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偶演藝生涯之心得

2016-03-25 10:43
戲劇之家 2016年4期
關鍵詞:木偶戲

【摘 要】泉州提線木偶,作為福建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非遺劇種中最具特色的劇種。據記載,木偶真正成為一種表演藝術,最早源于漢代的文獻記載,木偶的興盛則是在唐代。1952年泉州木偶劇團成立,泉州提線木偶戲有了一段興盛發展的時光。八十年代末盡管業務上依舊蓬勃發展,但財務方面卻稍微陷入了不景氣的狀態。九十年代以來,在王景賢團長的帶領下,泉州木偶劇團厚積薄發,有股推陳出新氣勢,在傳承千年先人智慧保留傳統木偶戲的藝術特色的同時,堅持不懈的創新發展,讓木偶戲的藝術高度登上了新高峰。

【關鍵詞】木偶戲;演藝生涯;表演創新

中圖分類號:J8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041-02

回想這幾十年來,作為木偶劇團的演員,看著劇團一步步走向興盛,感觸頗深。我的演出生涯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我對木偶戲的初體驗。年幼的我對著這種神奇傀儡充滿了好奇和興趣,開始了基本功的積累。盡管學習是很枯燥的,但如果沒有這段時間的辛苦,也就不會有未來出色的表演。

本人于1979年9月進入福建省藝校泉州木偶班,由陳天恩老藝師傳授木偶戲的基本線工、唱曲、道白。第一出戲排傳統戲《三氣周瑜》,在劇中我所學習的是周瑜這個角色。在藝校四年的學習期間,我排演了《郭子伙拜壽》的郭子儀、管家;《哭人彘》中演劉邦;《古城會》中演張飛;《青龍山》中演張邦昌;《煮酒論英雄》中演曹操;《盧俊義》中演盧俊義;《收羅漢中》中演雷有聲;《收赤面鬼》中演豬八戒。1981年起,開始下鄉實習演出,深受觀眾的好評。1985年劇團成立第三演出隊,我調到第三演出隊,繼續下鄉演出。自此期間又排演了《收豬八戒》中演豬八戒;《三打白骨精》中演豬八戒;《張羽煮?!分醒莳毥驱?;《千桃巖》中黑熊;開始恢復排練傳統的連臺本戲《目連救母》我在劇中擔任北雜兩個行當多個角色,從此以后我就漸漸的往北雜兩個行當之中開始深入。

第二階段,是我作為一個木偶演員從幼稚走向了成熟。1987年我隨團往荷蘭,在阿姆斯特丹參加國際木偶節,我演《盧俊義》中的盧俊義一角深受觀眾好評。隨團前往澳門演出,在《火焰山》的戲中演龍王、土地,同年被評為四級演員。1989年在省中青年演員比賽中,我以《速報審》中的速報司爺一角獲的表演得銅牌。在市文化局、戲研社主辦的恒通杯戲曲唱腔大賽中我獲得三等獎,并被省戲劇家協會吸收為會員。1993年成立青年演出隊,往廣東中山市演出《火焰山》,我在劇中演豬八戒。,1994年往日本廣島演出,同樣在火焰山中演豬八戒;1995年排演了《李世民游地府》,我演“北”行當多個角色。并參加《目連救母》《李世民游地府》的錄像。此后,參加港、澳、臺地區各項演出,參加日本、韓國、美國、法國、比利時等數十個國家訪談,我所飾演兩角色獲得各國觀眾的好評。

在出演《盧俊義》時我年輕氣盛,總覺得自己演得很不錯,按照自己的個性來。被老師點醒后我發現,演木偶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一件事情,戲是要動頭腦的,不動頭腦,就當不成一個好演員。好演員應該根據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要求去設計傀儡的表演。這個角色跟我的本質特點很接近,那我就把我自己的一半帶進去。但是盧俊義這個角色,跟我性格不一樣,跟我的習慣是不一樣的,這對我則是挑戰!此時的我就該想怎么改變自己豐富自己來適應這個角色,而不是一味的遷就自己的習慣。這樣的表演,就會大不相同了。

想通了這一點之后,對我的演戲有巨大突破,從今以后我每次拿到一個劇本,就開始做一項準備工作,那就是為我演的這個人物寫一個自傳。比如說出演《盧俊義》的時候,他的家庭背景他的出生他左鄰右舍的關系,這個劇本里面所有人物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寫出來并理清這些線,他第一場出來的時候要做什么,第一場出來的時候他是怎么想的。碰到不同的人是怎么想,他會做出什么動作,理解了他整個思想線動作線之后,開始設計他的表演。在第一場里面我主要表演什么,我應該怎樣技術性的表演處理,說我哪段口白重要?還是我哪段唱腔重要?我哪一段表演需要表演什么?我都要對這些進行一個設計,在一個小時,或者一百分鐘里面,我出了幾次場,這幾次場,我要怎么出場,怎么下場,中間的表演我要做什么?這是要演員實際演出來的,這樣做才能稱得上是在塑造人物。此時,我感覺我不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演員,而是和角色融為一體,將角色的情感充分的從我的手中表現出來,也許這就是表演的藝術吧。

第三階段則是從一個成熟的演員一步步的走向一個木偶表演藝術家,零八年的奧運會開幕式,是我這一生中所經歷過最龐大舞臺,在那巨大的燈光下,通過我的手,向世人展示泉州木偶劇這樣神乎其技的表演藝術,至今,我還在探索著木偶表演藝術的傳承和創新。

對于木偶的傳承創新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所謂創新,不僅指木偶的造型的創新,也包含表演技藝的創新。在同樣一種劇目中,想表現出技術層面的東西不難,但是要想通過技術,表現出性格,表現出感情來就難。盡管自己心里面有著千腸百結,有著完全不同的情緒,卻難以表現出來。情感的表現不僅是音樂節奏的不同,動作幅度,語言也應該千變萬化。再通過自身形體,將自己內心情感傳達給觀眾。能夠準確的傳達出來情感,這就是功夫,這就是技藝,這就是活用傳統。所以技藝里面有兩個東西,其一就是活用傳統,其二則是創造新傳統,你創造出新的東西,別人以后再向你學習,就是你新傳統。

今后在木偶劇的舞臺上,可以利用現代的燈光技術創造幻影,利用科技在保留原有木偶的特色的情況下,讓木偶更加充滿吸引力,這些東西并沒有很好的出現在我們的戲里面,今后的戲里面還可以廣泛運用。我們目前能做到的還太少,我們沒有做到還太多,它給我們今后的發展留下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

表現手段的創新。表現手段創新同樣有很多的,像我們過去所做過的創新,比如說在火焰山里面,人們在看上去是提線木偶戲,但是它有一個很大的創新,就是提線跟杖頭結合的木偶。它創新一種既用提線的控式,又用杖頭來輔助。結合在一起的新型木偶,這是很大的創新。在表演“趙氏孤兒”公孫杵臼時,我也做過一個小小的創新。在當時,導演要求要當場脫頭置露出白發并當場旋轉頭發,這是在高臺上從未有人做過的表演。我和制作的木偶的林聰朋師傅研究了好久。最后選擇了用線藏在頭置里。當場脫掉頭置,在地臺演員的配合下,通過了無數次的練習,終于把頭成功的旋轉了起來。這對悠久的木偶戲來說,也許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創新。任何大的改變都是由一點一滴的量變產生質變。

創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時候人冥思苦想,一年、兩年,三年,并沒有什么成效,突然開始開竅就來了。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但是如果沒有經過長期的思考,那就不可能有那瞬間的開竅。所以,我時常在演戲排練空閑的時候用腦袋思考,開始著對創新的幻想。

幻想是創造的開始!許多的經典就是源自幻想!不敢幻想的人永遠不會創造!

我幻想著什么呢?我們今后有一臺戲,能夠從天上演到人間,從人間演到海底,演到水底。而且這個水并非人造的,也不是燈光效果制造出來的水,是真水。我們希望有這樣的舞臺,比現在更大的舞臺,舞臺上任何時候都可以把水拉出來,這樣的舞臺充滿張力和視覺的震撼,不過現在還實現不了。所以我們要去創造,創造在我們面前有無限的可能性。過去我們為什么要學習呢?學習的目的是使我們有能力來應對無限的可能性,來創造無限的新東西。所以要不斷的學習,要不斷的思考,不斷的追求。先承好傳統,再有新的創造貢獻給自己劇組,貢獻給自己的劇團,也貢獻給自己的人生。這樣才算是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才可以稱作是一個真正的表演藝術家。

猜你喜歡
木偶戲
木偶和木偶戲
木偶和木偶戲
日常的史詩:一個木偶戲藝人的生活與精神世界(1949—1970)
傳統戲劇——木偶戲
湖南辰溪縣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戲木偶頭
木偶戲
辰溪縣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戲調查研究
木偶戲的傳承與發展思考
宋金影戲圖像釋讀與研究——兼論早期影偶的形制及其與木偶戲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