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呈現方式對5~6歲兒童敘事水平的影響*

2016-03-24 02:13王娟許姍姍周鈺
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 2016年1期
關鍵詞:呈現方式

王娟++許姍姍+++周鈺

【摘要】本研究采用敘事分析法,分析口頭講述、結合圖片的口頭講述、音頻講述和視頻講述四種故事呈現方式對5~6歲兒童敘事水平的影響。結果發現:(1)口頭講述有助于促進兒童復雜語言的產生。(2)音頻講述有助于兒童觀點和情感的表達。(3)四種故事呈現方式對兒童敘事的結構和順序沒有顯著影響。據此,研究者認為,教師應合理選擇故事的呈現方式,以促進兒童語言的最優化發展。

【關鍵詞】呈現方式;故事復述;敘事分析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6)01/02-0009-07

兒童敘事水平是否受故事呈現方式的影響引起很多研究者的興趣。有研究者對電視和廣播對兒童敘事水平的影響進行了對比分析,發現電視高度的視覺性特征,干擾了兒童的聽覺信息加工,從而影響了兒童敘事水平的發展。這一結果得到了“視覺優先”假設的支持?!耙曈X優先”假設認為,個體在感知外部世界時,視覺優先獲取資源,這將減弱個體對其他信息的加工。這一假設也得到諸多研究的驗證?!?-3〕高艷艷比較了圖畫書、音頻和視頻對5~6歲兒童敘事水平的影響,發現視頻組兒童在故事復述上并不占優勢,其總體水平要低于錄音組和圖畫書組幼兒?!?〕與“視覺優先”假設不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電視兼具視覺和聽覺性特征,與聽覺呈現方式相比,電視這種呈現方式會增強兒童對故事的整體記憶和理解?!?-7〕 支持這一假設的研究也有很多。例如,有研究發現,視頻信息能促進兒童對故事的整體回憶,視頻組兒童能比音頻組兒童回憶出更多的產生性話語?!?〕除上述兩種觀點外,也有研究認為,視頻和音頻兩種呈現方式對兒童敘事中詞匯和語法復雜性的影響并沒有顯著差異?!?〕由此可見,故事呈現方式對兒童敘事水平的影響是否符合“視覺優先”假設還未得到完全驗證。

教師口頭講述仍是幼兒園故事教學的主要方式。教師口頭講述故事(教師與幼兒面對面,不借助任何輔助手段直接向幼兒口頭講述故事,以下簡稱“僅是口述”)較為靈活機動,教師能夠及時把握兒童的狀態,因此,口頭講述在幼兒園故事教學中的應用十分廣泛。結合圖片的口頭講述在幼兒園故事教學中也較為常見,如繪本閱讀。有研究對常見的幾種故事教學方式進行了比較,發現在教師口頭講述條件下,幼兒表現出的敘事水平要高于其在結合圖片的口頭講述條件下的敘事水平?!?0〕這一結論同樣適用于語言障礙兒童,Schneider以5~9歲語言障礙兒童為被試,分析了四種故事呈現方式(僅是口述,先口述隨后呈現圖片,結合圖片的口述、僅呈現圖片)對兒童敘事結構的影響,結果顯示,僅是口述這一故事呈現方式使兒童產生了更豐富的敘事結構?!?1〕隨后,Schneider和Dubé以正常兒童作為被試,對僅是口述、結合圖片的口述以及僅呈現圖片三種方式對兒童敘事中指稱詞語的使用和敘事內容的影響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不管是指稱詞語的使用量、故事內容的完整性,還是故事信息量,兒童在僅是口述條件下表現最好,在僅呈現圖片條件下表現最差?!?2,13〕除了僅是口述和結合圖片的口頭講述外,當前幼兒園還廣泛使用音頻講述和視頻講述兩種方式。然而,這四種呈現方式對兒童敘事水平的影響仍不清晰。

本研究將借鑒漢語敘事語言分析標準,從敘事結構、敘事評價和敘事順序三方面,就不同呈現方式對兒童敘事水平的影響進行比較分析,旨在為幼兒園故事教學相關研究提供新的范式,同時也為幼兒園故事教學提供依據。

一、 研究設計

1.被試

選取江蘇省徐州市某公立幼兒園80名幼兒(男孩44名,女孩36名;平均月齡64±5.8;年齡跨度61~72個月)作為被試。被試智力正常,無語言或聽力障礙。將幼兒平均分為四組(第1組:男孩12名,女孩8名,平均年齡為67±4.9個月;第2組:男孩9名,女孩11名,平均年齡為64±6.2個月;第3組:男孩11名,女孩9名,平均年齡為65±5.4個月;第4組:男孩12名,女孩8名,平均年齡為64±5.5個月)。四組幼兒的年齡分布不存在顯著差異, F(3,76)=0.033,p>0.05;性別分布也無顯著差異,χ2=1.21,p>0.05。

正式實驗前,對所有被試進行皮博迪圖片詞匯測驗(PPVT)和聽覺工作記憶廣度測試。PPVT得分和聽覺工作記憶得分情況見表1。統計發現,四組幼兒的PPVT得分和聽覺工作記憶得分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s>0.05。

2.實驗設計

采用單因素實驗設計,對四組被試分別進行僅是口述、結合圖片的口述、音頻講述和視頻講述條件下的故事教學:(1)僅是口述:主試采用統一的敘述語言講述故事,有眼神的互動交流。(2)結合圖片的口述:主試口頭講述故事,伴隨故事進度在電腦上播放故事圖片。(3)音頻講述:主試為幼兒播放故事錄音。(4)視頻講述:主試為幼兒播放故事視頻。幼兒坐在指定位置,主試、電腦(17寸聯想)或音頻設備均在距離被試70cm處。播放音頻時,電腦屏幕統一設為白屏。

3.實驗材料

視頻故事材料《自私的野豬》,時長3分17秒,故事篇幅594個字,故事結構完整,包括開端、高潮和結尾。對《自私的野豬》視頻中的主要場景進行截圖,得到故事圖片23張,使用Photoshop工具進行編輯,所有圖片大小統一為800×600像素。圖片通過幻燈片播放,位置居中,形成連貫的故事圖片集。實驗前,選取10名不參與實驗的幼兒,根據圖片猜測故事內容,結果顯示,圖片能較清晰地表達故事內容,根據圖片猜測的故事情節與視頻中的故事情節較為一致。

從視頻中單取音頻資料,選取另外10名不參與實驗的幼兒聽錄音,結果表明,音頻呈現的故事內容也與視頻呈現的故事情節較為一致。

將視頻呈現的故事內容轉錄成文本形式(見附錄1)。在僅是口述和結合圖片的口述條件下,主試大約花費3分10秒完成講述。

4.實驗程序

選取幼兒園內一個安靜的房間進行實驗。為減少幼兒的陌生感,緩解幼兒的緊張情緒,實驗前,主試同幼兒進行簡單交流。講述前,主試B(由一名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擔任)先告訴幼兒:“她是我的好朋友(指向由另一名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擔任的主試A),她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等聽完后把這個故事講給我聽,好嗎?”然后,主試B離開房間。講述過程中,主試A單獨為幼兒呈現故事。四組的故事講述環節時長均為3分20秒左右。講完故事后,主試A離開,主試B立刻進入房間,請幼兒把剛才聽到的故事復述一遍。當幼兒出現講述困難時,主試B可以提示,如“之后又發生了什么?”“這就是結尾嗎?”等。幼兒的故事復述不受時間限制。

5.數據收集和語料編碼

將索尼ICD-TX50錄音筆和索尼FDR-AX100E攝像機放置于幼兒不易觀察到的隱蔽處,對幼兒的故事講述進行錄制。

從敘事結構、敘事評價和敘事順序三個方面對幼兒的故事復述進行分析: (1)敘事結構包括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其中宏觀結構的指標主要包括開端、主題、人物關系和結尾四部分。開端示意故事即將開始(如,黑黑的晚上,有一只小野豬等),有計1分,沒有則計0分;主題即對故事的總結(如,野豬和小羊賽跑、野豬挖坑等),有計l分,沒有則計0分;人物關系即對角色進行定義的詞(如,小野豬、小兔子、小山羊等),有計1分,沒有則計0分;結尾即故事對敘述者產生的作用或提供的啟示(如:野豬向山羊保證以后再也不做壞事了等),有計1分,沒有則計0分。微觀結構的指標包括總詞匯量(number of total words,TW)、相異詞匯量(number of different words, DW)、平均句長(mean length of utterance, MLU)和敘述事件(event)?!?4〕敘述事件即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形成的故事事件清單(見附錄2),提及一個主要事件記1分,一共36個事件。(2)敘事評價表達的是敘事者對故事人物和故事內容的看法,通過敘事評價可以了解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及其情感狀態。敘事評價包括14個指標:評價性形容詞、否定、自己或他人的看法、程度上的評價、身體感受或具有高度評價意味的身體狀態、評價性副詞、內心情緒的感受、象聲詞、使役語氣及命令式否定、意圖或目的、假設、夸張、成語或諺語和強調式重復等?!?5〕出現具有上述特征的詞匯得1分,沒有則記0分。最后的總分則為敘事評價的得分。(3)敘事順序呈現了故事的發展順序和因果關系,指幼兒運用簡單的連接詞、時間詞、因果關系詞等有條理地講出故事內容,主要包括6個指標:簡單時間順序連接詞、表示時間順序關系的連接詞、簡單連接詞、表示因果關系的連接詞、表示反義關系的連接詞和表示附加關系的連接詞。出現具有上述特征的詞匯即得1分,沒有則記0分。最后的總分即為敘事順序的得分。

三名主試根據“兒童語言資料轉換系統(CHILDES)” 的格式對敘事樣本進行逐字轉錄、編碼,轉換為可在CLAN系統中運行的文本格式。對轉錄后的總詞匯量進行統計,分析表明,轉錄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8。根據漢語兒童敘事編碼系統,〔16〕分別計算每組被試的敘事宏觀結構、敘事評價和敘事順序的編碼一致性系數,均在0.93以上。對有爭議的轉錄內容,經三名編碼者討論后統一意見。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采用SPSS17.0對四種故事呈現方式下兒童敘事水平各指標的得分進行分析。參考Tsai和Chang〔17〕的統計方法,對不同呈現方式下各維度的得分進行差異性分析。

1.敘事結構

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故事呈現方式下,兒童敘事的宏觀結構、總詞匯量、相異詞匯量和敘事事件差異均不顯著,ps>0.05,平均句長差異十分顯著,F(3,79)=4.289,p<0.01。多重比較發現,僅是口述條件下的平均句長顯著長于結合圖片的口述和視頻講述,ps<0.01。音頻講述條件下的平均句長顯著長于視頻講述,p<0.05(見表2)。這表明,故事呈現方式對兒童故事結構的整體把握、詞匯量和詞匯的豐富性都無顯著影響,但在平均句長上,僅是口述表現出了顯著優勢。因此,可以認為,僅是口述這一故事呈現方式,最利于復雜語言的產生。

2.敘事評價

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故事呈現方式下,兒童敘事評價的差異極其顯著,F(3,79)=12.154,p<0.001(見表3)。多重比較發現,音頻講述條件下兒童的敘事評價均顯著優于其他三種故事呈現方式。這表明,音頻講述這一故事呈現方式對兒童的故事感受和評價性語言發展具有優勢。

3.敘事順序

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故事呈現方式下,兒童敘事順序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4)。這表明,故事呈現方式對兒童的敘事順序并無顯著影響。

三、討論

本研究采用多重敘事指標,深度考察了故事呈現方式對兒童敘事水平的影響??偟膩碚f,僅是口述和音頻講述條件下兒童的敘事水平高于結合圖片的口述和視頻講述,即視頻和圖片等視覺信息的呈現并不完全利于兒童的敘事。這與“視覺優先”假設的觀點一致。同時,不同故事呈現方式在部分敘事水平指標上并未產生差異,表明兒童的敘事水平較為穩定,故事呈現方式只是局部地影響了兒童的敘事水平。

不同故事呈現方式下,兒童的敘事水平既存在相似之處,又存在差異,這與不同呈現方式所帶來的加工負荷關系密切。本質上講,四種故事呈現方式存在共同的加工需求,即都需要通過聽覺通道獲取信息,提取故事內容并講述出來,均包含對聽覺信息的輸入、加工、保持和輸出。四種呈現方式下兒童的敘事存在加工的差異,這與信息提供的途徑、豐富度以及兒童的認知特點有關。比如,結合圖片的口述這一呈現方式既包含了聲音信息,也包含了圖畫等視覺信息;視頻講述既包含了聲音信息,也包含了動態畫面等視覺信息。與僅是口述相比,其他三種故事呈現方式的信息量更為豐富,但兒童的認知加工資源有限,容易被圖片與視頻中色彩鮮艷的畫面所吸引,其關注的信息越多,分配到故事內容等有效信息上的資源就越少。敘事時,結合圖片的口述和視頻講述條件下的兒童就需要再次組織故事內容,建立視覺信息和故事內容的關系,使語言知識受損,〔18〕從而影響兒童敘事的效果。

1.僅是口述有助于兒童復雜語言的產生

已有研究表明,平均句長是測量兒童早期語言發展、測量學前和學齡兒童敘事語言復雜性的重要指標?!?9〕研究發現,僅是口述條件下,兒童在平均句長上表現出明顯優勢。僅是口述這一呈現方式沒有多余的視覺信息,幼兒和講述者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能將幼兒引向故事本身,同時也能直接引導幼兒通過語言建構故事內容;音頻講述缺乏互動,結合圖片的口述雖有互動交流,但圖片的出現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擾兒童對聽覺信息的捕捉;視頻強調故事的動態發展,但其可提取的線索十分豐富,利用多重線索進行提取就會使得兒童對語言的關注相對減少。

2.音頻講述有助于兒童觀點和情感的表達

研究結果表明,音頻講述最易激發5~6歲兒童的敘事評價。音頻所呈現出的故事語言生動形象,并伴有背景音樂的渲染,有效地激發了兒童的情緒情感,促進兒童觀點和情感的表達。僅是口述雖也強調敘事語言,但其營造故事氛圍的能力較弱。在結合圖片的口頭講述和視頻講述中,兒童的注意力多被色彩鮮艷的畫面吸引,因而會影響故事內容的獲取和對故事內容的感受、理解。與視頻講述相比,音頻講述在敘事評價和敘事微觀結構上表現出顯著的優勢, 這與Gazella和Stockman研究發現的音頻和視頻這兩種呈現方式對兒童敘事沒有影響的結果并不一致?!?0〕這一差異可能與三方面有關:第一,這可能與研究中的視頻呈現方式不同有關。Gazella等人采用木偶編排故事情節,并錄制成動畫視頻。為了讓兒童更有效地對故事進行加工,人物對話安排在木偶發出動作的前后。而本研究直接通過動畫編輯,借助卡通人物呈現故事內容,且語言與動作同時發出。另外,Gazella等人指出,其選用的木偶采用了非專業化的操作方式,這種方式可能有利于兒童更有效的獲取故事信息,從而使得音頻和視頻材料在敘事微觀結構上未產生顯著差異。第二,可能與敘事主體的差異有關。Gazella等人的研究考慮到男孩的語言延遲患病率高于女孩,只選取男孩作為被試。因此,男孩樣本是否會影響研究結果,這一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考察。第三,敘事主體年齡的差異,本研究選取的是5~6歲兒童,而Gazella等人的研究則選取了4~6歲兒童。

四、啟示及建議

當下,多媒體技術蓬勃發展,視頻充盈于兒童的日常生活,多數幼兒園熱衷于將生動形象的視頻作為故事材料,以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視聽共同刺激(看圖畫講故事、看動畫等)成為家庭教育和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首選方式。單純的口述、音頻講述已經被逐漸摒棄。然而,本研究發現,視聽共同刺激并非最佳的故事呈現方式,而傳統的口耳相傳以及音頻講述仍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在幼兒園及家庭教育中,需考慮故事的呈現方式,根據兒童的敘事水平和發展特點,合理選擇故事的呈現方式,同時注意多種形式的結合,通過多種途徑綜合提升兒童的敘事水平,促進兒童語言的最優化發展。

此外,本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當前互動媒介(如ipad)的出現以勢不可擋之勢使兒童的學習產生了技術性的革命,通過與媒體設備的互動,兒童的學習更趨于可操作化,這也將成為幼兒園或家庭教育改革的一個轉折點。因此,ipad等互動媒介對兒童學習的影響也應成為未來研究的重要內容。此外,本研究僅僅考察了故事呈現方式對兒童敘事的即時影響,尚未涉及故事呈現方式對兒童敘事水平的長期影響,因此后續還需通過追蹤研究考察呈現方式的長期影響。最后,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認知發展水平存在差異,不同年齡段兒童在不同的故事呈現方式下的表現是否一致也有待進一步的考察。

參考文獻:

〔1〕BEAGLES R J,et al.Specific impact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on childrens story comprehension〔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3,75:128-137.

〔2〕GREENFIELD P M, FARRAR D,BEAGLES R J.Is the medium the message:An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on imagina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6,(7):201-218.

〔3〕CALVERT S L.Childrens journeys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age〔M〕.New York:McGraw-hill,1999.

〔4〕高艷艷.5~6歲幼兒故事復述能力的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8.

〔5〕HAYES D S,KELLY S B,MANDEL M.Media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story synopses:Radio and television contrasted〔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6,78:341-346.

〔6〕PEZDEK K,LEHRER A,SIMON 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and cognitive processing of television and radio〔J〕.Child Development,1984,55:2072-2082.

〔7〕WALMA V M,et al.Childrens recall of television and print news:A media comparison study〔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7,89(1):82-91.

猜你喜歡
呈現方式
微信自媒體下文學文本呈現方式的嬗變
知識分類視角下教學微視頻呈現方式研究
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詞匯呈現方式的探索
優化例題呈現方式夯實數學教學研究
嶺南民間舞蹈文化類型及其呈現方式研究
淺談數學教學中例題的呈現方式
微博中群體極化的呈現方式及動力機制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