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

2016-03-24 12:34籍雅元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3期
關鍵詞:國際趨同會計準則必要性

摘要:本文圍繞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這一中心,首先分析了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背景,其次分析了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解決對策,以促進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發展。

關鍵詞: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必要性;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3-000-01

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事業也得到了發展與更新;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強,資本的流通、跨國公司數量的增多、各國貿易往來的頻繁等,促使各國的會計準則同國際準則相趨同,以增強財務報告的可比性。因此,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正是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有助于提高我國財務會計信息的質量。

一、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背景分析

(一)跨國公司經營的需要

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具有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能力和特點。但是由于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會計準則,使得跨國公司的各個子公司與母公司之間進行信息匯總時,所獲得的信息因沒有統一的標準而無法進行比較,從而影響母公司的戰略決策。如果各國采取一致的標準進行會計管理與會計核算,既增強了子母公司之間的聯系,又促進母公司做出戰略的調整與鞏固,使得全球資源實現更有效配置。

(二)外貿活動的需要

近年來,我國出口商品常遭到西方國家的反傾銷調查,原因在于西方國家不承認中國的會計成本計算。假使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那么在面對西方國家的反傾銷調查時,所出具的成本數據就有了說服力,從而保證我國外貿活動的正常開展。

(三)國際組織的推動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督促各組織、各機構的會計準則向國際會計準則靠攏。中國作為成員國之一,理應加快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步伐。

二、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經濟基礎薄弱

一直以來,我國都堅持宏觀調控與市場經濟相結合進行資源配置,自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提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的過程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市場化水平低,市場經濟基礎薄弱。依照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堅實的市場經濟基礎是推動國際會計準則制定的動力。在我國這種環境下按照國際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來修訂我國的會計準則,某些規定必定會形同虛設,幾乎起不到作用;原因在于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尤其是經濟轉型期,國有企業仍然占有主導地位,畢竟國有企業的會計環境與市場經濟的會計環境存在差距,因此,我國應該謹慎地對待趨同這一問題,當前與國際會計準則相接軌必定產生很大的阻力。

(二)法律法規有待完善

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必定需要一定的法律基礎作為支撐,才能促使趨同的進行。但是,我國的法律法規與西方國家的法律法規相差很大,在這樣的法律環境里進行趨同,會計準則的改革將沒有法律依據的保護。

(三)社會意識差

我國對會計準則的認識較為淺薄,并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會計準則的真正意義。首先,我國會計準則具有強制性的特點。人們只能依靠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在思想、習慣上對會計準則進行被動的接受;而西方國家則是在法律條款內對會計準則進行修訂。其次,會計體系不完善。我國缺乏一個完善的會計體系作為指導,特別是在財務會計方面沒有統一的概念、標準,甚至會出現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并行,造成混亂。最后,執行機制不健全。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不僅包括制定會計的標準國際化,也包括執行機制的國際化,只有有效地執行,才能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但是由于會計改革涉及到的部門較多,影響了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進程。

(四)會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總體來看,會計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文化程度較低,大部分為大專學歷;而面對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對會計人員又會提出新的要求。鑒于這兩個基本情況,要求我國必須加快會計人員的培訓步伐,以適應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需要。

三、解決對策

(一)充分考慮國情,循序漸進

我國的市場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國有企業的會計環境又不同于西方國家的國際環境,因此,我們必須全面系統地認清我國的國情、我國的會計環境;然后在學習和探索過程中汲取國際會計準則的優點,慢慢地將這些優點應用到我國會計準則制定、完善的過程中,有計劃地向國際會計準則靠攏。

(二)完善法律法規、會計概念框架

依照我國依法治國的要求,必須加強會計、市場經濟、跨國公司等方面的法律建設。只有不斷規范資本主義市場的發展、規范會計準則的制定等,才能形成堅實的市場經濟基礎,才能推動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發展。

健全法律法規的同時,也應該完善會計概念框架。完善的會計概念框架為會計準則的制定與修訂提供正確的指導依據,保證會計準則之間的連貫性。新的會計準則的制定能否承擔會計概念框架的作用,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三)加強會計隊伍建設

會計隊伍的質量與水平,影響著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趨同的進程,因此,必須加強會計隊伍的建設。首先,要有終身學習、創新的意識。會計人員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適應時代的需要。其次,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對已經從事會計行業的人員,單位應該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培訓,以提高業務水平與能力。最后,完善考核制度。將考核與工資、績效掛鉤,一方面督促他們緊跟時代需要,另一方面要求形成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使會計隊伍變強大。

四、小結

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不僅順應了跨國公司發展的需要,而且有助于各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我國新會計準則的制定正是順應了這一潮流,在基本原則、內容框架、計量要素等方面同國際會計準則保持一致。然而,在趨同過程中也有問題的存在,如市場經濟基礎薄弱、法律法規不完善、會計內容框架不明確、會計人員素質低等;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辦法。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是任重而道遠,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張中奇.淺議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J].東方企業文化,2014(23).

[2]武茜.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3.

作者簡介:籍雅元(1993-),女,滿族,河北承德人,西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2013級會計1班,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會計學。

猜你喜歡
國際趨同會計準則必要性
小學英語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學方法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啟示
新會計準則運用中的若干問題思考
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發展、構成及展望
《小企業會計準則》之我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