

2016-03-21 06:08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實驗小學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6年12期
關鍵詞:數學知識小學生數學

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實驗小學 周 麗

從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入手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

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實驗小學 周 麗

在小學中,語數外三門課程占領著學生學習的主要比例。小學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課程,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覺得晦澀難懂。數學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以及數學解題能力。

教學 邏輯思維能 小學數學 培養 習慣

數學是小學的主要課程之一。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以應試為主,教學對學生的解題能力要求較高。然而,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往往與學生本身的邏輯思維能力有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教學時應轉變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本文分析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其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主動性有較大影響,對小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知識有一定的制約性。由于數學課程較為抽象,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學習難度較大。小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便于學生在課堂上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的學習潛力得到一定激發,使其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斷加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前應針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制定相關的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數學中的幾種邏輯思維

1.邏輯思維中的演繹與歸納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是演繹與歸納法。演繹與歸納法一般指對數學中的特殊數字規律進行研究與觀察,從而對此特殊數字進行歸類合理學習。歸類分理出的數學知識是小學數學學習知識中的一些數學法則及運算定律。由此可知,小學數學教學可以注重演繹與歸納法的運用。

2.邏輯思維中的分類與比較法

分類法在小學數學運用的比較廣泛,一般指學習者先對數學知識添加自己的見解,再對數學知識進行分類,從而便于學生學習相同類型的數學知識。比較法是對不同數學知識學習時的相同點以及不同點進行相互比較,便于學習者學習數學知識以及區別數學知識。分類與比較法會在整個數學教學中進行運用。

3.邏輯思維中的綜合與分析法

邏輯思維中的綜合與分析法主要指對學習中的數學知識進行整合,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具有整體性的了解,使學生明確數學知識的本質?;蛘呤?,學生將數學知識獨立出來的部分進行獨立,對獨立的部分進行學習,明確數學知識的本質。

例如,教師教授學生學習數字相關知識時,可以運用綜合與分析法對學生進行教授。學習數字6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拿出6個小球,3個小盒子,告訴學生需將4個小球放置3個小盒子里的具體方法。此時,學生需要對放置的方法進行綜合分析,教師要慢慢引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使其得出具體的小球放置方法。

4.概括與抽象法

學習同一類型的數學知識時,學生可以運用概括與抽象法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學習,以此加快學生的學習進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概括與抽象法一般指對數學知識進行有效概括,去除多余的知識,在難以理解的知識中找出數學知識的本質,運用形象的方法進行記憶與學習。

例如,學生做題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對學生概括乘法運算的具體運算法則,用形象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法則講解,使學生做題不只依靠記憶,更能運用邏輯思維能力。

三、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具體策略

1.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般情況下,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是在學校課堂中完成的。因此,教師主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應將課堂的重心放置在學生身上,運用學生常見的生活情境在課堂構建情境教學的方式。但是,教師在構建相關的情境教學方式時應以學生日常情境為基礎進行構建,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適合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便于教師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引導,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被激發出來。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時,應讓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應在學生學習時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數學水平、性別、性格等進行互補分組,使學生不僅能夠互補知識,還能互補性格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發展。教師可以將先進的科技引入到課堂中,以此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制定相關的多媒體教學方案。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屏幕中,對學生進行相關數學知識講解。

例如,教師可以先在多媒體中展示烏龜與兔子賽跑,將學生的目光轉向屏幕。之后對學生提出問題“烏龜與兔子在圖中的位置距離起點多遠”。學生回答2米、3厘米等。此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分組討論得到具體答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講解與距離相關的單位,從而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中不斷被激發引導出來。

2.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中,一些學生與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距離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主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便在課堂中順利開展教學活動。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較為良好,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非常必要。

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以學生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與溝通,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友好和關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學會運用學生的語言與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上易于接受教師教授的數學知識。教師要對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給予關注,以便了解學生,從而針對性地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教師可以先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再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制定教學方案,之后進行教學。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喜愛的動畫片教授學生長方體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對學生講解長方體知識,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播放一個小短片,要求學生在多媒體中找出長方體。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制作長方體,從而使學生的大腦快速運作,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培養。

四、結束語

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生有效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應在具體的教學中牢牢把握好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從真正意義上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較為迅速有效。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1]樊有孝.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5

[2]莊榮木.淺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5

[3]閆學峰.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5

[4]左桂花.小字數字教字中因材施教的幾點做法[J].求知導刊,2015

ISSN2095-6711/Z01-2016-12-0128

猜你喜歡
數學知識小學生數學
節拍器上的數學知識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讓學生在生活中探索數學知識
我是小學生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錯在哪里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