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發現過云樓秘藏盛康尺牘

2016-03-22 06:01張之望張嵋珥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6年2期
關鍵詞:海鹽招商局海寧

張之望+張嵋珥

弁言

蘇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命楚國叛將伍子胥建闔閭城,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了。春秋時期,這里是吳國的都城,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稱蘇州,沿用至今。蘇州既有園林之美,又有山水之勝,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加之文人墨客題詠吟唱,更令蘇州成為“人間天堂”。蘇州園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蘇州眾多園林中,其中留園、拙政園最為著名,并與頤和園、避暑山莊一起被合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過云樓主人顧文彬的《過云樓日記》中有兩處寫到介紹盛康買下留園的經過?!肮饩w二年中記載:四月初一日午后,旭人來,偕往劉園遍游。內外兩園,古木參天,奇峰拔地,真吳中第一名園,惜失修已久,將來修葺約在萬金以外。香嚴亦來,遂復之遍游一次,歸已抵暮?!薄拔逶鲁跻蝗沼酁榻榻B,以臥云所購劉園售與旭人,議價五千六百五十金?!?/p>

我們發現過云樓至今仍秘藏這位留園主人盛康的尺牘,但這是他隨手寫在一張普通白箋上的。我們對盛康(盛宣懷父親)的書法并不熟悉,但慶幸的是過云樓后人將盛康寫在白箋上的尺牘和吳大澂、俞樾、吳云等非常容易鑒別出真偽的尺牘裝裱在一起了。這種民國時的原裝老裱冊子就如同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考古學上的“層位學”依據,在這裝裱成冊的同一“層位”上的尺牘,當然擁有著相近的“文化信息堆積”。在確認其為真跡的基礎上,我們開展了進一步的研究工作。

一、盛康致沈旭初尺牘原文及釋讀

尺牘原文為:

寅生仁兄大人閣下:頃奉惠示,誦悉,官局輪船赴津,是否不取川資?弟處內未彌悉。小兒杏蓀,聞已起身赴津。此種事到招商局一詢便知,斷不相欺也。肅復,敬請臺安。

弟康頓首

二十九日

尺牘譯文為:

尊敬的沈旭初兄弟大人:剛剛接到并拜讀了您的書信,知道了你的意圖,想搭乘招商局的客輪去天津因公辦事,問我是否能給予免費搭乘。我現在退休在家,只管家庭內部事務,對招商局事務不是太熟悉。且我兒子盛宣懷最近又沒回家和我待在一起。聽說他已起身到天津去了,我沒辦法來問他,這事可能幫不上你的忙。

這種事還是你自己到招商局去問一下吧,他們會告訴你有關規定的,我不能直接干涉他們招商局內部事物,絕不是欺騙你。恭敬地答復您并問候您大安

老弟盛康向您叩拜,二十九日

二、盛氏家族的成功與常州“公羊學”派

(一)盛家三代“實業救國”

在清代嘉慶、道光、咸豐年間,常州盛氏的門風大振。先是盛宣懷的祖父盛隆于嘉慶庚午年中舉,當上了浙江海寧知州。接著他的父親盛康于庚子(1840年)中舉,進而在甲辰(1844年)考中進士,獲得了封建社會的最高學歷,當上了湖北武昌鹽法道(分管食鹽產、運、銷的副省長),成了地方實力派。

盛康任職湖北,對于盛家來說最直接的影響是,這期間李鴻章正奉命攻打太平天國,盛康參與操辦后勤軍務,甚得贊賞,這就為后來他的兒子盛宣懷進入李鴻章的幕府打下了“伏筆”,也為這個家族后來的振興做好了最重要的人事鋪墊。

舉人出身的盛隆,又曾任浙江安吉、長江、山陰等縣知縣長達30年之久,清廉勤干,甚有政績。

盛康(1814—1902年),字勗,號旭人,晚號留園主人,還曾任銅陵令,廬州府、寧國府知府,1967年丁憂后改官浙江杭嘉湖兵備道按察使,又改任臬臺后退休。

盛宣懷(1844—1916年),字杏蓀、幼勖、杏生,別署愚齋、晚年自號止叟。清末官員、秀才出身,洋務派代表人物,著名政治家、企業家,被譽為“中國實業之父”。盛宣懷創造了十一項“中國第一”:第一個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個電報局、第一個內河小火輪公司,第一家銀行(中國招商銀行)、第一條鐵路(京漢鐵路)、第一家鋼鐵企業、第一所高等師范(交通大學前身)、第一家鋼鐵企業、第一座公共圖書館、第一所近代大學(天津大學),創辦了中國紅十字會。

盛隆、盛康、盛宣懷走的是“實業救國”的“洋務”路徑,在晚清獲得了空前成功。一般學者寫的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的《盛宣懷傳》、幾百萬字的《洋務運動史》均津津樂道地告訴讀者,盛氏這個當年的“全國首富”擁有多少資產、當過怎樣的高官、和光緒帝及慈禧太后講過什么話。如果當今的權威史書僅能在這個層面上向人們詮釋盛氏“實業救國”之舉,那是令人沮喪的!介紹盛氏“洋務運動”各種史料較多,無需我們贅述。我們想要講的則是盛氏家族為什么會走上“實業救國”的道路。盛氏三代在那急劇變化的時代里,反對恪守教條,專注制藝,成為了經世派是有其思想淵源的!他們的這種專注務實改革的思想道源于常州“公羊學”派學說。

(二)常州“公羊學”的成與敗

史稱莊存與為并世通儒。莊存與,字方耕,號養恬。乾隆十年(1745年)中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授編修,后遷內閣學士,官至禮部左侍郎入值南書房及上書房近二十余年。

莊存與是清代文化學術界的牛人,是清代第一個系統研究今文《公羊春秋》的經學家,他開創了清中葉以后成為顯學的常州學派。常州“公羊學”以莊存與所著《春秋正辭》為標志,來源于西漢董仲舒、東漢何休的“公羊學”專力發揮《春秋》的“微言大義”。

該派以“尊王攘夷”為著眼點來闡釋《春秋》文理,強調《公羊春秋》學說必須以“張三世通三統之義經貫之”,十分重視闡釋“公羊學”以“三世”為中心的變易理論。這種觀點和方法,試圖“復三代之治”,挽救這即將傾危的封建古廈,預示了一種全新的地方、先進的“通經致用”的思想意識。

常州“公羊學”派,后來形成了“改制”“洋務”兩大路徑,對當時及后世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梢院敛豢鋸埖卣f,擊垮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第一聲春雷響源自于常州“公羊學”?!把诿{晚清百年來之風氣,而震蕩搖撼之?!?/p>

龔自珍辭官離京途中,曾對自己的一生作了回顧和總結,寫出了“端門受命有云礽,一脈微言我敬承。宿草敢祧劉禮部,東南絕學在毘陵(常州)”。龔自珍以“東南絕學”來盛贊常州“公羊學”派是一語中的。在“改制”(政治領域)的路徑上,由龔自珍接常州“公羊學”衣缽,將“三世說”改鑄,將“據亂”“升平”“太平”三世改為“治世”“衰世”“亂世”新三世說。繼而康有為、梁啟超更是依托常州“公羊學”改制之義以提倡維新變法,但這在政治領域卻落得了失敗。

在“洋務”(經濟領域)的道路上,魏源受常州“公羊學”注重求實致用影響,編輯的《皇朝經世文編》,收錄道、咸、同、光四朝學者與官吏的經世文論,所錄文章內容逐漸延伸到洋務之學。主張學習西方之技,映射出強烈的現實性和工具性。后來又影響了盛隆、盛康父子的思想,留心世務。盛隆認為“作文務求根底,為有體有用之學”,盛康主張“為學不騖章句,必蘄于致用”。他們常勉子女從事有用之學。盛康耗費數十年心血,輯《皇朝經世文續編》120卷。盛隆、盛康的思想最后延續到盛宣懷身上發揮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本質上是常州“公羊學”派學說在經濟領域取得的成功。

三、沈錫華家族業績及與盛氏家族的瓜葛

(一)沈氏三杰“將門虎子”

沈能虎,字子梅,號懷罩、軼儕,浙江海鹽人。曾從李鴻章攻捻軍,官直隸通永道。1886年李鴻章札委其為招商局會辦。

沈玉麒(1838—1919年),字旭初,室名味似齋,別署味是齋主人,浙江(海鹽)人,沈能虎兄。玉麒科名似最多為廩生一級,清名人與科考等資料多未見載。盛康札上款人寅生,應為玉麒號,為楊同甫《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著錄。曾入李鴻章幕,后任江蘇候補道、電報局總辦等職。

沈錫華(1808—1878年),字問梅,浙江海寧人,吏員。沈能虎、沈玉麒父。清咸豐七年(1857年)到蘇州吳縣擔任光福巡檢司,光福地勢偏僻,匪盜出沒,百姓困苦。沈錫華到任后“革除規費、約束吏役”,深入基層,安心守責,贏得“頌聲四起”。咸豐九年(1859年)秋,震澤縣發生鄉民抗糧事件,民眾集聚,“環伺城外,銜接十數里”,隨時會發生大規模流血事件。當時江蘇巡撫派沈錫華前去處置。沈錫華去即令撤走彈壓士兵,大聲與民眾對話,老百姓覺得他體貼百姓,齊呼“明白清官”。經調解,化險為夷。沈錫華的出身才干和廉潔品德,得到兩江總督曾國藩、江蘇巡撫李鴻章的賞識,兩人同時以“守潔才優,司勤耐苦”保奏舉薦,咸豐十一年(1861年)沈錫華正式擔任吳縣知縣,兼任長洲縣知縣,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調任吳江縣知縣。沈錫華認為“官勤則民逸,官苦則民樂”。在沈卸任離職時,吳江百姓“攀附如歸,父老多泣下者”。離任后的沈錫華并沒有回老家,而是寓居古城蘇州。沈錫華僅僅是個七品芝麻官,他清潔廉政、惠澤百姓的政績,贏得了后人的尊敬,被修志者視為“名宦”,載入《清史列傳》。

沈氏家族與潘遵祁(潘祖蔭族叔)、馮桂芬、俞樾、吳大澂、李善蘭、周閑、余覺、費念慈等多有交往,俞樾《春在堂楹聯存錄》中有沈氏的多幅楹聯,反映了沈氏家族的地位。

光緒年間,蘇州滄浪亭“面水軒”的匾額為沈錫華題寫,沈玉麒又題寫了明道堂的楹聯“律呂調陽,四野桑麻歌樂利;明良熙績,中天日月煥文章”。

(二)沈、盛二家的多重交集

沈錫華在滄浪亭寫的“面水軒”匾額,配的是狀元洪鈞題的“面水軒”聯:“徒倚水云鄉,拜長史新詞,猶為羈臣留勝跡;品評風月價,吟廬陵舊什,恍聞孺子發清歌?!边@位風流倜儻的洪狀元聯是講,北宋詩人蘇舜欽遭貶至此,筑了滄浪亭,歐陽修還為此作了《滄浪亭》長詩。這種大文人隱居勝地,掛的居然是沈錫華寫的匾,可見沈在蘇州的地位非同一般。我們還在滄浪亭找到了沈玉麒寫的對聯,更驗證我們前面的判斷正確。

盛康尺牘上款把沈玉麒稱寅生兄,我們找遍十多名清末名流給沈寫的信及查調了許多資料,未見有人稱沈為寅生。后來楊同甫的索引才將沈與寅生對上了號,故我們認為這是密友之間的昵稱。也和沈錫華,字問梅,有人懷疑和沈剛到蘇州就派往光福梅海鄧尉工作有關一樣,疑是在特定地域和人際圈中產生的生僻“字”“號”,考證不易!

沈玉麒不只是有這種家庭地位以及與盛家有過密交往,事實上他由江蘇候補道,后來做到電報局會辦,也是電報局老板盛宣懷的助手。

沈氏父子隨李鴻章攻克蘇州后,李當即舉薦沈錫華為吳縣知縣。而沈旭初從江蘇候補道仍居李鴻章幕,是李手下得力謀士。應該說沈家和盛家都是李手下的同僚。

更可靠的證據是,我們看到在夏東元著《盛宣懷傳》中,上海圖書館留下了十多封沈能虎和盛宣懷的通信。

1873年招商局形成了唐廷樞、盛宣懷等四人組成了領導班子。在任命之前,與盛宣懷交好、在李鴻章身邊工作的沈能虎就致函盛宣懷:“頃見唐會廩,請執事會辦漕運,以匡云翁之不逮,爵相旁批,漕運、攔載及一切規畫事宜均會同商辦,云云,只此兩語。全權在握……”這信講盛進招商局雖是唐廷樞提名,但負責漕運、攬載及招商局的一切“規畫事宜”的實權(“只此二語,全權在握”)是他和朱其昂推薦的。

1878年盛曾對能虎抱怨說:“職道在局除卻為難之事,絕未一語會商,局內視為無足輕重之人?!?/p>

1884年,徐潤、唐廷樞先后離開招商局,1885年盛欣然受命任輪船招商局督辦,但又新派了與盛不和的馬建忠為總辦!

1888年致沈能虎函,說李鴻章信任馬建忠,“似己不放心敝處”?!懊际鍛椌烊蘸靡蝗?,局務意在責成一人。弟亦將若贅疣,昨從三年期滿廩辭,請另派督辦?!?/p>

1891致會辦親信沈能虎函:“眉叔屢言兄與諸君不能商籌公事?!币蚋恼秉c,團結局員,以便取馬建忠之位而代之。不日馬建忠離局,盛馬斗爭以盛勝利結局,沈能虎升上總辦。

又函告沈子梅:“馬建忠離局以后,撤馬親信王子平、沈卓峰、周錫之等人?!庇峙R說:“招商局不及從前,搭客尤吃虧,皆無稽之談?!?/p>

綜上信息,這些尺牘當寫在1888年至1891年間,理由為:(1)此時盛康已退休后在蘇修建留園。(2)盛宣懷已做督辦有實權。(3)未答應玉麒的原因是馬建中仍掌實權,招商局內部斗爭激烈。(4)1891年則馬走,能虎已掌實權,玉麒要搭趟“順風船”恐無需麻煩盛康矣。

四、余樾《春在堂楹聯存錄》留下的秘密

(一)清末蘇州地區是否真有兩個沈錫華

最近在中國楹聯論壇上看到了有學者花了很大功夫對俞樾《春在堂楹聯存錄》著作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點校,并準備出版發行,精神可嘉。

在《春在堂楹聯存錄》中留有俞曲園1904年為沈錫華寫的挽聯:“七秩甫稱觴,洛社春深,有子津門旋宦轍;十年重感舊,吳江楓冷,煩君雪港訪遺書?!?/p>

又見俞樾注錄:“沈問梅贈君挽聯,君行年七十,其次公子梅觀察自津門馳歸,甫舉壽觴,即捐賓館。君宰吳江時余托其購求雪港沈氏《昭代叢書》。故其卒也,書此挽之。久不存稿,而長公旭初觀察尚能誦之,因補錄焉?!?/p>

中國楹聯論壇上學者對此俞樾楹聯的點校為:

1.據《清代人物大事紀年》載,“明白清官”沈錫華1878年卒,而此《春在堂楹聯存錄》中俞樾寫沈錫華挽聯是1904年,故那個“明白清官”沈錫華非旭初、子梅之父。

2.“明白清官”沈錫華是海寧人。旭初、子梅父沈錫華為海鹽人,依據為海鹽朱彭壽《安樂康平室隨筆》上記載:“己未(1919年)12月,(朱彭壽)挽世丈沈旭初觀察玉麒聯:“偕先子為總交,忍憶吳門談舊誼;與令兄皆公輔器,又驚魯殿隕靈光。(公之弟子梅觀察能虎,亦以賢名,時已先卒),故有兩個沈錫華。

3.俞樾稱旭初,子梅父為“贈君”,是說這個沈錫華沒有官職(或官職較低),由于子孫的原因而獲得封贈(或獲得較高的封贈)。比如梁章鉅的父親沒有做官,但是梁章鉅官至巡撫,于是其父就獲得了二品銜的“資政大夫”封贈。

中國楹聯論壇上學者點校出了俞樾《春在堂楹聯存錄》中俞樾寫沈錫華挽聯的時間、此沈錫華籍貫為海鹽,非“明白清官”沈錫華海寧籍貫,及此沈官職僅為“贈君”與“明華清官”知縣不同,從這三個維度考證出蘇州晚清有兩個沈錫華。言詞確鑿,如確成立,可足以推倒江浙一帶對沈氏家族的史載,令我們大吃一驚。出于對蘇州地區先賢的敬仰,我們對中國楹聯論壇的點校進行了深入研究,得出與中國楹聯論壇點校相反結論。

(二)對沈錫華生卒、籍貫、官職的考證

1.挽聯寫作時間問題

中國楹聯論壇點校出俞樾寫沈挽聯確為1904年,沈旭初父沈錫華的確又為1878年去世,但并不可據此得出有兩個沈錫華。因為我們看俞樾在《春在堂楹聯存錄》中有注錄:“故其卒也,書此挽之。久不存稿,其長公子旭初觀察尚能誦之,因補錄焉?!?/p>

俞樾的確是1904年寫下此沈挽聯,但不能憑此講此沈錫華1904年去世,因為這是為出版《春在堂楹聯存錄》補錄此挽聯。1904年是此挽聯補錄的時間,并且注錄講了是據其長公子旭初誦之補錄的。

2.沈錫華的籍貫問題

《清風廉影:海寧歷史人物廉潔故事》(海寧市紀委編,中國方正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一書中講“明白清官”沈錫華為海寧人。清光緒《吳江縣續志·職官》、清宣統《江蘇省通志稿·人物志·名官》、民國時期《吳縣志·職官》中均記載沈錫華是浙江海寧人。又《海寧州志稿》卷廿七“選舉表”中有沈錫華從業簡介,但可惜又未涉及其子女等家庭背景。

而沈玉麒,浙江海鹽人,曾入李鴻章幕,后任江蘇候補道,電報局總辦。沈能虎,曾從李鴻章攻捻軍,官直隸通永道,后任上海輪船招商局會辦、總辦。這兄弟倆的海鹽籍貫在許多資料上的記載是清楚的。

最近又看到《瓶山書社》藏的海鹽同治進士朱丙壽寫給沈旭初的信札,透露了一個重要歷史信息:1863年沈旭初隨李鴻章收復蘇州,恰在此時,太平軍海鹽守將李文楚向清表達了愿意降清的愿望,于是李鴻章想到了家在海鹽的沈旭初,派沈回老家和李文楚聯系,促其盡早降清。而沈旭初也不辱使命,在朱丙壽幫助下,順利完成了任務。朱丙壽,為清末海鹽首富,而從書信稱呼來看,朱和沈還是親家,從這些證據看,沈旭初是應為海鹽籍貫。

朱丙壽,字笙鹿,號少虞,曾任戶部主事,廣東潮州府知府。在海鹽縣城內建宅朱園(現海鹽賓館址)。

而中國楹聯論壇上更以據朱丙壽弟海鹽名士朱彭壽的《安樂康平室隨筆》記載,己未(1919年)月,(朱彭壽)挽世丈沈旭初觀察玉麒聯:“偕先子為總角交,忍憶吳門舊誼。與令兄皆公輔器,又驚魯殿隕靈光?!睘橐罁?,講沈旭初和朱彭年之父小時候在老家海鹽曾一起玩,后來又到蘇州結下舊誼為證,沈當為海鹽籍貫無疑。

以朱彭年寫的沈旭初挽聯證沈為海鹽籍貫能成立嗎?和朱之父幼年曾在海鹽玩,當然可能就是海鹽當地人,還有可能是在海鹽附近人,但有親戚關系,自幼一起玩過。我們看了挽聯,后又看到朱丙壽給沈的信上稱謂為“世兄親家”,就明白了他們兩家是世交親戚關系,可能朱之父幼時和沈旭初一起玩過而已,并不能以此為證其籍貫為海鹽。

那問題是沈錫華、旭初、能虎究竟是海寧人,還是海鹽人呢,為什么記載會有出入呢?后據查考海寧歷史沿革得知,海寧曾屬海鹽縣,三國吳皇二年(223)為海寧建縣之始,唐武德七年海寧縣并入錢塘縣,明洪武二年(1369)又改為海寧縣。所以歷史上海鹽和海寧地名有交織,恐極易引起誤會。

那到底沈氏三杰的籍貫是現在的海寧還是海鹽呢?好像直接史料上很難得到答案,幾個旁證史料(他親友上級領導講過的旁證)又互相矛盾,好像要成為一個永遠的謎。

史料上記得不清,朋友、親戚、領導講的互相矛盾!萬般無奈之下,我們突發奇想,能不能問問他們沈氏父子,讓他們自己講出籍貫是海寧還是海鹽呢?人死不能復生,這好像是荒誕的搞笑?錯!萬事只怕有心人,我們讓他們父子“開口了”。起先我們找到了蘇州滄浪亭沈錫華“面水軒”匾,可惜沈落了窮款沒有留下籍貫。再找到“明道堂”沈玉麒撰聯,此時并不是欣賞楹聯,而是看其落款,沈款署:“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歲次乙未八月日厘壽星次,浙西沈玉麒題并書?!彼伴_口”告訴了我們,他既不是海寧人,也不是海鹽人,而是海寧、海寧附近的籍貫浙西,他總不會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籍貫吧,籍貫之疑徹解了。

3.沈錫華官職之疑問

中國楹聯論壇上點校出俞樾寫給沈旭初父挽聯的官職為“贈君”,并解釋為其父沈錫華沒有官職(或官職較低),由于子孫的原因而獲得封贈。并舉了封贈官職例子進一步說明其父不是“明白清官”沈錫華,這種依據成立嗎?

首先,“贈君”是否是因子孫原因而獲得的封贈官職?據我們考證,歷史上從未有過“贈君”這種官職,俞樾寫的挽聯中的“贈君”并不是官職,應釋為“贈公”,是對官員父親的敬稱,在這里即指為沈旭初的父親。俞樾為何用如此不合常理稱謂寫挽聯呢?是因為此時寫的聯是在1904年為了出版《春在堂楹聯存錄》而記錄下來,而不是在1878年沈錫華去世時為沈寫的挽聯了。而且此次連挽聯詞都忘了,而是由沈旭初“誦之,補錄焉”,是為出版書并補寫給沈旭初的,不是寫給沈錫華,因為沈錫華不能死二次??!所以用了奇怪的“贈君”的稱呼而不是寫給沈錫華的,當然不用沈官職。

事實上我們看“明白清官”沈錫華,字問梅,任蘇州吳江知縣。而俞樾《春在堂楹聯存錄》中的“沈問梅贈君挽聯”,已說明了沈旭初父沈錫華,字問梅,即使有二個沈錫華,也很難有二個沈錫華都字問梅。再看下去,俞樾講“君宰吳江時”,也說明旭初父曾任吳江“一把手”。俞樾托沈到雪港沈家訪書,吳江雪港“三子”中有巨商沈萬三、大學者沈懋德、高官沈塘,而求訪的書《昭代叢書》應藏在沈懋德家中,托這“明白清官”上門求購是十分合適,故二個沈錫華,名、字、職、籍貫、生卒,連干的事俱一致,當然就是同一人??!綜上點校失誤,吾糾正于此。

猜你喜歡
海鹽招商局海寧
粗海鹽
平凡的人 偉大的事
粗海鹽
天下奇觀海寧潮
海鹽可可
試探
福鹽,海鹽中的貴族
“海寧丹”與“蘭山愛”
招商局輝煌的根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