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評價體系現狀及對策探討

2016-03-22 14:24楊松蘭
關鍵詞:教學質量評估體系

楊松蘭

【摘要】教師的質量與教學成效有著直接的關系,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小學教師質量問題已日益被社會關注。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提高在職教師綜合素質和整體專業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對繼續教育進行科學的評估又是提高繼續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目前,全國各地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正蓬勃開展,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繼續教育質量評價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同時也面臨了不少現實困境。新形勢下,必須完善、構建科學有效地繼續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確保繼續教育可持續發展。本文圍繞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評價體系現狀及對策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繼續教育 評價體系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254-02 眾所周知,教師的質量與教學成效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是教育改革的關鍵因素之一,可以說沒有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專業化的發展,就難以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小學教師質量問題已日益被社會關注。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提高在職教師綜合素質和整體專業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對繼續教育進行科學的評估又是提高繼續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目前,全國各地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正蓬勃開展,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繼續教育質量評價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同時也面臨了不少現實困境。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能夠有效地監督教學過程指導繼續教育從而改善教學質量,從教育評價的狀況可以直接反映教學質量狀況。那么,新形勢下,如何完善當前的質量評價體系促進繼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前刻不容緩的難題。下面筆者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評價體系的現狀及對策進行了詳細探討。 1.繼續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現狀 1.1機構教育觀念落后,評估流于形式 部分學校為了響應教育部的號召,大力推行繼續教育,隨之而來的培訓機構也日益增多,但培訓效果卻不盡人意。絕大多數培訓機構只注重教師的學歷繼續教育,淡漠技能培訓等非學歷教育項目,不能促進教師個人素質的提高。其次,培訓機構沒有明確的辦學指導思想,缺乏特色的繼續教育辦學理念,重數量、輕質量,構建教育評價體系時不能充分考慮每位教師的現實條件,做不到分層次教學。再次,培訓機構重辦學經濟效益,忽視辦學社會效益現象嚴重,不能根據區域性和行業性確定服務方向,在評估過程中只評估辦學是否合法,硬件條件是否滿足等問題,忽視過程管理忽視對教師繼續教育質量的評估。教學價估只流于形式,即使專家組給出了改進工作建議,機構也并不重視評估后的整改,不能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 1.2評價方法過于簡單,忽視對教師的積極評價 基于教育活動具有復雜、多因素制約等特點,其評價方法也有所不同,每種評價技術與手段都有自己的特點與缺陷,都有特定的適用和界限。然而,在實際的繼續教育質量評價中相關部門對教師的評價多是表面和形式上的,并未強制規定教師需達到的教學標準,評價也只是單方面的通過調查或通過了解學生成績的方式來對教師進行評價,評價方法過于簡單。其次,忽視對教師的積極評價。我們知道,課堂上老師對學生進行積極評價是促進學生專注課堂學習的重要動力,對教師進行積極評價也是同樣的道理。沒有積極的評價導致教師對繼續教育提不起興趣,影響其對教育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從而造成教學效率低下,責任感不強。 1.3評價機制不健全,指標過于僵硬

完整的繼續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由指標系統、權重系統和評價標準系統三部分組成。而只有把指標系統設置好,才能真正發揮評價體系的作用。目前,我國繼續教育評價體系的指標還比較單調,還處于高校之間、機構之間相互“借鑒”的層次上,并沒有根據實情制定初擬指標、篩選指標、確定權重、擬定評價標準,并沒有形成正式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機制不健全,缺乏靈活性,難以實現動態調整。 2.構建科學質量評價體系策略 2.1改革觀念,調整思想 科學有效的質量評價體系能激勵學生和教師共同努力去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培訓機構應改革觀念調整思想,重視當前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質量評估工作,把質量評估當作“重點工程”來抓,明確辦學指導思想,制定教學質量標準。其次,加強管理設置專門的評價機構,提高評價部門的綜合素質及業務水平,對教師繼續教育評價工作進行統籌安排及有效監管。同時,學??刹扇∨c其它高校合作組建評價管理機構或引進第三方機構等方法來加強當前繼續教育質量評估工作。 2.2完善評價標準,豐富評價形式

科學的評價需要一定的評價標準,而標準評價機制的建立必須按照社會實際發展需求來制定,且應當具有一定的彈性和層次性。因此,相關部門應根據當地學生與教師的教育發展情況,完善評價標準。其次,在進行評價時可根據所評價內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同時可采取多種評價形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比如在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時,可采取“績效評價”與“進步增長評價”兩者相結合的評價模式;對招生的評價則可運用“增值評價”、“客戶滿意度評價”等。最后,培訓機構可對評估結果進行再評價,確保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從而促進教學效率進一步提高。 2.3充分利用反饋平臺,提高評價結果的客觀性、代表性

反饋平臺是一種具有較高利用價值的評價依據,對科學繼續教育評價體系的構建,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可以提高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代表性。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平臺的反饋已發展成最為普遍與代表性的指標。評價部門應充分利用反饋平臺,借助網絡力量收集教學質量、招生情況、收費標準等繼續教育各個方面的評價信息,從而提高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代表性。 4.結語 綜上所述,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提高在職教師綜合素質和整體專業水平的重要手段。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繼續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要想加強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提高當前教學效率,機構必須改革觀念建立一套科學的、有效的、定性定量的繼續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同時,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繼續教育形式和手段,促進我國繼續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穆虹,李汝勝,郭英杰. 試述評估是提高繼續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J]. 繼續教育. 2011(06) [2]于導華,陳晉南,王清. 國內外繼續教育質量評估體系比較研究[J]. 繼續教育. 2010(10) [3]陳霞. 教師培訓有效性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 中小學教師培訓. 2008(10)

猜你喜歡
教學質量評估體系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提高教學質量,重在科學管理
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評估依據
最終評估
EMA完成對尼美舒利的評估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